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务部数据:经济企稳信号初现

  2009年7月16日是国家统计局二季度国内宏观数据发布的日子。而在这些数据出台之前,经济指标已显示了“企稳”的迹象。

  几天前公布的6月进出口贸易总值18257亿美元,同比下降17.7%,显现了跌幅收窄的趋势。从两项重要的经济指标看,整体宏观经济走势有望“企稳”。

  在商务部所管辖的国内商品流通领域,也定期发布国内消费品零售总额,从“内需”启动考量整体宏观经济走势。

  姚坚昨天透露,我国居民消费延续了2008年初以来的持续增长势头。据商务部监测,1~6月份,千家重点零售企业销售额同比增速比前5个月加快0.7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进一步增长。

  他认为,受扩大投资政策带动,生产资料销售有所回升,价格小幅上扬。6月份,商务部重点监测的112种重要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环比上涨1.5%,为去年8月份以来的首次上涨。

  而启动居民“消费”方面,农村消费增速继续快于城市,中西部地区消费增幅高于东部。在家电、汽车下乡等政策措施带动下,农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增长快于城市约2个百分点,改变了多年来农村消费增长持续慢于城市的格局。从今年以来的数据看,中部地区省市消费增速均在18%以上,西部地区增速均在17%以上,而东部省市增速则大都在15%以内。

  在出口连续9个月下滑之后,商务部再调出口退税率,以价格优势保住中国产品市场份额的意图十分明显。

  而从数据来看,政策收到了一定成效。姚坚昨天说,在出口退税率上调等政策支持下,我国劳动密集型商品的国际竞争力显现,出口降幅低于总体出口降幅,服装、箱包、鞋类和家具出口额降幅只有总体降幅的1/3~1/2(分别下降8.5%、7%、4.3%和9.8%)。我国出口商品在美日市场份额有所上升,前5个月同比分别提高4.1和3.6个百分点。

  但是,中国进出口商品的价格出现了下跌。根据商务部的统计,价格因素对进出口的影响日益明显,6月份出口价格降幅已经扩大到8.4%,进口价格降幅有所收窄,但仍达15%,累计下跌17.2%,是导致进出口额下降的主要原因。

  “出口量减少不多,是价格的下跌拉低了进出口贸易总额,这对保就业有重要的意义。”姚坚在昨天的新闻发布会上说,这在一定程度上也维持了经济的稳定运行。

  虽然各项数据显出利好,但风险犹存。姚坚表示,全球经济下滑的趋势尚未见底,中国外贸发展仍然面临外需低迷的严峻考验。

[时间:2009-07-16  作者:宋蕾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