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9年北京地区印刷业发展状况


  印刷工业是信息产业、文化产业和加工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符合首都城市性质和功能的现代都市工业,是首都工业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北京地区印刷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一)总体发展状况

  1.改革开放以来,首都印刷工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80年代初期,首都印刷企业不足百家,设备陈旧,技术落后,产品品种少,生产能力弱,供需矛盾十分突出。80年代中期以后,北京市委、市政府采取了调整机构和减返利税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扶持和推动了印刷行业的发展。

  1986年,北京市委、市政府决定将市属书刊印刷企业划归工业系统,成立了市印刷工业总公司,1993年又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市印刷集团总公司;市二轻系统也成立了市轻联包装印刷集团公司;各区县、街道、乡镇和村办印刷企业蓬勃发展。同时中央各部委、部队、大专院校、报社所属印刷企业也有了较大发展。目前,首都共有印刷企业1800多家,从业人员9万余人。按隶属关系分类:中央各部委(含部委出版社)在京企业115家,占6.4%;部队在京企业37家,占2%;市属企业33家,占1.8%;大专院校企业48家,占2.7%;区县企业237家,占13.2%;乡镇企业780家,占43.3%;三资企业154家,占8.6%;其它企业396家,占22%。按印刷产品分类:出版物印刷企业724家(其中国家级定点企业54家,省市级定点企业186家,许可证书刊企业175家),占40%。包装装印刷和其它类印刷企业1076家,占60%。

  1998年国家级和省市级书刊定点印刷企业共实现工业生产总值174,762.55万元(现价),工业销售产值88,429.42万元,书刊排字256,957.42万字,书刊印刷389.66万令,胶印印刷614.16万色令,零件印刷47.87万千印,书刊装订203.4万令,全年印刷用纸总量614.33万令。

  从总体上看,首都印刷工业已具且定规模。尽管目前尚属于微利行业,但经营状况好于一般传统工业企业。近几年来,北京市印刷集团总公司和北京市轻联包装印刷集团公司的产值、利润、上缴利税等项指标均保持稳步上升趋势,各区县和乡镇的印刷企业也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一些区县已把印刷行业列为本区县的支柱产业之一和今后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印刷工业的发展不仅促进了全市的经济发展,也为繁荣科学、教育和文化事业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2.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1)首都印刷工业的发展与首都地位不相称。首都是全国最大的出版物基地,集中了全国41%的出版社、20%的期刊社和10%的报社,书报刊出版总量占全国的30-40%,商品包装装潢、广告印刷量也很大,应是全国最大的印刷基地,但发展的现状并非如此。目前,首都印刷工业在北京市整个工业总产值中仅占到1.7%,占全国印刷工业总产值只有5%左右。“八五”期间,首都印刷工业总产值年均递增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0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居全国第7位。与一些国际大城市相比,更是相形见绌,与建设现代化国际化大城市的地位是不相称的。

  (2)印刷企业形不成规模,形不成拳头。首都的印刷企业,分别隶属于中央各部委、部队、大专院校、北京市、外商和个体。北京市又分为市属 区县、乡镇属。由此造成“大而全、小而全”,盲目重复建设,重复引进,规模较小,专业化程度低,经济集中度不高,存量资产不能充分利用的局面。并造成当前本市及周边地区低的书刊印刷企业过多,技术落后,却以其成本低廉的优势,压价竞争,占据了相当的市场份额。造成北京市表面上书刊优势能力过剩,而设备利用率仅在60%左右,这不仅会命名企业效益低下,也难以保证产品质量和产业整体素质的提高。

  (3)政府对印刷企业缺少必要的政策扶植,主管部门缺乏宏观调控手段。印刷行业不是单纯的个体经济部门,还承担着为社会提供精神文明产品的重要社会责任。因此,我国家都对出版印刷部门实行优惠政策,扶植其发展。但是,目前我国印刷企业特别是书刊印刷企业缺少必要的政策支持。

  印刷企业税负偏高。目前,国家对出版和图书发行部门按13%的增值税率征税,而对印刷企业仍按17%征收。

  (二)国有印刷企业发展状况

  1.国有企业机制缺乏活力,形不成整体竞争实力,不少活源外流。

  (1)从企业规模看,虽然有大中型企业500余家,但实力不强,年产值在千万元以上的不多,惟一市属的北京印刷集团总公司实力也不大(年产值约3亿元)。北京还没有一家印刷企业集团年产值在5亿元以上,更谈不上有年产值10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

