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媒体”到“按需出版”

  今天,人们想知道世界在读什么书?那么,明天我们读的书又会是什么样?本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对未来图书的发展趋势给出了一些答案。

  大力推介数字化图书,是此次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的一个特色。记者在现场看到,各类商家推介的数字化图书异彩纷呈。既有人类思想史上那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学术著作库,也有世界著名军事研究机构的系列数据库、美国中央情报局海外情报档案等,看着让人油然而生一窥究竟的探索欲。

  数字化图书成为本届图书博览会的一大卖点并不令人意外。近年来,随着经济和文化日益发展,人们利用手机、电脑阅读电子书已蔚然成风。据权威数据显示,截至2008年底,全国579家图书出版社中,已有90%开展了电子图书出版业务,出版电子图书50多万种,与2007年相比增长25%;发行总量超过3000万册,收入达到3亿元,同比增长50%。

  与传统纸质图书相比,电子图书最大的优点是它可以海量存储数据,可以把一个巨大的图书馆微缩在一个小小的电子图书阅览器内,免去了传统图书的笨重。而且它可以放大或缩小文字的大小,没有纸质图书那种字体固定之弊;它足够环保,不像纸质图书要消耗树木。最要紧的是,在金融危机“钱紧”背景下,下载电子图书到阅读器上比纸质图书便宜得多,何况还有大量的电子书是免费的,不需要花钱购买。如果说数字化是未来图书发展的一个趋势,金融危机则可以说是数字化图书的一个难得发展机遇。

  正因为数字化图书的出现,现在大多数情况下,对于同一部书,读者可以选择纸质媒介,亦可选择电子媒介,于是就出现了全媒体阅读。《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在中国公映时,一些人选择花几十元门票到电影院观看,另一些有时间泡在网上的人选择了上网看电影或阅读书籍。而一些无暇光顾电影院或长时间坐在电脑前的白领,则选择把同名小说下载到手机上随走随看。另一些喜爱传统图书阅读方式的人,则在小说中文版面市的第一时间到书店购书,一睹为快。《贫民窟的百万富翁》这种跨越传统图书、互联网、手持阅读器、电影等多种方式立体的出版,正是多渠道全媒体同步出版。事实上,随着数字化出版的发展、互联网的壮大、翻译工作的强化以及策划的无处不在,全媒体出版方式正日渐升温,成为图书出版的主流趋势。

  与此同时,本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也显示,个性化将成为未来图书的一个发展趋势,其中就包括“按需出版”。所谓“按需出版”,是指出版社或一些印刷机构,按个人需要量身打造和印刷个人作品集(如网络文学作品)、图片集(家庭相册)、个性化图文作品(族谱、企业手册)、绝版书、断版书、学术著作、专业教材等。而且有的书在印刷时,还会尊重出书人个性化的装饰设计。和传统出版最大的不同是,“按需出版”一本书也照样可以开动印刷机起印,极具个性化。记者在博览会现场看到,“按需出版”展台前不时会聚集一些人,他们有的是文学青年,有的是喜爱新潮的时尚人士。据介绍,“按需出版”在国外已开展了大约10年时间,而在国内尚处于新兴阶段。

  漫步在五颜六色、各式各样,有的甚至是奇妙抑或有些怪异的书的海洋里,你会惊奇书的世界如此丰富多彩,就像神奇浩瀚的海洋一般。人类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而作为人类知识载体的书,也正在不断变幻。从传统意义上的纸质书籍,向电子化、多媒体等方向转变和演绎。也许,我们明天读到的书,其形状,其材料,其方式,会与今天的书大相径庭,甚至会是一本我们今天难以想象出来的“天书”。

[时间:2009-09-09  作者:周峰  来源:解放军报 ]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