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印刷技术助力出版业发展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的印刷技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铅排铅印,到照排胶印,再到数字印刷。与此相应,随着印刷技术的变革,我国的出版业也在繁荣发展。正如一位印刷人
所说:“回望历史,从‘铅与火’到‘光与电’,再到‘0与1’,出版产业的每一次技术革命,都是由印刷技术的革新所带来的。从技术层面来讲,历史的轨迹正是由印刷来推动出版的发展。”

  铅排铅印:“铅与火”的记忆

  新中国成立之初,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印刷工业的发展,我国的印刷技术有了长足进步。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印刷技术要落后二三十年。

  改革开放前,在印刷厂,铅字是最值钱的资产,铅字工是人数最多的工种,铅字车间是面积最大的车间。“手工拈字,照相制版,铅字印刷,手工装订”——印刷人通常用这16个字来形容改革开放之前我国印刷技术的发展状况。

  印刷厂先用高温铸出一粒粒铅字,放在字架上,再由拣字工一粒粒挑拣出需要的铅字,印出样张,可谓是“铅与火”的印刷方式。

  样张出来后,进行校对是一件非常耗费时间和体力的事。“在样张上改一个字问题不大,但如果要删除几个字,后面所有的铅字就一个个都要往前移动位置,就像是碰倒了多米诺骨牌中的一块,铅字工人为此要忙活上好几天。”某市印刷行业协会一位老印刷人这样描述他记忆中的铅字印刷时代。

  “工人手托铅字字盘,每天要来回走几十里路,手拣手排,再浇成铅版印刷,不仅辛苦,而且效率很低。”最严重的问题是,铅字印刷效率太低,导致印刷周期很长。“一般图书从发稿到出书要1年左右,有的要拖2年~3年,许多新书到发行时成了旧书。”原国务委员张劲夫曾在其撰写的文章中如此记录这一时期印刷业发展状况。

  而在那个百废待兴的年代,铅字排版印刷这种落后的印刷技术,显然成为制约出版业发展的瓶颈。

  照排胶印:“光与电”的变革

  自改革开放初期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的印刷业在“自动照排、电子分色、高速胶印、装订联动”的16字技术进步方针的指导下,告别了“铅与火”的历史,步入了“光与电”的时代。发展自动照排,后来改为发展激光照排,可谓牵住了整个印刷技术发展的“牛鼻子”。

  1987年,《经济日报》率先采用激光照排系统,出版了世界上第一张采用计算机屏幕组版、整版输出的中文报纸,成为我国第一家废除铅排作业的报社。原国家经委印刷技术装备协调小组组长范慕韩曾撰文如是评价汉字激光照排系统的历史地位:“如果说从雕版印刷到活字印刷是第一次革命,它的代表人物是毕昇的话,那么从铅活字印刷到电子排版印刷就是第二次革命,说它的代表人物是王选也不是夸张的了。”

  到上世纪90年代中期,全国1500多家报社全部采用了激光照排系统,重点书刊印刷厂全部采用了国产激光照排系统。我国印刷业终于甩掉了铅字,告别了整整一个时代。

  “我们只用了5年时间就基本实现了用电子信息技术改造中国报纸印刷业。1988年,中国报纸印刷业的工艺与国际上的先进水平相比,至少落后30年。然而至1993年末,我们就基本上达到了国际的先进水平,与最先进的水平相比,最多不会差5年。”经济日报社印刷厂原厂长、中国报业协会顾问夏天俊曾这样表述激光照排对中国报业的影响。

  “激光照排,可以任意增、删、改,可以尽情美化版面,为编排校提供了丰富的版面语言。过去用铅排,如果要换一种字体,要花大量精力和时间,现在几秒钟就可以将一篇宋体文章变成任何字体。各道工序都干干净净,清清爽爽。”回忆起报社当年应用激光照排系统的情景时,湖北宜昌的一位老印刷人这样说。

  数字印刷:“0与1”的突破

  自上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在“印前数字网络化,印刷多色高效化,印后多样自动化,器材高质系列化”28字技术发展方针的指导下,我国正迈向数字印刷的新时代。

  “数字印刷已成为一种颠覆性技术,它给印刷业带来很多改变,这是以往任何技术都无法提供的。数字印刷在全球正以惊人的指数形式增长,中国正在经历数字印刷带来的改变。”在2009年“数码印刷在中国”技术高峰论坛上,英国斯特灵大学国际出版与传播中心主任安德鲁·威特克劳弗对数字印刷技术作出如此断言。

  的确,正如他所说,中国正在经历数字印刷带来的改变。数字与网络技术已广泛深入地应用于印前领域,CTP(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的发展正在推动印前工艺实现数字化。近10年来,我国内地CTP设备的保有量呈跳跃式增长。数码印刷机的装机量也在逐年攀升,科印传媒调查显示,截至2009年7月,我国高端彩色数码印刷机装机量为354台。

  数字印刷带来的最大变化是,印刷周期大大缩短。在铅字印刷时代,印刷一本书需要一年左右;而在数字印刷风行的今天,只需要几分钟。在2009年7月举办的上海国际印刷周上,技术人员就当场用数字印刷方式演示了古旧书重生的过程。一本100页的名叫《扇谱》的老书在拆线后,经过扫描、软件修正污点、打印、装线等程序,整个过程在5分钟内完成,服务人员只需1个人。

  最让消费者心动的是,数字印刷能满足个性化的需求。从2009年举办的第十六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上可见一斑,按需出版及印刷精品专区展出了采用数字印刷方式印制的产品:图文并茂的纪念相册,独具特色的菜谱,印着持有者姓名和地址的童书,甚至某报社的年度工作总结。

  据新闻出版总署统计,截至2008年年底,我国印刷业共有企业10万多家,从业人员约350万人,产值约4800亿元。数据显示,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的印刷大国之一。更令人鼓舞的是,2009年国务院通过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提出:印刷复制业要发展高新技术印刷、特色印刷。相信我们的印刷业告别“铅与火”,迎来“光与电”,进入“0与1”,必将迎来一个全新的时代!

[时间:2009-11-16  作者:左志红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网/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