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印刷媒体的展望

进入21世纪以来,印刷业界一个共同的特点是“印刷”的总量不减,但纸张的需求比以前有了大增。然而,正如喷墨报纸所显示的征兆那样,不需要印刷工作者参与的“印刷”需求有所扩大。因此,印刷业接受订货的情况,近期内将有减无增。不管怎么往好里想,只要原有的产业结构依旧不变,非但好转无望,连维持下去都有困难。

  
原来熟悉的产业模式将要崩溃
  媒体具有绝对的情报控制力和发报能力。媒体是从“持有者”(媒体及其背后的当政者或企业)面向“非持有者”(群众、消费者)大量地强有力地推出,鼓动人们消费。
  曾经有过“电视一旦普及,报纸就会消失”的说法,事实上报纸没有受到致命的打击,媒体一边体验着适应每个时代的兴衰,一边实现独自的演变,与此相应地构筑起相辅相成的关系。
  比方说,从电视转播看了棒球比赛,到了第二天又看到报纸上登载的消息,立刻泛起记忆,诸如这般的情报消费形式,人们已习惯于对多样化的情报作出积极的消费。
  说起这类情报的差别(有和无,多和少,密和粗)和流动,能够赚取差额利润业务的典型就是广告代理商,另外,拿政府和企业当作“持有者”,那么媒体自身就是依据“持有者”“非持有者”的情报差别来赚取差额利润业务的工具。
  如上所述,人们必须认识到原有的印刷设备、经营状况、投资效果,以至印刷业的整个产业模式就是依据着上述情报差别和流动的状况。换言之,高速、高品质、交货期短、低工价等这些印刷技术特性之多数,已经形成了从“持有
者”高“非持有者”的单向流动的结构。
  可是,因为人们已经拿到个人电脑这种知识性生产装置使得上述这种产业模式轻易地就败下阵去,正如喷墨报纸所反映出来的情况一样。况且,这种个人电脑全面地与网络互相连接起来,原来媒体所担负的从“持有者”转向“非持有者”的情报“流”之外,又形成了巨大的情报“网”。“流”、“网”有时候不和,又有时候协调融化,正是两者处在对抗较量的情势下,构筑起新的情交流关系。所以说,个人电脑的发展是使原有产业模式崩溃的根源。
  
不得忽视情报流动的大变化

  这时要说的是,与单向的“流”的时代相比,确实有巨大的变化。电视广播已彩色化,报纸改为CTS达到高速彩印,而且由于DTP的引进,完成印前到印刷的数字化,这些不单是印刷业内部的进化改革,仍然可以说明群众是情报的“一大消费地”的事实并没有变。
  可是,群众、个人电脑、互联网这三者相结合出台的“情报世界”,与至今为止的媒体内的变化有着根本性的不同。一大消费地变成一大生产地,其结果是使情报的流向发生变化,从基础上动摇了社会结构和产业结构。
  所谓情报,从某种意义上讲,是将人们所有的工作行为抽象化成信息(语言、文字、图像、影像、声音等),由于情报化才获得超越时间和空间的交换和流通。 目前,人们的生产活动飞跃地达到高度化、多样化、同时化、多极化之后,情报的价值变得异常重要。情报关系到企业的存亡,也能改变个人的价值观和生活。这么有价值的情报的交换方式,现在却要发生大的变化。
原先将同样的事物作大量的不固定的散布才算是媒体的情报。可是,若以“群众-个人电脑-互联网”为前提,只需将情报送交某些特定的对该情有兴趣的人即可,送到后,就算是在网络上传递情报了。也就是说抓住一对一的中心人物是理要的,而且看一下最近的电视商务和印刷品的广告等,即可发现利用这些动机,把人们吸引到网站。要想知道详细情报,就得跟网站接上关系,事实上就是推动了利用电脑-互联网的倾向。这里想说的也是应重视一对一的思考方法。
  如果往下说下去,就会离印刷正题太远了,姑且说到这里。但想提醒的一点是,一般企业也罢,印刷企业也罢,总之,从操作情报和控制它的立场者来说,若对情报的流动和处理的方法,以及上述的变化不能及时察觉,过不久就会招来致命的经营失策,这几乎是肯定的。尤其在个人与互联网之间的结合方面,可以从NEC、富士通、微软等要以互联网为事业核心进行战略大转变的宣告中予以证明。对于一般企业来说,若不把互联网积极地纳入事业战略中来,就必然会失去竞争能力,以至于被淘汰。
  
