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数据库技术、GLS(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 地图
信息系统)技术和网络技术都极大地拓宽了地图信息表现、应用和传输的途
径,电子出版技术、网络出版技术和多媒体出版技术又将地图信息保存和交流
的方式推向极致,正是由于这些新技术的冲击,使传统的地图印刷出版业及其
相应技术的霸主地位受到震撼,那么,今后的地图印刷出版技术该向何处去?
首先,我们应认识到,新技术的确使地图信息的传输和交流途径变得丰富多
样,但由于纸质媒体具备诸多电子媒体无法比拟的优势,使得纸质地图的印刷
出版作为数字地图的一个重要应用方面,在地图信息的传输与交流中扮演着
不可替代的角色。近年来,尽管我国的印刷业有了较快的发展,但与国外工业
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突出表现在以下5个方面:
1.印前和印刷过程的标准化水平不高,缺乏严格有效的质量控制标准和
手段,产品质量不够稳定;
2.印刷技术的更新速度慢,对新技术、新工艺和新产品的认知、应用和研发能力较弱,且发展水平很不平衡;
3.印刷设备陈旧落后,先进的质量检测仪器尚未得到普遍应用;
4.印刷材料的研发力度不强,材料的质量、数量和品种都有待提高;
5.印刷部门的科学管理水平不高,生产效率较低。
在这种大形势下,就目前地图生产流程(即从地图设计制作、电子输出胶片到印刷的工艺)而言,地图印刷出版在上述5个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
表现。
一、来自地图印前方面的问题
1.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和知识更新频度值得探讨
数字地图的电子出版,对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从广度和深度上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表现在地图印前质量控制方面的突出问题是对印前发排地图数
据文件检查的责任分工问题,追究其根源是由于制图与制印两个专业从业者的
知识结构存在越来越多的盲区所致,在印前出现问题的同时,因为这些知识盲
区不能为对方提供一套全面的、可操作性强的印前质量检查标准或清单。实际
上,电子出版地图已使这两个专业的工作内容趋于融合,一方面,对于地图制
作者来说,他们除了需要掌握地图设计与制图方面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在制
图中考虑诸如所制作的线划粗细和字体大小能否制得出印版、使用专色时的陷
印设计怎样进行、印刷过程不可避免的网点扩大对色彩设计的影响等等。深入
一些的话,还需要熟悉和掌握灰平衡、底色去除(UCR)和灰成分替代(GCR)
的原理等知识,因为这些都是制图软件在完成提供给印前发排的地图数据文件
中所必须包含的信息。另一方面,地图印刷工作者除了掌握地图激光发排、制
版与印刷方面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熟悉发排前地图数据文件的制作软件与环境、地图数据文件的格式特点等等,因为他们常常必须对发排过程中出现问题
的来源作出自己的判断,并以此快速确定修改责任和解决办法。此外,尽管软
硬件技术的发展极大地提高了整个地图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程度,愈来愈多
