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评判方法


第五节 主观评判方法


一、多维标度法



  多维标度是以数理统计学为基础的标度技术。在成对地比较样本间的差异或决定对样本的满意程度时,可以利用多维标度方法对人们评定时使用的主要参数进行分析和鉴别。用这种方法评判印刷样本时,可以确定主要印刷质量参数的相对重要程度;评判得出的数值可以使主观评价与客观评价或与纸张性质之间产生内在的关联;还可以得到每张印刷品质量评价的可靠性、每个评价人员(例如印刷、造纸专家、读者、广告人员等)与该评价小组评价的一致性等信息。

  多维标度技术是托各森提出的,其内容是:若两个元素间存在着感觉得出的差别,那么这个差量可以用一个几何距离表达。若把这个差量记在一直线标尺土,那么刻度尺上的刻度值就显示了这个距离,然后可用该距离建立多于一维的、反映样本间关系的几何模型。

  图6-1和图6-2表示一个五元系统模型(A~E)。如果把每对评判对象的现感觉差别转换成直线距离表示,那么各样本在空间的分布存在唯一解。例如:若观察到的差别如图6-1所示,则所得到的解是一个二维模型;若报告的差别如图6-2所示,则其解是一个三维模型,所得到的解都是唯一的。也就是说就图6-1而言,评判结果决定于两个独立参数,图6-2决定于三个独立参数。元素的距离坐标可用数字标出。

  为了把各元素之间的距离转换成像图6-1和图6-2那样的多维图,可以用勾股定理,这是最简单的方法,即:

  dij=(∑/m(Xim-Xjm)2)1/2 (6-1)




图6-1




图6-2


  式中:

  dij——元素i和j之间的差异的直线距离;

  Xim、Xjm——沿第m根坐标轴的坐标。

  多维标度涉及到根据记录的元素间的差别为每个元素决定多维坐标,决定的方法是最大自然拟合法。舍帕德曾经指出:元素的相对位置模型可以用一个单调函数拟合,这个函数就是在把感觉差异量转换成多维距离的场合,蕴含样本次序关系的函数。

  因为对大多数刺激产生的主观响应来说,最好的表达形式是用响应的物理量值的幂函数来表达,所以拉姆赛对公式(6-1)作了如下改进:

  dij=V[∑/m(Xim-Xjm)2]p (6-2)


  V和P分别是标量和幂指数,用V和P拟合每个评价者的响应风格差异,而不改变式(6-1)的单调性。

  因为人们的评价很少像图6-1和图6-2所示的那样一致,所以用一个排列模型去拟合差异的评判就会带来一些偏差,为了减小这个偏差,就要以叠代的步骤修正模型的参数,直到获得最佳拟合。在维数或参数不能断定的情况下,维数可按选择的最高维确定,因为维数越高,产生评价偏差的比例越大。选择的办法是先得出不同维数排列顺序模型的自然对数,将自然对数值跟平方表进行比较。

  模型参数给定后,就可以计算每个评价者的标准偏差了。

  S·E=∑/N(logd-logd*)2/N-n

  式中:

  d——观察到的差异;

  d*——预测偏差的模型;

  N——观察值数;

  n——模型的参数数。

  标准偏差是某个评价者的判断与表示该评判组多维响应模型拟合程度的度量,如果某评判者的意见与评判组中大多数人的意见不一致或评判不合理,那么该评判者的标准偏差就比较大。

  显然,最好能把某评价者存在的这两种偏差区分开,因此在进行多维标度研究中使用的计算机程序还为每个评价者提供一种误差图(见图6-3),从曲线图上基本可以看出评价者的偏差性质——是具有随机的特点还是该评价者的看法与其他人不同。偏差曲线图还为防止产生重大的记录偏差提供了一种手段,因为一些不正确的值将以远离的点表现出来。



图6-3


  图6-1图6-2中表达的可能是物理型的元素(如实验印刷品),也可以是概念性的东西。例如可能是五种不同的水果,香蕉、柠檬、西瓜、樱桃、桔子等,这五种水果可能存在十对组合,要求评判者报告他所感觉到的差异。如果评判者是用两个参数进行辨别,那么将得到一个两维图形,这两维也许是易于识别的(如尺寸或外形),不管怎样,会有一些可以接受的参数,例如:颜色、纹理和坚固性,在水果排列中的维数要反映出对该评价者报告的偏差有明显影响的参数个数。

