在金融危机和土地要素双重制约下,如何突出重围,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苍南县龙港镇给出的答案是:盘活现有土地存量,促进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走转型升级之路。昨天,龙港镇发布的信息透露,该镇去年工业总产值达233.5亿元,同比增长10.2%;GDP首超百亿元,同比增长10.5%。
受土地利用规划调整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龙港镇工业用地供应量逐年减少。要素制约之下,盘活用地存量,调整产业结构,成了当地应对金融危机的首选策略。曙光印业集团的转型升级之路便是其中的一个典型案例。
曙光印业集团首先结合老厂区改造,对传统印刷产品进行技改升级,一举改变以往外贸印刷产品只是作为附属包装,转而主打生产面向欧美、东南亚等地的环保型手提袋,作为独立商品在“沃尔玛”等超市销售。据统计,仅此升级,就带动该企业去年印刷产值增长15%。
与此同时,该企业腾出新厂区中的150亩土地空间,投资4.5亿元,成立曙光正邦纺织有限公司,转型生产纺织面料。去年8月,该企业一期144台喷气织机投产,和“报喜鸟”、“庄吉”等企业也达成合作意向。纺织成为“曙光”新增长点,不到半年就带来8000万元产值。
引导企企“联姻”,实现腾笼换鸟,是龙港经济转型升级的另一种模式。当地博强铜业股份有限公司打算引入高密度铜带项目时,龙港已没有土地可供容纳。“倒逼”之下,“博强”与当地的亚泰陶瓷有限公司达成协议:“亚泰”将自有144亩厂区划出48亩,作为“博强”生产用地;“博强”以“亚泰”这部分土地入股。“博强”生产的符合欧盟环保标准产品,去年试产半年,产值已有962万元。这一联合,将这144亩土地亩产提高了7万元。
通过盘活土地存量,实现产业转型升级,还得益于当地党委、政府的因势利导。去年,龙港镇出台政策,扶持当地传统企业“零增地”转型升级。规定凡与“零增地”技改相关的项目,经有关部门批准、对原有厂房进行扩容、提升面积达500平方米以上的,每平方米给予补助10元。同时,实施企业亩均用地贡献率考核。对年产值2000万元、纳税150万元以上的企业,实行工业企业用地贡献率考核,对每亩贡献率前5名的,各奖励2万元。
[时间:2010-03-24 来源:温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