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企业涉足海外印刷业务对提升产品质量、规范企业管理的帮助极大。时至今日,尽管不少国内企业都已拿到ISO9001的质量认证证书,但严格地讲,把证书视作敲门砖的多、认真对待认证机构检查的多,而一丝不苟按章办事明显不足。不能说企业不重视产品质量,竞争已经迫使所有的企业把产品质量作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但质量的过程管理仅靠领导重视、仅靠质检人员重视是完全不够的,必须做到参与生产的所有人员都更加重视,以每一个环节的质量来确保最终环节的质量,要做到这一点,对长期来不注重规矩、不注重细节的中国民众来说是要经过反复敲打的。企业着手制作外单,可以以此为抓手,要求员工树立起责任意识,克服得过且过的心态,充分重视产品质量,可以规范企业的内部管理,因为外单不存在通融的可能,在明确加工价格以后,讲究的就是质量、周期。
如若员工把制作外单过程中积累的经验、养成的习惯沿用到日常生产中去,肯定有助于企业提升日常的产品质量,有助于树立起企业的品牌形象。可以说,承制海外订单是企业现有产品质量的试金石,承制海外订单也是提升企业产品质量的催化剂。
在中国印刷企业声称要努力承接海外印刷订单的时候,大踏步进入中国印刷市场的海外资本也越来越多,从资本的本性出发,外资进入中国市场当然是为了争取获得更大的利润,他们是在以资本换市场。回顾改革开放之初,我们积极引进外资的目的是:期望通过引进外资获得一定比重的海外订单,这么多年过去了,中国企业又获得了多少海外订单?就印刷行业而言,情况也大致如此,外企同样在蚕食中国市场,从黄页号簿到图书,从邮报目录到包装,几乎无所不在。正因为如此,国内企业跨出国门去争取海外印刷业务,充其量也只能认为是一种市场的互换,是在外企进入增加了市场竞争压力以后,利用劳动力价格上的优势,努力到国外再去争取一块业务。务必警惕出现别人如愿以偿地获得了我们的国内市场,而我们却并未因此获得相应的海外市场,做出“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傻事。
拓展海外市场国内企业不能打价格战
低价竞争是市场经济初级阶段、在供给大于需求情况下的惯用手段,价格大战的最终结果是消费者获益,而参战者无一不是利益的受害者。围绕家用电器的市场争夺,国内早已爆发过一场又一场的价格战,最终,没有一家制造商能幸免于难。在这几年印刷生产能力不断扩张的背景下,国内印刷厂之间的价格战也已经打得令企业难以承受。因此,在拓展海外市场的过程中,国内企业千万不能再靠低工价争取业务,不能再打价格战印刷联盟。
俗话说,一分价钱一分货,按质论价是市场的基本法则,既要马儿好、又要马儿不吃草在实际生活中无法做到。
在印刷产品制作中,好的产品总要使用好的原辅材料,一味压价的结果,要想不做赔本买卖,势必只有偷工减料,以损害企业的品牌作代价。搞压价竞争,短时间内似乎赢得了订单,但实属竭泽而漁,因为,市场工价普遍下滑,对整个行业的长远发展极为不利。而且,低工价竞争还会导致国外同行向政府申请反倾销作抵制,在消息称,美国沃尔玛超市从中国进口低价格的笔记本就面临反倾销的压力。所以,在西班牙鞋商烧毁了中国出口西班牙的皮鞋后,该国中国商会执行主席王绍基就呼吁:“完成了原始积累的人,凡是有能力的人,应该赶快退出价格战,赶快建立自己的品牌。”以品牌在市场上确立起自己的优势,才是企业扩大海外印刷市场的根本出路。
印刷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中国的印刷品在国际市场上并不比别国落后,在每年的国际印刷品评比中,国内企业制作的印刷物屡屡获奖就是证明。大批港资企业迁入内地以后,我国印刷业在国际上的地位更有所上升,在这种背景下,再打价格战,以削减本已可怜的利润去获取市场份额就更没有一丝丝的必要。
便捷的信息通道已经将世界变小,中国经济已经更多地融入了国际社会,中国印刷业也毫无例外地融入了国际印刷业,我们应该以积极的心态去拓展海外印刷市场,也应该以平和的心态脚踏实地地走承接海外印刷业务之路,切勿一哄而起,切勿搞恶性竞争最终自掘坟墓。
[时间:2009-12-17 来源:中国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