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印业调查报告


  由于网印业的过度分散且有许多工厂设在其它行业公司的内部,要想获得中国网印业的全面情况和详细数字是很困难的。中国网印及制像协会与中国统计信息咨询中心合作,通过向3 416家丝网印刷工厂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了抽样调查,获得了较好的效果。但由于是第一次进行这种调查难免产生工作误差。问卷回收率达了8.23%(即有281家提交问卷),但有的选项回答率低至3%。此外受通讯能力的限制,抽取样本的单位限于在政府注册的独立网印公司和大公司内部的网印工厂,如电子行业、陶瓷行业、建材行业、包装行业等等(我们称之为泛网印行业),但不包括家庭作坊。因此抽样调查不完全代表行业的整体,只对从事丝网印刷的独立公司和内部工厂(不包括机材制造)具有整体代表性。

  下面我们就利用这一次调查数据讨论几个问题。

  1.中国丝网印刷业的产业规模

  1.1 从业人数的分布

  5人以下的企业所占比重为3.6%,5-10人的企业所占比例为16.0%,10-40人的企业为53%,40-70人的企业为16.7%,70-100人的企业为5.7%,100人以上的企业为5.0%,见图1。




图1 从业人数分布情况


  1-3人的小作坊为数甚多,没有包括进去。

  1.2 生产值的分布

  产值在20万元以下的企业所占比例为6.1%,20-100万元者占44.4%,100-300万元者占26.5%,300-1000万元者占16.0%,1000-2000万元者占4.7%,2000万元以上者占2.3%。见图2。



图2 年产值分布情况


  257个样本单位的年产值平均数为125.5万元。

  这个数字偏高,原因如下。

  从回收的调查样本看有两个明显的现象:(1)较大企业比较小企业更重视行业调查,参与调查的热情更高,调查问卷的回收率高。(2)协会的会员单位寄回问卷的比例较高,而会员单位多数为相对较大的企业。因此,企业年产值的平均偏高。

  1.3 中国丝网印刷工的数量和网印加工业的总产值(包括各行业公司内部的)的讨论

  工厂数量是一个很难统计的数字。有效的统计方法是查阅工商行政注册记录,但该方式不适合丝网印刷。网印企业的注册名称五花八门,一般没有“丝网印刷”的标志,设在公司内部的印刷厂不单独注册,而且尚有一部分家庭作坊没有注册。为了求出与抽样企业相对应的整体企业数,只好根据所掌握的不同行业丝网印刷厂的估计数字,作出丝网印刷工厂总数的粗略估计。我们认为以2万家工厂作为抽样总体比较接近实际。这两万家的年产值(125.5万元×20 000)约为250亿元,如果把这两万家以外的众多较小的工厂和作坊估计在内,大概年产值还要在这个基础上增加三分之一,约增加80亿元,故全国网印业(泛)年产值约为330亿元。再次说明,这是一个粗略的估计数字,仅供参考。

  1.4 资本集中的现象很明显

  沿海各省10年前大量涌现的家庭作坊已大大减少,一部分停业,一部分变成了合伙或独家经营的公司,另一部分迁到了城市。例如:20世纪90年代初,浙江省温州地区的金乡镇,有丝网印刷作坊800家,现在90%已不存在,其中有50多家到城市发展,年产值都在100万元以上。又如河北省雄县,原来约有3000家小印刷作坊,现在大约还有300家,生存下来的这300家,年产值一般都能达到20万元以上。见图3。



图3 资本分布情况示意


  这样的变化说明网印工厂的数量可能有所减少,但产业规模却大大增长了。

  2.中国网印业各类产品按厂家数排序

  表1中列出位于前10名的产品,并不全面,只能作为一般性参考。有的产品和实际情况误差较大。值得特别一提的是以下几点。

  表1 中国网印业各类产品排序(按厂家数计算)




序号 印刷产品类型 公司比例(%)
1 标牌、面板 52.9
2 纺织品服装 46.3
3 塑料牌材 41.3
4 广告宣传品 33.1
5 印制电路 28.9
6 灯箱 27.3
7 旗篷 24.0
8 塑容器 22.3
9 热转印服装 19.9
10 成型零件 19.0


  建材业中的墙面瓷砖和地面瓷砖的印刷被忽略了,实际上是一个重要的方面。估计全国有大小瓷砖生产线2000多条,每条线上都有丝网印刷工位,每个小生产线每天至少用坏两块丝网版,每个大生产线每天至少用坏5块丝网版。据说大生产线较多,小生产线正渐渐被大生产线取代。而且随着西部大开发和乡村城市化的进程,瓷砖生产线增加的势头强劲。因此估计该产品在全国每天可能会消耗10000块丝网版,每年消耗350万块丝网版,每块版平均面积为0.9m2,如果按丝网的用量计,每年要消耗3165万2丝网。

