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1998中国出版业量化分析(上)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出版业发展迅速,取得了重大成就。图书品种从1978年时1.5万种增长到了1998年的13万种,年均增长11.4%,总印张由1978年的135.4亿印张增长到了1998年的377.6已亿印张,年均增长5.3%。期刊品种从1978年的930种增长到了1998年的7999种,年均增长11.4%,总印张由1978年的22.7亿印张增长到了1998年的76.7亿印张,年均增长6.3%,报纸从1978年的186种增长到了1997年2149种,年均增长13.7%,总印张由1978年的113.5亿印张增长到了1997年的459.8亿印张,年均增长7.6%,音像和电子出版从小到大,发展迅猛,到1997年底,我国年出版音像制品2万种,只读光盘1025种,与1994年的12种相比,年均增长高达340.4%。

  回顾和分析近20年来的出版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是我们制定出版产业21世纪发展规划,尤其是近期发展规划的重要依据。由于出版业的特殊性质以及传统出版统计的非市场化,出版价值指标的统计欠缺,这为从整体上把握和分析出版业20年的发展历程带来了诸多不便,致使一些分析难以展开和缺乏经济分析的可靠度,在横向对比中,会造成一些不能忽视的误差。鉴于此,我们仅以实物量指标为依据展开分析。

  一、“二升一降”的发展总态势

  1978年图书、期刊、报纸三者总印张为271.6亿印张,到1997年增长为897.1亿印张,年均增长6.5%,低于同期国民经济的年均增长速度9.8%(GDP)。我们把出版总印张(包括图书、期刊和报纸)各年数据给予数学处理,可得出版总印张增长曲线(图1)。




  图1 出版总印张增长曲线


  从图1可以看出,出版总印张的增长,总体上说,其发展轨迹可模拟为“N”型发展,即两次上升运动和一次下降运动。

  1978~1985年,是第一次上升运动,历时7年,出版总印张从1978年的271.6亿印张增长到了1985年的562.9亿印张,年均增长达11.0%,形成了我国出版业20年发展史上的第一次大繁荣。

  这一时期的增长主要是由“文革”十年所造成的文化荒芜而形成的对出版物需求的巨大增长带动的,带有明显的恢复性质。这一时期,数量型增长明显,出版社、杂志社、报社和印刷厂相继恢复和成立,并迅速发展起来。尤其是印刷厂在国家、集体、个人三方一齐上的政策鼓励下,发展迅猛,为出版业20年来的第一次大繁荣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技术基础。

  1985~1990年,是一次下降的运动,历时5年,出版总印张从1985年的562.9亿印张下降到了1990年的462.9亿印张,年均增长为-3.8%。这次下降运动主要是由1978~1985年的大繁荣所形成的强大的出版生产能力未能为相应的需求能力所吸纳而造成的。1978~1985年的出版繁荣较大程度上是传统计划发展模式的粗放增长,是在投资饥渴、发展冲动、速度偏好等的推动下迅猛发展的。1984年以后,随着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市场机制在出版活动中的作用日益扩大,新旧矛盾突出,一些出版单位效益滑坡,亏损额和亏损面都有所扩大,利益机制制约了出版数量的扩张。

  另外,1984年以来的变印张定价为利润率定价的改革也抬高了价格水平,限制了市场扩大,削弱了出版总量发展的拉力,弱化了印张增长冲动。

  同期,国民经济整体物价水平也在爬升,从成本和市场两个方面限制了出版总量的发展。1989~1991年国民经济调整对出版业影响极大,出版业出现了负增长,1989年和1990年两年年均增长速度为-9.6%,而同期GDP年均增长率为4.0%。

  1990年至今,是第二次上升运动,到1997年已历时7年,出版总印张从1990年的462.9亿印张增长到了1997年的897.1亿印张,年均增长为14.1%,是20年来出版业的第二次大繁荣,其年均增长速度高出第一次大繁荣(1978~1985年)3.1个百分点。据目前趋势看,这一次繁荣仍将持续2~4年。

  这一次繁荣主要是由质量效益型增长推动的。自1993年以来,出版业的阶段性转移进展迅速,成效明显。1991~1997年,出版社由504家增长到了560家,年均增长8家左右,而1978~1991年,出版社年均增长达30家之多。图书品种由1991年的9万种增加到了1997年的12万种,年均增长仅为60左右,而1978~1991年,图书品种年均增长达14.8%。在数量扩张得到有效控制的同时,出版总量的发展稳步增长,图书总印数由1991年的61.39亿册(张)增长到了1997年的71.14亿册(张)。

  这一时期,尤其是1994年以后,也是出版产业资源重组、结构优化、技术进步、体制改革和经营机制转换以及对外开放的重要时期,逐步建立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出版体制和企业经营机制,出版生产力发展迅猛,告别了铅与火,进入了光与电的时代。1994年我国加入因特网以后,出版产业的信息化程度大大提高,出版电子商务发展迅速。1995年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注
册上网,1997年杭州新华书店率先开通网上书店之后,中国现代书店以及多家出版发行单位和信息公司上网售书。“金版工程”开始实施,“二网四库建设将大大提高出版产业信息化水平,并对出版业的整体发展产生有力影响。

  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为出版业的这次繁荣创造了较宽松的市场环境,拉动了出版业的发展。1994年以前,主要由速度增长所拉动,1994年以后则主要由结构优化所推动。以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为主的国民经济整体技术水平的提高,知识型产业的迅速发展,脑力劳动者或技术劳动者比重的上升都扩大着出版物市场的需求。科教兴国战略和知识经济战略的实施将使出版
业的这次繁荣持续到21世纪初。



