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知识

第三章 专业知识


第一节 书芯加工


一、折页工序



  1.折页工作及要求。折页工序是书刊装订加工的第一个工序。折页是将印刷好的大幅面页张按页码顺序和版面规格尺寸折成书帖的工作过程。它是以折页为主的包括撞(闯)页、开料(即裁切大幅面页张)、折页、粘(或套、插页)页的成帖加工操作。

  (1)折页的辅助工序。折页的辅助工序,指除去折页以外的撞(闯)页、开料(裁切大幅面页张)等小工序,也是成帖中不可缺少的加工操作。主要有以下几部分:

  ①撞页。撞页也称“闯页”或“撞纸”,是将印刷好的大幅面印张,利用纸张与纸张之间的空气渗透所产生的自由滑动(或错动)的原理将原来不整齐的页张经碰撞使之齐整的工作过程。

  书刊装订需要加工的半成品有经过印刷好的正文页张、封面、图表、插页以及衬纸扉页的空白纸张等。为了保证装订加工时规格准确,首先均需进行撞(闯)齐纸张的操作。在撞(闯)页前为了保证纸张数字完整无缺、便于检查,不论大小幅面,要求每500张一沓,用加纸条或错口(每沓错开)的方法隔开(以区别沓数)平放在堆纸台上。页张从印刷车间进入装订车间时,还要进行抽查数(或过数)字,以避免交接混乱,造成数字不准,最后亏损拖期等现象发生。

  撞(闯)页操作分机械和手工两种:

  机械撞页是将页张用双手抖松,使页张中间进入空气,再利用机械振动的原理,将原来不整齐的页张撞碰整齐。

  手工撞页是靠人工将页张抖松后进行碰撞使页张撞齐整的。可根据纸张性质和幅面大小的不同分别采用错动方法和撞击方法进行撞页。错动方法适合幅面大或较软的纸张。撞击式撞页方法适合对开以上或较硬的纸张。

  撞页的要求:

  a.撞页前看清规矩(印刷咬口)的边,检查有无上工序(印刷工序)走版(跑版)、白版(没印上)、折角(窝角)、残页等不合格品,发现后及时剔出不得放过。

  b.页张撞完一沓时要启检,不合格要返工,一令内的合口之间要对齐,每令纸撞完后不斜不歪,平直地码放齐整,需要过数的要先过数。

  ②开料。将撞齐的全开或对开的页张、图表、封面等,根据工艺要求及尺寸规格用切纸机(刀)裁切成所需要幅面规格的工作过程称开料。

  开料工作是一项细致的操作,要求操作者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事先看清施工方案,分析所开工作物排版设计、开数尺寸的变化等,避免裁切不当造成不应有的损失。

  开料的方法是根据版面设计、开数及尺寸的变化规律而定的,基本有正开、偏开、变开三种。

  正开指常用的一种普通的开料方法。即将大幅面页张对裁后再对裁,依次裁切成所需幅面页张的方法,如对开、4开、8开、16开、32开……等。正开的方法,因版面设计有一定规律,裁切时较方便,是一种较容易掌握的开料方法。

  偏开指不对裁或第一次对裁以后几次间接不对裁的开料方法。这种方法比正开难度大些。因此,定要做好开料前的准备工作,无误后再进行裁切。偏开范围一般有3开、5开、18开、25开、27开等多种。偏开方法在书刊装订中常用在挂历、画册及各种儿童读物及本册等工作物上。

  变开也称异开。指在一张全开页张上裁切出不同形状、不同开数或版面页张的方法。书刊中的插图设计是根据书籍内容的需要。出版者的要求来规定,幅面有大有小,形状有长有短,排版时为了计算纸张的使用,往往在一全张纸上排有各种不同规格的页张。因此,就要采用变开的方法进行加工。变开方法操作时难度大,比起以上两种要复杂得多。



图3-1 正开


  一般地说,正开有规律,偏开时有规律,变开根本无规律。操作者在接到开料任务时,还要有科学地计算,掌握各种开料方法,保证开料工作的正确与顺利。见图3-1、3-2、3-3。



