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期刊计划整合成数字出版资源

  “1994年,深圳市企业报刊协会刚成立的时候,会员单位只有32家,而现在,深圳的内刊已有300多家。”深圳市出版业协会秘书长舒欣是深圳内刊近20年发展历程的见证人之一。他昨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上世纪90年代初期创刊的《万科周刊》是深圳企业内刊的典型代表之一,它以“企业视角、人文关怀”的办刊理念获得全国各地读者的认可。
 
  1999年,深圳市出版业协会在深圳市企业报刊协会的原有基础上成立,协会内设有期刊出版专业委员会和企业报刊专业委员会。舒欣介绍,经过10年的发展,深圳期刊的年总产值已达到一个多亿,拥有《经理人》、《汽车导报》、《深圳青年》、《女报》、《现代装饰》等知名期刊;而深圳的企业内刊和城市内刊的年总投入也接近一个亿,每个月发行总量达200多万份,其中,《万科周刊》、《中国平安》、《华侨城》、《深圳文化研究》、《南方论丛》、《宝安风》等多种内刊在全国同类刊物中表现突出。

  最辉煌的时候

  “应该说,上世纪90年代是深圳期刊和内刊最辉煌的时候。”舒欣说,《深圳青年》的发行量在最高时达40万份,发行范围几乎遍及全国各地,而当时的《万科周刊》也成为全国很多企业内刊模仿的对象。

  在舒欣看来,《万科周刊》在万科公司中有着特殊的意义,它的历任主编几乎都成为了优秀的职业经理人。“编辑企业内刊,往往能够最直接地感受到企业文化,这对经理人日后的经营管理工作是非常重要的。”舒欣说,从内刊编辑到职业经理人,是值得肯定的一种转型模式,也是企业重视优秀内刊人力资源的表现。

  “企业内刊在企业内部往往能够起到沟通的作用,是企业员工感知企业文化、了解企业动态、发表见解感受的园地。企业内刊对外则可以起到交流的作用,有些企业在接见客户时首先会递上一份内刊,让客户通过这份刊物迅速了解企业的现在,也彰显出企业在管理上的规范、有条理。”舒欣认为,这种相对比较传统的思维模式,是很多深圳企业内刊的办刊理念。不过,在应对信息发展日新月异的大环境下,这样的办刊方式明显体现出了不足之处。

  “如果不考虑创新、打破常规,企业内刊往往会办得比较沉闷,或者显得信息量不足,无法突出企业的整体文化优势。”舒欣认为,面对新的环境,企业内刊应该与企业的经营管理与品牌建设紧密关联起来,内刊编辑不但要具有职业经理人的管理素养,还应该具有突出的传媒意识,能够把企业内刊办成企业品牌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筹建“内刊网”

  相对于企业内刊所面对的商业环境,由政府机构主办的城市内刊则面对着一批特定的读者。“《深圳警察》不仅仅是深圳警察队伍内部的交流刊物,其实它的目标读者还包括了“警嫂”,因为警察平时的许多工作,都有必要让“警嫂”们了解一下,《深圳警察》就是这样的一座“沟通桥梁”。”舒欣介绍,城市内刊往往比较强调人文精神,它们不是“板着面孔”的,而是亲切、温和的。比如《罗湖文艺》,就是罗湖区文艺家相互交流、探讨业务的刊物,也是老百姓了解社区文化建设的读物。

  在城市内刊中,还有一种偏向于专业化、学术化的刊物,比如深圳特区文化研究中心编辑的《深圳文化研究》,以及深圳社科院编辑的《南方论丛》。“《深圳文化研究》收集的都是专业的学术文章,对于深圳文化的发展方向都能够产生一些影响。《南方论丛》也是社科类优秀文章的集合地,它还是一份走进了国家图书馆的刊物。”舒欣说。

  目前,深圳市出版业协会在全省乃至全国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其打造的“全国城市内刊论坛”已经成为内刊界的知名品牌。展望深圳市出版业协会以后的发展方向,舒欣介绍,目前协会正在筹建一个“内刊网”,将全国的优秀内刊资源整合、集中到一个网站之中,同时,协会还将计划成立一项“内刊奖励基金”,专门激励一些办刊理念突出、办刊质量优秀的企业内刊和城市内刊。

 

[时间:2009-12-11  来源:深圳商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