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网技术


  众所周知,在印刷行业内所说的AM和FM不象收音机的波长那么简单。下面是这方面的最新发展信息。

  在当今复杂的全自动印前工作流程中,讨论的热门话题主要集中在PDF、JDF、XML、CMS和ICC等问题上,加网已经不再是印前专家们最关注的技术。

  然而,近期的发展表明加网,以及其他形成网点的方式,仍然是印前工作流程和输出系统制造商和销售商最为关注的问题。

重要的生产工具
  优化加网技术的好处在于为印刷企业带来更加生动的印刷品、更加清晰的细节、没有龟纹以及工艺过程的稳定性,而那些忽视这一技术的企业就错过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生产控制工具。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数字加网技术的发展过程。它是从模拟网点形成时使用的玻璃和接触网屏加网过程缓慢进化而来的。从胶印技术的初期,印刷工艺专家就一直在对网点形状、角度和加网线数进行试验,希望能够优化印刷品的效果和对工艺过程进行控制。数字加网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以物理方式形成网点的可能方法,使得工艺上的约束也不再成为问题。

  当dtp(桌面出版系统,desktop publishing)出现后,早期的PostScript Rip可以实现四色和多色数字加网,但质量低于模拟加网和专用高档彩色系统的数字加网。经验丰富的印前操作人员可能还记得20世纪80年代末对“加网”进行的广泛而激烈的讨论。

  后来在优化网点构成上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比PostScript Level 1提供了更多的加网角度选择。同时印前设备制造商开始对PostScript Ripp重视起来,并将他们丰富的加网知识应用到桌面出版系统中来。
 
  真正的革命是采用FM或随机加网的方式,尽管它并不是一个新想法。在20世纪80年代,它就已经应用于对网点质量要求不高的数字印刷工艺中,它并不是用不同大小的网点来模拟不同的连续阶调,而是采用相同大小、相对较小的网点之间的间隔来再现阶调。

  FM/随机加网正好是在加网战争最激烈的时候推出的,受到了大量的广告宣传并给予过多的期望。从那时起,传统的加网方式就被命名为AM(调幅)加网,以将其与FM加网区分开来。

更加清晰的效果
  同AM相比,FM的优势在于更加清晰的效果,因为极小的网点可以产生更多的色调;确保在色彩和图案之间不会产生龟纹,从而使印刷过程更加稳定。然而,在将FM加网应用到更广泛的非专门用途的应用上之前,它遇到了很多的障碍。

  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面临的不利条件有:在计算机直接制胶片(computer to film,简称ctf)环境下处理起来非常困难,没有印版的曝光范围;在灰色中间调和平网区域内会产生颗粒图案;而且很难在印刷机上通过采用油墨厚度变化的方法来补偿色差。早期采用这种方法的操作人员很少能坚持下去一直使用。

  然而,在过去的十年间,一小部分印前和印刷企业已经开始很默契地配合使用FM加网技术,生产出较高质量的印刷品。那些带有如纺织品图像、发言者的瞳孔和建筑设计等较容易出现龟纹对象的艺术书籍和高光泽目录产品,都从FM加网技术中受益,成为他们乐于使用的一种技术。
 
简化工艺过程
  由于ctp技术使工艺过程得以简化,因此它在FM加网技术复苏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除了胶片以外,灰尘和套准问题,都成为妨碍FM技术发展的一些因素。
由于采用ctp技术后,无须过多考虑胶片边缘(厚度)或灰尘颗粒,因此较小的FM网点(胶印中通常在12到30微米,柔印和报纸印刷中达到70微米)就可以直接在印版上形成。
  
  Ctp技术的另一个优点是在热敏版上可以形成更硬的网点,以获得更好的印刷效果。由激光束组成的微粒可以形成在成像和印刷中可预测的加网网点。任何由残留印版未定影图层组成的网点边缘都不会形成不规则的印刷效果。
  
  克里奥公司强烈推荐采用Turbo或SquareSpot加网技术,在硬网点质量上又前进了一步。该技术在主要扫描方向(曝光辊周向)采用比次要扫描方向(滚筒上方方向)更高的分辨率,以此来改进加网网点的精确度。和传统的同样尺寸的网点成像(2,400x2,400 dpi)技术相比,由更多微粒组成的加网网点可以获得更高的分辨率效果(9,600x2,400 dpi)。

  海德堡印前几年前就将这一技术应用到他们的ctf成像机上。Creo公司将这一精确的网点构成、该公司的Staccato加网技术和咨询服务结合起来,使FM加网技术再次复苏。它主张控制在机利润,包括降低油墨的用量、获得更高的色彩稳定性和水墨更容易达到平衡。

  更好的印刷工艺稳定性已经将胶印逐渐从报纸印刷的每英寸65加网线数过渡到每英寸100-110线(每厘米40- 44线)。而在商业胶印中,加网线数从133 lpi (54 l/cm)提高到175 lpi (70 l/cm),非常高质量要求的印刷甚至可以达到200 lpi (80 l/cm)。