图3-2 偏开




图3-3 变开


  开料的内容包括很广,除去裁切成品(切成书)以外的裁切均在开料范围之内,如全开或对开切成小幅面的单、双页张、各种图表、封面、衬纸扉页、卡纸、板料,各种书脊料(书脊纸、纱布等)、中径纸板、布腰、书壳料、各种织品、塑料、各种烫料等,凡是装订书籍所需裁切的一切用料,都属开料内容。

  开料所习的机器均是单面切纸机。

  开料时,将一沓纸张(一般为一令纸)搬上切纸机的工作台上,按确定的方法、规格尺寸(或划上标记),调节推纸器和压纸器,无误后进行裁切,直至切到所需规格为止;切过数沓后,要进行自检,以保证所切规格尺寸的正确。

  操作的要求:

  a.开零散插页应依正文规格进行,所切单(或双)张页与相邻书帖页码准确地核对在适当位置。

  b.开图表时裁切适当,前口、后背、天头和地脚空白的比例要恰如其分。

  c.开双联半成品书帖(即断开书帖),要注意书帖断切后,两沓(或两刀)的页码尺寸规格一致。

  d.开封面要根据书册尺寸和开数、幅面大小,准确地计算出书背的宽度、毛边裁份,使书刊装帧后的字迹、花纹图案、版框与书册四边均匀一致,不歪斜不露白。

  e.开精装书脊背料及封面料的空白纸张(或各种织品、皮革等),要依规定尺寸合理地计算,达到既要照顾纸张横竖纹的使用又要考虑尺寸的合格。

  (2)折页工序。书刊装订方式决定了版面排列的方式,折页方式随版面排列的方式不同而变化。在选择折页方式时,还要考虑书的开本规格、纸张厚薄等因素的影响。折页万式可以分为平行折、垂直交叉折、混合折三种。如图3-4所示。



图3-4

a-平行折 b-垂直交叉折 c-混合析


  相邻两折的折缝相互平行的折页方式称为平行折页法。这种方法适用于纸张结实的儿童读物、图片等。平行折包括扇形折、卷筒折(即卷心折)。如图3-5所示。



图3-5

a-扇形折 b-卷筒折


  相邻两折的折缝相互垂直的折页方式称为垂直交叉折页法。大部分印张都采用垂直交叉折页法进行折页。

  在同一书帖中,折缝既有相互垂直的,又有相互平行的,这种折法称为混合折页法。

  根据折页的方向可分为正折和反折。逆时针折页为正折。顺时针折页为反折。如图3-6所示。

  根据折页的联数,可以分为单联和双联。如图3-7所示。



图3-6

a-正折 b-反折




图3-7

a-单联 b-双联


  ①手工折页。首先将页张摆好进行试折,检查无误后再正式开始折页。折页时先用折板将纸沓表层错开1~3mm,左手轻轻压住页张,用右手握住折帖板,并向外倾斜40°左右,中指将表面一张页的右下角掀起(或捏起)交给左手,左手接住页张覆盖另一半页张,对齐页码或字头后按住,右手随即用折帖板自下而上把书页刮平折完一折。然后,按照折页方式、版面排列、开本规格依次完成折页的操作。

  折完一沓书帖后,按其页码的一致分批撞齐。撞齐时,要检查书帖的折边、折标是否齐整,有不合格品及时剔出,并要抽查看页码是否正确。撞齐书帖后进行扎捆,扎捆时将书帖分沓交叉堆放成摞,堆放时折缝边缩进,毛纸边外露(机器扎捆可不交叉,折缝、纸边一顺儿堆放),两端表面垫上木板或塑料板。纸张扎捆平服结实。

  ②折页机。根据折页机折反机构的不同,折页机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刀式折页机、栅栏式折页机、栅刀混合式折页机。除此之外,在卷筒纸轮转印刷机上还装有配套的专用折页机。

  刀式折页机的折页机构是利用折刀(砍刀)将印张压入相对旋转的一对折页辊中完成折页工作的。刀式折页机折页精度高,操作方便,但折页速度低,结构复杂。

  栅栏式折页机的折页机构是利用折页栅栏与相对旋转的折页辊相互配合完成折页工作的。栅栏式折页机的折页速度快,折页方式多,但折页精度较低,不适宜折叠较薄或挺性较差的纸张。