  事实上,大多数评价者用2个或3个参数(用4个的很少)去评判元素间的差异,只用显著性x2检验限制多维模型中的参数个数。

  多维标度技术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可以为评判者的主观心理因素加权情况进行多维标度,每个参数在一个评价中的作用,可以用一个期望向量表示,这将在下面讲述。

二、多维标度技术在印刷质量分析中的应用



  若要对不同纸张的印刷质量进行评价,应当用恒定的墨量在不同的纸上印刷样本。如果是在一台彩色印刷机上印制,就应将图像从抽样上剪下来,贴在中性灰并有分类号的卡片纸上。评价者在扩散荧光光源下对着中性灰的背景观察这些样本,评价结果记录在本子上,要求评价者:

  ①在一根标尺上用符号标出观察到的各对印刷品的差异程度(图6-4)。



图6-4


  ②在另一根标尺上用符号标出每对印刷品中哪一个较好,好到什么程度。

  应当指出,在作差异和主观心理加权判断时,不要向评价者指明应该用哪些参数作评价。多维标度技术可以从评判数据中提取在统计学上有意义的参数、标定这些参数并确定这些参数在整个印刷质量评判中的相对重要性。

  为避免评价者疲劳,应使被评样本数尽可能少一些,因为所用样本越多,在进行分析时出现的自由度越大。已经发现,8张样本是一个比较好的折中方案。再者,样本数较少时,便于评价者事前作几次练习,通过练习使他们熟悉这些样本,并使他们标定的数值得到稳定。

  8张样本包括28对比较,并按照差异和心理加权被分成25组,所以从每个评价人员的评判中,得出大量关于样本的详细信息。

  图6-5是多维标度与一组评价者得到的全部差异数据拟合的例子,如果最好的拟合是三维或四维的,那么可用一系列的二维坐标表示其它的维。

  由多维标度分析得到的其它信息包括标准偏差的计算及偏差图,借助这些手段,可以把不合逻辑的评价者从信息组中剔除出去。应当把这些评价者与作出一致评价的每个人区别开,并与小组拟合模型不一致的每个人区别开。如果评价人的抽样检验是要体现有关专业小组的人数,那就必须把后者包括在内。

  多维标度的最后一步是对样本印刷品的排列模型进行解释。为主坐标(第一维)挑选的方向是在样本距离方面占有最大方差的方向,第二或其它坐标与主坐标垂直,该方向占有最大的残差。

  对排列模型的一个简单的近似解释是根据采用的主观评价参数给这些坐标做出标志。具体做法是按照模型把印刷品安排在一个表上,并要求评价者描述印刷品每个坐标变化的情况,如果参数是明显的统计性质,通常易于标记这些参数,因为只是选择维数问题。

  对8个印刷品的分析或者产生一个与实地、反差相应的二维坐标(如图6-5),或者导致一个三维坐标。反差高、实地好的印刷品可以放在图6-6的左上方(如图6-6中的位置A),而实地差、反差中等的印刷品也许将放在图6-6右上方(例如位置E),透印高而实地、反差不同的印刷品将放在右上方和右下方。

  确定了坐标的标记之后,就可以得到主观参数。例如实地、反差、透印的数值,并使它们与相应的物理性质发生联系。相关性是选择物理量度的一个普通方法,它与主观感觉吻合得很好,分析主观印刷质量参数与纸张性质的相关性,是诊断印刷质量问题根源的一种方法。

  一个单独的主观参数不一定就跟一个单独的物理性质发生关系,例如像实地斑点及滋墨这种复杂的性质,就可能是由许多潜在的物理性质造成的。

  研究指出,印刷质量参数难得是彼此独立的。一个一次近似的斑点和反差可以描绘在图6-6那样的直角坐标上,但更精确的处理,要求这些反差坐标的方位反映这两个参数的相互独立的程度。



