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结构调整的思考


  摘要:本文分析了我国印刷及设备器材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新形势,认为另印刷 及设备器材工业必须加快进行行业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
  对经济结构进行调整,是我国 “十五”经济计划的主线,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迫切要求和长期任务。我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同样面临着结构调整的艰巨任务。我们必须从我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的实际出发,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以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提高竞争力和效益,促进我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持续健康发展。
  一、面临着市场需术和市场环境变化的新形势
  1.印刷市场构成发生了较大变化。过去我国印刷品市场以书刊、报纸为主,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包装印刷、各种商业印刷、特种印刷以更快速度发展,所占份额不断增加,已成为我国印刷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支柱。
  2.对印品的要求发生了较大变化,印品的个性化、短版化、多样化、高质量、快交货和周到的服务,已成为印品市场发展的主要趋势和要求。
   3.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 WTO,国内市场将进一步国际化,国内企业面临着与国际上在技术、资金和市场占有上具有显著优势的国外大公司和跨国公司竞争,市场竞争更趋激烈;
  4.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以纸品印刷作为信息传播的传统主要载体,面临着电子媒体(如CD- ROM、VCD、TV、INTERNET等)的激烈竞争,并出现了印刷媒体和电子媒体相互融合的新趋势。如电子媒体与印刷媒体前期制作基本相同,可以资源共享,电子印刷商务网站及网上印刷和多媒体出版物出现等。印刷媒体虽然在我国还会以较快速度增长,发展潜力很大,但在各媒体中的份额将不断下降。
  5.近十多年来,国外印刷技术突飞猛进,正在发生着一场革命性的变革和重组,数字技术、网络技术、自动化技术、数字化工作流程,以及印刷环保和绿色印刷已成为印刷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并迅速实现产业化和推广应用;各种印刷工艺竞相争艳,齐头发展,并出现了不同印刷工艺相互组合、优势互补的新趋势。可以说,随着印刷技术进步,我国印刷业的发展,面临着巨大的新的技术需求。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二十多年来,我国印刷与设备器材工业发生了巨大变化,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和发展,但是现在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又拉开了新的差距,远远不能满足我国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及物质生活水平提高的需要,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1.我国书刊印刷大中型企业大多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建立起来的,企业结构不尽合理;企业与企业之间低水平重复严重,低水平生产能力过剩,先进高水平生产能力不足;历史包袱沉重,冗员过多,设备利用率低,劳动生产率低,缺少跨地区的大型印刷集团和具有特色的专业性印刷企业。世界上十大跨国印刷公司中,大日本印刷和凸版印刷公司1995年销售额分别为115亿美元和95亿多美元,居于最后两位的英国Rexam和日本共同印刷,年销售额也分别达到15亿美元和12亿美元,我国书刊印刷业企业年销售额与此相差甚远。
  2.我国印刷设备制造业结构大而全,小而全,生产专业化程度低,新产品开发能力和创新能力低。从总体上看,产品技术落后,质量差,销售和售后服务薄弱,缺乏竞争力;从印前、印刷、印后设备来看,印刷设备有一定基础和规模,印后设备近年来有了较快发展,但总体上仍较为薄弱;印前电子设备主要依靠进口;先进印刷技术如数字化技术、关键自动化技术、数字喷绘等,国内企业尚未掌握,在高技术产品引进技术和与国外合资方面也未取得重大突破。以不同印刷工艺分析,我国特种印刷技术、柔印技术与喷墨印刷发展滞后;柔印在包装印刷中比重过小,彩色平印所占比重过大,不利于降低包装成本;印刷设备进口量过大,2001 年达13多亿美元,已居国际印刷设备进口第二位,出口量过小,2001 年出口量约为3500万美元,形成巨大反差;最近几年国内印刷设备制造企业,在重组联合建立集团方面虽有一定进展,但与国际跨国公司相比相距甚远。德国海德堡公司 1998~1999年财政年度销售额达 80亿马克,我国印刷设备制造企业 2000年总产值只有31亿多元,最大的两家印刷机械集团年销售额只有6~10亿元左右。
