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东新闻出版局(版权局)的办公室,我们见到了被业内称为“版权专家”的副局长钱永红。采访中,明显能够感觉到她对于版权输出现状的紧迫感,以及对版权系列问题的思考。在她看来,版权输出的理想状态,是在一个便捷的交易平台上,所有分享著作权作品的读者都能便捷地获得信息;在交易过程中来促进知识传播与文化交流,在市场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最终把我们生活核心价值观在更高的平台“走出去”。
最重要的还是市场问题
时代周报:目前国内某些版权输出只是简单地将版权打包卖出去,很多产品最终无法发挥其应有的文化影响力,问题出在哪里?在促进版权对外有效输出方面,广东能在哪些方面改进?
钱永红:在国外,如果你的图书要“落地”,要真正地产生影响力,就要有市场和阅读需求,要人家愿意购买,并且买了之后愿意读,那么我们才能有这个影响力。有效输出关键的还是做好需求与供给的工作。
首先是研发市场。我们一定要了解华裔对国内的一些什么信息感兴趣,非华裔对中国的什么信息感兴趣,要针对不同的兴趣来对市场进行开发。比如一些欧美国家、东南亚国家,它有不一样的读者需求,我觉得这些相对地做到了点对点地去细分市场的话,那么无论是销量,还是影响力,都会有所提升。
其次一个突出的问题是市场运作的不成熟。我们版权贸易没有组合拳,一些出版社甚至没有版权贸易的概念,一些好的出版社有版权贸易的小部门,但更多的做法只是推销,类似把已有的中文版做个呈现供外国出版商挑选而已,这并不是走向成功的渠道。出版社应该找好一个市场,让外方充分选择。
我们还迫切需要建立版权交易市场。现在正在筹备当中,由广东省委宣传部牵头,正在筹建广东省南方国际版权交易中心,把国内的一些优秀作品集中起来,借一个很好的平台往外输出。版权输出到最后,还是要解决市场与市场化的问题。当然,如果有了这样的一个平台可是又“落不了地”,最后还是会变成作品放在那里没人买。
另外非常重要的是人才储备。怎样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让版权经纪人建立起来。
[next]
搭建数字版权贸易平台
时代周报:这个中心的搭建目前处于一个什么状况?
钱永红:按照要求,应该会是在年底之前。目前版权局正在加大力度确权。
我们现在越来越重视版权问题,因为首先在意识形态上转变过来了,其次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成确立了产业属性。在确立了产业属性以后,文化产业的核心就是版权产业。你在国外,比如到美国去,你会发现他们是没有文化产业的提法的,只有版权产业。它的文化产业核心就体现版权上,每种文化产品的各类版权分的非常细。要从事版权贸易,你一定要理解版权,了解版权,在版权的每一个价值环节上、产业链上都帮它价值化,那就可以价值最大化。
时代周报:数字出版是否也是这个平台的重点?
钱永红:很重要一点,我们要把这个平台做到有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支持。以后的版权交易,其实在交易过程中就有可能完全出版了。为什么这么说呢,我经常讲的案例—阿里巴巴,它B to B是个版权交易,是机构之间的授权交易;它B to C,阿里巴巴里面就有很多了;那么C to C呢,就是淘宝网类型。那么你想想看,版权作品,特别是以图书、音乐、影视这些为核心的一个内容的供应,它完全是通过网络实现的,就不用再卖给你光盘了。现在所讲的版权贸易完全可以点对点地实施了,所以呢一定要用高新技术这个平台。可以省略传统的印刷环节,而且阅读习惯的问题随时可变的。
互联网和其他的媒体不一样。比如电视发明、广播发明、以前的传媒发明,都还只是阅读方式的转变,但互联网是阅读体验的转变。比如现在很多年轻人,他们说看新闻,根本不是仅仅为了看新闻,各种渠道都能看到新闻,但是想看的是底下的互动、评论,看人家怎么看待这个事情,这种阅读体验是传统媒体所不能提供的。有这么一个新技术引领的平台以后,版权交易肯定很方便。这可以说是和经纪人制相一致的,结算也很方便、公开,著作权人的利益也得到保障。
[next]
积极参与国际竞争
时代周报:出版社转企能否推动版权输出呢?
钱永红:现在的情况是,在一定时间内,出版社如果没有转企,出版资质就不给你了,那么你怎么继续下去?这里有一个大背景。从我们国家来说,我们签了WTO入世了,实际上是很难保证有某一个特殊行业可以保护那么久。与知识产权相关的贸易系统无一例外都是要纳入到WTO框架里头去。如果你的版权作品如果没有国际竞争力,那么版权贸易就是空谈,你的国际影响力也不会大。这种大环境要求出版企业必须要有国际竞争力和意识,你要积极参与进去,而不能像以前的事业单位。
就产业属性看,我们现在所有的出版行业应该都是信息内容供应商。作为信息内容的供应商,就应该在转企后,真正按照现代企业制度和运营模式来构建,其中很重要的就是要在重视编辑制作环节的同时,加强市场研发和后端的营销策划。这样才能在整个国家版权对外贸易中找准自身的定位,获得长足的可持续发展。
[时间:2009-09-18 来源: 时代周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