图6-5




图6-6

三、心理加权的向量解析



  从生产的角度看,仅知道用什么质量参数评价印刷质量方面的差异是不够的,还需要每个质量参数与用户心理因素之间联系的指标,根据图6-4得到的心理信息矩阵,可以用于提供这样的信息。

  与差异的情况一样,要创造一个模型,在这个模型中,每个评价者的心理加权受益指数的支配,然后以预测心理加权模型的偏差为基础,就可以计算每个评价者的标准偏差。还必须把心理加权的模型值转换成每个印刷品的综合有效值:

  ui=∑P*ij/n


  式中:

  ui—一第i号印刷品的有效值;

  P*ij——预测第i号和第j号印刷品之间距离的模型(仅下三角矩阵);

  n——印刷品数。

  然后向差异坐标回归8个印品的有效值。

  uij=B1Xi1+B2Xi2+B3Xi3 (6-3)


  式中:B1、B2、B3是每个偏差坐标的特征。

  用特征B1、B2、B3等做一个心理加权矢量图,该图可画在心理加权差异模型上、图6-6表示在相应的二维差异模型上画出的一组评价者的心理加权矢量,矢量的长度是加权强度的一种度量,短矢量表示一个相对不稳定的评价者,每个印刷质量参数在每个评价者心理加权中所占的相对重要性是用矢向表示的,如果矢向与某一坐标轴平行,则说明相应的参数是唯一影响评价者对印品质量加权的参数。

  因此,图6-6中分布的加权矢量是一组评价者心理加权构成的简便表达方法。

  就各印刷质量参数的权重而论,各类评价人员,如造纸工业专家、印刷工人、广告人员、读者等可能是有相当差别的,图6-7所示的多维标度提供了一种量化这些差异的方法。该图表达了对一套铅印产品质量评价有影响的4个参数的权重特性。印刷工人倾向于对他控制的质量参数与反差放较大的权重,造纸专家和读者对纸张的色彩更敏感,斑纹和透印是四组人员共同关心的。这种分析方法可用来根据顾客的心理倾向选配纸张的性质。



图6-7


  迄今为止,在量化一种具有模糊特性的主观印刷质量时,多维标度是一个强有力的工具。多维标度可以识别对一套印刷品差异评价有明显影响的印刷质量参数,把每个印刷质量参数的数字值分配给印刷品,并用这些数字将主观印刷质量参数与印刷品的物理性质或纸张性质联系起来。

  每个印刷质量参数对于每个评价者心理加权的重要性可以用加权矢量清楚地表达出来。

  每个评价者的稳定性及他与该评价组其他成员的一致性,可通过估计标准偏差和绘出的偏差图进行检验。

四、成对比较法



  任何一种印刷方法,其目的都是生产供阅读或观看的印刷品,因此印刷质量是由视觉评价的。这意味着印刷品质量是以观察者的感觉为基础的,因此任何检测印刷品质量的仪器应当与观察者的视觉感受相联系。

  当确定重量或测量长度时,人的主观判断不如仪器测量的结果客观。人对印刷品质量进行判断时,具有主观的特点,不同的人会做出不完全相同的结论,这种客观存在的不一致性不能视为偏差或随机性而加以忽略。即使评价时存在可以用作比较基准的参照物,评价结果也会有不一致性,主观评价中存在的不一致性同样不可视为偏差和随机性而加以忽略。

  在很多场合,根本不存在可以用作比较基准的参照物。这种情况下,只能在被评判对象之间进行内部对比,常用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将被评判的样本按某种顺序进行排列;二是把一组被评判样本中的每一张样本跟其它被评判的样本逐一进行比较,在比较的基础上打分,根据积分进行评判,这就是成对比较法。它属于一种主观评价方法。

  实施成对比较方法必须保证评判人员能同时对两张样本进行比较,不要有不相关的因素干扰这种比较。例如:将被比较的印刷品固定在同一种不透明的衬垫材料上面,把印刷品的边缘切去,以免产生干扰性的视觉刺激。

