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60年,我国发生的一系列变革,带来了国民经济的快速、稳定的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我们历历在目。
回首过去,新中国成立之初,一穷二白,百废待兴,与此同时,要改变我国包装印刷落后,提高印品档次,体现出我国包装印刷对轻工、纺织、农业等手工业产品的魅力,摆脱一等商品、二等包装、三等价格的局面。在大印刷观的指引下,包装印刷领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调动了多方面力量,使印刷包装技术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告别了“铅与火”,迎来了“光与电”,进入了数字化,网络化时代,包装印刷是现时我国内印刷业中规模最大、配套最好的新兴工业,是未来还会不断发展的新兴的都市工业之一。
归口管理共同发展
我国的包装印刷业主要由包装装潢、包装印刷、纸箱纸盒、塑料复合、印铁制罐等行业组成。
包装印刷在我国起步要比书刊印刷晚几年,尽管如此,国家对包装的扶持力度很强,解放初期是印刷拉动包装,1965年公私合营、合作化高潮,大大小小的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得意于以包装印刷为见长,很大程度上是在补充、完善国有企业的不足,包装印刷大部分企业归口于国家轻工部管辖,是为国家出口商品穿衣载帽,美化商品并提高商品附加值。印刷术是我国的四大发明之一,是世界文化知识宝库中的一棵璀璨的明珠,而包装印刷正是技术与艺术的结晶,从事包装装潢印刷业主要是有全国各地的工艺美术学院或美术(艺术)学院的包装装潢系、有关的各大专院校包装装潢设计专业。例如: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北京印刷学院、上海印刷学校等大、中专毕业生大部分服务于工艺美术和包装装潢印刷行业,是我国解放后充实到出版印刷包装系统的中坚力量。
1960年,国家处于严重的经济困难时期,印刷业的发展也放慢了步伐。1963年以后,随着国民经济的逐步好转,印刷包装工业步入了健康发展的道路。在轻工部的领导下,各个省市先后设立包装装潢印刷工业联合公司,统管包装印刷,并成立了包装装潢设计公司、包装装潢设计研究所等企事业单位。1961年,国家经委设立中国包装总公司(中国包装技术协会)协调包装印刷业的发展。中国包装总公司同时设立了直属包装企业(含其它物体包装)。我国的包装印刷业在总量上基本可以满足国内需要,但是,由于我国包装印刷起步较晚、基础差、许多原材物料需要进口、国内装备水平有限,高档包装印刷品发展缓慢,一时还满足不了国内和出口商品的需要。
六十年代,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山东、辽宁、等省市先后成立包装装潢工业联合公司,很多的区属企业也划归市属统一管理,基本是国内配套设备,再赶上文化大革命,耽搁了几年,到七十年代末期才缓过劲儿来,对部分包装印刷厂进行技术设备改造,例如:北京彩印厂(原商标印刷二厂),为出口商品配套,从德国引进了21台(二手)凸版海德堡印刷机,同时配套照相制版设备,1983实现利润560万元。上海凹凸彩印厂,(上海人民印刷七厂)率先在国际上竞标赢得《丽士》香皂的印刷中标。上海人民印刷八厂,是全国最有名气的压凸烫金包装印刷企业,为胶凸合一优质包装商品服务,并无私为同行业培养出很多手工刻凸技术骨干。1967年有北京商标印刷一厂经过三年时间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副立体印刷图片,受到了国务院付总理李先念的接见,北京日报、解放军报、香港大公报都在头版进行报道。
当时我国的包装印刷能力不足,也有不少高档包装印刷品拿到境外印刷加工。
为了适应发展,拉动和提高我国包装装潢印刷水平,在七十年代,中国包装技术协会属下设立了包装印刷委员会,为促进发展,以点带面,受到相关城市的大力支持,设立“五市”(北京、上海、沈阳、天津、广洲、)一厂(外贸无锡印刷厂)包装印刷企业为龙头,每年一次行业年会(联宜会),这些企业大部分装备比较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经济效益好,并设立包装印刷行业优质品的评比,活跃在包装印刷系统内,影响范围很大,形成互相学习、取长补短,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改革开放1980之后,市场竞争日趋激烈,随着电子信息媒介技术发展,已开始出现了全球性的竞争趋势,同样的出版物,同样的包装印刷物,可同时跨地区印刷。在那时,香港等地的印刷品质已具有同欧美印刷同行竞争的势力。从国内讲,南方城市特别是开放城市甚至一些乡镇企业有条件与北京、上海同行一比高低,印刷业的结构将发生变化,资金雄厚企业投资于高新技术,竞争势力增强。中小企业资金微薄,难以维持,将面临被兼并或改变产品结构的考验。近十几年来,包装印刷和书刊印刷企业一步一个脚印走上了印后加工自动化、连续化生产的道路,但仍远比书刊印刷业为好的包装印刷企业在印后多样化、自动化上应该说做得更好,烟草印刷企业当是其中的佼佼者。高档香烟的外包装在工艺应用上无所不用其极,烫金、凹凸、防伪应有尽有。国际顶极的BOBST模切机、自动制盒机亦大量应用于生产,早已不是稀罕之物。至于承接药品包装、酒类包装、化妆品包装、手机的包装盒,包装印刷企业因为其产品的附加值高、批量又大,广泛使用先进的印后加工设备,形成连续、自动化生产的比重同样相当高。致使相当一批书刊印刷企业添置相应的包装印刷配套装备,以缓解书刊的印单不足。
