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数字版的收费尝试值得肯定,目前来看,人民网对人民日报数字版收费,它是面向特定群体的,比如在国外买不到人民日报纸版的读者,以及依赖于互联网阅读的年轻读者。从目前人民日报的读者结构来看,这个收费阅读群体还不会太大。 ———北京网络媒体协会会长闵大洪
从赢利模式来说,传统媒体经营新媒体是一个难题,但总得有人去探索。不管成功与否,人民日报做这件事必然引起业内外高度关注和强烈反响。做成了,能提升权威传统媒体经营新媒体的价值。 ———广东省记协主席范以锦
有人担心数字报收费会流失已有的读者群,在我看来数字报收费对已有的读者群来说可能形成一种累积效应,反而有利于提高读者的归属感和忠诚度。因为你提供的信息和服务越是有特色,就越能吸引那些有独特需求的读者。 ———暨南大学新闻系主任张晋升
人民日报凭啥收费?
有经济的考虑,但更多是为了探路
按照有关规划,一些纸媒将来有可能不再以纸质形态发行,而是以电子版的形态发行。人民日报目前的做法有一个探索的意味在里面。
“每月24元,这和订报纸差不多,会有人看吗?”张云认为,人民日报的做法有点像自绝前路。
张是广州一所大学的教师,因为学术研究的关系,他经常通过人民网看人民日报的数字版。但现在,他决定去图书馆看纸质的人民日报。
他有点接受不了报纸电子版收费的现实,虽然这位张老师早就习惯了期刊数据库收费,而且价格不菲。
人民日报的数字版收费通知显示:2010年1月1日起对人民日报数字报服务进行收费,收费模式有三种:每月24元;半年128元;全年198元。读者可以通过在线支付、银行转账和邮局汇款3种方式支付。但前四版仍然免费,人民网还会及时发布人民日报的重要内容。
南方日报记者就收费问题采访了人民日报的有关负责人,这位负责人透露,就是在人民日报内部,对收费问题也有着这样那样的争论,但最后大家决定走一走,看一看。
人民日报昨天就数字版收费问题做出了回应,电子版收费主要是从报网融合和保护知识产权的角度来考虑的。电子版付费阅读的背后,人民日报还将推出一系列的增值服务,比如手机报,提供人民日报信息包服务等等捆绑服务。届时付费读者可通过手机、互联网、光盘等多种方式随时阅读人民日报。
当然,这位负责人也承认,电子版收费在目前肯定是存在一定的困难,首先就是大家还没有建立起版权意识,可能会存在一定时期内造成读者群流失的问题。
“但数字报发行将来会成为全媒体时代带有方向性的经济增长点,纸媒与数字报发行相结合将会是未来的常态。再过十年,我们就可以看到此次人民日报数字版收费的意义。”
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按照有关规划,一些纸媒将来有可能不再以纸质形态发行,而是以电子版的形态发行。人民日报目前的做法有一个探索的意味在里面。
南方日报记者注意到,几乎与数字版收费同步,人民日报推出了每周一次的《新兴媒体》版,在该版的“致读者”中,道出了人民日报“力图在展示新媒体发展态势的同时,从更宽广的视角,以更深入的剖析,点击时代,搜索潮流,刷新方式,促进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之间的相互推动。”
而开版的头版头条就是对国新办副主任钱小芊的专访,谈的是新兴媒体发展趋势。
“人民日报将积极提高质量,改善服务,争取吸引更多的网友关注。”上述人民日报负责人表示。
具体负责人民日报数字版收费事宜的人民网资讯部主任许丹丹透露,当网民逐步习惯于通过电脑、手机、手持阅读器等终端方式进行阅读时,数字报发行将成为报刊发行的重要的经济增长点。
许丹丹还预计,这一举措在短期内不会带来太大收益,但将促进报纸的发行,并为防止盗版侵权提供技术保障。
记者从人民日报内部有关人士处了解到,截至2010年1月1日0时,人民日报收订数量达240.3638万份,比上年增长5.1978万份,实现第8年连续增长。一份卖288元,光卖报纸的收入就将突破1亿美元。
但也有熟悉情况的人士透露,办报纸是一种成本消耗很大的事情,光纸张一项就吃掉了一张报纸的大部分收益。实际上,要支撑人民日报如此庞大的发行量,成本并不是一个小数目。[next]