的工作也许只需操作一下按钮但可完成,但这绝不意味着不需要专门的知识
或可以降低对从业人员认知水平的要求。比如色彩管理问题,尽管目
前已经有了许多专门的CMS软件,但实施完整的色彩管理不仅仅意味着理解CMS软件的分色操作,也不仅仅意味着调校很多设备,它还意味着必须规范化生产过程中所有的输入、显示、处理、输出用到的技术和设备。又如:一直被业内人
士称作为传统印刷“杀手锏”的可变数字印刷(VDP),就要求印刷人员除了具备应有的专业知识外,还必须能够有效地管理和操纵数据库,要懂得前端
数据文件的提供者是如何创建和使用数据库的,因为未来个性化的短版印刷或按需印刷的质量完全取决于数据库中的信息质量。
2.地图生产流程中的质量控制标准亟待更新和补充
标准的制订与实施是具有一定时效性的,目前地图生产的一系列标准的制订缺乏有效的完善和修订机制。地图的数字化已使以前必要的手工技能及其理
论无用武之地,电子出版地图也使得一些为传统印刷工艺而制订的印刷质量控
制标准形同虚设。传统地图生产模式中制订的一些标准和规定,已经不能完全
满足电子印刷出版地图对制图和印刷标
准的要求,其指导性和可操作性都有待提高。当前正在使用的标准无论新旧仍
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制图标准中缺乏有关计算机上作业所需的标准,很少考
虑与制印的衔接问题;对必须在制图时所涉及到的印前质量控制内容基本未涉
及;印刷过程中仍依靠经验判断为主,印刷是追样张而不是追数据标准;对印
刷色彩再现也仍以密度指标为控制,很少涉及到色度指标等等。
3.地图印刷出版工作流程的研发迫切需要电子出版技术的引领
地图数据用于印前发排时出现的许多问题,起源于文件格式的不统一。
不同计算机平台和软件之间存在的数据转换问题,其根源又来自于制作地图的
软件。当前不少专门的数字制图和GIS系统(尤其是自行开发的制图系统)并不
具有或不完全具有出版功能,而且那些所谓具有完全出版功能的系统(如:
Microstation、Arclnfo、MapGIS)也只是将数字地图转换成PS或EPS文件,然后利用电子出版系统输出分色胶片,进而印刷成图。地图数据文件格式的转换使地图制作环节增多,同时出现错误和问题。在印刷行业中,一直以来以独立于平台和应用软件的PDF数据格式为理想的解决方案,PDF文件具有标准化、页面独立性、可预视、可编辑、跨媒体、信息量小等一系列优点,不仅适用于当前的印刷出版,加入新产品、新技术后,也更加适用于迅速发展的网格出版与跨媒
体出版,并成为今后泛网络出版的基础。最近,印刷业四巨头Adbe、Agfa、Heidelberg和MANRoland公司又联合推出了性能更加优越的全新开放规范格式JDF(Job Definition Fomat),JDF的第1版已在最近由CIP4委员会召开的
Boston Seybold 2001会上通过。其上所有重要参数都在格式上对PDF文档有效,这种格
式能被所有工作流程解决方案识别,它将提供跨系统、跨厂商的PDF工作流程,因此是最有前景的工作流程解决方案之一。我们也有理由相信,今后引领先进出版
技术发展方向的软硬件的研发也都将会以此为标准。所以,将PDF或JDF标
准数据格式及其相关的新兴出版技术引入地图出版技术的发展,无论是对数字
地图的纸质印刷出版,还是对发展中的网络环境下数字地图的出版与应用,都
是大有前途的。同时,由于顺应了印刷出版技术的发展方向,就更能在今后的
自身发展中采取主动,并实时地将先进技术为我所用。但是,目前将PDF文件
格式引入地图电子出版的研究成果很少,而且现在已经研发和正在研发的专
业地图制图软件也较少考虑到电子出版这部分模块和能与之统一的标准数据格
式。目前在网上的地图,往往多以GIF或JPG等图像格式传输、交流和出版,
这种失去了矢量性的图像数据格式的地图,不仅大大限制了网上地图的使用效