  栅刀混合式折贞机上既有刀式折页机构,又有栅栏式折页机构。

  ③成帖工序。在书刊加工过程中,由于书刊内容字数的限制和图表版面设计的要求,有零散的单或双张页,且单、双张页中与大部分书帖薄厚悬殊,就需要将它们与其他相邻书帖联结在一起成为厚帖。所以,粘、套、插页是成帖工序中的一部分。即将单或双张的书页及图表用粘。套或插页的方法联结在相邻的页张或书帖上,使其成为一定厚度书帖的操作过程。

  粘页是用粘剂粘贴书页。粘页分手工和机器操作两种。

  手工粘页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一张张地“粘”,一种是一沓沓地“点续”或“插点”。

  “粘”将所粘的页张和书帖,依页码顺序将薄页(单或双页)一帖的粘口推错开所需的宽度,并刷上一层薄薄的粘剂,然后依页码顺序一张张地沿相邻一帖的粘口边粘齐,再用手按压结实,干燥后撞齐即可。

  “点续”是先续后点,即将单(或双)页用手拿一沓(约20~30张)捻成扇面形,再用拇指、食指、中指拿住页张的粘口中间部位,一张张地插续在左手正在掀起书帖的一沓的最下一张书帖内。依次插续完一沓后,先将露出部分拍进、拍齐再撞碰齐整完成“续”页加工。将续好撞齐的一沓书帖从底开始用粘剂粘点使相邻两帖粘在一起。这里所说的“点”,就是用与书帖长度基本相同的毛刷,粘上粘剂(较稀的粘剂水),右手立捏刷把,刷毛朝(下)书帖粘口边,左手将续好的书帖后背朝右平放并掀开粘口将书帖一双双(两帖一放)地放下,右手毛刷伸进逐张刷点,使其薄页厚帖粘接在一起,完成手工粘页过程。

  加工时可根据书刊装订方式的不同采用其中一种。一般情况下,在排版设计时,锁线订或无线胶订的书帖印张订口边空白部分少,粘口窄,可用一张张粘贴的操作方法进行加工。铁丝订或缝纫订等,因订口空白部分较宽,粘口也可随时增宽,加工时就可采用先插续后点粘的操作方法。

  机器粘页使用粘页机。是利用配页机两组滚式叼帖辊的旋转,将页帖叼下后重叠粘连而进行粘页加工的。粘页机操作主要通过贮帖、吸帖、叼帖分帖、输帖、刷粘剂、粘连压实、收帖等工作过程完成(图3-8)。从贮帖到输帖的操作过程配页机相同(详见配页部分),因此,这里介绍刷粘剂、粘连压实、收帖等工作过程。



图3-8 粘页机的工作过程

1-厚页 2-薄页 3-刷胶轮 4-粘口 5-粘合 6-压平轮


  刷粘剂的工作过程:

  叼帖轮在旋转过程中,将其书帖叼出贮帖台送至带有输送链的集帖台上后,在两叼帖轮下面中间的集帖台位置上装有刷胶轮,随着输送链的传动,将后一书帖(一般是较厚一帖)沿订口边刷上一层胶水供粘页用。

  刷粘剂的操作要求:

  a.粘剂不易过稠或过稀,过稠经刷胶粘压后粘剂因挤出造成联粘,过稀胶水易流(或溢)出粘坏其他页张。

  b.胶轮与书帖接触时不易过松或过紧,过松胶水接触不上书帖无法刷上胶;过紧胶水被挤出或影响传送。

  c.胶轮刷胶的宽度一般为3mm(经挤压后可达4mm),不得过宽或过窄。

  d.刷胶时胶液输送量应与机器加工速度相配合,不可过大或过小。

  重叠粘压的工作过程:

  书帖后一张经传送刷上胶后,随机器传送被前一叼帖轮叼下的书帖(一般为薄页帖)覆盖其上并粘联。粘联后的书帖又随传送链带到压帖轮下,经压帖轮(或压帖钢片)在旋转中产生的压力将所粘书帖压平实后送至收帖台。

