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士们,先生们,各位来宾:
下午好!
请允许我代表中国出版集团公司及公司总裁聂震宁先生发言。我发言的题目是“传统出版社的数字化出版路径”。
数字化出版是出版业的未来,这一点已经被大家所公认。但要指出的是,目前我们的数字化出版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它包含了传统出版物的数字化出版和运营,也包含了大量娱乐、影视方面的概念,如动漫、彩铃、游戏和影视方面的作品。统计数字表明,在大约750亿数字出版的营收当中,其中80%以上来自游戏、动漫、彩铃等非传统出版。在进军数字出版的征途中,IT界、电信界和一些影像动漫游戏企业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热情,而传统出版则表现得差强人意,迄今没有出现大的突破。这其中固然存在版权保护、运营和盈利模式、技术手段甚至思想观念上的原因,但从根本上讲,体制、机制以及较大规模的前期投入是制约传统出版向数字化出版迈进的瓶颈。在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转轨的进程中,出版社、出版集团应当成为当仁不让的主角,出版资源的整合、聚合主要应当由出版界完成。能否实现这一点,首先取决于出版界能否在体制、机制方面取得突破。当前的文化体制改革为出版界的转轨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抓住时机,上去了,就会迎来一个美好的明天。反之,大浪淘沙,在所难免。
在此,我结合中国出版集团的工作实践就传统出版社的数字化出版谈几点看法:
1、 要首先解决体制机制问题:
“转企改制,股改上市”是当前出版文化界最热门的8个字。企业只有真正成为市场的主体,企业管理、人才的吸收和使用、资源整合,资金的筹措和运作才会有比较好的基础,才好做事,才有可能把事情做好。好的体制机制是出版产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中国出版集团公司近年来在转企改制方面取得了突破,基本上完成了企业化改造。我们将在一年多一点的时间里,完成股份制改造并实现上市,从根本上完成管理架构和治理结构的转变。这一转变将有助于中国出版集团实现跨越式发展,当然也会为数字化出版的快速推进打下雄厚的基础。
2、要有一个明确的战略目标:
中国出版集团公司拥有较好的行业地位,拥有人民文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三联书店、中华书局、中国大百科出版社等一批在出版界享有盛誉的知名品牌,拥有大量的优质出版资源、其影响力遍及全国。我们认为:
首先,中国出版集团公司的数字化出版之路必须建筑在传统出版的基础之上。我们要借助于现代信息网络技术推动传统出版的发展,帮助集团的传统出版社逐步完成数字化出版的改造,推动传统出版资源转变为数字出版资源,以构建集团数字出版的雄厚基础,形成核心竞争力,占领未来出版的制高点。同时,考虑到中国出版集团公司的行业地位,要引领行业发展,服务行业需求,建设走出去平台、公共数据交换平台等公共平台和公益性平台,联合各界力量,解决全国数字出版和交易的瓶颈问题。这是中国出版集团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目前中国出版集团的数字化出版工作都是围绕着这两个目标在进行的。
3、 要解决资金投入和管理问题
投入、产出是数字化出版的一大困扰。必须看到,数字化出版当前回报率不高,但前景可期。资金投入一是要解决认识问题,二是要有来源,三是要加强管理。我集团对于信息化和数字出版的资金投入目前主要借助于专项发展资金。7年来,累计投入资金2个多亿,开发各种平台、系统、数据库、数字产品共计l 55项,极大地提高了集团的信息化和数字出版水平。对本部和成员单位的有关工作我们定期进行测评,测评结果纳入考核。对项目投资进行跟踪和验收,以保证资金的有效投放。这样,集团的数字出版工作就得到了有力的支撑,按规划发展成为可能。
4、要重视数据库、数字业务平台和数字产品的建设:
数据库、数字产品和数字业务平台的建设是数字化出版的重中之重。中国出版集团已经建设了一批重要的数据库,开发了一些数字产品,形成了一批具有国内甚至国际先进水平的数字业务平台,这些平台成为在建的中国数字出版网的坚实基础。这里举几个例子:
可供书目数据库及“网上样本厅”:中国可供书目数据库已经加工电子样书95188种,覆盖了80%以上出版社的80%以上新版品种,初步实现了品种目标。入库标准数据已达到189万条。在此基础上开拓的“网上样本厅”延伸服务,可以为机构客户与社会读者提供全新的网络选书、购书的体验。网上样本厅所提供的图书封面、目次和内容介绍有着全、新、快的特点,每年加工能力可以达到10万种图书。
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网络平台:该网络平台由国新办投资,集团数字传媒公司承办。现在已有28家集团和出版社参与了共建。其主要功能是支持走出去工作,提高我国的文化传播能力。该平台是中国第一个以向国外推广中国图书为主要目的的双语网站。
“辞书语料库”和“工具书在线”:目前,辞书语料库规模已超过5亿字,已经为《商务馆小学生字典》和《新华成语大词典》提供了语料和技术支持。在“辞书语料库”基础上推出的“工具书在线”集文字、图像、声音、动画、视频为一体,实现了全方位、立体化的多媒体工具书检索服务,是中国目前比较权威的、专业性在线工具书搜索引擎。
“百科术语数据库”和“百科在线”:百科术语数据库收录百科全书条目及各类术语80万条。“百科在线”是在大百科全书出版社“中国百科术语数据库”基础上建设的专业百科全书服务平台。平台提供百科知识的在线服务,开展读者互动、提供订阅功能等。“百科在线”自09年上半年正式推出后,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明显。“中国大百科网络版”也将在国家的支持下投入开发。
海外图书采选平台(PSOP):是一个集资源、营销、服务与技术为一体的电子商务平台,是国内最大的海外出版信息资源库。至今,平台已经发布400多万条海外书目信息,是我国最为重要的图书引进和服务平台。平台已授权全国500多家图书馆使用,外国一些重要出版社也开始和PSOP进行数据库的合作。
中图链接服务平台(cnpLINKer):是海外期刊网络检索平台。已收录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家期刊出版公司出版的26000多种期刊信息,包括近900万条目次文摘数据,其中核心期刊有2445种,占ISI核心期刊3730种的65.55%。该系统与国外出版社的目次文摘数据保持即时更新。平台提供信息支持部分国内图书馆的馆际互借。就收录量而言该平台的海外期刊数据库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期刊目次文献数据库之一,是全国各大图书馆、研究机构搜索海外期刊必不可少的工具。
其他一些集团开发的重要的“数据库”和“平台”就不一一介绍了。
数字产品是连接数字资源和市场的桥梁,本着这样的认识,集团加紧了数字出版产品的开发:目前已推出了“手机故事报”和“手机漫画报”,现以北京、上海、广州为目标,已经完成了上线测试工作。前面所提到的“工具书在线”,“百科在线”也是我们着力开发的数字产品。此外,集团对于电子书的制作也加大了力度,准备在3年内将集团出版的图书、期刊100%制作成电子书并实现网上交易。
在即时出版方面,我们最近和美国ODB公司签署了生产、销售、运营即时自助出版设备的框架协议。这一项目的实施得到中央领导的明确支持。在实施过程中,即时印刷、网点建设、资源整合以及后台的数据库建设等都会得到有力的推动。
有以上数字出版资源作为基础,我们推出“中国数字出版网”就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我们把建设中国数字出版网看做门户网站,也是我们开展数字出版业务的助推器。中国数字出版网将于今年年内推出。我们完成了数字出版网的国家立项工作,完成了1.0版的开发,完成了版权保护软件的开发等。1.0版将先行搭建“四个平台”:即“行业公共服务平台”、“数字产品销售平台”、“移动媒体出版平台”和“网络文学原创平台”。这个网站推出出时将有个通俗的名字,叫“大家网”,以体现面向行业的特点,体现“共建、共享、共赢”的宗旨。
以上介绍了我们发展数字出版业务的思路和一些做法,虽然对于传统出版社来讲,有用的东西并不仅仅在于以上提到的四个方面,但我们始终认为这几点是基本的。以上意见供大家参考。
谢谢各位!
[时间:2009-09-08 来源:中国出版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