  3.我国印刷器材业,虽然有相当规模,基本可以满足国内需求,但是高档印刷油墨和喷绘印刷油墨仍需大量进口。印刷油墨行业有 300多家, 2000年生产油墨18.5万吨,主要企业已与外商合资,合资企业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约70%。 2000年我国生产PS版约5000万平方米,生产能力已过剩,但是CTP 用PS版仍需进口,热敏CTP版国内今年才小批量投产。
  4.我国印刷及设备器材企业从总体上看不仅技术落后,管理更落后,劳动生产和效益低,缺乏市场竞争能力。
  三、加快企业组织和产品结构调查,促进产业优化升级
  关于结构调整的总原则,正如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所指出的:要以市场为导向,使企业生产适合于国内市场需求的变化;依靠科技进步,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发挥各地优势,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转变增长方式,改变高投入、低产出、高消耗、低效益的状况。朱总理在“十五”计划建议说明中指出:工业改组、改造和结构优化升级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按照专业化分工协作和规模经济原则,加快企业织组结构调整,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形式,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产品开发能力;积极扶持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企业,促进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逐步形成大企业为主导,大、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格局。
  中央领导的这些讲话精神,是从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和战略高度来论述经济结构调整问题,对于我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的结构调整同样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我们必须学习领会和贯彻这些精神,结合我国印刷及设备器材行业实际面临的新形势和存在的问题,分析研究行业的组织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等有关问题,提出相应对策,促进我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在本世纪初10年左右时间内再迈上一个新台阶。
  1.关于企业的组织结构调整
  一是通过调整企业组织结构,解决企业大而全、小而全,发展专业化社会化生产。印刷设备制造企业组织结构,过去大多是“橄榄型”,中间大,两头小,即零部件生产占比重大,开发能力和产品营销、售后服务能力弱;通过组织结构调整,变为“哑铃型”,即除少数关键零部件生产和总装掌握在自己手中外,大量一般零部件通过外协或在市场上采购解决,加强产品研究开发、营销和市场开拓能力。对印刷企业来讲,印刷工艺包括印前、印刷和印后加工,印刷企业虽然不同于机械企业,但是印前和印后加工并不是每个企业所必须全部完整具备的,特别是对中小印刷企业来讲,印前和印后实现社会化协作和专业化生产在很多情况下更有利于提高设备的利用率和效益。我国目前除凹印雕版专业化生产发展较好及装订专业化有一定发展外,专业化生产并未充分发展。有些港、台印刷企业为了提高设备利用效益,把印前、印后独立设厂。如台湾沈氏公司在一个办公楼内分设沈氏彩印厂、精益装订厂和票证印刷厂。精益装订厂只有职工38人,除承担沈氏彩印厂装订任务外,有一半能力对外承接装订任务。香港中华商务联合印刷集团,在一个办公大楼内设6家子公司,除了中华彩印有限公司外,还有中华商务安全印务公司、中华商务分色制版公司、中华商务印刷器材有限公司。这种组织结构形式值得我国印刷企业在组织结构调整时借鉴。对于印刷企业来讲,大多需加强印前创意和服务,产品营销和市场开拓工作。
  二是随着印刷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需要不断对企业的组织结构进行调整,以适应技术进步的需要。如在过去二十年中,随着激光照排和计算机版面设计技术的应用,过去铅字制作、检字、排版等工序被淘汰,而为印前电子设备和技术所代替。随着CTP技术的发展,制版和打样等工序正在发生新的变革,随着数字技术和现代通讯、网络技术的发展,有许多印前工艺工作相当部分可由用户自己来承担,随着电子商务和网上印刷的发展,部分印刷工艺将可能分散在用户和各地的分销商来完成等等。随着数字技术和自动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国外印刷设备制造企业,大都增加电子和控制设备生产调试车间或工段,或者单设电子分厂,或者与电子和自动化设备企业合作,海德堡、罗兰、高宝、小森、三菱等印刷设备制造企业所采用的自动化装置,大都由德国WEKO公司和英国宝德温公司生产供货;随着数字印刷技术的发展,国际上印刷设备制造公司与掌握印前和数字技术的公司及CTP版材公司广泛合作成为一种时尚,如爱克发与杜邦、柯达与宝丽光、克里奥与海德堡及小森公司、小森与赛天使、克里奥与宝丽光合作等。
