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类印刷让申城百年印刷业焕发时尚气息

  创刊已34年的全彩图幼儿期刊《看图说话》,在最新出版的9月号中首次推出“有声版”―――真的“说话”了。有声版《看图说话》承印方、上海中华印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文解释,控制点读笔的“定位仪”其实藏在油墨里。

  创刊已34年的全彩图幼儿期刊《看图说话》,在最新出版的9月号中首次推出“有声版”―――真的“说话”了。从外观看,能为小朋友“开口”讲故事的新读物,与从前只能看、不能听的刊物一模一样。那么,它是怎样以表面的“零改变”实现新奇一跃的呢?

  在上海印刷(集团)有限公司的产品菜单上,记者看到了更多的新奇:有声印刷、有限印刷、可变印刷等……种种“另类印刷”,刷新了人们心目中印刷的传统概念,让申城百年印刷业焕发出时尚气息。

  上海印刷集团总经理沈剑毅告诉记者:“在技术创新的引领下,印刷不再是老、笨、粗、黑的代名词,精湛的现代工艺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让有点生硬、呆板的印刷品如艺术品般神采飞扬。”

  有限印刷“拷贝”丝毫不走  

  西藏日喀则萨迦寺,三位唐卡画师终日手握画笔,埋首画布。绘制唐卡是用天然矿物颜料在白布上作画的纯手工工艺,纵使画师们百般努力,一人一年也只能画十来幅,远远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一个偶然的机会,援藏干部将萨迦寺的烦恼带回了千里之外的上海。于是,在上海市美术印刷厂的车间里,开始了一项大胆尝试―――在绢上复制唐卡,形似更要神似。

  与手工绘制所需的几十道工序相比,复制唐卡的过程听起来倒不复杂,大致分五步:先用一台3.8亿像素的扫描仪为画师原作“拍照”;再用专业的色彩管理软件对画作中的上万种颜色逐一分解、识别;紧接着,厂里的“老法师”凭着眼力和经验,对分解出的色彩曲线作精细修正,尽可能减少失真;然后即可输出数据,由数码打样机还原色彩,并打印出画稿;最后,所有画稿送回西藏描金、装裱,一幅幅惟妙惟肖的现代新唐卡就制作完成了。

  其实真正动手的技术人员方知“拷贝不走样”究竟有多难。为寻找适合打印的绢,项目组跑遍了苏、浙、闽三省的丝绸厂,试用了多个品种,总算觅到“意中绢”。由于绢在吸附力、光泽度和软硬程度上,与印刷常用的纸张有很大不同,付印之前还需给它敷一道“面膜”,以细化“毛孔”,使表面细腻光滑、均匀有致。

  最费事儿、最难找准规律的一步,是色彩的分解与还原。

  “要知道,真实的颜色可不是印刷用的色谱,既没有名称,也没有编号,但分毫不差地装在画师心中,‘仿真’不到位,就是不行。”项目负责人戚忠华记得,当初整整试验了3个月,报废了几十幅样品,才印出第一张自认为比较像样的新唐卡。谁知,原作的画师看了不满意。比如,右上角的一尊小佛脸色偏红,而主佛身上的袈裟却不够红。为了逼近原真,厂里的师傅们边意会、边琢磨,盯着色彩曲线修修改改又磨了3个月,才最终过关。

  自去年立项至今,美术印刷厂已完成了首批10个品种、每种250幅的唐卡有限印刷。再看用现代印刷技术制作的新唐卡,萨迦寺的画师们相当惊讶,连说难分真假。尤其其中最难的一幅,当中一尊主佛身边围坐着21尊小佛,如果纯手工绘制至少得辛苦画半年,没想到上海的印刷师傅竟能仿得如此逼真。

[next]

  有声印刷抗氧化油墨“潜伏发报”

  新学期开学,5岁的尹涵收到了一本特别的《看图说话》。只要用笔在书上轻轻一点,播音员赵兵爷爷和金琳阿姨就会绘声绘色地讲故事,连风儿、小鸟、青蛙等“画中人”也会不时探出头来,热情地跟他打招呼。

  在见多识广的妈妈看来,纸质图书“开口说话”算不上新鲜,可孩子手中的这一本的确新奇:书里既没有芯片,也没有磁条,点读笔里的声音究竟如何被“唤起”?有声版《看图说话》承印方、上海中华印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文解释,控制点读笔的“定位仪”其实藏在油墨里。

  原来,在五颜六色的插图和文字中,印有大量看不见的隐形编码。点读笔虽不识字,却能借助油墨发出的光信号“读懂”这些类似条形码的“暗语”,并从事先录好的声音中准确找到对应的内容,瞬间发声。一旦油墨发光失效,点读笔就会“找不着北”,陷入误读或读不出的尴尬。

  郭文告诉记者,普通油墨虽也能发光,但极易被氧化,往往书刚印好,光信号就已衰减过半。为此,公司专门与供应商合作开发了一种抗氧化的特殊油墨,它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向点读笔“暗送秋波”,好似一位潜伏在书中的谍报员。印刷过程中,“会说话的书”对于油墨的稳定性和调配浓度等细节要求极高。为确保新版《看图说话》本本“说话”、页页有声,出版社特地聘请专业人员,手握点读笔驻守在印刷机旁,每隔5分钟抽检一次,阻截“哑巴书”。

  可变印刷连印千本不一样的书

  不久前,一家“老派”的印刷厂接到为一种电子产品印制说明书的订单。

  当了解完客户的具体要求,有些为难,因为对方要求每张说明书都必须印上一个与产品一一对应的特定编号,这对于无法绕过制版工序的传统印刷来说,印几千张不一样的说明书意味着要制几千个不同的版,成本实在太高。

  再三权衡之后,那家印刷厂将客户介绍给了今年4月刚刚投入试生产的上海商务数码图像技术有限公司。在这里,数字印刷省去了从胶片到制版这一费时费钱的工序,只要在负责排版的计算机上稍加设置,7000多张不一样的说明书在同一台印刷设备上即可连续生成。

  除了对印刷品“个性”的高度包容,数字印刷还适合为古籍、大学专业教材等短版(印数少于千册)或断版出版物服务。最近,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俄藏黑水城艺术品Ⅰ》,主要定位于博物馆、图书馆收藏,要求少而精,120本的极少印数非传统印刷厂所能承担。于是,出版社找到商务数码公司。接到订单,公司先印了5本样书,交给出版社再反复修改,定稿后才印出120本,满足了客户精益求精的愿望。

  上海印刷集团副总工程师孟如方告诉记者,传统印刷的制版费相对固定,因此印数越多,每本书的成本越低,一般要求千本起印;数字印刷全然不受制版的限制,不仅可一本起印,而且立等可取,可望从根本上解决困扰出版社多年的库存积压问题。

[时间:2009-09-08  来源:文汇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