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汉字“整形”变脸引起了全国人民的高度关注,沸沸扬扬,争论不休。大多数网民表达了自身对此的观点和忧虑,议论纷纷的说道此举实属“瞎折腾”,强烈反对汉字的微调。或是觉得小学白读了、或是认为语言专家们“无事生非”瞎搅和,难以接受汉字的突然“变脸”,在全国范围内激起公众舆论热潮。
然而,教育部和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专家解释为三个原因:一、对中小学语文教学有大帮助;二、满足信息化时代的文字需要;三、方便计算机信息储存和管理。为此,舆论大众不禁纳闷,对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所谓“优化”实在是“无聊之举”,没有实际意义,以前读小学学习生字的人岂不是白读了小学。同时,当今信息化社会,语言文字的规范化在《印刷通用汉字字形表》中使用情况并无重大误差和麻烦。
闲暇猝感,此举实在无聊,教育部不去高度关注很多地方读书都成问题的山村儿童和大学生,倒无事生非的瞎搅和着要给汉字“动刀整形”。本应大刀阔斧的对教育进行改革和完善,却一直出现备受争议的新闻,严重影响了教育界在人民心目中的地位,给中国教育界抹黑。缘何国内教育体制方面一直争论不休,人大代表投票表决总是对教育不满意?“琴”、“唇”、“亲”、“杂”、“杀”等字的“变脸”虽然在语言研究上有所作用,但终究和大众化思想脱轨。汉字“变脸” 后,生活中的用字习惯需得到调整,并且高考等一考定终身的国考中,语言文字的规范运用对考试的影响至观重要。考试朋友,需要注意了。
但是,其正面意义不容忽视。网络信息时代,人民渐渐远离了“手写时代”,国学亦是举步维艰。人民在生活中的用字习惯导致了教育部对此的高度“研究”,以校正网络信息传播中相关文字之间的差异和局部仍有不一致。国民在当下对国学的关心程度愈显低落,众多网民更是“讽刺”着教育部的文字改革之举。国学,在国内的“被忽视”和“被遗忘”应该得到更多民众的关注,大力弘扬华夏民族悠久的文明和历史。
古语曰:三思而后行,方能成大事。终究,汉字“变脸”应顺应时代潮流,是语言文字研究学者的研究成果和工作,但亦应顾及广大民众的切身感受。在顾及社会影响和民众反响的同时,做出适当调整。大众舆论的舆论监督和反应,给予相关部门的是需谨慎而行,切勿贪功近利。只有真真正正的为大众服务,方能为大众开开心心的接受。
[时间:2009-08-21 作者:曾 金 来源:大河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