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中国印刷博物馆缘起:传承历史
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的发明、发展和向世界的传播,对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正如孙中山先生所言;“印刷工业为近世社会的一种需要,人类非此无由进步”。
从印刷术发展过程来说,中国对世界的贡献。最早可以 追溯到公元前三四百年泰、汉时流行的印章、捺印和公元四世 纪出现的碑刻石鼓、尤其是纸的发明和改进多种物质、技术 和社会条件的综合。导致隋唐时代发明了雕版印刷。并先后传 至朝鲜、日本、越南等国,以后又影响到非洲和欧洲;公元十
一世纪末代毕升发明了活字版印刷在人类文明与进步史上又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先人创造了印刷历史.后人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传承历史发扬广大的神圣责任。
谷登堡印刷博物馆。中国毕升早于古登堡400多年发明活字印 刷术世界印刷术发明的源头之地却一直未建立自己的印刷博物馆这成了几代印刷人内心挥之不去的沉重情节.
中国已成为世界出版和印刷大国。经济实力增强 了。建立中国印刷博物馆的愿望也就更为强烈了。 1983年 6月,王益.王仿子两位老前辈最先提出动议;1990年4月.)对名印刷界老同志上书党中央、国务院。再次呼吁建立印刷博物馆。得到有关领导和部门的支持。在海内外印刷界积极响应、协力推动之下。1991年10月。新闻出版署委托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与中国印刷技术协会联合筹建。 1992年 1月,中国印刷博物馆筹备委员会正式成立,由花慕韩出任筹委会主任。至此,中国印刷博物馆的筹建工作开始了实质性起步。
筹建:共襄盛举
筹建印刷博物馆的最大困难是资金问题。筹建期间资金的解决、主要靠社会集资、新闻出版署援款占总经费五分之一。海内外印刷与相关行业及社会各界慷慨捐助.共襄盛举。
在筹建的4年多时间里、筹委会共收到800个单位和上万人次捐款。折合人民币超过2000万元、不仅内地单位、个人踊跃捐资;港台同仁、个人解囊相助,海外的机构、华侨也给予了有力的支持。改造扩建所需的1200万元资金,主要靠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和中央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拨款。
在筹建的过程中。展(藏)品的征集工作同时进行。通过捐赠、复制、仿制、购买.借用。展(藏)品达到万余件。这些展(藏)品远至公元前2500年左右。近至二十世纪90年代。其中。许多是原件。有的是珍品,80%以上来自海内外捐赠,初步达到再现中国印刷技术发展过程的要求。
海内外同仁对印刷博物馆的支持,不仅体现在捐资、捐物(展藏品)上,还体现在建馆的全过程中。展品的征集办法、措施、展品布展与陈列方案的指导思想、总体布局等。这些涉及历史性、科学性、技术性的问题x海内外业界同仁奉献了许多智慧。为筹建做出了重大贡献。
开馆:传播文化
博物馆的布展主题、是再现中国印刷术的起源、发明、发展的过程、全馆分为源头古代馆、近代馆、新技术及装备论三 大展馆. 此先还设有证券一港澳台以及印刷精品等专题展区。 源头古代馆分为两部分、其中、源头部分介绍与发明印刷术相 关的文化、技艺及物料的发展历史。古代部分系统地展现中国 雕版与活字印刷技术的发明与应用。一近代馆也分为两部分。前 半部分集中展示近代凸、平、凹一孔四种印刷技术的发展演变.后半部分把要介绍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印刷技术进 步和印刷工业发展为成就。新技术及装备馆重点展示80年代 以来 我国开发印前技术的新成果。印前,印刷、印后的新设备 和新材料。同时展示国际印刷技术的新成就。
印刷博物馆开馆近5年来,在弘扬中华文化、传播科普 知识、开展对外交流、推动历史研究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江泽民视察中国出版成就展时、曾参观印刷馆内的中国印刷博物馆展区、中共中央政治局 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岚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宣部部 长丁关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李铁映等先后视察中国印刷 5年 来。平均每年有T万余人来馆参观。参观者中有出版印刷专业人员、本学科和相关专业的学者、大中小学学生。印刷博物馆的目标观众是青少年。通过布展陈列, 把博物馆办 成学习印刷术发展史书籍史及文化史的场所、让青少年既了解中国古代文明历史.又了解现代印刷发展趋势。目前 印刷馆以被北京市命 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科普教育基地。
