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
出版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出版物商品和出版物商品的生产销售过程。出版物商品的具体形态表现为图书、报纸、杂志、音像制品、以及软件和光盘等形式的电子出版制品。
出版物商品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属性,必须进入市场进行交换,受商品生产的一般规律——价值规律所支配,按照商品经济规律运行。这可称为出版物商品的经济属性。出版物商品又有和其他商品不同的社会属性,即它是人们精神创造劳动的结晶或人们精神生产的产物。出版物商品凝聚着人们精神创造或创新的知识、信息、理论、定理等包含了人类精神创造成果的知识累积,即知识存量。这就是说,出版物商品更多地凝聚着人们的精神创造性劳动。这种精神创造性劳动除了承继性或为他人重复性外,还应有不断创新劳动,不断提出新的概念、新的理论,形成新的知识层面。所以,出版物商品又是精神产品,具有社会属性。
出版物商品的生产过程
出版业是一个国家的知识、信息加工产业。出版者从作者那里组织采购稿件,组织编审人员进行加工审读,通过印刷、装订等工艺,制成出版物产品,并将其投入商品市场流通。出版产业和其他产业部门一起,组成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整体。出版领域的生产称为出版生产。
出版生产又不同工业生产或农业生产,因为后者是物质生产或物质领域的生产。出版生产是精神生产和物质生产的交叉或综合(如图所示)。
出版生产是一个过程,这个生产过程是由精神生产过程和物质生产过程交叉综合组成的出版生产过程。出版生产过程表现为选题策划(拟就选题)——创作作品——组织稿件——审读加工稿件——装帧设计——印刷——装订——成品出版物产品——(进入市场)出版物商品。出版生产过程表现为精神生产过程和物质生产过程的交叉综合。
出版经济学研究的任务
在我们了解到出版物商品和出版生产过程之后,来考察出版经济学研究对象,结论是显而易见的:出版经济学是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版物商品生产过程的经济规律的科学,是研究出版物商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规律的科学。出版经济学在研究出版物商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过程时,可从出版资源的物质形态入手,考察各类出版资源的合理配置和利用。这种研究要运用货币价值、成本、效益(利润)、统计等经济学的概念,才能分析各类出版资源变量之间的关系,从而找到出版产业经济运行规律。
作为一门学科,出版经济学研究的主要任务:
(一)研究出版物商品生产千口流通过程,分析出版物商品和出版产业运行的矛盾特殊性,向人们揭示出版物商品运行的经济规律。作为一门经济学科,出版经济学要把出版物商品放在整个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进行考察,把出版物商品运行与其他商品运行进行比较,把出版产业经济运行和其他产业经济运行进行比较,在比较中研究出版物商品和出版产业的矛盾特殊性,研究出版产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依赖或促进关系。由此可见,我们在揭示出版物商品和出版产业经济运行规律时,离不开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的观察与考察。当然,作为一个产业的部门经济学,出版经济学研究的是出版经济规律对出版物商品生产和流通的作用和影响,并研究这些作用和影响的形式和范围。
(二)由于出版物商品所具有的经济和文化双重特殊属性,出版经济学应从这双重特殊属性出发,考察出版物商品在生产和流通过程中以及进入人们消费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影响或社会效果,即人们常讲的出版物商品的社会效益。研究出版物商品的经济运行,应把人们对出版物商品的消费或消费过程加以研究。人们在消费某一种食品时,首先是物质消费:充饥,满足人们身体补充物质营养的需求;其次是享受,满足人们视觉、味觉的需求,满足身体所需的物质享受。人们在消费某一出版物商品时,往往不同于对纯物质商品的消费,因人们的社会层次、年龄和偏好的不同,会出现精神消费需求的不同层次或多层次交错的复杂情况。出版经济学在研究出版物商品的社会效益时,应深入地分析人们精神消费多层次和多层次交错的复杂情况,研究人们精神消费对个人、对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三)对出版物商品和出版产业的考察和观察,和对其他产业部门的考察和观察一样,可从微观和宏观两个方面进行。出版经济学考察一家出版单位的经济运行状况,考察出版物商品的微观生产和流通过程,可称为出版经济学的微观分析或微观出版经济学。如若从整个国家或地区(如省、市、自治区)来观察出版物商品和出版产业的经济运行状况,又称为出版经济学的宏观分析或宏观出版经济学。■
[时间:2002-01-28 作者:彭松建 来源:出版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