  收帖的工作过程:

  粘好的书帖送到收帖台时是依次错位重叠排列的,收帖时要等粘出数帖后(略干些)再一沓沓地撞齐,检查无误后码叠成摞。

  ②套页、插页。将单张或双张页按其页码顺序和要求用插或套的方法放在相邻另一书帖的中间或某一张书页内的操作称插、套页。插、套页方法比较简单,一般均用手工进行。

  操作时,将应套或插的单或双页在上或下面的齐头边的衔接处,先刷上些颜色,作为检查的标记。再将应套或插的书帖和单、双页放在工作台的顺手一边,方向要一致。一手掀开书帖,一手拿起单(或双)页向书帖掀开的中间插套,待一沓书帖操作完毕,撞齐,检查无误后,码沓成摞以供下工序使用。

  2.折页设备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

  (1)刀式折页机。刀式折页机的折页机构是利用折刀(砍刀)将印张压入相对旋转的一对折页辊中完成折页工作的。

  刀式折页机各折页部分工作原理基本相同,图3-9所示为ZY104折页机工作原理简图。

  给纸机将印张1交给布带辊,其上的传送带2带着印张1向前运动。当印张快要到达一折刀4下面时,由于有四个压纸球压在前进的印张上,增加了纸张前进的阻力,使印张缓慢而平稳地运行到一折刀4的下面。此时,一折页辊8的盖板7正处于合拢位置,印张可以顺利通过,到达前挡规5进行纵向定位。这时,压纸球3的中心正好压在后纸边上,防止了印张后退使其纵向定位准确。纵向定位完成之后,安置在右边(或左边,视排版情况而定)的侧拉规6将印张朝侧向拉齐,进行横向定位。两个方向定位完成之后,凸轮控制一折刀4向下移动,在一折刀刀片上有6根定位针首先扎住印张,保证已经定好位的印张在受到折刀冲击时不致歪斜,折刀继续下降,印张被折刀压入两块盖板7的开



图3-9 刀式折页机工作原理简图

1-印张 2-传送带 3-压纸球 4-折刀

5-前挡现 6-侧拉规 7-盖板 8-折页辊


  口中,折刀下降到一定的深度后(约离折页辊中心4.2mm)就不再下降,随即开始上升。印张1由于传送带的推动和折刀冲击的惯性作用仍继续向下运动,进入两个正在相对旋转的折页辊8之间的缝隙中,依靠折页辊和印张之间的挤压和摩擦作用继续完成一折页工作。当印张从一折页辊下面的滑纸块经过时,切断刀将印张中间进行切断,打孔刀在二折线上进行打孔(即划口)。被切断和打孔的一折书帖由传送带又送到二折位置,重复上述过程(不再进行切断),而后再完成三折、四折。如果书籍要用无线装订法装订,安置在三折和四折之间的打孔刀(即花轮刀)还要在书帖的四折线上进行划口,以利于渗胶。

  折刀操作的要求:

  a.折刀的刀刃要对准两折页辊间的缝隙,并要与折页辊的轴心线保持平行,使页张被压入两折辊缝的两端高低一致。这样,不仅折页平稳,而且折帖两端的输出速度也相同。

  b.折刀下压的时间与折辊工作时间要配合协调,其下降距离(离两折辊之间中心连线的距离口)一般应为3mm。

  c.折刀下压程度不可过低或过高。折刀下压位置过低时,折页辊夹得过紧,页张输送速度快,或出现印痕皱褶;折刀下压位置过高时,与折页辊接触过远,页张输送速度变慢,输送不出而影响折叠质量。

  d.折页辊之间的距离,应以纸张厚度和折页的页数进行调定,两端的距离要一致,距离不可过大或过小,距离过大,两辊与页张接触不上起不到作用,无法进行折叠;两辊距离过小,与页纸夹得过紧,增加输页速度,页张通过折页辊后易出现印痕或皱褶等,影响折页质量。

