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博客》无限期停刊引发的思考

  2009年7月初,美国第一份《印刷博客》无限期停刊,引发了无数关注博客的人们的思考。博客走向纸媒是否可行,成为了人们讨论的核心。

  转型路上的夭折

  《印刷博客》的创始人兼主编乔舒亚·卡普说:“印刷报纸的模式几十年未变,我们将改变这一模式。”于是,5个月、16期、8万份免费的《印刷博客》报在芝加哥和旧金山的街头发放,而乔舒亚则寄希望于定价15-25美元的广告费用支持运营。他们甚至提出将出版过程自动化,同时允许读者决定下一期推出哪些博客文章。而对于这两点,号称中国第一本博客新闻杂志的《博客天下》创始人兼执行总编张双武对记者表示,正是免费发放和编辑权的下放使得《印刷博客》最终走向夭折。

  张双武在采访中讲道,免费发行对于纸媒来讲是不可取的,这违背了媒体的特性,更使得其自身的广告价值大大下降。《印刷博客》虽然提出了非常低廉的广告价格,但一份免费发放的报纸,没有固定的目标读者,这一点正是广告商的要害,投放广告前,对于受众的调查将直接影响广告的走向。乔舒亚在告别邮件中写道:“尽管我个人投入了大量资金,并获得了六七张信用卡的额外支持,但我们仍然无法获得下一步发展所需的最低资金。”虽然没有过具体的统计数字,但可以想见《印刷博客》在广告投放上几乎是没有捞到任何好处的。

  编辑权的下放,也是杂志未能成功的症结之一。张双武结合自己多年的办刊经验告诉记者,纸媒对于刊登内容的筛选是极看重编辑功力的,任何一份报刊都有自己的口味,这种口味是报刊的特色,从一而终;而编辑权的下放,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增强了与读者的交流,但会影响报刊一贯的风格,而这有可能伤害的是更多读者的利益。

  国内《博客》先驱变先烈

  在国内博客走向纸媒的道路上也有着一批先行者,甚至时间上要早过《印刷博客》很多,像2005年创刊的《博客》杂志,在新浪等如今大火特火的门户博客还没开博时就已经走向了市场,当时的主编韩浩月向记者透露,由于投资方对于市场没有足够的信心,使得《博客》只出版了5期便以停刊告终。

  “我们当时有3个编辑,要出这样一本64页的月刊,还另外有别的刊物的任务,应该说压力还是挺大的。”回想当初《博客》那段日子,韩浩月谈道,“我们当初的策略是从网络上选取2/3的文章刊载,另外1/3进行约稿。网摘的部分我们希望在文字上能有比较鲜明的网络特征,一方面生活的气息要浓,当然点击量也要非常高。”

  问到当初的经营状况,韩浩月表示,定价4元的《博客》第一期的销量达到了3万册,这不仅得益于在网站上的宣传,此外大众对新兴的事物有着极大的好奇。首先“博客”在当时还并不像现在这样普及,博客内容走向现实印刷更是闻所未闻,基于一个并不高的定价,不少人选择了“买一本见识见识”,但并没有形成阅读习惯,因此《博客》也就没能坚持下来。

  韩浩月作为“过来人”坦白地向记者表示,对于博客走向纸媒这个市场,他并不看好,毕竟人们看博客形式与内容是并重的,将内容从网络搬到纸上,博客便不再是博客,加之纸媒很难满足博客读者的阅读习惯,硬挂起“博客”的招牌,怕是难以令人信服。

  《博客天下》实销率近60%

  不同于《博客》当初几十万元的小成本运营,2008年10月出版第一期的《博客天下》有着十余位出资人的1000万元投资。使得在初期,杂志社不用被资金问题所困,而这正是阻碍很多新杂志继续前进的最大障碍。

  张双武提到,杂志目前发行量在21万左右,实销率接近60%。应该说一本面市半年有余的新刊能达到这样的数量实属不易。对此,张双武表示,准确的定位对一本杂志的良好走向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张双武介绍,杂志目前有十几位编辑,每天要求编辑浏览100种博客,从海量的博客中寻找新闻当事人的叙述视角,并且每一期保有一定数量的特约稿件,以保证内容的绝对独家和高端。

  在采访中记者提到,最近《博客天下》在报刊亭表现格外抢眼,永远放在最醒目的位置,永远让读者触手可及。说到这些,张双武向记者表示,这是报刊界的“潜规则”,《博客天下》在这方面做得很到位,当然也不排除刊物确实受欢迎,报商主动把它摆在最好的位置。不管怎样,至少可以肯定,出版了20期的《博客天下》渡过了最危险的“立足期”,正在这条路上越走越好。

 

[时间:2009-08-11  来源:北京商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