纸媒网媒十年“要价纠葛”
从“要价”到“自我定价”
人民日报并不是第一个开始收费的报纸,但绝对是收费引起争议最大的报纸。在此之前,是纸质媒体与网络媒体的十年“江湖恩怨”。十年前开始的“伙伴”关系,已转换为“抗争”关系———更有自信的一种抗争。
纸媒与网媒的“要价纠葛”由来已久。
2006年元旦前后,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向全国其他38家报业集团发出了《发起全国报业内容联盟的倡议书》,呼吁让新闻内容回归应有的价值。
解放日报尹明华社长亲自出马,与各大报业集团的一把手共商成立报业“内容联盟”,呼吁提高网络转载的门槛,捍卫知识产权,“以一个联盟对抗另一个联盟”。
此前的2005年10月,全国20多位都市报的老总齐聚南京,发布《南京宣言》,呼吁全国报界联合起来,改变报纸沦落至为门户网站“打工”的地位,提高传统媒体对商业门户网站的议价能力。
2006年初,新京报社再次向TOM网站提出交涉,对方依然没有回音。6月13日,新京报正式向TOM网站发出公函,要求立即停止转载,并按有关规定支付稿酬,但TOM网站拒绝正面回应。
TOM网站的“傲慢态度”刺激了新京报。从7月份开始,新京报社开始收集大量证据材料,并且进行了公证。10月16日,新京报社正式向法院起诉TOM网站。
以上案例,都是近年来引起轰动的平面媒体与网络媒体“要价”之争的“浪花”,多以失败而告终。而在此背后却是报媒与网媒的十年“要价”之争。
在著名传媒经济学者、中国政法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宋建武教授看来,报媒与网媒之间的竞争与纠葛,可划分为三个时期。
一是2000年前后的报业强势、互联网新兴时期,标志事件是报业为门户网站“供养内容”,可以形容为“信任与互借关系”,但实质是报业“养虎遗患”时期。
二是2005年前后报业寒冬的拐点时期,以解放日报集团牵头向互联网争取定价权为标志事件,关系转换为“竞争与牵制关系”,互联网强大、报业处于相对弱势。
2010年的报业数字化转型时期则是第三个时期,以人民日报借助自身平台人民网进行数字版收费为标志事件,报业与门户网站的关系呈现为“争斗与分野”的纠缠关系时期,报业开始建立自己的新媒体传播平台,从之前的“要价”转向“自己定价”。
宋建武认为,由于门户网站的商业价值正在被广泛接受,传统报业有必要充分利用原有的优势加大数字化转型的力度,进行数字出版将是报业首先采用的抗争策略,这在一般的报业中被广泛采纳的可能性很大。
宋判断,当前,报业与门户网站的竞争关系的一个总体趋势与特征是,十年前开始的“伙伴关系”,已经转换为“抗争”关系———更有自信的一种抗争。
国内一家媒体集团的老总则给记者讲了一个“要价”的故事,前几年这家所有报纸的所有内容卖给网络媒体,全年才200万。后来我们嫌太少,决定由各个报纸自己去卖。结果光一家子报一年就卖了1000万。
“其实,不光平面媒体有盈利模式的困惑,网络媒体同样也有盈利模式的困惑。我们不要把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拱手分给别人。一定要清醒我们的核心竞争力在哪里。”
这位老总认为,“人民日报数字版收费体现的正是平面媒体保护和提高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努力。”[next]
定价权背后的发展权之争
报业正处最佳转型时期
报纸要为自己的原创新闻定价,不再提供免费的“午餐”,虽然这一改变可能比较艰难,需要更长的时间让所有的人慢慢适应,但这种改变是必须的,它有利于创造一个更加公正合理的媒介生存环境,使媒介之间的竞争更加公平、有序。
反对人民日报收费的网友声音中,关于“人民日报谁在看?”的争论最为热烈。
这种疑问的背后正是十年来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主流媒体与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话语权争夺的问题。