包装印刷企业在“八五”期间,用于包装技术改造资金达350亿元,引进技术设备15亿美元,使我国的包装材料、包装用纸、主要是铜板纸、白板纸、白卡纸和牛皮纸、纸袋纸、牛皮箱板纸及瓦楞原纸的用量稳步上升,1999年上述纸及纸板进口为539.65万吨,纸箱生产线1050条,单面机7000台,纸箱产量约160亿平方米,纸盒17亿平方米;塑料包装印刷用BOPP膜由2000年至2005年达到49.1-51.7万吨及65.9-68.7万吨;还有金属包装材料等。包装机械、印刷机械从1981年-1999年共引进多色胶印机2200多台;为包装配套的原材料、包装科研教育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得到了很快发展,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人民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对外贸易发展,包装印刷业随之发展壮大,我国东南沿海商品经济较发达,包装印刷业也同步发展,广东是我国最大的包装印刷生产基地,也是我国包装印刷原材物料、设备技术需求最大的市场,80年代中期广东随着港、奥、台等外资大量流入,合资、外商独资企业蓬勃发展,包装印刷业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以年均17%以上的速度高速增长。
广东包装印刷业除满足本地区需求外,例如:广州东方红印刷厂、佛山彩印厂等包装印刷企业,装备齐全,印铁制罐和纸制品包装都有,在全国是数得上的包装印刷企业。他们可以承接国内其他地区和港、奥、台及东南亚包装印刷业务。椐有关材料显示,广东包装工业的总产值在1997年已达到225亿人民币。上海是我国最大的经济、商业中心,包装印刷业也形成了相当的规模,行业中涌现出如:上海凹凸彩印厂、上海人民印刷八厂、上海界龙集团、上海紫红等一大批包装印刷骨干企业,到1998年上海包装印刷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5亿元,它们为上海经济发展和对外贸易做出重大贡献。是我国包装印刷的重要基地,对拉动我国其他省市特别是西部地区的包装印刷的发展起到示范作用,一些出口产品和高档的包装印刷品订单拿到上海加工印制。椐上海市包装行业“十五”发展预测,2000年可完成182.9亿,计划到2002年达到216.2亿元,到2005年可达到300亿元。并有详细的实现计划目标的措施。
80年代中期到90年中期,北京包装印刷业在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加快了技术改造的步伐,先后引进了厚纸型多色胶印机,10多台,高档机组式柔版印刷生产线9条,电子分色机、彩色桌面系统,凹版印刷机、电子雕刻机、瓦楞纸生产线、以及印后加工整饰设备,(如:模切压痕、烫金、糊盒、上光等)并增加了不干胶印刷、丝网印刷、转移印刷、复合包装印刷、激光全息印刷、立体印刷等新工艺新技术,使北京包装印刷业面貌一新,北京市纸箱厂在技术改造方面力度很大,引进国际先进的瓦楞纸生产线和柔版印刷、开槽、压痕、摸切生产线,是国内瓦楞纸箱包装及后加工装备齐全的。北京的包装印刷已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的新兴工业体系,1998年印刷工业总产值45.2亿元,虽然包装印刷的速度以15%的速度增长,但是,北京包装印刷业的生产与市场需求不相适应,存在很大差距,北京市场上琳琅满目的商品包装,真正由北京的包装印刷企业印制的仅占8%-9%。包装印刷企业中,凸版印刷占较大比重,高档产品只占总加工费的33%。为了适应市场发展,组织各方面的专家研讨,提出“十五”发展规划和技术发展方向。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印刷业产值连创新高,自主创新能力正在不断增强。中国印刷界充分利用各种机会,虚心向世界先进国家学习,坚持走以信息化带动印刷业发展的方向,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工业,为力争在新世纪头20年实现我国由印刷大国向印刷强国的转变打下坚实的基础。 改革开放后在我国成立各类全国性印刷社团、举办具有国际水平的印刷专业展览会、兴建中国印刷博物馆、印刷专业网站及媒体信息的兴办与繁荣,亦从不同的侧面反映出我国印刷技术革命的轨迹和取得的成果。
回顾建国60年,包装印刷的辉煌成果,我们历历在目,为了使我国包装印刷融入世界经济大潮,参与全球经济竞争,我们必须用高新技术武装包装印刷,加大技术创新和技术装备,以加快技术进步,促进包装印刷大发展,是我们永恒的主题。
[时间:2009-10-20 作者:邱发奎 来源:必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