参观印刷博物馆的还有曰, 韩, 马来西,_新加坡。 律宾、德、美, 法、瑞典、瑞士, 意大利等国的人士。多位外 国政府官员、学者到馆参观.他们更明确地认识到了中国对世 界印刷业乃至人类文化的贡献 。
建立博物馆的初衷不仅是传播文化,更主要是交流化,印刷博物馆已和建馆百年的德国谷登堡印刷博物馆开展了馆际合作。一在对方展馆互设展区。2000年4月。在谷登堡 印刷博物馆内建立了100平方米的中国印刷史展区。_200T年5 月、将在中国印刷博物馆设立谷登堡博物馆展区。此外,印博物馆还在奥地利组织了中国印刷史展览。与韩国_日本等 国家的印刷博物馆进行了交流、互访。
1998年间月.印刷博物馆与香港印刷社团联合在港举办 《中华印刷之光》展览。数千人前往参观,进一步推动了香港和内地印刷业的交流与合作
博物馆既是科学普及的机构,也是科学研究的机构、印涮献馆自筹建开始同时开展7印刷史的研究工作,组织召开了届中国印刷史学术研讨会,出版论文集4册。在印刷术。探源、古代印刷史的研究与考证、印刷工艺技术研究、少数民族印刷研究、近代印刷史研究、毕升生平研究.大印刷观和印刷观以及印刷术的向外传播等研究领域。专家们进行了辛勤的耕耘与开拓。
.改造;提升品位
.2001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第七届世界印刷大会。确定中国印刷物馆为大会代表专业参观的重点项目之一。为迎接与会表把最新的面貌展示给中外观众国家拨款1200万 用于博物馆的建设和发展。改造后的博物馆面积增至8100平方米新建7地下机械展厅。丰富了展品内容。
本次改造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主题、强化特色、提升品位、突出重点 坚持主题.仍然坚持”再现中国印刷术的起源、发明.发展的过程”的主题。
强化特色中国印刷博物馆植根子源远流长.连绵数千 年的中华文化这是有别于国外同类博物馆和国内其他专业 博物馆的一大特色。
提升品位文物、文献(包括借展品和复制品)的选择、缓装与陈列。模型的制作与置放、机器的外观、运转与排列。 灯光的照射和展品的文字说明都要重新精心设计和施工,求精不求多力争上档次、上水平。
突出重点,整体改造以源头古代馆为重中之重,其次是近代馆,印刷机械馆、综合馆。
各馆的改造措施为;
1、源头古代馆
既要加强源头久远和隋唐各种印刷文物、文献、人物.模型等的展示。又要突出各个朝代雕版或活字印刷术发展的特全面展示书籍、佛像、经文、货币、商标.地图、契约,年画等丰富多样的印刷品及相关技术。
源头部分将增设陶罐、甲骨文、封泥、瓦当、笔、墨、纸、砚、简版、帛书、印章等展品。。
古代部分将充实隋唐部分的雕版印刷品.早期活字版印品的复制品、少数民族印刷品、明代版印刷印品、清代年画真迹、外传书籍、佛像、经文等印刷品。
2、近现代馆
近代论改名为近现代馆,改变原先以凸、平、凹、孔四种重要印刷方式为主题的布展思路。将展现中国近200年(晚清、民国、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四个历史时期)的印刷技术发展过程。
具体而言。第一板块展示近代印刷术的传入和发展。第二板块展示中国近代民族印刷工业及设备、器材工业的崛起,第三板块展示新中国印刷及相关工业的振兴。同时,为了提高趣味性将增加机器操作和工艺演示。以利于对青少年进行科普教育。
3、印刷机械馆
将多年征集的60多台近现代机器。按印前(铅字排版、照相制版、电子分色.桌面系统)、印刷(凸印、平印、凹印、网印)、印后( 书刊、包装)加工三大工序排列。
4、综合馆
综合馆分成三个相对独立的展区、第一展区展示国内几家知名印刷科研机构.印刷设备制造企业和印刷上市公司形
象。第二展区为国际部分,展示苹果电脑公司、奥多比软件公 司的新产品德国谷登堡博物馆捐赠的印刷品。海德堡公司、曼罗兰公司、奥地利海恩公司.日本森津公司和网屏公司等近 年来捐赠的近现代排字、印刷设备(或模型)和器材。第三展 区集中展示中国内地和港台地区近几年的印刷精品。
[时间:2001-06-05 作者:中国印刷 来源:《中国印刷》第七届世界印刷大会特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