图2-a GDP增长速度




图2-b 出版总印张增长速度


  这“二升一降”的发展总态势,具体来说是由四个完整的周期运动和一次正在完成的周期运动所组成。这四个完整的周期是1978(1979)~1982年,1982~1986年,1986~1990年,1990~1994年,1994年至今第五个周期正在形成。可见,我国出版业20年来的发展周期特征明显,大体上每4年完成一次周期运动,与国民经济周期运动基本相符(4~5年)。

  
表1 出版总印张与GDP速度 单位%


 1978~1985年
1985~1990年

1990~1997年

1978~1997年

出版总印张11.0-3.89.96.5
GDP9.97.911.29.8



  我们对国内生产总值(GDP)1978-1997年增长速度数据给予数学处理,可得GDP增长速度曲线图2-a)。再对图1出版总印张增长曲线求异,可得出版总印张增长速度曲线(图2-b)。

  从图2可以看出,出版产业与国民经济发展轨迹基本是合拍的,双方的波动周期大体一致。GDP增长速度曲线有两个波峰,发生在1984年和1992年。出版总印张也有两个波峰,发生在1984年和1991年。GDP增长速度曲线有两个波谷,发生在1981年和1990年,第三个波谷正在形成中。出版总印张增长速度曲线有三个波谷,发生在1982年、1989年和1994年,第三个波峰正在形成中——也可能1994年并非是一次完成的波谷,而是一个更大波谷的前奏,那么,图2-b所显示的正在形成的波峰,可能是更大波谷(与1994年相比)形成前的一次暂时的调整。

  无论如何,1994年以后出版总印张增长速度曲线顶住了GDP增长速度曲线下滑的势头而形成了一次上升运动,虽然波幅比较小,但却是一个很重要的信号--这也许意味着出版产业在国民经济总量日益扩大的条件下,在一定幅度内可能突破国民经济运动的周期性。

  
表2 出版总印张和GDP增长束度波幅 单位:百分点


 1978~1985年1985~1990年1990~1997年
1978~1997年
 上升下降波幅上升 下降 波幅 上升
下降 波幅 上升 下降 波幅
出版总印张 19.6 -29.4 39.0 23.3 -35.7
59
20.7 -9.1 29.8 63.6 -74.2 137.8
GDP 10.1 -4.2 14.3 2.7 -12.3 15.1
10.4
-5.4 15.8 27.2 -22.0 45.2


  总的来看,1987~1997年,GDP年均增长速度为9.8%,出版总印张为6.50%,低了3.3个百分点,意味着出版产业在近20年的发展中尚未达到国民经济平均的增长速度。并且,分时期来看,出版产业的周期特征明显,在萧条时期,它是以更快的速度下降的。

  从表1可以看出,在两个上升时期(1978~1985年,1990-1997年)出版总印张增长速度与GDP相比,相差无几,总共仅低0.2个白分点,但在下降时期(1985~1990年)却低了11.7个百分点。正是这个11.7才使1978~1997年出版总印张年均增长速度低于GDP3.3个百分点。

  我们将图2中的两条曲线上升或下降的绝对值分别计算,可以求出两条曲线波动的幅度。在这一分析中,我们将得出一个重要的结论,即出版产业与国氏经济相比,其发展更加跌宕起伏,大起大落,它不仅在萧条时期以更快的速度下降,而且在增长中以更快的速度递增。

  从表2可以看出,无论是在上升时期,还是在下降时期,出版总印张增长速度都以更快的速度递增或递减,这意味着出版产业对国民经济景气程度反应更灵敏,调整更快,发展的稳定性差。

  但是,我们也应看到,出版总印张增长速度曲线的波幅有着缩小趋势。同是上升时期的1990~1997年与1978~1985年相比,波幅缩小了9.2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出版产业发展的稳定性提高了。

  从表2我们还可以求出另外一个数据,即出版总印张和GDP增长速度曲线的波差(曲线上升和下降的差),它表明该时期内增长速度的变化值及其方向性(是递增还是递减)。

  
表3 出版总印张和GDP增长速度变化 单位:百分点


 1978~1985年1985~1990年1990~1997年1978~1997年
出版总印张-9.8-12.411.6-10.6
GDP5.9-9.751.2


  从表3可以看出,出版总印张增长速度曲线1990~1997年与1978~1985年相比,不仅波幅缩小了9.2个百分点,而且其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由递减转变为厂递增,并且与GDP相比,已从相差15.7个百分点(其中GDP增长速度上升了
5.9个百分点,出版总印张下降厂9.8个百分点)转变为了超出GDP 6.6个百分点。这意味着出业在近20年的发展中,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上升时期,它已经由一种速度递减的上升转变速度递增的上升。并且其递增的幅度已经大大
国民经济递增的幅度。

  1990~1997年,出版总印张增长速度曲下降值(-9.1)也已大大小于1978~1985年(-29并且与同期GDP的下降值(-5.4)相差不过3.7分点,而1978~1985年,二者相差高达25.2分点。这同样具有实质性意义,意味着出版产抑萧条的能力提高了。具体表现在1994年,这一年竟然形成了一条支撑线,把增长速度从递减转变为了递增,形成了一次上升的运动,而同期的GDP增长速度则持续递减。

  假如1994年以来的变化是出版产业发展规律的一种趋势性反映的话,那么,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出版产业将以更快的速度较为持续地增长,它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也将大大提高。(未完持续)


[时间:2002-02-04  作者:朱晓峰 刘拥军  来源:出版经济]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