要对服务业进行质的转变

  印刷业是典型的接受订货的企业,以某种意义上讲,以前看上去也实践过用户至上主义。不过,互联网所要求的是彻底的用户至上主义,这就是大胆地将企业结构重新构筑为符合用户心态的构思。NEC、富士通、微软等的战略核心即此。正因为如此,它包含着创造新附加值和商业模式的可能性。
  事实上应该怎样构为好呢?虽说是反面的论调,但说明人们一开始总是想先革新设备,以此为中心来配备管理部门和营业部门,这无疑是制造业性的或者说是设备产业性的构思。其实应与此相反,应对服务业性质时行质的转变,这才是最应该追求的大事。
  印刷业究竟属制造业还是服务业,是经常被议论的课题。不过,本文想把印刷业定义为服务业。理由很简单,如果不定位为服务业,很明显它无望作为产业来保持增长,况且从全世界的角度看,能够实现显著增长的事业领域,惟有服务业。
  
窥伺渔夫之利的其他行业的存在
  再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补充“印刷=服务业”的观点,若以制造业来论印刷业,可以说已经到了该到的终点,其结局明显已经看到需求的不平衡。
  上面已经说到,印刷的需求相对地有所减少,而设备因为本身的性能和生产力的提高,反而处在加强的地位。这么一来,等于缩小了的市场这块点心,由同行之间来争夺,若是凭体力取胜负,问题不大,不然就这样下去,不是整个行业同归于尽,就是使与印刷商业行业毫无关系的其他行业坐收“渔夫之利”,孕育着通过企业的合并或收买参加进来的危险性。若认为印刷业是文档记录业或情报传递业和服务业,那么其他行业的侵入可能就较难。
  还有一件对印刷业者并不有利的事情是,从发货者方面来看,很难分清所有的印刷厂对产品质量和交货期究竟有多大差别。换个说法,从广义上看,技术条件都差不多,委托哪家印刷厂来搞,都会得到几乎同样的结果。
  再说,在成本管理方面,也大致到达了极限。即根据采纳DTP化、DDCP化、CTP化、遥控打样化、全数字化、网络化等,成本的消减正逐步朝向极限发展。成本的更进一步的削减已经到了不可能的地步,就像拿干抹布再用力拧挤的情形一样,根据拧挤的方法,很可能招致对设备的保养不利,也会影响职工的士气。
  关于CTP和DDCP,在行业内部仍旧是反复着是是非非的议论,但从用户至上主义的观点来看,这种属于制造业性的后院议论虽然需要,但对用户来说,属于毫无价值的议论,也许还会招致误解。
  从提高经济效率和强化竞争力方面考虑,迟早全面废除图像集成机(imagesetter),向CTP方面的转移是必然的。而大日本网屏公司前不久已中止生产模拟打样机。在这之前的问题是,对为什么非要彩色打样不可观点持质疑态度的用户也冒出来了。倘若注重用户至上主义,绝对需要的是DTP+DDCP/遥控打样+CTP。这并非是从厂方的推销谈判角度考虑,而是从用户的观点来看,也需要及时革新工作流程。议论的要点并非是数字化的是非论,它只不过是前提条件,重要的却是在它之前的思考。
  