  光盘的生产在中国的发展也很快,也未能列入抽查样本,而全国用网印的光盘生产线有近1000条。

  生产陶瓷花纸公司的数量未列入前10名,这是因为陶瓷花纸的生产厂比较专一,又是老企业,较大的公司数量不多但产量高。新生的许多小的花纸生产厂又未列入抽查样本。中国是个陶瓷大国,除满足国内的大量需求之外,还出口到150多个国家和地区,故陶瓷花纸的丝网印刷在中国网印业举足轻重。

  3.中国网印业的技术水平

  中国在现代网印技术方面发展较晚,技术水平还比较低,正处于迅速普及和快速成长的阶段,下面的调查数字可以说明这一点。

  3.1 行业整体机械装备较差

  从所使用的网印机的状况看,在被调查的这些较大的丝网印刷企业群体中,仍以手工和半自动机为主,使用全自动机的厂家比例较小,而且用上全自动机者多为瓷用花纸和包装行业的单色自动机和服装印花业的蟹式多色自动机。见表2。在全国范围内大幅面多色网印机还是空白。

  表2 网印机使用情况




机种 拥有印刷机台数 公司比例(%)
全自动平台机 1台 6.61
2-3台 4.13
4台以上 3.31
半自动平台机 14.88 1台
2-3台 9.92
4台以上 14.88
手动平台机 1台 13.22
2-3台 18.18
4台以上 30.58


  3.2 对科学测试重视不够

  即便是在较大的丝网印刷企业群体中,也还有很多公司凭借感觉测定丝网张力,说明缺乏科学严密的质量管理体系。见图4。



图4 张力测定方法的使用情况


  3.3 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开局良好,但仍不够

  在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方面,虽然有很大进步,在原稿制作上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比例达到了80%以上,但在质量管理、配墨技术和客户服务等方面,计算机的应用还很不够。见图5。详细情况见表3。



图5 数字化技术应用情况


  3.4 环境保护和安全防备方面有待加强

  采取空气净化措施(净化器、过滤器)的公司大约占20%左右,采取废水处理的公司仅占14.1%,对溶剂进行回收的公司不到10%,安全防备中使用眼罩的公司只有16.5%。见图6。



图6 采取环保和安防措施情况


  以上还是以较大企业为主的调查情况,如果专门对普遍存在的、产值在20万以下的小公司和家庭作坊进行调查情况会更差。

  3.5 国产器材的技术水平和发达国家有差距

  机器、设备、材料的总体技术质量水平不如海外产品,较大的丝网印刷厂为了保证印刷质量多选用进口产品。

  抽样调查的这些企业中,每个公司油墨(包括织物印花浆)的总用量的平均数为782千克/年,全国年用量约两万多吨,其中约54.7%用进口产品;各公司丝网用量的平均数为每年364m,全国年用量约1000万m,其中约62.2%用进口丝网,各公司感光胶用量的平均数为每年162kg,全国年用量约为4300多吨,其中约57%用进口产品。越是较大的网印工厂用进口产品的比例就越大。当然,对技术质量要求不高的小作坊而言,用国产材料的比例要大此。必须说明,以上数字的计算,使用了前面的丝网印刷工厂的粗略估计,故其结果也是粗估数量。

  表3 计算机应用情况




计算机应用 公司比例(%)
图像设计、排版 80.99
质量控制 1.405
刻绘 26.45
配色 17.36


  近几年有些技术先进的国外公司在中国建制造厂,将有助于提高某些国产器材产品的技术水平。

  以上的情况充分说明中国网印业在技术上正处于普及向提高的过渡阶段,除电子、陶瓷行业中的大企业之外总体技术水平还比较低,今后在这方面有很大的发展余地。

  4.中国网印业的发展速度问题

  根据我们以前的估算,网印业的增长远远超过了中国的国民经济总值(GDP)的增长速度(1995-2000年中国GDP平均增长8.3%)。每年的增长率在15%以上,预计这样的增长势头在今后10年内还会继续,原因有以下几点。

  在被问到企业未来的发展速度时,70%以上的公司预计增长率为15%以上。见图7。



图7 网印企业增长情况


  在中国丝网印刷技术正处于迅速普及的阶段,许多新的从业人员加入网印业队伍。目前CSGIA举办的培训班大约70%的学员过去没搞过丝网印刷,这意味着中国网印业会很快地增加新的从业人员和新企业。

  消费者观念的变化对网印业的发展影响很大。例如广告竞争意识的增加使近几年的广告投资每年以16%的速度增长。

  一些新兴丝网印刷领域以超常的速度增长,如建材、制卡、光盘、防伪印刷等等。

  西部大开发将带来该地区网印业的超常增长。

  网印现代艺术品的市场会很快启动。

  中国GDP将继续高速增长,国家计划在2001-2005年GDP年增长速度为7%,工业增长会高于这个数字,一般会在10%以上,而丝网印刷业很大程度上依附工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中国网印业经过20年的高速发展,技术普及、行业成长、市场活跃。预计未来仍将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技术上会逐步提升,产业规模会进一步扩大,毫无疑问,中国网印业正在孕育更大的发展空间和潜在市场。

[时间:2001-11-12  作者:宋育哲 沈春燕  来源:丝网印刷2001-5]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