  (2)产品结构不合理,书刊印刷生产能力显得过剩,而一些高档发的彩色印刷能力相对薄弱,包装装潢印刷能力相对不足,品种不全,档次不高,与市场需求不适应。加上缺乏有活力的机制等,使首都每年有相当数量的出版物印刷业务、装订业务外流,不少大型精美画册、高档包装装印刷流向外地。相反,首都的印刷企业生产任务不足。

  2.国有印刷企业自身存在的问题

  (1)从企业负担和历史包袱看,国有印刷企业存在任务重、冗员多、社会负担重等共性问题,但对一个微利行业来说,生存与面临发展的问题就更大了。

  (2)从企业内部经营管理看,存在资金缺乏、市场开放能力弱、调整和改革力度不大、技术进步慢、机制不活、产品质量不高、管理滞后等问题,相当一部分企业经济效益差。

  
北京地区印刷业发展中的经验教训


  在北京地区印刷业全而清理整顿工作结束后,认识到:出版事业伴随社会主义的发展将永远是一株常青树,印刷业是一项前途光明具有强大生命力并集中体现社会文明的产业。随着印刷业经营秩序的进一步规范,可以看到印刷业发展中一些深层次的矛盾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行业的发展还没有形成与社会文明进步相适应的规模、能力和影响。

  首先,北京地区城区、近郊区、远郊区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差别使得印刷业因地域不同而呈现出明显的发展不平衡。城区、近效区的高科技、新工艺、大规模企业与远郊区、边缘山区农村乡镇、村办企业并存,显现出竞发展的极不和谐,中小规模的企业数量占印刷企业的绝对多数。这些企业设备陈旧,技术一般较落后,低廉的劳动力价值和企业产品价格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步履艰难。

  其次,感触至深的是一些大中型国有印刷企业的没落和新兴高科技印刷企业的崛起。北京市相当一部分著名的国有企业已风光不再,面临着资金短缺、设备老化、离退休职工负担过重等诸多困,只能在维持企业生存的水平上徘徊,根本谈不上资金的积累与企业的发展。有的企业靠出租房屋度日,举步维艰。同时一些中外合资、合作及外商独资企业却利用自己设备先进、工艺新颖、资金雄厚的优势占领了国内相当大的印刷市场份额。这一方面有体制和市场方面的原因,而另一方面和国营企业管理者、经营者思想观念也是有一定关系的。体制问题,大环境的配套改革都有待进一步完善。

  再次,只有控制印刷企业的总量,严格审批标准和投资规模起点,才能避免低水平盲目竞争和重复建设。按照国家规定,开办印刷企业的基本条件是:出版物印刷企业、包装装满印刷企业固定资产净值50万元,其它印刷品印刷企业20万元。北京地区规定出版物印刷企业5000万元,其它印刷品印刷企业50万元。虽然北京的投资标准大大超过国家规定标准,但是即使是目前的标准仍不能摆脱低水平重复建设的情况。所以说,提高审批企业标准也是优化结构、提高整体水平控制总量的重要手段。

  最后,往今后对北京地区印刷业的管理中,要把管理工作提高到进步一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水平上来。

  1.对当前的印刷市场进行市场分析,为首都印刷业发展目标和指导思想的制定提供依据。

  第一,北京是全国最大的出版基地,出版物印刷市场得天独厚。根据新闻出版署下发的《新闻出版业2000年及2010年发展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在这一时期内,图书和期刊的总印张年均增长7%,包装的总印张年均增长10%,说明市场需求呈快速增长态势。

  第二,包装装潢印刷市场广阔,前景看好。随着商品包装装潢更新速度的加快和花色品种的增多,档次更高、质量精美、无污染的绿色包装潮流已经出现,包装装潢印刷的社会需求量不断增大,年均增长率在15%以上,是一个非常大的潜在市场,是印刷企业广阔的发展空间。

  第三,其它印刷的社会需求量不断扩大。例如,各种票据、票证印刷,各种零件印刷,各种本、册的印刷等。上述印刷市场每年需求量大约以20%的速度递增。

  2.要充分认识到首都印刷工业在首都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在调整北京经济结构中,把印刷工业作为新兴的大型产业和经济增长点来运作。

  3.要将加快把北京建设成为全国最大的印刷基地作为发展的总目标。下定决心,抓住机遇,大力扶持,增强整体实力,提高整体水平,形成整体优势,抢占首都、国内和国际印刷市场。实施以市场为先导、以抓大放小的战略性结构调整和企业转机建制为途径、以产业政策为保证的发展战略。■(资料提供:北京市新闻出版局)

[时间:2002-02-04  作者:?/  来源:出版经济]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