印刷电子商务

  处在大家都是同样水平的这种行业之中,与同行业的其他公司相比,能说出核心能力的惟一差别,在于服务上的差别。当然这里所说的服务,不是指网页、制作CD-ROM、DVD-ROM这类附和性的服务,如果照旧那么做下去,其结果,将被卷入与同行业的其他公司在激烈价格竞争的消耗战中,使整个行业变得非常疲惫。
  根据以上所述,彻底的用户至上主义加上互联网这种观念就显得重要了。作为服务业的印刷最终的姿态,恐怕是用户面对PC、Macintosh上可供选择的数据方案,询问交货期、价格、版面设计等,随后形成发货、印刷、交货、结帐这些印刷电子商务的形象。只要从用户至上主义的观点去考虑,必然会这样。可以想象到这是因为印刷经营或者说文件处理的业者已经被装入用户的个人电脑中了。
在印刷业中虽不说是理所当然,事实上这种逻辑的模式早已进入大企业的会计系统中了。这里无须赘述。俗称的电子银行(EB)和企业银行(FB),它是金融单位的主电脑和企业的终端用通信线路连接,从企业的终端可以接受银行提供的金融服务。EB/FB好比是银行的支行和营业员被纳入用户的要求中了。
  幸而,印刷原稿都已被数字化,所以很容易创建类似EB/FB那种金融服务的模式。如今印刷特别适应面向情报化或IT化。再重复一遍,只有商品是物,其余都酷似数字数据所涉及的钱币的价值。
  面向服务业化的多种多样模式
  一旦进入实际应用,在这个领域的先驱Co11obria公司展开的电子商务,是否能真正应对用户的需求,不敢断言。不过它并不是单纯到只需询问估价和交货期即可,很明显多种多样的服务已经出台。
只要想到“最初要搞设备,随后安排相应的营业等”这种业内的标准模式趋向于瓦解,以此作为前提来考虑,认识到不瓦解就很难并存下去,那么服务将会分化为若干模式。
  其中之一是,摆脱设备的部分,形成营业和企业交易,加上评估会构成三位一体的事业。上面说过,在选择器上并排着若干印刷公司的形象,其实在选择器上只需表示出这种事业即,可谓是Collabria模式的服务,或者叫做美国式的“优越公司化”。Collabria式的事业者,抓住用户的需求,每天的市场调查数据都被记录下来,进而向用户提供具体的解决方案,今后对其定位的重要程度将会有飞跃的升华。只要工价、交货期、品质达成协议,从理论上讲,等于全世界的印刷机都置于从事这类事业的人的手下。
  印刷服务业化的典型样板,也许可以说就在于此。另一方面,感到互联网的商业模式所称谓的数据中心那样的作用也在增长。一提起数据中心,令人产生数据管理服务存在业务外托的印象。这里所说的乃是将企业和出版社的印刷数据作为数据库来管理,在其上层有版面设计应用软件在运作。在Quarkxpress和lllustrator上制作内容,这跟收容在文档服务器的数据库中的旧的工作流程具有完全不同的构思。
  不妨设起一下XML的管理,以整整齐齐被分好类的DTD、标记来管理数据,只要准备好式样纸(style sheet),瞬刻之间就能编成若干文件的设计(最终需要稍微许修正)。像这种操作能否中算是数据中心完成的,心中无数。无论怎样,数据库服务是跟数字资源管理一起被要求的,像JDF那样的工作传票(Job ticket)也正因为有了这种构思才应运而生。

面向印刷数据中心的构筑

  所谓的一般意义的数据库,先是作为单纯的商品管理而存在。其中的数据与售货传票成为一体以谋求提高效率,进而对同一张传票跟帐单编到一起,将销售情况做到实时掌握,提供营业部用于促销,接着与人事结合,反映出个人销售成绩,这就是原先综合地发展过来的经纬。ERP(enterprise resourse planning)正是这种程序包软件,大企业早就这么做以提高竞争力,果断作出经营判断,与其他竞争对手展开激烈的竞争。
  与此相比,在印刷和出版的领地上目前还看不到上述竞争的展开。例如DTP,若是由CEPS和CTS朝向个人电脑化转换的意义上看,是印刷业界的大革命。如果没有引进CEPS,也就是说无法拓展制版的业者,但这些业者由于个人电脑才得与该领域发生了联系。这个事实说明,前面讲到的群众得到个人电脑这个知识生产装置之后,具有与情报的流向发生变化同一性质的冲击。
  然而,正如经常指出的那样,由于DTP把最终产品放在纸上的缘故,虽然它曾为以往那种工作流程很好地采纳过(OPI是不可缺少的),但已经到了提高效率的尽头。
  要想将这种走到尽头的工作流程转移到一般企业所说的相当于ERP的情报系统中去,无论如何必须构筑在数据库上能使DTP/印前应用软件顺利参与的那种“印刷数据中心”才行。
  这么一来,处于引擎部分的印刷系统必然变成彻底的专业制造机器。无论怎么乐观地想,今后购置设备的印刷业将被淘汰,企业的合并和收买也不可避免。正如前述,出现了设备过剩的情况,淘汰之后才变成适度需要的事业者数目,相反幸存下来的专业者,将所有一切的经营资源集中起来。通过电子商务,降低供应成本,依靠彻底的全日开工来提高生产率,以取得成本竞争的最后胜利。除此之外的别的方法论,目前还无法找到。
  互联网在提高个人的能力的同时,也促使企业提高了透明度,如果这种印刷专业业者打算获得用户或者Collabria式事业者的支持,最重要的是应该实现企业经营公开。犹如技术、成本经营观念等等,今后的互联网社会不会给不可靠的业者以继续生存的空间。这就是彻底的用户至上主义。

[时间:2001-12-11  作者:丁一  来源:中国印刷]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