  应当把被比较的印刷品处于完全相同的标准照明状态下,背景应当是中性的,用作比较的房间应能保证评判人员集中精力完成比较任务,不能中断评判工作或干扰评判人员。

  被比较的样本应按随机顺序提供给评判人员,这样可使比较过程不带任何偏见。

  必须简单清楚地向评判人员说明根据什么进行评判,不许有模棱两可的话。假如向评判人提出不同的问题,显然会得到不同的结果。通常是要求评判人报告一个偏差,即对于一些质量参数,问他是否观察到了一个偏差,在报告偏差的时候,该评价者必须指出在这对印刷品中,他认为哪一张跟比较基准的特征更一致。如果仅要求评价者说出两个中哪一个好一些,并指明哪一个特征是要比较的主题,就必须特别注意是否应当用多维评判技术进行分析评价。

  成对比较中可采用2分制记分法,即若被比较的两个样本存在明显的视觉差别时,可将其中较好的一张记2分,另一张记0分;当评判人员不能断定两者存在差别时,两个样本各记一分。评判得分填在如图6-8所示的表中。



图6-8


  假定待评判的样张共8张,序号从A排到H,首先将样张A与该组中另外7张作比较,经评判后,若样张B比样张A好,就在横行A竖行B栏内记2分,而在横行B竖行A栏内记0分。印张A和C看不出差别,就分别在横行A坚行C和横行C竖行A栏内记1分,其它依次类推。用这种方法将样张A与其它各样张对比完毕之后,再将样张B跟C、D……进行对比;依次进分这种对比,直到将记录表中的各栏填满为止。尔后,将每一竖行中的得分相加,这样,坚行A中总的得分就是样张A与其它样张比较得到的总分数,其它依次类推。在有对角线的方格内不填任何数字。

  这样的主观对比实验只是样本内部之间的比较,比较结果只跟被比较的各样本有关。成对比较的结果是否可靠,可通过考察评判人员“评判的可靠性”后得知,即通过计算可靠性系数加以衡量。

  在评价时如果屡次出现前后矛盾的情况,例如:A好于B,B好于C,而C又好于A,那么,这显然是应当予以重视的问题。这种不合逻辑的情况从打分情况可以得出,也可以用图6-9形象地表示出来。图中(a)和(b)两个三元组明显是逻辑不通的,但(c)中的三元组不应该归入逻辑不通类,因为评判不出两样本差别的累积效果会成为实际上能够观察到的差异。



图6-9


  某一个人评价的可靠程度采用可靠性系数表达,设产为可靠性系数,则:

  β=1-d/N


  上式中的d是评判人员给出的逻辑不通三元组的数目,N是最多可能出现的逻辑不通的三元组的数目。

  多个评判人的评定意见也存在是否可靠的问题,这可以用小组评判可靠性系数表达。为了计算小组评判可靠性系数,可在图6-8所示的表中增加全部人员提供的得分,并且在每一个方格中记录总分数Vi。这样,利用下列方程便可以求出m个鉴定人对一组n张印刷品评判的可靠性系数:

  u=[4∑Vi(Vi-1)/m(m-1)n(n-1)]-1


  下面讲瑟斯顿定律。

  瑟斯顿定律用于:当评判人员对各样本的评判意见都不一致时,计算样本之间的距离。成对比较法只能得出样本质量的顺序,而得不到不同印刷品之间绝对差值方面的信息,可靠性系数可以表达这种评判方法的可靠程度。如果参加评判的人评判的结果全都一致,那么,成对比较的结果除了按一种分类顺序表示结果之外,不可能有其它用途。事实上,某个评判人缺乏可靠性不一定就是缺点,通过检查可靠性,可以将一组评判人员中可靠性表现较差的人员淘汰掉。但是应当注意辨别的是:有时缺乏可靠性恰恰表达了被评价印刷品的一种性质,或者因为它们是如此的接近,以至于不确定是所盼望的;或者因为这种评价具有多维性质。

  如果一组评判人缺乏一致性,不能认为这种对比没有价值,恰恰相反,如果各位评价人员在一定程序上产生不一致的情况,那么成对比较方法就更有用。当评判人员难以确定一对样本之间的差别或者有点拿不定主意,那么只有评判人员较多时,成对比较方法才是有意义的。在这种情况下,当评价者对A和B的比较评价产生不一致的意见时,不一致的程度可以作为A和B之间距离的度量。计算这种距离的理论基础是瑟斯顿定律。