  三是通过企业兼并、重组和联合组成大的企业集团,扩大服务领域,为用户提供各种印刷工艺所需的各种解决方案。1995年以来,海德堡公司对企业内部结构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组。1996年收购了荷兰stork Contiweb公司,英国和美国的Sherida System公司及英国的 Lynotype Hell公司,1998年在亚洲收购了宝隆洋行(EAC),1999年接收了柯达公司的办公图像部(Offce Imaging Eastman)和美国 Rodester公司图像部,在公司内建立了印前设备,直接成像,速霸,快印,轮转机,印后,电子产品及生产八个独立的业务单元,使服务领域扩大到印刷工艺全过程和多种印刷工艺技术设备。国内企业近年已成功地进行了一些兼并联合和重组,形成了北人、上海两个集团,不断扩大服务领域。今年北人兼并了陕印机,成立了陕西北人印刷机械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印包机械有限公司收购了日本秋山公司;景德镇印包机械有限公司、威海印刷机械有限公司、唐山玉印和长春印机厂等四家改制企业成立了松散型的联强集团;方正电子、营口冠华、汉光设备三家企业联手研制适合于中小印刷企业的数字直接接制版系统;全国已组建了一批印包集团公司,并形成了广东、苏南、上海、浙东等印刷包装基地及广东中山、上海界龙、江苏太平洋、天津环球磁卡集团等具有一定竞争力的企业集团,中国印刷集团也正在组建中。
   四是对企业内部结构进行重组,减少管理和决策层次,加快对市场需求的反应速度。
   五是促进中小印刷设备器材企业的发展,特别要努力形成一批小而专、小而精、小而强具有特色专业化的高新技术印刷设备配套和器材企业。
  2.加强产品开发,不断调整产品结构
  一是要从企业实际出发,确定本企业及产品的市场定位,发挥优势,提高竞争力。调整产品结构必须从我国及企业实际出发,产品结构调整并不意味着我国印刷设备制造企业的现有产品都要退出市场,对于一部分落后的不适合市场需要的产品当然要淘汰,但是市场需求是多样的,对手仍有相当市场需求的现有产品,应不断改进提高。我国现有不少产品只要产品质量好,可靠性高,售后服务好,性能价格比还是具有一定市场优势的。国内有能力开发和具备条件生产的一些缺门印刷机械及其配套设备、印后加工设备、柔印设备等应抓紧开发工作,增加品种,填补空白,以满足国内印刷发展的需要。
  二是要加强新产品开发和创新,积极采用高新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和产品。在国外先进印刷设备技术中,应首先掌握先进适用的自动化技术。对于印前电子设备、数字印刷和喷墨印刷的关键技术,应通过自主开发与引进消化吸收相结合,或通过合资带进技术加以发展。在这些产品开发上,应尽快掌握总体设计技术,国内一时难以掌握与生产的关键配套设备如激光源、喷头等可以通过与外商合作或在国际市场择优选购解决;对于进口CTP设备和喷墨印刷设备的耗材,如CTP热敏版和PS版、喷墨印刷的墨汁等应优先实现产业化,以降低进口先进设备的使用成本。发展高新印刷技术设备必须设备与印刷工艺相结合,机械与电子和信息技术相结合,软件与软件系统相结合,主机与配套设备并重。 三是要加强我国印刷及设备器材的出口,其中包括印刷品的来料加工。我国主要印刷及设备器材的主要企业都应充分利用我国入世后的机遇,充分利用国内外两个资源,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来发展。印刷业特别是包装印刷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产业,我国劳动力比较便宜,在国际性产业结构调整中,具有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转移的优势,这是我国印刷业扩大出口的一个重要增长点;我国印刷设备、器材、技术总体上比国际先进水平落后,但是我们并不是什么都落后,我国现有不少印刷设备和器材在国际市场还是有相当需求的,出口前景广阔。
  四是加强管理,创名牌产品。在调整产品结构中,必须加强企业的基础管理,只有有了好的管理和质量,再加上先进技术和良好的服务,才可能创名牌。没有严格的管理,没有好的质量,先进产品或先进技术都是空谈;没有好的质量,产品就不会有市场,更不会有好的效益,更谈不上竞争力。因此印刷及设备器材企业应该推行全面质量管理,积极贯彻 ISO9000和14000标准,并根据企业产品开展ISO9000和14000标准认证及CE和UL安全认证工作。
  企业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是一项长期任务,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根据市场变化,技术进步,结合企业实际来不断进行,也不可能完全采用一个模式。就印刷及设备器材行业来讲,印刷、印刷设备和印刷器材行业就存在很大差别,就是印刷业中的出版印刷与包装印刷也不尽相同,因此在结构调整、产业优化升级问题上,必须是一业一策,一厂一策,一品一策来解决。

[时间:2003-02-21  作者:李守仁  来源:今日印刷]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