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危机迫使中国出口企业转型

  中国大陆与台湾合资的制鞋商华坚集团(Huajian Group),正是那种应该陷于低迷的中国出口企业。华坚集团总部位于广东省制造业重镇东莞,产品有95%出口到美国这一全球金融危机的焦点。

  “我们正陆续接到圣诞订单,很可能达不到去年的水平”华坚集团创始人及董事长张华荣表示。“但眼下情况正在好转。我们的利润率有所下降,但订单比最糟糕的时期(今年早些时候)增加了10%。”他补充说,该公司最近将员工队伍扩大逾20%,从1.8万人增至2.2万人,并加薪3%。

  在东莞另一边的松山湖科技产业园区,也发生着类似的故事。在这个商业开发示范区,曾经是IMB旗下部门的天弘公司(Celestica)为微软制造电话会议设备和Xbox电脑游戏机。该公司高管介绍,与去年相比,Xbox发货量减少了15%。“那就是为什么我们很注重效率的原因,”一名经理表示。天弘没有辞退任何雇员,只是依靠自然减员。

  尽管华坚和天弘也许只是处于生存状态,而非茁壮成长,但考虑到整个中国出口部门遭遇的痛苦,它们的表现令人鼓舞。广东是中国最大的出口中心,约占全国出口发货量的三分之一。今年头六个月,广东的出口同比下降了18.6%,至1534亿美元。

  然而,这仍高于广东省2006年上半年实现的出口,而2006年对中国出口商而言是很好的一年。这种宏观表现似乎证明,北京的希望是有道理的,即金融危机正推动加快向质量的转变,使华坚和天弘这样的大型出口商得益,而不利于规模较小、效率较低的工厂。

  “全球金融危机使企业意识到,它们需要调整结构,”中共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本月在一次少见的吹风会上告诉记者。“比如,有专利产品的工厂就做得比较好。”

  “我们的重中之重不是(GDP)增长,而是如何转型城市,尤其是我们的产业结构,”广东省首府广州市市委书记朱小丹补充说。“即使我们不得不牺牲一部分GDP,我们也要付出这个代价。”

  汪洋和朱小丹“质量高于数量”座右铭,在中国未必普遍。在31个省市自治区政府中,有24个报告今年上半年当地GDP增幅超出全国平均水平。尽管上半年仅增长了0.6%,东莞市长仍在坚持该市全年增长10%的目标。为完成这一高难度使命,东莞市政府正寄望于出口部门的企稳,同时期望固定资产投资和消费能弥补需求缺口。

  广州主要开发区的官员们似乎更执迷于增长,他们计算并吹嘘一些毫无意义的统计数据,如每平方米土地面积的经济产出。在威创视讯科技(Vtron Technologies)这样的公司,分区规划意味着更有意义的内容:本土企业家创办的高科技企业。威创生产像一面墙那么大的互动显示屏幕,这种屏幕如果放在《星际迷航》(Star Trek)电影中“企业号”飞船的舰桥上,不会显得别扭。

  威创的客户包括阿塞拜疆的空中交通管制中心和中国的公安部门,中国警方将威创的科技产品与自己的闭路电视监视系统相结合,可放大和缩小街头画面。该公司目前年销售额增长10%,而金融危机爆发前曾达到20%至30%。

  “威创是一个利基市场上的隐形冠军企业,”该公司公共事务总监Tiger Tang表示。政府正希望涌现出更多这样的公司。正如广东省委书记汪洋所指出的:“市场的残酷现实是,要生存,就必须创新。”

 

[时间:2009-08-13  作者:汤姆.米切尔  来源:《金融时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