  由概率论可知,如果两个变量是正态分布,那么两者之差的分布也是正态分布。这时查正态分布表,可以把评判人员意见不一致的状态换算成表达两个印刷品之间差异程度的数字。瑟斯顿定律用下式表达:

  Rj-Rk=Zjk[(σ2j+σ2k-2γjkσjσk)]1/2


  式中。σj和σk是两个样本被评价所得结果的标准偏差,γjk是两种响应之间的相关系数,Zjk是离开正态分布平均值的距离,如果得知评判人员观察出Rj和Rk之间差异的人所占的比例是ρjk(ρjk表示正态分布曲线下面的阴影部分,图6-10),则Zjk就可以计算出来。

  如果这种响应是独立的.则γjk=0

  如果标准偏差相等,即σjk,则上式被简化成:

  Rj-Rk=Zjkσ21/2


  把上式中的σ21/2视为距离单位,则

  Rj-Rk=Zjk


  根据瑟斯顿定律进行具体计算时,首先将每个评判人的得分填在前述表中,表中的每个方格包含全部评判人员在该位置方格判定分数的总和,将这个总和除以m个评判人可能得出的总分最大值(2m),即得前述公式中的Rjk值。然后根据正态分布表求出每个ρjk值相对应的Zjk值(参见图6-10),并将它记入另一表中,相对于表格的对角线,正、负值是对称的。



图6-10


  最后将各栏数据之和除以样本数,即得距离单位的值。为方便起见,将正态分布图中的平均值作为0点。

  采用这种方法的先决条件是评判人员之间的不一致性,当采用2-0记分制的情况下,如果评判人员的地致性很好,则ρjk值将是1或者0,此法无效。

  主观评分与瑟斯顿方法比较:如果成对比较法得到的数据满足瑟斯顿分析法的要求,那么,这些数据与瑟斯顿距离有很好的线性关系。图6-11的横坐标表示瑟斯顿距离,纵坐标表示成对比较法的得分(图中已被正规化为成对比较指数),这些评判人员的一致性系数为0.14。该图表明,成对比较指数实际上等于瑟斯顿距离。由于根据m个评判者得分总数的平均值可以迅速算出成对比较指数,要比瑟斯顿法简单省时。但也有一个先决条件,样本组是均匀的,以便每个响应的变化是均匀的,而且这些响应是相互独立的。再一个必要的条件是评判人员的意见必须不一致的,这种不一致性必须在所有的样本之间存在。假如在一个样本序列的中部,全部评判人员的意见都一致,则在这个位置上中断,应该把这一组样本看成两个独立的分组。



图6-11


  成对比较指数的计算:分为两步,首先将每个被评判样本的总得分做正规化处理,将总得分除以评判人数,但样本的得分同时还与样本序列中的样本数有关,因此需要进一步的做正规化处理。

  设由n个样本组成的样本序列,采用2分制打分,则可得的最高分是2(n-1),让2(n-1)=200,作进一步的正规化处理,就得出了成对比较指数,其数值范围是0~200。

  样本组的划分:若一组样车数为20,则对比次数是n(n-1)/2,这就意味着随着项目数增加,对比次数迅速增加。

  n=10    n(n-1)/2=45

  n=11    n(n-1)/2=55

  n=12    n(n-1)/2=66

  n=13    n(n-1)/2=78

  n=14    n(n-1)/2=91

  n=15    n(n-1)/2=105

  一般来说,样本数以10~12个为宜,以免因疲劳、精力分散降低对比的质量。可是,经常需要评判人员进行评价的样本数是多于20个的,这就需要将项数多的组分成小组,然后将取得的数据重新组合成一个大组。首先根据比较的基准把全部样本做一个初步的排列,样本比较大时,进行这种预备性排序一般是比较容易的,然后进行分组,以便进行成对比较,相邻两组分别包含两三个(最好三个)共用的样本,共用样本作为两组之间建立关系的桥梁。将质量较低的小组中包含的共用样本的得分跟相邻小组中共用样本的得分比较,算出平均差,把这个平均差值加到相邻的每个样本上,以便使这个小组的得分能够跟质量较低的那一组联系起来。

