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图书质量:出版社印刷厂共同的责任

  一本书刊要做得完美,既需要精准的内容编排,也需要精致的印刷装帧。图书质量包括图书的内容质量和印制质量。但是,在我们的一些出版从业人员中还存着这样一个误区:印制质量是印刷厂的事,跟出版社无关。其实不然,保证良好的图书印制质量,出版社、印刷厂都有责任。“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前夕,总政出版质检站和总后印刷质检站联合举办了出版物印制质量与发展研讨会,邀请了20多家出版社和印刷厂的负责人,共话如何提高出版物的印装质量,更好地促进企业发展。随后,记者围绕厂社如何更好地沟通、合作,提高出版物质量,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出版物等话题对与会人员进行了采访。

  话题一:如何认识社厂关系

  观点1:鱼和水的关系

  2008年奥运会召开之前,解放军出版社接到上级交给的一个软片,要求3天将书出版发给部队。解放军出版社面临时间紧、出版量大的压力和困难。为了赶进度、保质量,印制科的同志基本上吃住在印刷厂。当这些书送到部队基层后,总部还派人到部队的团、营进行抽检。如果质量不过关,出版社和印刷厂都要负不可推卸的责任。解放军出版社印制科科长陈廷杰说:“出版社与印刷厂的关系是水和鱼的关系”。

  观点2:利益共同体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出版部主任郑玉杰认为:出版社跟印厂是利益的共同体,提高图书质量是两者共同的目标。“一本好书,除了具备好的内容,印刷和装订也非常重要。”星球地图出版社出版部主任张岩说。

  观点3:共生的关系

  国防工业出版社副社长郝刚认为:出版社和印刷厂是共生的关系,两者都是想用最低成本、最高质量、最快速度将图书推向市场。

  话题二:如何处理好社厂关系

  观点1:形成良性循环

  郑玉杰说:“有的人认为,周期、质量和服务3个方面的问题,是出版社和印刷厂的矛盾点。但我认为这是局部的问题。如果出版社和印刷厂之间通力合作,创造更短的周期、更好的质量、更低的价格,就意味着这个出版社能够在市场上得到更大的份额,能挣更多的钱,能出更多的书,那么相应的,承印厂也会拿到更多的活,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当然做得不好就是一个恶性循环。所以,如何把这些做成一个良性循环,出版社和印刷厂应该坐到一起,针对问题进行沟通和商量。”她分析道:例如周期,有些不合理地压短周期,完全是以质量为代价的。出版社的编辑应该到印刷厂的车间看一看,这样,他们就会清楚印刷的周期,就会很合理地把后面的印刷装订工序的时间留出来。现在有很多图书质量不好,不完全是印刷厂的生产水平、管理程序等造成的,有很大的原因是出版社提供的文件或提供的软片质量不行。有的软片都放了很多年了,印了很多次了,还继续在用,或者是原来的软片质量就不合格,在这种情况下印出的图书质量肯定有问题。关于服务,应更多地着眼于全方位合作,出版社应该邀请承印单位,参与出版社的前期策划,从工艺设计、成本控制,到用纸的选择,都应该有严格的技术规范,这也是一种商业模式的转变。她认为:出版社与印刷厂之间的合作,应该建立在周期、质量、服务3个方面的基础上,是双方面的,既有出版社对印厂的服务,也有印厂对出版社的承诺。只有出版社和印刷厂互相信任、互相支持才能够做好。

  观点2:工价有待提高

  陈廷杰说:“1994年~1996年解放军出版社有个价目表,但现在不实用了。现在各种因素导致像纸张、油墨等原材料涨价,弄得出版社和印刷厂、装订厂都不好办。前几天我在参加有关纸张的一个会上获悉,木浆已经涨到每吨7700元,按照这个价位,出版社和印刷厂该怎么办?我认为,工价应该提高。”

  观点3:沟通很重要

  “出版社与印刷厂需要多沟通”,张岩说。近年来,纸张价格一直上扬,而印刷工价却一直下滑。2009年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南方的不少印刷企业由于工价太低难以为继,纷纷关门停业,这是不争的事实。他说:“为了确保图书质量,我们积极主动地跟印刷厂搞好配合,把我们的想法跟印刷厂交流,尽量做到及时回款,从而维持好印刷厂正常的开机生产。”

  一二零六印刷厂厂长赵鸿盘说:“印刷企业和出版单位的关系,不仅要考虑到周期、质量、价格、服务问题,还要考虑到安全保密。一个出版单位拿来的第一手资料,前期肯定有很大投入,如果这个资料因不注重保密流失到竞争对手手中,被其他出版单位所窃取,那么后果可想而知。”

  话题三:社厂如何携手促发展

  观点:印厂要不断适应满足出版社的需求

  郑玉杰以外研社图书印制需求呈现的几个趋势为例,指出印厂要不断满足出版社的需求才能赢得出版社的青睐。她说:“外研社近年来的印制呈现以下几个趋势:其一是短板活越来越多,工期要求越来越急。原来是一个产品一开机就是几万册,甚至一些大项目像‘新概念’之类的产品,一开机就是几十万。但是,现在一次只印几千册的活越来越多。原来是一次印几万册、几十万册的图书,现在也要分成几次印制。这是一个趋势,是由市场决定的。如今社会读者的需求越来越多样化,需求不会像以前,全国人民学外语都学新概念,现在教材很多,需求多样化、小众化,导致了出版社的印品,单次下单的数量减少,这不是出版社主观意志能改变的,出版社需要适应,印刷厂也需要适应。因此,印刷厂需要具备很强的爆发力。外研社近年来的情况看,爆发力强的印刷厂承受能力也强,得到的货源就多。其二是数字出版越来越明显。现在不少出版社都在做涉及数字出版的内容,数字出版是一个大的概念,具体到我们印制这块工作,主要是计算机直接制版(CTP)和按需印刷(POD),外研社在这些方面也有一些实质性的工作在开展。今年3月份我们新上了一个项目,将有计划有步骤地把一些书推向按需印刷。其三是多样化、综合化。图书,归根结底是商品,尤其是数字化以后,我认为有些图书会慢慢被数字出版取代,但有些是不会的,像玩具书和礼品书等。我觉得这是一种出版的发展趋势,对于印刷厂的影响关键在于配套,因此印刷厂要想方设法加强配套设施建设。如果出版社想出玩具书,印刷厂就应该责无旁贷地完成;如果出版社希望做成礼品书,印刷厂也能帮助完美搞定。去年国际金融危机过后,欧美国家的一些印制咨询企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也就是说出版社的印制工作服务全部外包,全部由咨询公司来做。现在五花八门的图书产品形式变化很快,印刷厂必须不断加强配套设施建设,这样会带动其他方面业务的开展。”

[时间:2010-03-16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