AM的替代方案
  一种与FM相近的替代AM加网技术的方法是采用非常精细网屏进行加网,这种方法在日本已经广泛流行,而且西半球的许多专业印刷企业都普遍采用。这种方式通常采用250-350 lpi甚至更高的线数来优化印刷效果,通过高密度的油墨实现更加清晰、更加精细的效果。

  超高加网线数的突破遇到与FM同样的问题,如苛刻的工艺条件和需要高分辨率扫描才能产生最大利润。
  
  在欧洲和美国的许多地方,300 dpi扫描和适度的虚光蒙版往往是默认的设置,而在日本的扫描标准定为350 dpi和稍高等级的不清晰蒙版,以迎合较高加网线数的要求。与超高加网线数相关的是较高的图像分辨率,也就是说能够产生更多的灰度级。
  
  对于超高加网线数4,000 dpi来说,与西方世界在AM和FM加网中更普遍采用的2,400或2,540 dpi 相比,大大减慢了成像的过程。
  
  而在东方,Fuji公司提出了一种采用传统加网角度的Co-Res加网方式,可以与采用相对较高分辨率的图像效果相媲美。由此一张1,219 dpi的图像可以达到175 lpi的效果。或者可以从图像分辨率稍低无法获得此效果的制版机获得300 lpi的效果。
  
  至今为止,该技术仍然只限于在Fuji公司的Celebrant Rip和制版机中应用。最直接的优势是整体生产量上产生一个飞跃,因为需要处理的数据更少了,而且不必改变印刷机的操作习惯,因为网屏角度和网点与原来完全一致。
  
  几年前,像Barco和Screen等公司都在寻找理想的方式将FM和AM加网结合到同一张图像上。这种方式既是在平色调和皮肤色调的位置使用最适宜的AM加网,而在精细细节和龟纹敏感的对象区域使用FM加网。

交互蒙版
  混合加网方法的缺点就是在高档的工作站上需要交互式蒙版,如Screen的TaigaPress,因此对劳动力的工作强度较高,而且只适于高价值的印刷项目。对于包装应用来说,通常采用四色以上的印刷方式,对于柔印的较粗糙的加网线数,Barco和Artwork Systems公司已经开发出相对应的混合加网方式,不仅可以避免龟纹的出现,还可以在较亮和较暗的区域产生更多细节,可以用于更加清晰、饱和度更强的印刷。

  这种混合加网的方式可以提供FM的细节和亮区域和暗区域的连续调复制,而且不会影响到大多数平色调和中间调的粒状图文,因为这些是通过AM加网方式实现的。

  在报纸印刷领域,Agfa公司近日刚刚完成对混合加网技术Sublima的测试,这种技术一直在挪威进行测试,在一些区域采用FM CristalRaster网点,而在中间调部分采用AM ABS加网。

  而Screen公司近期已经推出一种新型混合加网技术Spekta,使其热敏Ctp成像机获得最佳的质量。Spekta加网技术将FM和AM加网方式在网点构成、色彩混合、龟纹和在印刷机上便于操作补偿的优点有效结合起来。

  同其他混合加网方式一样,Spekta在0-10%和90-99%的复制区域采用FM加网,而在10-90%的范围采用AM圆网点加网。由于在总网点范围内所有的网点随机分布,不同颜色之间没有加网角度的限制,因此也就不会在色彩混合时出现龟纹的问题。与其他高网线的加网方式相比,Spekta可以提供一种与300+lpi相比拟的光学效果,而且没有生产力的限制,但在175 lpi (70 l/cm)等标准图像设置区域要采用2,400 dpi加网。

  在成功的测试之后,一些欧洲用户,如荷兰的Zwaan Offset公司和英国的Fulmar Printing公司,都非常欣赏这种将FM加网提供的清晰细节胶印与AM加网提供的整体过程控制结合起来的方式,这两种方式都是印刷企业所熟知的。

最佳加网解决方案
  一般情况下,在图像中加入文本会获得较好的效果,如酒标和地图等。利用Screen公司的Spekta加网技术可以消除明显的玫瑰斑和龟纹,与Screen Taiga和Trueflow一起为用户提供了特有的PlateRite热敏成像机,是一种通用的最适宜的加网解决方案。

  在20世纪80年代的加网战争结束之后,行业内经历了一段相对寂静的时期。
与热敏ctp成像技术相关的新技术现在可以生产出更加清晰、更具复制性的网点质量。基于此,印前客户不断寻找最优加网模式,以获得最大的生产力,以便用最轻松的方式实现最佳的复制效果。

  在印刷复制过程中,网点无疑是最重要的问题,将AM和FM两种技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定会产生更好的效果的。

[时间:2002-07-15  作者:必胜网  来源:必胜网]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