  当页张被折页辊送到分纸刀处,分纸刀立即将页张从中间裁开。其作用是减少书帖厚度,提高折页精度,节省裁切时间。

  分纸刀操作时要求:

  a.分纸刀与刀环(即刀胎)的接触,应以将纸张裁开,又能使纸边刀口光滑为宜。如出现刀口不光洁毛边时应进行检查或修理调换。

  b.分纸刀的两个刀环之间的距离要保持1~3mm左右(单刀胎应为0.5~1mm)。

  c.分纸刀在装卸时应注意其刃口不得与刀环的外边缘相碰,以避免损坏。

  在分纸刀同一轴上的左右两侧安有打孔刀(划口刀或滑轮刀),在其第二折缝处扎上一排有规律的刀孔。其作用是为了排除书帖中的空气。

  打孔刀操作时要求:

  a.打孔刀的破口,应将书帖折缝划破划透,但不得将其划断,以免造成散页和掉页。

  b.打孔刀划破口的位置与折缝必须一致,不得有歪斜现象。

  (2)栅栏式折页机。栅栏式折页机的折页机构是利用折页栅栏与相对旋转的折页辊相互配合完成折页工作的。

  栅栏式折页机与刀式折页机一样都是由给纸、折页、收帖三部分组成,它们的主要区别在于折页机构不同,刀式折页机折页由折刀和折页辊配合完成,而栅栏式折页机则是由折页栅栏和折页辊配合完成折页的。

  ZY201折页机工作原理如图3-10所示。纸张由给纸机进行分离和输送,当纸被送到输纸辊台上时,由于传送辊在水平面上斜安装,使得纸张都向着有挡规的一面靠齐定位,当运动到折页辊时(如图3-10a所示),两个相对向里旋转的折页辊2、3将纸张高速带入上折页栅栏4,撞上栅栏挡规。由于纸张后部继续向前运动,而纸张前部又无法继续向前,纸张被迫折弯,如图3-10b所示,折弯的纸张由相对向下旋转的折页辊3、7带动向下运动,如遇到下栅栏5封闭,则继续转弯从折页辊7、8之间的缝隙中出来,完成第一折页,如图3-10c所示。同理,纸张破二折输纸辊组经二折页辊系统带入二折栅栏,重复上述过程,叫完成二折页。



图3-10 栅栏式折页机工作原理

1-传送辊 2、3、7、8-折页辊 4-上栅栏 5-下栅栏 6-挡规


  操作的要求:

  a.每对折页辊之间的距离,要根据被折页张的厚度作适当的调节,即依每折页数与薄厚调节每一对折辊间距。

  b.相对旋转的两个折页辊的中心线要平行,以避免由于折辊间距不当造成页张歪斜。

  c.折页辊间距依所折页张厚度不可过大或过小。间距过大则页张输送速度减慢,间距过小,页张易堵塞其内,造成撕破皱褶现象,或由于间距过小而增加两辊之间的输送速度,影响折页质量。

  d.挡规位置应与折页辊保持平行,不可歪斜。调定好位置后试折正确无误要再次紧固定位螺栓,并随时检查规矩位置是否有移动等。

  栅栏式折页机折页方式多,可灵活调节折页栅栏的上、下挡规。完成正折、反折、平行折、扇形折、卷筒折等折页。

  (3)栅刀混合式折页机。栅刀混合式折页机上既有刀式折页机构,又有栅栏式折页机构。

  (4)给纸机。折页机上印张(或纸张)的分离和输送由自动给纸机完成,给纸机(又称输纸机)一般有两种:气动给纸机和摩擦式给纸机。与折页机配套的是气动给纸机。

  首先将撞齐的纸堆装入输纸台的工作台上(图3-11),用气动式输纸方法将纸张逐张地输送到折页部分。工作时主要分装纸、输纸两个部分。



图3-11 输纸台

1-堆纸台 2-纸堆 3-松纸吹嘴 4-压档纸块 5-挡纸毛刷

6-压脚吹嘴 7-分纸吸嘴 8-侧挡纸块 9-递纸辊 10-齐纸块


  ①装纸。装纸时,将撞齐的纸堆装入输纸台的工作台上。先搬动纸堆上升装置,将纸堆上升至传送带辊的中心线处,使纸堆前沿触动限位开关,纸堆这时自动停止上升。限位开关的作用是限制纸堆无限度地继续上升,确保折页机安全。