率(比如:连简单的缩放都受限制),而且在很大程度上也降低了网上地图的应
用领域。当前的主要问题是:无论从研发方面还是从实际应用方面均对此认识
不足,而且投入甚少。
4.对地图数字印前设备及其材料特性的认知和开发程度急需提高
目前,国外印刷业在数字化工作流程的研发与应用方面,已经有了许多产品和系统,如:Screen公司的Trueflow产品、Krause公司的KIM系
统、Heidelberg和CreoScitex公司的第二代Prinerg(印能捷)PDF模块等,
但数字化工作流程在我国印刷出版业的应用几乎还是空白。对于地图印刷出版
来说,目前的数字化程度也仅限到激光发排数字地图的印前胶片为止,其后工
序基本上仍然以传统印刷工艺进行。所以,从业人员对新产品和新技术的认识
程度仍然受传统意识和方法的影响,对数字印前设备及其材料特性的认知和开发就是目前地图数字化工作流程中比较薄弱的环节。不同的电子印前系统其机械组
成和工作机理不同,会造成输出结果不同;不同的印前
材料(如胶片、显影和定影液等)也会如此,甚至于用不同
的应用软件制作的地图文件在相同的材料和系统条件下输
出,也会产生不同的效果。由于对此认知水平不够,又缺乏
有效的印前质量控制标准和检测手段,就会造成印前发排出错和返工,严重影
响地图生产的工作效率。这种不足的当前表现是:一是对印前系统的使用仅仅
满足于一般意义上的生产利用,很少主动地对其进行技术总结与开发,因而对
其网点变化规律和机械习性很难掌握,更谈不上有技巧地使用;二是印前材料
选择比较混乱,使用时几乎没有标准,因此也无质量控制标准可言;三是对激光
照排机的工作状态变化重视程度不够。如:做不到在每个工作日都进行设备的
线性化、定期清洗设备、规范化药液配制与补充等等,等到出了问题才去补救等。
二、来自地图印刷方面的问题
1.印刷设备和质量控制仪器落后仍然是长期困扰地图印刷质量水平的主
要因素
我国印刷设备与国外先进水平相比总体差距在于:产品档次低、功能少,自动化和智能化控制落后,稳定性及可靠性差。中低档设备供过于求或供求平
衡,高档设备主要依靠进口。在这种大环境下,目前地图印刷业主要使用双色
印刷机,四色印刷机都不多,更别说四色以上了。采用数字打样的也不多,印
刷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方法和使用仪器也仍以传统检测手段,多以密度参数和经
验为主。分析这种状况长期困扰我们的原因有三:一是购置先进的印刷设备和
仪器投资不菲,少量地引进又怕达不到目的;二是由于技术力量不足,高额引
进的设备和仪器得不到充分开发和利用,造成很大资源浪费;三是追求高新
技术和高质量印刷的观念意识不强,无论是地图生产者还星地图使用者均是如
此。使用者要求不高导致生产者不思进取;生产者要求不高使使用者司空见
惯,不知道在现有条件下还能达到什么程度,因而也提不出更高要求。所以,这
种状况多半还会在观望与摸索中持续相当一段时期。事实上,为加速地图生产
的数字化进程,有相当一些地图生产部门配备了先进的印前系统及相应的色彩
管理软件,为配台数字打样也配置了大幅面高档喷墨打印机及相应的彩色管理
软件(如:BestColor)。但实际作业中真正用ViewOpen调校显示器或用
PrintOpen去生成打样机特征文件的并不多。为数码打样配置的BestClor软
件是一个为专业打样与生产准备的解决方案,它只需2个相应的ICC文件,就
可模拟任何输出设备及各种印刷方式;用其多达15个的打印通道设计功能,可
独立设置适用于不同纸张特性和打印条件的通道;此外,它还可以自定义或输
出印刷控制信号条,并能将常用印刷参数通过控制条方式打印出来;可以全自
动地进行专业拼大版和裁剪打印作业的某个局部等等。但实际作业中,拥有这