  图6-12和图6-13是划分小组的例子。共有46个样本,是为研究重影印刷的样本,可以按重影的严重程度进行分组,然后由评判人员进行成对比较,图6-12表示四个独立小组的评分结果,每个小组有一个对应的平均分,在C组的每一个样本上加上共用样本得分的平均差(12分),使C组得分与D组联系起来,将B组和A组分别加19分和31分,最后(如图6-13),将得分正规化,就可算出整个大组的成对比较指数。



图6-12




图6-13

五、彩色产品的评价方式



  彩色印刷品的质量评价,受着三方面的制约,一是原稿本身的艺术和技术质量;二是彩色印刷品对原稿的接近程度;三是彩色印刷品作为商品使用的复制质量要求。

  印刷品是不能脱离开原稿的,而各种原稿的艺术和技术质量又是千差万别的。由于彩色制版、印刷方式与条件的缺陷,也是不能完全忠实不变地复制还原原稿的。彩色复制,既要以原稿作基础依据,又需要在复制时作再分配调整。

  接受印刷品的是客户、读者,印刷品质量最终是要由客户按使用质量标准来评价的。由于客户的主观心理要求、文化素质、使用目的等不同,要确定印刷品——尤其是彩色印刷品的质量评价标准,是比较困难的。早期的彩色印刷,大都是由生产者和接受者按其各自的主观愿望和要求,来进行主观评价的,常常不能取得一致的意见。

  但是,对彩色印刷产品,如果一直停留在凭生产者和接受者双方各自的主观感受和判断来评价质量,没有一个客观的产品质量评价标准,也就无法进行标准化的印刷生产,更不能进行技术工艺与质量管理。这显然不利于印刷生产,更不利于印刷向现代化发展。

  不论是产品的生产者和使用者,彩色印刷品画面首先是要通过直观视觉来被人们接受的,对彩色印刷画面的评价,也首先是由主观评价开始的。

  主观评价彩色印刷品,往往是脱离开彩色原稿的,人们基于自己的角度。文化素质、使用目的,加上各自的心理感受、艺术要求等,来对彩色印刷产品进行主观评价。实际上这其中已经包含了对彩色原稿艺术与技术质量的评价,对彩色复制再现同原稿接近程度的评论,而更多的、可变的评论因素,则集中在对原稿复制的调整方面,即评论最终的印刷产品是否已接近符合人们的主观心理艺术要求。

  随着印刷科学技术基础理论与色彩理论的逐步充实、系统化,已经逐步详细地把人们的主观视觉和心理感受,进行了系统性的综合分析。彩色复制印刷品的质量指标,有一大部分是可以用客观量(物理量)加以表述或衡量的,并且已同印刷品的复制再现有机地结合了起来。同时,也不排除人们对彩色印刷品画面提出具有代表性的主观心理要求。这方面也已纳入到彩色复制的调整因素和调整规律之中,使彩色印刷产品能经得起接受者符合一般规律的评论。这就是说,对彩色印刷产品的评价,可以归纳出一些主观评论与客观衡量标准相结合的评价标准。

  建立印刷产品的客观技术质量评价标准,有重要意义。对印刷厂来说,有了判断印刷复制与产品再现的有效尺度,也就便于建立和设计管理印刷生产、实施技术工艺质量控制的数据规范标准。对客户来说,客观的技术质量标准,不但可以满足人们一般的主观标准,并且还可以通过客户对产品质量的信息反馈,逐步充实、完善客观技术质量标准的具体内容,使印刷品生产的客观技术质量和人们的主观评价逐渐协调一致。

  评价彩色产品的质量,大致可以包括四个主要指标:

  ①阶调层次的复制再现;

  ②整体色调与色彩的复制再现;

  ③层次清晰度的复制强调再现;

