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些新闻媒体上不断有文章发表,说出版社利用国家保护性的垄断政策在牟取“暴利”,他们把所谓的市场疲软主要归结在图书定价过高这个焦点上,似乎出版社在随意定价、抬高图书价格,甚至有的还建议国家应当恢复用行政手段对图书定价的控制和管理。上述观点,虽然有一定的片面性,但他同时也给我们这些处在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期的出版经营管理者提出一个严肃的课题,就是应当认真学习掌握市场经济规律,合理核定图书价格。
一、图书核价应当遵循的原则与方法
我国的图书价格,1984年以前是统一的印张定价办法,1984年开始实行“保本微利”的定价原则,1993年以后,除教材实行国家定价、教辅类出版物要由出版单位制定标准报批、党和国家重要文献定价标准需要报备外,其他图书的价格放开,这意味着图书与其他商品一样,在价格上完全进入市场调节的行列。可以说,现在国家对图书的价格政策是比较宽松的自主定价政策。
国家的图书价格政策比较宽松,并不意味着出版社可以随心所欲地定价,不按价值规律办事。因为,价格是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产物,它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最根本的有两条:一是商品的价值量。即生产和销售商品花费的正常成本、应缴纳的税金和合理的利润,它是决定价格高低的根本因素和基础。二是供求关系的变动。它使商品的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那么,图书作为“商品”,其价格的形成也必然要受这两个因素的影响和制约。根据这两条原则,现在大多数出版社的核价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成本(包括直接成本、间接成本)+应纳税金+适当利润率=图书定价,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以彩色印刷为主,图片类稿件占大多数,印装工艺比较复杂的图书的核价。另一种是按印张核价的方法,对于印装工
艺比较简单,主要以文字为主的图书核价比较合适。但两种方法在实际操作中各有利弊。比如,按第一种方法,虽然看起来比较合理,但反映出的基本社或本书的实成本定价水平,很难与社会平均定价水平作出比较。如果单纯接印张定价,又很难准确反映出每本图书的实际成本。当然这是指在印张单价长期不变的情况而言。所以,应是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比较稳妥,这样既考虑到图书实际成本状况,又可以参考社会平均定价水平,最后作出相对合理的价格决策。当然由于各出版单位的管理机制不同和图书出版结构的差异,图书核价的方法决不仅为上述两种,肯定还有更为科学、合理、先进的核价方法。
二、影响书价的技本因素和对策
根据图书核价的两条基本原则,我们可以看出影响图书价格的主要因素不外乎两条。
第一是成本,第二是核价的册数。而这两条因素恰恰反映出一个出版社的总体经营管理水平、图书选题结构和质量以及人员构成状况等等,因此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管理工程。这里仅对具体核定图书定价过程中对这两个要素的技术性把握
上进行探讨。
1.关于图书的制版、印刷、装订和材料费用的管理问题。这几项都是图书的直接成本,对图书的定价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这几年国内印刷厂的制、印、装费用虽然全国没有统一的规定,但各地区一般都有区域性的收费标准,即我们所说的工价本,其中显然都存在着差价。另外,即使是印刷厂有工价本,按照市场经济规律,厂社双方也是可以通过协商讨论价格的,这为社方降低印制成本提供了一个可供选择的余地。关键是采取一书一合同的办法,在保证图书质量的前提下,择优选厂,会节省很多费用。另外,在纸张等材料的选择上,采取当期报价,择优选材的制度,节约的原材料费用也是较为可观的。为了使核价更趋于合理,应在先确定直接成本的基础上再进行书价核算。这样,才是名符其实的实成本。
2.尽量减少核价过程中虚拟前提较多的问题。图书这个商品与其它许多商品的最大不同之处,除具有精神产品的属性之外,还具有价格的不可变性。因为图书定价必须印在版权页上,一个版次的图书不可能随市场的变化而随时调整定价。如果核价过程中虚拟的前提太多,就会导致定价的不准确。有两个方面需要特别注意:第一是间接成本的核算,第二是核价册数的确定。首先是间接成本。按一般的核算办法,间接成本包括管理费、税费、财务费用等等,在实际操作中把这些费用分摊到每种书中的难度很大。可不将这些间接成本作为核价的基数,而是通过出版社的总体核算,在核价中作为一个附加系数考虑进去,使这部分成本的分摊有了一个可操作的标准。其次是核价的册数确定。如果核价册数较高,那么分摊到每本书中的成本就低,图书价格当然可以降下来,相应地这种书的盈亏临界点也就比较高,假如实际销售达不到盈亏临界点的册数,就决定了这种书必然亏损。假如一种书经过核算确定了定价后,这本书的盈亏临界点就是:
本书的实际总成本÷每册书的销售实洋(即定价×批发折扣率)=不亏不挣的销售册数,即盈亏临界点。如果一种书用上述公式计算,其盈亏临界点是3000册,那么即使已经销出2999册,它也还是处于亏损状态,只有销到3001册以后,才能开始盈利。所以,在确定图书核价的册数时,就既要考虑盈亏临界点的册数,又要考虑市场的实际可销数,即供求关系。这对于出版社的经营管理者来说,既是一个难题,又是一个必须解决的实际问题。一般应根据出版社图书结构和预测市场需求量,按出版物类型分别确定核价的册数。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和一成不变的,特殊情况还要特殊处理,因为这其中还涉及到价格策略和经营管理中的许多问题。
三、必要的价格管理机制是合理核定书价的关健
前述提到图书定价直接反映出版社的总体经营管理水平,并且与图书市场和广大读者的的利益紧密相关,从这个意义上说,它也是关系出版社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工作环节,应该把它作为出版社管理系统中的重要方面加以规范,科学地进行操作。各单位管理机制不同,核价的机构设置也不同,但有两个程序必须保证。第一是建立一套完整的核价审批程序,根据各单位情况不同,可以有不同的部门和人员组成,最好经过三个层次:一是基础核算,二是相关部门和主管部门审核,三是由负责经营管理的社领导最后审批决定。第二是成立一个价格管理机构,包括出版社领导,财务、印制、发行和编辑人员代表组成。负责有关的信息收集、调研,随肘研究分析图书定价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和图书市场的动态情况,从宏观上调整、确定图书的价格策略,使图书价格真正起到调节图书市场的杠杆作用,为繁荣发展出版事业服务。■
[时间:2002-01-28 作者:庞开立 来源:出版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