些软硬件的地图生产部门却仍制作出带有明显色偏问题的地图和画册,计算机
屏幕与油墨打样还存在着较大偏差;一些拼版和打印时的裁剪及印刷控制信号
条的填加等工作,仍用传统的老办法进行。一些生产人员这种对高新技术的不
求甚解和钻研精神的匮乏,不但造成先进设具流于简单的应用,使有限的投入
得不到应有的回报,而且因为同时还在被动地消耗相应昂贵的耗材,使事实上
的资源浪费更加严重,形成恶性循环。
2.印刷材料生产标准及印刷条件的不统一导致印刷质量控制标准化难于
真正实施
目前,国内大多数印刷部门数据化、规范化工作做得不很得力,基本仍
停留在经验式操作阶段,很大一个原因是因为印刷材料的生产、使用和印刷条
件缺乏一致的标准。现在,国际上在印刷机械、油墨、纸张等的生产和使用方
面都有比较一致的标准,因此有利于印刷质量控制标准化和数字化流程的顺利
实施。仅就印刷油墨来说,在国外像美国FLINT、日本东洋油墨、瑞士SICPA、
荷兰VANSON等油墨公司,他们的油墨产品质量标准化程度都很高,无论是
产品的内在质量,还是颜色标准都严格按照ISO国际标准。不仅如此,他们在
本国和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还均通过了PANTONE标准认证,为其占领国内外
的印刷油墨市场打下坚实是础。而在国内,中国油墨工业尽管也有了一些进
步,如国内已有一些像天津东洋油墨有限公司、上海DIC油墨有限公司等油墨商正式取得了美国PANOTNE油墨颜色标准特许权和ISO9000及ISO14000系列国际标准认证等等,但国产油墨的质量水平与美国、日本和西欧国家同类产品相比
仍然存在差距。比如在印刷工艺方面,油墨的转印性、抗水性和
高速印刷适性仍有较大差距。除此之外,由于油墨制造设备和制造工艺比较
落后(如多数油墨厂仍沿用单机生产、人工配料等),油墨制造原材料质量水
平不够稳定(如树脂连结料、添加剂、颜料质量不稳定等),不能为生产同步配
套,有些原料仍需依靠进口等问题,使得油墨生产处于一种较为混乱的状况,
对其质量和色相均没有一个统一衡量的标准。对于专色油墨而言,这种情况则
更加严重。在实际应用中具体表现为,各个厂家生产的油墨品质水平参差不
齐,价格也不一样,使用时就有了多种选择:进口的、合资的和国产的,有时
是碰到什么用什么。其他印刷材料的使用情况也基本如此。这种因为材料生产
缺乏统一标准而引发的材料使用标准的缺失,也是导致印刷条件很难统一的重
要因素之一,它们都极大地阻碍了地图印刷标准化的真正实施。
3.印刷过程质量控制数据化贯彻力度不强是目前印刷标准化水平较低的
重要因素
印刷过程质量控制数据化已不是什么新话题,可现在真正能做到的并不
多。一种情况是:由于没有专门的测量设备和专人去做而没有制订标准数据,依然以传统方法或经验为主;另一种情况则是:制订了标准而没有真正实施起
来。目前以后一种情况较为普遍,分析其原因有二:一是制订的数据标准不切
实际,往往是因为过高根本达不到,使标准形同虚设;二是人的思想观念仍停
留在传统意识上,很难接受新的测控方法,所以即使有标准也不同。比如:实
际中印刷厂总是要追样张,追上样张就算合格,而不顾及印刷规范、油墨密度
等,甚至如果用户想加点红,印刷厂就加一点。他们仍然要依靠娴熟的技艺,
而不是选择合理的方法和可靠的数据来实现复制目标。
三、来自管理方面的问题
1.明晰国外先进印刷设备及高新技术引进的目的是管理决策者的首要问题
引进国外先进设备和技术的目的,一是在于应用以提高生产效率;二是在于开发以提高本国科技研发水平,两者必须有机结合。如果引进国外大量先进
设备和技术付出极大经济代价的结果仅仅是应用消耗,而不与提高本国相关科
技与制造水平相结合,那就失去了引进的最重要目的。我们目前一些高额引进
设备的开发情况不尽人意,问题并不是出在引进本身。不引进何以应用?
