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性拐点显现 出版迎来战略机遇期

  处于后危机时代的今天,中央及各地方政府密集出台的多项关于产业振兴的前瞻性的引导政策,正吸引着无数活跃在中国市场的VC/PE们的眼球。近期新闻出版总署下发的2010年“一号文件”,使得大家将目光聚焦到了中国的出版业。

   新政频现

   为了迎战国际金融危机,中国宏观经济政策做出重大调整,“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成为中国经济应对冲击的重中之重。在此背景下,作为中国文化产业重要组成部分的出版业也迎来了行业自身重要的战略机遇期。

   2009年4月,《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下发,提出新闻出版产业发展要继续深化新闻出版体制改革,打造合格市场主体和骨干企业;运用高新技术促进产业升级;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利用全国性和区域性产权交易机构;扩大投融资渠道,引导和规范各种非公有资本有序进入新闻出版产业。

   自2008年底涉及出版业改革方方面面的政策法规出台速度明显加快,通过这一系列新政导向的转变,可以看到出版业政策性拐点已经显现,相信随着该行业市场化程度逐步提升,将促使更多元、更庞大的社会资本进入出版业。可以预见,国家政策层面的投资风险因素,会逐步显著减少。

   盘子大 增长快

   从中国出版业的市场体量来看,根据新闻出版总署最新统计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拥有报纸1943种,期刊9549种,图书出版单位580家,音像出版单位378家,网络出版企业195家。全国共有国有、民营、外资、合资发行企业12万余家,印刷复制企业18万余家。图书品种从1978年的1.5万种增加到2008年的27.41万种,报刊品种也增加近10倍。图书和报纸发行总量、电子出版物品种连续5年稳居世界第一,印刷业居世界第三,中国已是名副其实的出版大国。

   从当前出版业的发展阶段来看,我国正处于传统出版与数字化出版相互结合、相互交叉和相互促进的转型期。在以图书、报纸、期刊出版等为代表的传统产业保持一定高度的增长之外,我们观测到以网络游戏、数字出版、手机出版等为代表的新兴产业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其发展势头已超过传统产业。以数字出版为例,根据新闻出版总署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数字出版产业总产值200亿元,2007年为360亿元,2008年达到530亿元,2009年预计为750亿元,3年的平均增长速度达到56.2%。而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发布的“2008年文化蓝皮书”指出,未来5年,将有超过30%的手机用户通过手机阅读电子书和数字报,由图书馆等机构用户采购的电子书、数字报的规模将达到10亿元,由网民和手机用户带动的电子书、数字报内容销售及广告收入将达到50亿元。对于一向看重行业总体市场规模、崭新商业模式、行业未来巨大发展空间的VC/PE们来讲,中国的出版业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朝阳产业。

   挖掘VC/PE巨大投资机会

   2010年1月,由新闻出版总署下发的《新闻出版总署关于进一步推动新闻出版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即2010年“1号文件”,被业内诠释为中国出版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我国出版产业将来的发展勾勒出了一幅蓝图。

   实际上,向来“嗅觉敏锐”的VC/PE投资机构已经悄然开始在中国出版产业春耕播种,根据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2009年就有像达晨创投、湖南湘投等5家创投机构联合投资中南出版传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4.55亿元、弘毅投资入股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等投资案例显现。

   从另一个纬度来看,由于出版业在最新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2007年修订)中被列入禁止外商投资的行业之一,进而人民币基金在该产业中的投资优势尽显。在今后的几年中或将促使更多的外资VC/PE投资机构加速募集人民币基金的脚步,在中国出版业改制、重组的大潮中分一杯羹。 (25E1)

   短评

   自2008年底涉及出版业改革方方面面的政策法规出台速度明显加快,通过这一系列新政导向的转变,可以看到出版业政策性拐点已经显现,相信随着该行业市场化程度逐步提升,将促使更多元、更庞大的社会资本进入出版业。可以预见,国家政策层面的投资风险因素,会逐步显著减少。

[时间:2010-01-25  来源:中华工商时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