人民日报有关负责人向记者透露,人民日报数字报收费与开设新兴媒体板块等一系列做法,也有一种向新媒体拓展话语权的努力。
“凭良心说,人民日报在内容上比原来已经好看了很多。”虽然没有花钱看人民日报的数字版,但广州教师张云还是承认,人民日报变化很大。
细心的读者肯定会注意到,一些中央媒体的重要变化:新华社开设电视新闻频道,中央电视台开设国家网络电视台,人民日报等国家媒体纷纷向新媒体延伸,都在搭建新传播平台。
“提升媒体在舆论传播上的话语权,尤其是国际传播上提升‘中国声音’及国家形象的影响力,是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蔡雯教授认为,国家媒体的扩容与改革特别是当前向新媒体平台的延伸,一方面可以使得国家媒体的布局、结构更加完善,这是传统媒体主动转型的一个动因,也是国家在政策层面鼓励媒体融合发展,实施“全媒体”战略的现实出发点。
“一言以蔽之,传媒国家队的强化,体现了传统主流媒体与新兴媒体的十年话语权争夺的努力。”蔡雯认为,报纸要为自己的原创新闻定价,不再提供免费的“午餐”,虽然这一改变可能比较艰难,需要更长的时间让所有的人慢慢适应,但这种改变是必须的,它有利于创造一个更加公正合理的媒介生存环境,使媒介之间的竞争更加公平、有序。
“10年后的今天,报业的竞争力增强了,争夺定价权的能力与底气更足了。"宋建武甚至认为,如果说报业要动真格与门户网站“抗争”,这种“抗争”关系的进一步选择必然是:报业与门户网站“彻底断交”的“决裂”关系,也就是不再向门户网站供稿。
如果真是如此,势必拉高门户网站的采编成本,使得网络媒体的这块短板更短。门户网站如果要奋起反抗,也不是没有办法,那就是改变过去通过传统媒体打包供稿的对信息的“筛选”方式,转变为主动的分散的“抓取”方式,从传统媒体的信息平台上进行抓取。
宋建武预计,“如果真是这样,门户网站的信息生产方式被严重改变了,这将使得门户的生产成本提高至少3倍!”
宋认为,现在报业正处于一个最佳的转型时期,由平面媒体向移动媒体转型的时机即“转机”已经相对成熟。
“像门户网站这种互联网发展模式,只有在中国才获得商业成功,在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并没有存活下来。比如在台湾地区就没有门户网站,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传统媒体不给这些网站供稿。”
但宋建武也判断,从未来报业与互联网关系发展的趋势来看,从国内报业实际情况看,出现这种结局的可能性不大,大多数平面媒体还是很难下定决心直接与门户网站对抗。[next]
媒体竞合全新命题
真正的阅读革命是全媒体?
类似人民日报的这种改革对国内其他传统媒体来说会有启发,往往作为一种改革动向及未来发展趋向的一种信号而受到关注。
传统媒体斥巨资打造网站等新媒体平台,是传统媒体正面与网络媒体竞争的第一大策略,国内也不乏这样的案例。
但在范以锦看来,现在传统媒体办的网站几乎赚不到钱,除了体制机制问题之外,还有就是理念。“试图把网站新闻做好,扩大影响力,然后吸纳广告,走的还是传统媒体赢利模式,难以见效。”
范以锦认为,办得好的网站应是这样一个聚合体:技术官僚、市场营销高手、公关活动家、新闻资源整合者。网易的丁磊具备前三方面素质,“新闻资源整合者”有点欠缺,所以他就把懂新闻的李甬、方三文、杨斌、喻华锋先后吸收了。“也许认为可以高枕无忧了,他养猪去了,要养一万头猪。不知他搞什么名堂,也许养猪能发现新理念。”
传统媒体大办新闻网站的最大成果是,各自成就了自己的网络媒体平台,有了一定的对网络门户的要价能力,有了类似人民日报数字版收费的可能。
与大办网站同步,“全媒体”一词开始被越来越多的人提及,越来越多的传统媒体开始大规模投入全媒体事业。全媒体在全国赢得了越来越响亮的名气。有关全媒体运作的应用国内也已经不乏其例。
以至于在陕西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支庭荣看来,国内的全媒体好像比国外要响亮。这些全媒体代表着一系列激动人心的探索。比如全媒体记者、全媒体出版,以及一些基于Web2.0的互动空间。
