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必胜网原创文章,禁止转载,转载必纠)
每个人对相邻两个颜色间的差别都有不同的感受,对颜色匹配的满意程度也各不相同,即使到现在也没有一种好的办法定量地表达人眼的视觉差别。我们经常都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对色彩匹配的判定与人眼的视觉感受之间存在差别。使色彩更加接近客户的满意度是行业内一直追求的目标,客户往往用一种挑剔的眼光看待色彩的匹配,企业应该在反复实验过程中掌握不同客户对色彩匹配的满意程度,或者了解客户所能接受的容差范围。但这种实践过程也存在一定的问题,如:
1、花大力气、下大成本满足客户不切实际的色彩预期会在操作者、设备以及评判色彩的人员之间造成矛盾。
2、由于不了解新客户的期望值,可能在前期生产过程中造成一定的浪费来积累经验。
3、拿样张说话比直接与客户交流会获得更好的效果。
因此制定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规则是非常有必要的,以此来界定色彩匹配的界限,更好地定义哪种情况是在界限之内,哪种情况是在界限之外。
如果能在开始生产之前了解客户对色彩匹配的需求,是最理想不过的了。知道了这样的信息,就可以确定:
1、现有的设备是否能达到要求的精度;
2、根据客户提出的精度要求进行报价,如出高质量样张还是低质量样张、是否需要重做以及是否需要花费更长的时间和更多的成本进行加工。
3、确认一个双方认可的样张作为整个作业的参照对象。
确认可接受的色差范围
以往业内在确定可接受的色差范围上做了许多有意义的尝试,但都是围绕着色密度值展开的,而与人眼识别色差的行为关系不大。密度相差0.05的高饱和度红色给人的视觉差异要远远大于密度同样相差0.05的浅灰色给人的视觉差异。密度值对于确定一个设备复制色彩的稳定程度非常有用,通常在设备校准过程中补偿设备的偏色现象。
因此需要另一种方法来确定色差范围。经过多年的努力,色彩科学家开发出一种量化色差的方法,即∆E CMC。通过这一数值,拥有适当设备的人就可以用一种均匀的方式来量化色差,这种方式是基于人眼观察和解释色彩的形式。它以受过训练的观察者觉察到两个颜色刚刚出现色差的点作为基准色差点的方式建立了色差模型,综合考虑了不均匀的色相、饱和度和亮度三个属性对色差带来的影响。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因为人眼在感觉色饱和度的偏差前就会先感觉到颜色在亮度和色相上的偏差。用∆E CMC度量色差,可以使人眼在具有相同色差的饱和红色和淡灰色之间感觉到相同的色彩差异。这种量化色差的方法已经出现了许多年,一些对色彩要求比较严格的公司已经根据此公式建立了其专用的色差文件。
国外有一套练习工具可以定义企业和客户的色差范围,该软件叫Pilot Color Tolerance(PCT)Exercise。这套工具包括多个精确印刷的不同颜色值的色块,相邻的两个色块之间具有相同的∆E CMC色差值,取值范围从1-8。PCT包括自测手册,确定被测者在正确的色温照明和视觉条件下的视觉活动,即观察出哪些颜色是彼此匹配的,而哪些颜色不是。最后被测者自动地到达手册上的某个点,这点所标识的数据就是这个人的色差,与∆E CMC值相关联。利用这种方法可以容易地获得某个人、组织、部门或客户的色差范围,使企业能够向客户提供一个有科学依据的质量标准。
色差容许度的重要性
充分了解企业的色差容许度有助于企业更好地做出决策,从而可以改善生产:
1、对设备在∆E CMC上的偏移进行跟踪,确定需要校准设备的时间。
2、建立设备维护时间表补偿设备出现的色差。
3、确定购买什么类型和什么精度的色彩测量设备来满足企业的需要。
4、购买什么类型的制作色彩特征描述文件(profile)的软件,以满足质量的需求。(注意:软件的价值从200美元到4000美元之间不等)
5、确定在生成色彩特征描述文件(profile)的时候采用多少个色块才比较合适。
6、确定设备在复制整个色域范围内的色彩时是否能够保持均匀稳定的色容差。
显然,色容差越小,投入的资金、时间就越多,速度就越慢,设备的成本就越高,而这些额外的成本必然会转嫁给客户。
对于设计层面,下面几点也同样重要:
1、当用一个PMS(Pantone Matching System)色模拟四色印刷油墨色的时候,软件可能会提醒用户该颜色是否超出了设备的色域范围,如果超出了色域范围,软件会提醒设计师超出了多少,用∆E CMC值表示,会在输出样张之前提醒你是个大问题还是没有什么问题。如果存在问题,可能需要换更好的纸进行输出,或者选用专色墨,并要对这些改变作出预算。
2、调整显示器或打样机以便模拟在理想∆E CMC之内的色块,要记住∆E值越小,显示器和打样机的成本需求越高。
此外,对于管理层面,也会带来一定的好处:
1、衡量采用什么样的打样方案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假设你用Kodak Approval进行打样,而客户更满意Epson的打样效果,很有可能会损失掉一个客户。
2、具有跟踪变量的能力,了解什么变量会影响色彩,影响到什么程度。这似乎没什么,但如果你能够用两台不同品牌、采用不同加网算法的照排机上获得的两张胶片输出样张,却达到了相同的∆E范围,不是一件非常具有成就感的事情吗?
3、为了提高质量,必须了解你所处的地位和现有的条件。
4、这是在购买之前评价新设备的最佳方式,如扫描仪、显示器和输出设备。
5、样张和印张的确认。如果作业已经上机印刷了,还没有输出样张,是要遭到批评的。但如果两家公司达成协议按照给定的技术参数进行印刷,如SWOP TR001,或GRACOL TR004,或者其他的一些技术参数;如果根据打样确认软件确定样张与预期的目标相匹配,那么当印品与预期的目标不匹配时,就是印刷机的问题了。打样确认软件可以从色度学的角度(∆E密度或网点扩大)验证给定样张色块与目标色块之间的匹配程度。软件将生成一个通过/不通过的标记,直接打在样张上,用于判断该样张是否满足给定的参数。同样的操作也可以在印刷品上进行。
6、远程打样确认。使用上面提到的确认方法,用户可以对远程样张进行精确度确认,可以是硬样张,也可以是软样张。它可以在非常短的时间内,通过远程软打样实现上机印刷确认,无需下到机台旁签“OK”样。这样的竞争优势一目了然。
通过对以上的介绍,每一个企业都应该慎重思考以往在控制色彩方面所作出的努力是否远远不够,是否需要做出改善。
[时间:2004-03-29 作者:五月 来源:Bise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