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依托出版印刷业迈向文化强省

  近年来,湖北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文化建设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实施文化强省战略,坚持自我加压,主动改革,建设平台和载体解放发展文化生产力,文化事业不断繁荣,文化产业日益壮大。

  一线传真

  用一流的演出回报社会和人民

  “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呀……”台上演唱荡气回肠,台下掌声经久回荡。2009年12月18日晚,湖北省歌剧舞剧院珞珈山剧院座无虚席,歌剧《洪湖赤卫队》迷醉了在场所有观众。

  “文化惠民 免费看戏”活动由此在观众不绝于耳的掌声中精彩开幕。

  “这是湖北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具体体现,如今,湖北文化建设硕果累累,拥有了全国一流的剧院。2007年,全国最高艺术盛会八艺节在湖北举办,也将湖北戏剧水平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正因为如此,我们才拿得出一流的院团、一流的演员、一流的剧场回报社会、回报人民。”在演出现场,湖北省文化厅厅长杜建国对记者说。

  2009年12月18日至12月28日,湖北17个专业文艺院团推出了100余台精品剧目,在全省5座城市的19个剧场接力上演。朱世慧、刘丹丽、张慧芳等知名艺术家相继亮相,打造一场惠及民众的文化盛宴。

  当晚,在湖北剧院、京韵大舞台、田汉大剧院、武汉杂技厅、潜江曹禺戏楼等场馆,享誉海内外的大型地域风情舞蹈诗《家住长江边》、京剧《岳母刺字》、《火烧赤壁》、楚剧《大别山人》、杂技剧《梦幻九歌》、花鼓戏《原野情仇》等9部舞台艺术精品同时上演。

  75岁的陈爹爹和70岁的丁婆婆家住汉口,周末堵车,他们5点便早早出门,为的就是能看到《洪湖赤卫队》这场经典歌剧。陈爹爹说:“我15号当天看到报纸就到剧场排队拿票了,非常感谢政府,真是切实关心我们老百姓的文化生活。”

  58岁的建筑工人何卫东并非武汉人,第一次走进剧院的他感叹不已,“外面天寒地冻,一进门就温暖如春,坐在这样的剧场里看演出,真是享受!”从头至尾,何卫东的腰板都挺得直直的,生怕错过了每一个细节。散场时,他不停地询问还有什么演出,想再看一次!

  连日来,自湖北开启近年来全国规模最大的“文化惠民”活动公告刊播后,“免费看戏”立即受到广大群众的热烈欢迎,歌剧《洪湖赤卫队》的700张入场券很快送完,琴台大剧院的4场演出票6000余张也迅速发完,武汉剧院、湖北剧院、京韵大舞台、田汉大剧院、武汉杂技厅、人民剧院、中南剧场等发票都十分火爆。

  “群众反响热烈,第一天发票才几个小时,几千张票就全部送出去了,让我很感动,也很感叹。”湖北省文化厅厅长杜建国说,“这次活动既满足了群众的要求,也是在有意培养观众,让大家知道我们的舞台艺术原来是这么出色。这对培育潜在的文化市场,锻炼演出队伍都很有意义。”

  行家评说

  文化活力在变革创新中释放

  哪里改革深入,哪里就有生机;哪里勇于创新,哪里就有活力。目前,湖北已基本形成了包括演出、音像等门类齐全的文化产业体系。

  湖北省副省长张通:作为文化资源大省,湖北省有充分的理由走在文化发展的前列。所以湖北在省第九次党代会上适时提出“建设文化强省”战略目标,提出用抓工程的理念和办法推动文化建设,从而使文化产业成为支柱产业,产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由现在的4.8%提高到6%以上。2009年全省新闻出版行业亮点纷呈,全行业总产值达到281.91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5%;长江出版传媒集团、长江日报报业集团、知音传媒集团利润过亿元;新增5种百万份报刊,全省过百万份报刊达到10种,属全国地方省份惟一;5家印刷企业入选“2009年中国印刷企业100强”,入选数居中部6省第一;全年建成农家书屋7000家,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3500家任务。

  湖北省文化厅厅长杜建国:通过重点培育江通动画、三峡非博园、楚天激光等一批民营龙头文化企业,打造光谷国际创意园、武汉光谷软件园、武汉新加坡创意产业园、木兰湖明清古民风俗园等产业园区;举办武汉国际文化产业博洽会和首届中国中部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湖北的演出业、文物与艺术品业、文化旅游业等传统文化产业持续稳步增长,动画、网络卡通、流媒体等新兴文化产业迅速崛起。

  武汉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朱毅:武汉市把创意产业纳入重点打造的8个千亿产业,将动漫产业纳入15个重点“新兴产业振兴工作计划”。50多支社会文艺团队、2000多支社区文艺团队活跃在文化领域,全市举办群众文化活动5万余次,参与群众6000万人次。

  黄冈市市长刘雪荣:黄冈正在用工业的理念谋划文化产业发展。湖北李时珍国际健康文化产业园、鄂东禅宗文化旅游区、黄梅戏发展研究中心、黄冈文化产业园等,预计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全市GDP的比重将达到6%以上。

  咸宁市委书记黄楚平:咸宁正在做“大”文化理念。我们组建投资近亿元的咸宁文化产业园。发展温泉文化、桂花文化、竹文化等,举办首届温泉国际旅游文化节,投资近亿元拍摄《赤壁之魂》电视连续剧。

  业界之声

  靠市场化产业化做大做强

  既要获大奖,也要抢市场,已经成为湖北精品文艺创作的自觉追求。

  湖北楚天演出公司总经理辛国运:近年湖北演出市场一片繁荣,我们公司就是通过竞拍获得了大型地域风情舞《家住长江边》的演出经营权,该剧由6家重点文化单位同心协力,注入股份共同打造,并通过演出权拍卖走进了商演市场。这是一次自始至终进行市场化运作的成功尝试,它首开了湖北省剧目股份制生产先河。从拍得剧目经营权至今,已公演近200场,收入超过1000万元。

  不仅仅是《家住长江边》,近年一大批叫好又叫座的精品剧目都取得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已在欧洲、美洲以及国内主要城市演出近750场的大型杂技主题晚会《英雄天地间》、音乐剧《大三峡》、湖北花鼓戏《十二月等郎》、楚剧《大别山人》、歌舞音画《楚水巴山》等,纷纷通过市场检验走向全国乃至海外。

  江通动漫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朱佑兰:2008年6月,湖北省发布社会资本投资文化产业指导目录,文化产业的54个行业中,包括电影发行、动漫等在内的43个行业允许或鼓励社会资本投资。正是在这样的好政策鼓励下,我们江通动漫应运而生,2008年实现销售收入1.3亿元,利税4000多万元,被评为“2008年度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入选中国创意产业高成长企业百强。以江通动漫为代表,近年武汉动漫企业发展到40家,从业人员7000多人,年总产值突破6亿元。

  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建辉:只有改变旧有的发展方式、管理模式和运行态势,走市场化、产业化和大集团化的道路,企业才能做大做强。2004年,湖北长江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稳步推进整体转企改制,全面建立起以绩效考核为主体的目标责任体系,大力推行人员聘用制改革,建立起现代企业薪酬体系。他们还有效整合优势资源,将海豚传媒这样的民营资本纳入产业体系。2008年,该公司创下集团成立4年以来最好成绩:实现销售收入37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7%,利润比上一年增长68%,资产总额达50.52亿元,比4年前翻了一番,相当于4年内再造一个长江出版传媒集团。

[时间:2010-02-22  来源:经济日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