不应用何以学习?不学习何以加快步伐地赶超?目前问题存在的症结在于
管理决策者是否真正明晰了引进的目的:是重价格还是更重质量?是关注
引进的数量还是更关注引进后开发利用的程度?引进后相应的一系列配套设施、技术人才和业务培训怎样跟进?是否能权衡好品质与价格、质量与速度、开发与应用、科研与生产等诸多矛盾?这一切问题的答案都需要建立在科学的市场调研与技术分析基础之上,需要管理决策者站在学科的前沿为国内地图印刷科技发展找准引进的切入点。从这个意义上说,投资价值的实现完全依赖于管理决策者的
适时引进和远见卓识。
2.地图印刷行业整体科技水平的提高有赖于先进和科学的管理理念
世界顶尖企业科技创新的六大理念对其管理正产生着巨大的影响力。其
一,科技创新的紧迫性在于增强“危机感”;其二,科技创新的动力源泉在于激
活“人才”;其三,科技创新的目标趋向在于增值“知本”;其四,科技创新的运行核心在于创新“灵魂”;其五,科技创新的市场之根在于提升“文化”;其六,科技创新的竞争利器在于不断“超越”。这六大理念对地图印刷生产行业无疑是一个最好的借鉴:其一,只有时刻具有“危机感”,才能从主观上自觉地学习,不断地发展和提高自己的科技水平;其二,只有充分重视和开发了“人才”,才能使其积极性、创造性和内在潜力发挥到极致;其三,科技知识需要普及,只有提高了所有从业人员整体的科技认知水平,才能使整个行业得到真正意义上
的增值;其四,只有以人为本,科学地抓管理,才能不断地培养和造就有理想
和追求、爱岗敬业、钻研业务、勤奋工作和有主人翁精神的从业人员;其五,
先进科学的管理必然伴随引领潮流的先进思想文化和价值取向,也必然产生团
结向上、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从而使行业充满生命力和创造力;其六,只有
不断地超越自我,超越同行,才能使行业的科技创新立于不败之地。对此一
切,我们的管理缺的不是认识而是决心与措施。现代管理模式和要求其核心
是:要使一切尽可能科学化、有序化、高效化。
3.地图印刷生产的工作流程应当引入系统工程的观点与方法
现代管理科学十分推崇系统工程,将系统工程引入彩色复制领域诞生了颜色管理系统CMS,将系统工程引入电子出版领域又出现了面向各种出版方式
的全面的解决方案,地图印刷生产的工作流程也应引入系统工程的观点和方
法。综观目前地图生产的全过程,无论是数字地图制作还是地图印刷出版,都
只是整个地图印刷生产链中的一个环节,每个环节需要自身技术的发展,同
时又需要兼顾整个生产流程的畅通。可事实上,地图制图与地图印刷出版两个
环节仍然多是各自为阵,造成双方各自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研制出的成果相互
之间不能整合,要么用别的软件转换数据格式,要么又花费一定的时间精力去
研发接口程序。倘若在软件研发之前,就能以系统工程的思想综合考虑,不但
会节省大量不必要的浪费,而且会因工作流程去掉了不必增加的环节,使地图
生产的质量和效率大大提高。可时至今日,我们有多少正在研发和即将研发的
数字地图制图软件及GIS系统考虑以电子出版业极力推出的PDF格式或JDF
格式作为数据格式标准呢?目前,尽管我们距实现地图生产全数字化工作流程
还有一段不小的距离,但科技进步是可以跨跃式地发展和实施的,实现跨跃式
发展必须先创造一定的基础条件,而在此其中,只有以系统工程的思想引领,
才能使基础条件创造的质量和效率得到保证。
综上所述,据现有国内的印刷设备与技术发展状况,笔者认为地图印刷出版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
1.重视科技人才的知识更新和培养,同时加强从业人员的专业培训,使
地图印刷工作者的技术层次与知识结构更趋合理。比如:对业务人员的学习和
培训给予一定的投资、关注学习后的应用情况、定期组织技术讲座和经验交
流会等。
2.尽快实现地图印前质量的标准化控制。比如:废除或至新旧的印前质
量控制标准、制作屏幕调校印刷色谱、增加印前地图数据核查标准和激光照排
机质量控制标准等。
3.尽快使仍处于传统方式的地图印刷过程质量控制数据化,使印刷材料
和印刷条件统一化。比如:制定合理的印刷质量控制数据标准、统一油墨和纸
张的使用等等。
4.尽可能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思想、技术和产品,在对其进行学习和应用的同时,加大开发力度,为我所用。比如:积极采纳数字打样技术和引进数码打样设备、酌情开发数字化按需印刷等。
5.以先进的管理和生产理念武装头脑,科学地管理资源(包括物质资源
和人才资源)并对之进行有效地开发和研究,以高新科技来提升目前生产条件
下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比如:引入新的人才机制、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以实
施精品战略提高地图产品的质量,以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培养全面、过硬的业务
技能等。
[时间:2002-04-08 作者:宣柱香 来源:中国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