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政”来袭 印刷复制业当知进退

  据统计,2009年我国新闻出版业总产值将突破万亿大关。目前,我国已拥有报纸1943种,期刊9549种,图书出版单位580家。全国共有国有、民营、外资、合资发行企业12万余家。图书、报纸、电子出版物品种和总量连续五年稳居世界第一位。

  新政规定,国家新闻出版总局确定新闻出版产业在2010年发展的五大任务,分别为:发展图书、报纸、期刊等纸介质传统出版产业;发展数字出版等非纸介质战略性新兴出版产业;发展动漫、游戏出版产业。加快发展民族动漫出版产业;发展印刷、复制产业;发展新闻出版流通、物流产业。众所周知,在历经2年金融风暴的洗礼之下,国内印刷企业也进行了一场小小的洗牌,虽然借助金融危机之手淘汰了部分印刷企业,但存留下来的企业更具竞争力,2009年年底印刷订单普遍上升,作为曾在金融危机中首当其冲的印刷企业,这次也提前感受到了经济回暖的趋势,再加之本次新闻出版产业的“新政”出台,更是明确了要发展印刷、复制产业,印刷企业在这一阵阵暖流之中该如何知进退呢?

  出版和印刷密不可分,要深化新闻出版体制改革,需要企业不懈的改革创新,促进行业的发展。印刷企业赶乘政策的春风,更要注重企业本身的塑造,发挥各自的优势,投资符合市场需求的设备,利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同时,由于近2年的经济低迷,许多企业在资金投方面慎之又慎,在进攻和保守后地之间往往选择后者。不敢投入太多资金,唯恐收不回来。

  古语有云,“知进退,别存亡,此人虽贫而终富,暂卑而终高,此上智人也。”在目前这种经济、政策环境之下,印刷企业亦如此,进退之间如何取舍显得格外重要。

  “当退时进”必定一败涂地。

  2008年金融危机袭来,由于资金链断裂、印刷订单锐减等因素,许多印刷企业一夜之间关门大吉。然而也有人不甘心于此一蹶不振,反而加大资金开发市场,投资设备,认为只要有好的设备就能起死回生。但是接下来的一年2009年经济景况同样不如人意,尤其是投资设备,一旦选错方向,买回的设备也只能呆在厂房里睡大觉,投入的资金自然难以收回。

  一方面,投资者的目光要放远点,例如在08年投资书刊印刷的企业在09年纷纷表示,投资书刊印刷没有选择错误,虽然09年的印刷订单仍然很少,但书刊印刷这块却令人很满意,金融危机的脚步似乎对书刊印刷的影响颇小。另一方面,印业的领导者还需要收集市场信息,了解最新市场动态,预测市场的趋势等等,这些辅助性的决定因素都非常重要。

  “当进时退”则易半途而废

  当然对印刷设备的投入也不必盲目止损。事实上,“止损”并不适合运用于长期策略,相反,越在困难的时期,印刷机械生产商往往都会推出一系列的促销或者捆绑营销等方式刺激消费,例如上海光华就推出了分期付款、捆绑营销等方式帮助印企在资金紧缺的情况下购买胶印机。

  可见,由于大环境的影响,印刷机械生产商也在不断寻找这利润的增长点,如何有效的摊低成本,印刷企业在这方面应值得深思。一旦市场经济转暖,印刷设备的价格必然上升,因为经济好转订单增多等因素再去扩大企业规模,引进新的印刷设备,相比较特殊时期的设备价位来说,必然加大了企业的生产成本。

  无论如何,知进退在于自己和形势的清醒认识,进是对机遇的准确把握,是一种积极的进取精神。退是对企业情况的清楚认识,也是一种理性的选择!每个成功者都可以说是进退自如的高手,要想掌握好进退的方法和时机,首先要从“败退胜进”的思维误区中走出来,进不见得就强,而退并不一定是弱。那些忍耐退让的人背后可能隐藏着无比巨大的力量,现在占据优势的人可能危机重重,而现在退让之人可能笑到最后。所以,先要在脑海中把非此即彼的定式思维扫除掉。进退只是一种策略,它并不是最后的结果。进不一定要轰轰烈烈;退也不一定显山露水。进退之形并不一定全都着于形迹。在目前环境之下,印刷企业领导者更需具备长远的战略性目光,知进退,勇前进,方可在未来的市场中不逊于其他的企业。否则,下一轮金融危机来袭,将不战而败。

[时间:2010-01-07  来源:CPP114 ]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