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出版业出理了一定程度和一定意义上的繁荣。透过这警荣的背后,我们看到了出版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如何进一步深化出版改革,维持出版业长久健康的生存和发展,使出版业充满生机和活力迈进21世经,已成为人们日益关心的问题。
一、出版生态环境与生态平衡
出版生态环境,也可称之为生存空间,或出版环境,这是借用生态学上的概念,是影响山版事业发展的外环境和内环境的总称。其中,外环境即社会环境,或大环境,包括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的各个方面;内环境是指与出版活动自身紧密相关的各种内在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出版单位的编辑出版发行工作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形成某种相对稳定的契合关系,即平衡状态,在这种平衡状态下,出版工作得以顺利有序地进行,这种平衡即出版生态平衡。出版业需要其生态平衡才能生存,也需要其生态平衡才能发展。生态环境的恶化或不平衡无疑会动摇出版业赖以生存的基础。但这种平衡是相对的、动态的平衡,随着外界条件的改变,旧的平衡会不断被破坏,随之建立另一种新的平衡关系。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出版此的经济基础发生了变化,或者说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动摇,原有的在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下达成的平衡被打破。在未达到新的平衡之前,出版业本身山就难免出现一些适应性变化,这包括经营管理方略的变化,以及中此而产生的其产品的数量和质量的变化。出版业作为一种社会的文化产业,赋予了其特定的社会职能,它的某些变化是不被允许的。近年来,一些出版者为了维持生存,提高了经济效益的注意程度,转嫁经济负担,采取粗放型掠夺式经营,出版生态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失衡,继而产生了这样那样的负效应,使其出版发行工作逐渐陷入困境,这对出版业的生存和发展都是极其危险的,出版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日益突出。
二、出版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
出版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是说,在内外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下,出版业生命长在,活力常新,长期稳定地良性发展。这也就是自身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同时,出版业承担着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文明成果的积累和传播的重任,它的可持续发展,也就意味着既保证满足目前的需要,又不危及子孙后代满足他们自己的需要。即是说,既要满足社会的需要,保证社会效益,为社会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服务,同时不危及自己的生存和发展,这就是出版业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的含义。出版业的可持续性可从以下几方面去理解:
1.出版业的可持续性是一种思想体系
出版业的可持续性就是要考虑出版活动对内外环境的影响效应,并作为一种思想体系贯穿在我们的出版活动全过程。首先应该考虑,我们的发展战略和具体举措是否有利于我们自己的现在和将来,满足了现实的需要,眼前的利益,是否有利于自已长期的稳定发展;其次,我们的活动满足了自己的需要,是否对社会环境造成了损害,出版物是否对社会的健康稳定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再次,我们的所作所为满足了当代人的需要,是否对下一代人乃至子孙后代有积极的影响,对文化的积累和传承是否有益。也就是说,出版业的可持续性就是要考虑下已于人、于今后有什么效应的问题。要可持续发展,就不能只顾自己,不顾他人,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发展。出版物质量不合格的出版单位注定不能长久生存,而经济效益极差的出版者也难以兴旺发达。尤其是质量低劣的出版物,或许能产生眼前看来还可观的经济效益,但贻误他人、贻误后人,这种损失是不可估计的,也无法弥补的,是可持续发展不允许的。
2.出版业的可持续性是一种管理战略
出版业的可持续性不仅仅要求我们在出版活动中要有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更要作为一种管理战略,在行动中予以实施。考虑各种影响出版业的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以及如何能够进一步改善出版业的现状,我们要致力于寻求最佳办法解决这些问题,譬如,优化资源(包括人才资源)配置,综合利用出版资源,谋求最大效益;调整产业结构,降低结构性成本,提高生产力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同时,支持和鼓励适度投资新型产业,提高产业水平,增强出版业在市场经济大海中的“浮力”,增加发展动力;寻求良好的外环境,如政府政策的有力支持,培育出版物市场等。
3.出版业的可持续性是出版业可均衡地永续地实现不断更新的目标的能力
出版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的就是如何维持或培育、提高出版业赖以生存的社会环境和资源基础,促使其良性的、快速的发展,以利于出版业自身的良性的、快速的发展,使出版业可均衡地水续地实现人断更新的目标,不断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精神需要。
三、出版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出版社会环境的改善涉及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从目前看来,主要是致力于其协调发展,有赖于政府的宏观调控,有赖于综合国力的提高。从出版业的内环境来看,目前推动出版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有以下几方面。
1.优化资源配置,合理利用出版资源