  ④印刷品的各项表现质量。

  其中后两项内容,多受原稿清晰度(或颗粒细腻程度)、设备性能、材料性能与复制技术等条件制约,在复制再现过程中加入的主观调整因素也较少。印刷产品的这两项质量内容,可以建立客观技术测量标准,但经常是由主观评价代替客观评价的。

  前两项内容,由于受印刷复制再现方式、材料性能及技术因素等多方面的制约,印刷画面的色与调是不能完全还原原稿的,只能作相对性地复制再现。复制过程中要作调整分配,中间转移过程与印刷再现都存在着多而复杂的变化和主观调整因素。即使彩色原稿十分完美,又尽量做到忠实复制再现,虽然可以通过对印刷品作物理测量,来与原稿进行比较评价,但仍会有一些主观评价因素,不能被客观测量标准所代替。比如,让画面复制的再浓一些或再亮一些,颜色再鲜艳一些或再真实一些,是否会有更好的再现效果,……这是经常存在的。尤其是原稿本身存在着一定缺陷与不足时,或是原稿需要改动复制时,就更增加了复制中的主观调整设想,以及观察者的主观感受因素。这就要求把人们的主观视觉心理要求,融入复制者的调整设计和评价因素之中,再与复制再现规律的客观技术衡量标准有机结合,才能做出比较切合实际而又有代表性的全面评价。

六、彩印产品的主观评价



  1.主观评价的原则。对彩色印刷产品的主观评价,是将人们一般的主观感受与艺术心理要求归纳综合起来的评价。彩色印刷品是复制加工产品,不是艺术创作品,这里应当排除人们对原稿创作意识的评论,只能根据彩色原稿的可能再现性来考虑评价的标准。

  对彩色印刷品的主观评价,根据印刷品的使用目的的不同,应有所区别。

  其一,用艺术作品复制的彩色产品,如绘画或艺术摄影作品的复制印刷品,首先是看其对原稿的忠实程度。若二次原稿偏色或失真,应以原作品或原景物作为标准。由于印刷是无法做到完全忠实复制的,严格地说,只能评价其接近原稿的程度。对于这种情况,可以将对彩印产品的主观评价,转换为客观物理量的测量,以原稿作为比较的标准。

  其二,对主要服务于商业的彩色印刷品,如商标、包装装演、产品广告等,则一定要忠实地再现原稿,但要同商品设计者或原稿设计者的意图以及使用者的心理要求相结合。

  对不同的彩色印刷产品进行主观评价,应按接受对象的一般心理要求进行评价。

  主观评价彩色印刷品,还受下面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从而使评价存在差别。

  ①首先,彩色印刷品画面一定要在光照下才能被观赏,光源的各项参数,是影响主观评价印刷品的首要客观因素。只有在显色性高而色温标准的自然光或人造光下,彩色画面才能显示其真实面目。光源色温的改变或光谱的不连续性、不均匀性,将使视觉感受产生差异。同时,评价彩色印刷品,还需在足够适宜的亮度与慢射光照下进行,只有这样,视觉才能有效地分辨图像的暗部与亮部层次。过弱、过强或单向直射光照,都会影响视觉对暗部或亮部层次的分辨。

  ②彩色画面所处环境条件,同样影响主观评价的结果。同样的画面,处在亮背景中或暗调背景中,其深浅在视觉感受上将会改变。

  环境色对彩色画面颜色的影响,也会使主观感受对彩色画面的评价发生变化。这就要求在主观评价彩色产品的空间环境中,不要有来自侧面的光线,尤其是带色的光线;侧面和周围背景应是中性灰色;在视野中的反射物亮度不得超过评价产品亮度的4倍;耀眼的直射光不能射到观察者的视觉中。

  ③观察者的精神状态也会影响评价结果。诸如精神疲劳、感情变化以及环境气候条件等,都会使观察者对彩色印刷品做出不同的评价。

  2.阶调层次复制再现的主观评价因素。印刷品的阶调与层次分布,是表现形象和明暗的主导因素,是首先进人人们视觉的刺激。而客观景物又多在人们的主观观念中留有综合性的印象,因而不可避免地会对印刷品画面提出典型化的、并且提高了的艺术要求。比如,希望画面的主体突出,亮部层次鲜明,暗部层次稳重,光线立体感真实或强烈。但是,由于印刷品的阶调反差被限制在比原景物或原稿都小得多的范围内,复制过程中必须做较多量的压缩,并调整层次再分配。其复制调整后的再现结果,不一定都能满足人们的主观要求。