近期,南方都市报斥资给全体采编人员配备了基于全媒体运作考虑的iPhone3GS(16GB),着实让媒体人羡慕了一番。
蔡雯教授认为,当前全媒体转型做得比较好的有不少地方媒体,包括烟台日报、宁波日报等都在做数字报业实验室,涉及到媒体表现形态的改变、媒体组织结构改革、生产流程的优化以及新闻生产理念变革等方面的诸多改革领域。“全媒体转型对媒体来说是个全新的命题,很有挑战性,部分媒体一开始可能不适应这种改革的进度而走得相对较慢。类似人民日报的的这种改革对国内其他传统媒体来说会有启发,往往作为一种改革动向及未来发展趋向的一种信号而受到关注,尤其是市场化媒体必须考虑应变,在转型的定位上进行差异化,做出自身特色,选择有竞争力的转型路径。”
但蔡雯也认为,报业纷纷试水数字化转型的背景下,传统报业转型更要量身定做适合自身的全媒体的概念与结构。“全媒体容易陷入以媒体为王的误区,将媒体、技术、渠道的整合看得过重了,而忘记了内容这个王后。”支庭荣认为,在技术的瓶颈克服了之后,还是要回到内容的生产和销售上来。但无论如何全媒体已是一个重要方向。
“但目前,如何克服技术的瓶颈、搭建有前瞻性的新媒体平台,仍然是以报纸为代表的传统媒体迫切需要做的事情。”暨南大学新闻系主任张晋升认为,经过长期的积累,报媒当下最缺的是全媒体渠道。[next]
■专家视点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蔡雯教授:融媒时代需要新的游戏规则
人民日报数字版收费这个事件传递了一个信号,那就是在媒介融合、纸媒转型的新形势下,新闻内容的市场流通、媒介企业之间的产品交易应该建立一种更加合理公正的游戏规则。
数字版收费,对于转向全媒体的报社来说,是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闻生产是一种人力财力高投入的活动,新闻的高成本决定了生产这种产品的报社必须有合适的经济回报,而且打造产品链也是转型的报社必然追求的结果,因此报纸数字版收费对于报社未来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从另一个层面看,数字版收费模式也预示着,部分报纸甚至可以改变出版的形态,比如由印刷出版改为纯粹的网络数字出版形态。这是报业转型的一个新思路,尤其是一些面向全国发行的报纸,在媒体形态上究竟什么样的形态最适合,是保留新闻纸,还是改为数字形态通过互联网或其他移动媒体出版?媒体需要根据自己的市场定位与受众结构做出调整。
其中,部分成本较高、效益较差但是品牌影响力不错的行业类媒体,或许可以考虑转向互联网数字出版。这里面需要考虑到受众的消费习惯的改变,有些读者有纸媒情结,对报纸形态是比较依恋的。
但是从总体趋势看,正在成长的年轻受众群体基本上没有这样的新闻纸情节,而主要依赖于互联网及移动媒体接触,报业转型应当考虑到这种实际情况。
实际上,停止印刷版出版而转向网络出版,在国外尤其是美国早已不是新鲜的事情,包括《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在内的一些有影响力报纸已经转向互联网出版。而在法国、日本等国家,数字版收费的报纸还有很多。
从未来的趋势看,随着3G技术的普及、媒体终端及应用的开发以及相关传播技术的改进,像报纸网络出版之类的报业数字化转型与改革的进程将进一步加快。
这种转型是未来的必然趋势。国家媒体的扩容与改革特别是当前向新媒体平台的延伸,一方面可以使得国家媒体的布局、结构更加完善,这是传统媒体主动转型的一个动因,也是国家在政策层面鼓励媒体融合发展,实施全媒体战略的现实出发点。
报业的全媒体战略能否成功取决于很多的因素,但最核心的一点是:能不能生产出独家的、有价值的内容。华尔街日报做到了网站与纸媒双赢,靠的是其内容的不可替代性。
所以,无论报社如何走数字转型的道路,还是要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内容产品的打造上,没有有价值的内容,收费免费都不会有市场。
[时间:2010-01-13 来源:南方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