在党的十五大江泽民总书记所作的报告中有近20处提及“资源”或“资源配置”,资源及其合理配置对于我们目前的建设和发展是极其重要的。出版资源涵盖了与出版物生产活动密切相关的各种生产要素,如选题资源、物质资源、高新出版技术资源、人才资源、资金资源等,这些出版资源的拥有量在我国并不十分富裕,人均占有量与发达国家相比有相当大的差距。尽管如此,这些资源被浪费、滥用的现象却是十分的严重,实行浪费性、掠夺性、破坏性甚至毁灭性开发的现象较普遍。以选题资源为例,某些热点选题尽管不都是某些出版者的强项,但一时有市场,于是大家都争着上同一选题或类似选题,市场经济规律是不留情面的,结果预期的火爆面并没有出现,而真正带来且留上了的是压在仓库里的一堆废纸,造成了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时下的“隐私”、“名人写书”出版热,恐怕给一些起潮的出版者也带来了不少的难言之隐吧!”与此同时,一些很有传世价值的学术著作,却因这样那样的原因草率出版,说得严重一点就是粗制滥造了。这不仅再一次表现为人力物力的浪费,对选题资源也是一种践踏、破坏。身在市场中,要冷静分析形势,要知彼知已,将切入点把准把稳,合理发掘资源,利用资源,同时,高度珍惜资源,保护资源,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2、改良出版人才结构,实行用养结合
从可持续发展要求的出版业的内环境中可以看出,最重要的条件是人才。人才的合理配置及利用是出版业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我国出版事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新的坏境需要新型高素质的出版队伍及其管理人才。持续发展也就是一场持久战,需要有长远的打算,这特别应引起领导部门的重视。另外,尚须强烈呼吁出版人才的用养结合,正确处理和满足出版队伍的基本的物质和文化需要。一方面,社会发展迅速,要求出版人才要不断更新、补充知识,改善、扩展其知识结构,提高出版队伍的整体素质。另一方面,要给予、满足出版工作者最基本的物质生活需求。国家应出台相应的人事管理制度及政策,而主管、主办部门也要真正有人管、有措施管,对于出版单位的领导班子配备、队伍建设要有一个科学的、建设性的方略,切不可轻视,临时应付,草率处之。
3. 加大发行改革力度,开源畅流
出版业的可持续发展,要有一定的经济支持力,从根本上来说,这源于其产品的效益,尤其是给出版单位自身带来的效益。出版者要实现自身的经济效益,最幕本的是要把大量的产品(如图书)销售出去,这就要抓好发行工作。这些年来,发行不畅几乎成了阻碍出饭产业快速发展的“瓶颈”。发行方面的问题也是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总是举步艰难。应该下大决心,动大手术,加速发行体制的改革,净化出版物市场,形成良好的市场环境,建立起全国性的统一、开放、健康、有序的出版物市场,使其物畅其流。
4. 实行现代化生产,向管理要效益
从80年代中后期以来,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管理体制逐渐退隐,市场经济体制定向了前台。在这一切换过程中,出版业管理模式也经过了一个时期的摸索。这一时期的管理尽管有其历史的合理性,但明显存在不少弊端。一些出版单件内部冲突不断,外部颇频告急,真可谓“内忧外患”。为适应市场需求,应转变观念,问现代化大生产力式转换,从整体上把握选题运转与资本运营,减少因管理混乱带来的出版损失和资源浪费。科学有序的管理是效益增长点,是出版物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结合点之一。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对新闻出版业提出了十二字要求,即加强管理,优化结构,提高质量。虽然只有短短的十二个字,但他明确指出了新闻出版业目前存在的三方面的问题,三方面的工作重点,三方面的发展方向。我们更应认真学习领会十五大精神和邓小平理论,结合实际认认真真做一些具体工作。
5.抓好综合治理,改善出版环境
当前,国家在治理出版业内环境方面做了不少努力,诸如提高出版队伍的素质,加强质量监督,打击非法出版等,这些对出版行业内部的整顿固然是很重要的,用行政手段限制,能起一定的约束作用,能产生一定的效果,但要从根本上实现出版业向优质高效的转移,仅靠治理出版行业的内环境是不够的。内外环境的综合治理,才能促使出版业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出版业内部要逐渐适应新的形势,了解市场状况,契合市场调节机制;另一方面,我国出版业是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出版业不能纯粹以市场为导向,因而,从外环境来说,尤其应该强调的是,我国出版业需要党和政府长期的良好的政策支持,改善出版环境,以确保出版业在正确的轨道上健康繁荣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在于合理地运用市场调控机制与政府调控机制,改善外部环境,促进内外环境的沟通,推动内外环境的新平衡。
6.扩大出版业规模集中度,加强联合
我国的出版单位中小规模的居多,“小而全”的现象普遍,这不仅造成资源的利用率不高甚至浪费,而且,小舢板抗御不了大风浪,在市场经济浪潮的冲击下,不少中小社的人力物力及其管理方略也就致力于“抗洪抢险”,很大程度上处于极被动的局面。此外,其他行业对出版业这一“投资乐园”日益看好,为寻求平均利润率,这些行业的资本正在向出版业开跋,给出版业带来了行业外的竞争压力;更有甚者,近年来,国外出版业对中国出版物市场也垂涎三尺,虎视眈眈,正在想方设法渗透、入侵。在这种情况下,造大船尤显得重要、迫切。专业相邻社之间的联合,生产上、下游企业的联合,跨地区、跨部门的联合,这方面的研究、实施亟待提上议事日程。造大船,扩大规模集中度,营造大的出版产业集团,不仅可以充分合理配置、利用出版资源,变无序的竞争为有序的竞争,共同建立、开发竞争有序的大市场,增大抵御市场风险的强度。同时,只有“大船”,才能在行业外的竞争中取胜,才能抵御国外出版业的大举入侵;也只有“大船”才能漂洋过海,加大国际图书出版交流力度,开发、拓展国际生存空间。出版业只有冲出小圈子,放眼大天下,构建大思路,采取大行动,才能在大市场中主沉浮。
7.正确处理数量和质量的关系,实行和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
经过一个时期规模数量增长之后,优质高效问题凸现了出来。其实我们冷静地思索一下便可发现,我们所谓的“规模”,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规模,充其量是一个出版物品种数量上骤增、“浮肿”,是一种“虚胖”。不论是新出版物寿命,还是出版者的经济实力,过得去的真是屈指可数,潜在的生存危机是很深重的。因而目前在抓精品战略的同时,应协调好质量和数量规模的关系,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出版业的可持续发展是面向21世纪的,面向21世纪的出版业发展战略之一应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出版业要在市场经济建设初期的“混乱”局面之后,开通一条导流明渠,走向可持续发展之路。■
[时间:2002-01-28 作者:李祥洲 来源:出版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