  较为有利的一方面是,人们对画面阶调明暗、阶调层次的大致主次关系、对比比例关系的主观感受评价,以及其在人们视觉明度中的响应,除了个别的艺术心理要求外,是比较接近的。如果把普遍的主观感受作系统的综合分析,可以找到更多共同点。美国画家孟塞尔在这方面作过客观的研究和综合分析,创立了孟塞尔颜色立体系统。这样,就可以通过对原稿阶调密度层次的分析,结合阶调层次复制再现演变规律,并加人人们一般的视觉感受与印象观念的主观评价因素,设计具体原稿的阶调层次复制曲线,进行分色制版的阶调层次再分配调整。这就可以把主观评价与客观衡量标准有机地结合起来了,使印刷品的阶调层次再现及其评价能有代表性。

  这里要着重说明的是,在做具体原稿的复制工艺设计,或者进行电子分色阶调层次复制调整,以及对最终印刷品做检验评价时,除遵照彩色复制的一般规律外,总是要掺入人们对客观景物的印象观念,以及视觉感受的心理要求。而主观评价因素,又应把彩色印刷产品的使用对象的主观要求,作为考虑的基点。如果将这些主观评价因素有机地融入彩色图像阶调层次复制设计和制版调整之中,会使彩色图像复制取得比较完美的再现效果。

  3.色彩再现的主观评价因素。客观景物大都是由颜色的不同变化来表现的,并已多数在人们的主观观念中存在有不同程度的印象。若从这个角度来说,印刷品色彩对原稿色彩或原景物色彩所再现的忠实程度,可以作为主观评价的比较标准。但是,分色制版印刷的材料、器材及印刷复制方式存在缺陷,自然景物或原稿的许多色彩,是不能完全在印刷品上忠实再现的。尤其是原稿(指彩色片)经常存在的色调偏差,更不能让其在印刷品上忠实再现出来。在做色彩的分解和印刷再现时,必须要做校色调整和适当的再分配,这就不可避免地加入了人为的主观因素。这就使对印刷品色彩再现的评价,既要考虑以原稿色彩为基础,对忠实于原稿的部分,可以按客观技术标准来衡量,对不能忠实于原稿的部分,则附加了一些艺术加工和提高,需要加入主观因素来做评价。

  人们对彩色的视觉感受,会产生较为复杂的心理作用,人们对色彩感染力的复杂德求,会给人们带来复杂而不同的感觉、联想和感情。同时,色彩在表现形象时,又要产生虚实、透视、冷暖、强弱、对比调和等微妙的变化。这样,在印刷品不能完全忠实再现原稿(或原景物)色彩的前提下,尤其是印刷品无具体原景物色彩作为依据时,对印刷品色彩再现程度优劣的评价,就难以统一了。这就需要按色彩对人们心理的作用、色彩的变化规律以及艺术色彩的一般配合原则来作主观评价。这也是在分色制版做色彩调整分配时所应考虑到的主观评价因素。

  对艺术创作品的复制,人们可以对原创作意识进行各样的评论。但是,对复制产品,则不应以主观感受标准来评价其阶调层次与色彩,而应当以彩色产品对原稿的忠实再现程度,来进行客观的评价。

  用于商品包装或日常生活的其它彩色印刷品,只有制版印刷生产者有条件比较其对原稿色彩的再现程度。而消费者,无法评价其对原稿的再现程度,而是靠人们对自然认识所形成的印象色、观念色,再加上视觉心理所要求的希望色彩等来评价印刷品。

  总之,对印刷产品的色彩复制再现,只有把主观评价与客观技术标准结合起来,才能做出全面的评价,也才能使制版印刷的色彩复制调整有更完美的再现效果。

[时间:2001-11-05  作者:刘世昌  来源:《印刷品质量质检测与控制》·第六章 印刷图像质量评判]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