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印刷质量评判方法分类
印刷界常把评价印刷质量的方法分为主观评价和客观评价两类。主观评价通常是指由人而不是用仪器进行质量评判,可见,“客观”和“主观”这两个词可以看作“仪器的”和“非仪器的”同义词。
通常认为用仪器进行评价是客观的,没有主观影响,但对于仪器方法取得的测量结果进行统计分析证明,仪器方法并不完全是客观的,操作人员对实验结果也会或多或少地产生主观影响,当然,在某些情况下,仪器测量方法根本不受主观因素的影响。
可以推想,非仪器的方法,即由人评判的方法,其主观影响要大于仪器方法中的主观影响。但是就某个或某组评判人员而言,常常可以进行基本上客观的评判,所以给非仪器的方法贴上主观的标签,容易使人产生误解。
评判人员可以根据对主观评判和客观评判提出的不同要求,用不同的眼光观察被评判的样本。例如:如果将主题相同、密度不同的一组图像交给一组评判人员,要求他们按照印刷品的明暗程度客观地评判这些图片的等级,那他们是不难做到的。但是要求他们按照主观爱好(心理加权)来评定图片的等级,评定结果将是完全不同的。在这种情况下,评判结果的精确性下降,图像主题也会成为一个相关因素。应当注意,评判人员的主观爱好也不是没有模式的。主观爱好的一致性程度一般还是比较高的。例如:人们已经发现,与淡黄色新闻纸印刷品不同,大多数评判人员对淡蓝色新闻纸印刷品表现出明显喜爱的趋势。
“实际的印刷品质量”与“感觉的印刷品质量”应当加以区别,从工艺的角度看,这是正确的,从商品的角度看,人们对“感觉的印刷品质量”更感兴趣。实际的印刷品质量虽然可以用仪器测量出来,但却常常选用符合感性印象的单位来表示实际印刷品的质量,就是这个道理。例如:被传送到纸张上的墨量不如印刷品的光密度值那样令人感兴趣,因为印刷品的光密度值是一个对数函数,它可以使实际测量值适应人的视觉心理法则。透印度、蹭脏度也可以用对数函数表达,这样做是正确的。
评价印刷品的质量时,有两种方法可供应用。一种方法是要求评定者根据他们的主观印象进行评价;另一种方法是要求评定者把自己看作一种仪器,从技术角度尽可能客观地评定印刷品的质量。这两种方法存在着细微的差别,通常,应当要求评定人员采用后一种方法。然而,尽可能地进行客观评定并不像人们想像的那么容易,凡仪器必有标度,测量结果都用标度值予以表示,可是将人假定为仪器时,那是没有标度的。实际上进行此类形式的评定时,大多数采用成对比较法,使用这种方法,对于被评判的样本集,每次取一对进行比较,这是一种最基本的主观评判技术。
成对比较法有一个难题是:人们越能够轻而易举地鉴别出某一样本集中各样本的差别,就越难将不同的样本与标度联系起来。
使用非仪器的成对比较法评价印刷品的质量时,产生的结果表现了评定人员之间的差异,这是因为评判人员评判时的着眼点不一样,导致了评定结果具有多维性。
在印刷品质量评判中,有一个基本的问题是要求评判人观察什么。一般说来,应当使评判过程尽可能的简单,并且是一维的,但这并不是容易做到的。例如:在评判凹印品淡色中间调时,规定一维准则是困难的,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考虑所谓的多维质量评判技术。这也是一种主观评判方法。
除了成对比较和多维分级法之外,还有一些主观评判方法,这主要是:尺度评定法、调整洁、极限法等。
关于彩色图像的客观评价方法,本质上是要用恰当的物理量或者说质量特性参数对图像质量进行量化描述,为有效地控制和管理印刷质量提供依据。对于彩色图像来说,印刷质量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色彩再现、阶调层次再现、清晰度和分辨力、网点的微观质量和质量稳定性等内容。可使用密度计、分光光度计、控制条、图像处理手段等测得这些质量参数。然而,用测得的数据控制生产过程是一码事,用测得的数据对图像质量进行客观的评价却并非易事。印刷质量参数很少有独立变量,每个质量因素如何影响图像的评价效果及如何影响其它质量参数对图像评价的影响,涉及到各个质量参数对图像影响的“加权值”。这些加权值可以用多变量回归分析方法和模糊数学方法求取,也可以采用主观评判方法为客观评价方法决定难以解决的变量相关问题,这就是所谓的综合评判方法。
[时间:2001-11-05 作者:刘世昌 来源:《印刷品质量质检测与控制》·第六章 印刷图像质量评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