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刷已经是夕阳产业,随着技术的进步,印刷行业注定走向衰亡。”
如果倒退十年有谁说印刷行业是夕阳产业,终有一天走向消亡,一定会被印刷行业的从业人员指为痴人说梦,被人骂做疯子。但是现在再提印刷将要消亡,虽然仍有点超前,可这种论点已经不那么过分了。的确,技术的进步有时候让人感到可怕,就在人们还在热衷于讨论“光与电”取代“铅与火”的印刷技术革命的时候,“0+1”的数字技术,又已经在威胁胶印技术的地位乃至生存了。而看一看电子纸的飞速发展,印刷行业的从业人员就会感到不寒而栗。
印刷是否真的走的了消亡的边缘呢?没有!而且远没有。笔者虽然不是预言家,但是依然坚信印刷不会消亡。不仅如此,在中国这个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里,印刷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现在如果再用人们喜欢手拿书卷进行阅读这样的话来为印刷的存在做注脚,的确是显得有些苍白。如果电子纸、电子书真的达到了传统纸张的阅读效果,那么可能会有更多的人放弃纸质书籍,转而选择电子书。未来,纸质的书籍或许仅仅局限于收藏的价值。但是,印刷并不仅仅服务于图书出版一个领域,翻开印刷行业的统计资料不难看到,其实书刊印刷仅仅在印刷产业中占据了不大的一部分市场。印刷还要为报纸、包装、商业等领域提供服务。在印刷的其他几个服务领域中,报纸与书刊有着类似的发展轨迹,未来不排除走下坡路的可能,但是商业印刷和包装印刷却依然拥有非常大的市场潜力。
包装印刷的发展非常好理解。无论社会发展到什么程度,只要人们的生活需要继续,商品就必然存在;只要有商品,就要有商品包装;只要有商品包装,就要有包装印刷。这中间的道理再简单不过了。而随着物质生活的越来越丰富,人们消费的商品只会日渐增多而不会越来越少,包装印刷的发展空间不言而喻。
相比之下,商业印刷的概念相对抽象。在现实生活中,除了各类促销的广告,人们很难把其他的印刷品与商业印刷划上等号。其实这并不等于商业印刷不存在,它只能说明一个问题,就是国内的商业印刷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换言之,国内的商业印刷还不够发达,还需要有更好的发展。
以前看到印刷行业的统计数字,中国的人均印刷品消耗量与国际平均水平相比差着很多,按说中国近些年的发展并不差,那么印刷品的人均消耗量究竟差在哪里呢?一种论调是中国的城市人口的印刷品消费量与世界平均水平相比差距不大,是中国广大的农村人口的消费水平较低造成了全国人均消费水平的低下。这种观点有道理,但并非尽善尽美。4月底在香港出差,一个偶然的发展,为这种印刷品人均消费的差距,又找到了新的根源。
众所周知,香港是国际著名的旅游城市和购物天堂,服务行业是香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作为一个印刷行业的从业人员,香港给笔者留下感触最深的不是林立的高楼大厦、琳琅满目的各式商品,而是无处不在的印刷品:在酒店向服务生打听路,他会拿出一张免费的地图给你进行指点,并在地图上画出你应该走的路线;乘地铁不知道应该如何坐车和换乘,地铁工作人员信手拿出一份地铁的免费介绍资料递上来,里面有全部地铁线路的线路图,他还会主动告诉你现在你应该乘坐哪趟地铁,之后在哪里换乘;在商场里闲逛,想要购买哪一类商品,服务台的工作人员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拿出一张商场的免费资料给你,同时标示出你所在的位置和想采购的商品所在的位置。在这里,所有的吃、住、行,都会和印刷品发生紧密的联系。这些印刷品在提供方便的同时,也提高了香港这个国际大都市的整体服务水平,而这些印刷品不正是商业印刷一种很好的诠释吗?而在享受着这些印刷品带来的便利的同时,我们自己也在无形中拉升着印刷品的人均消费。
[时间:2009-07-31 来源:中包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