  操作的要求:

  a.装纸时印张上最小页码朝下,印刷咬口在前边。

  b.纸堆上升后的正常高度h应与齐纸块顶端距离4~6mm为宜(图3-12)。



图3-12 纸堆高度h与齐纸块顶端距离


  c.纸堆上升到一定高度后需进行微动时可调节压脚的高低,以达到最理想的高度位置。

  装纸后进行输纸,即使纸张从装纸台上平稳、自动地送至折页都分。气动平台输纸是通过松纸吹嘴、分纸吸嘴、挡纸毛刷、压脚吹嘴、齐纸块、递纸辊等的协调配合而完成的,以保证折页机的顺利运转。

  ②松纸吹嘴。当页张被正确装进输纸机位置后,首先由后松纸吹嘴(见图3-13)将纸堆后边表层纸张吹松,并配合分纸吸嘴将纸张吸起,其作用是防止双张或因纸张粘连吸

  不起而造成漏张等。



图3-13 松纸吹嘴正确位置


  操作的要求:

  a.吹嘴的风量,一般应使纸堆表面的十余张纸被吹松透。

  b.吹嘴与纸堆后边的距离S一般约为8~10mm;纸质厚硬时应靠近纸堆(S<8mm)一些,纸质薄轻时应离纸堆远(即S>8mm)一些;因为吹嘴离纸堆越近,风量就加大,反之则小(图3-13)。

  ③分纸吸嘴。纸张被吹松后,分纸吸嘴开始工作,将表面一张纸吸起后并送出。分纸吸嘴有左右两个(见图3-14),工作时,吸嘴接触纸张吸住纸张后部分的两个对称位置,使纸张平稳地输送出纸台。

  操作的要求:

  a.两个分纸吸嘴上下的高度h应是相同,并与纸面接触且互相平行。

  b.左右两吸嘴应对称,两吸嘴在纸张侧边上相对应的距离相同。左右两吸嘴对纸张表面的吸力(即两嘴的风量)应相等。

  c.分纸吸嘴的最低面(与纸张接触面)与纸张表面的距离,应根据纸张薄厚不同而定,一般情况,厚硬纸距离h可近些问h=2~3mm),薄轻纸距离h可远些(h=6~8mm)。因为吸嘴离纸张越近,吸风力就越大,反之就小。

  d.吸嘴中心线离纸堆后边的距离S一般为20mm左右为宜(图3-14)。



图3-14 分纸吸嘴纸张相距位置


  e.开风时间要掌握在分纸吸嘴向下时进行,关风时吸嘴应处于不吸纸时。

  ④挡纸毛刷。在分纸吸嘴开始工作时,挡纸毛刷将刷去分纸吸嘴上多吸的纸张,防止吸双张或多张,配合吸嘴正确将纸张吸起送出。

  操作的要求:

  a.挡纸毛刷工作时伸进纸堆的距离S要适当,伸进量过多影响正常吸送纸张,过少起不到挡纸作用。一般情况下折薄纸时,档纸毛刷伸进纸堆距离S应为7~9mm,折厚硬纸S=3~5mm为宜。

  b.毛刷高低距离h要调得适当,过高容易出双张,过低吸嘴吸不起纸张,造成断张。一般情况下毛刷应高出纸堆5mm左右为宜(图3-15)。



图3-15 挡纸毛刷与纸堆距离位置


  ⑤压脚吹嘴。纸张被分纸吸嘴吸起后,压脚吹嘴立即伸入纸堆压住第二张及以下的纸,并与吸嘴密切配合,使纸张有节奏地平稳地吸起送出。压脚的作用很多,主要有:吹风,即将纸堆表面应吸起的第一张和第二张纸之间吹进一层气流,使两张纸之间相互隔开,以便顺利送出。压纸,即在输纸过程中,压住纸堆表面第二张纸,不使其紊乱而影响输送页张,便于纸张的分离、吸起及送走。控制堆纸台的升降,压脚嘴还可作纸堆自动上升信号的传递作用,即当在工作中压住纸堆的高度低于输纸要求时,触动电磁铁,经机构作用,使纸堆自动上升一次。一般情况下每隔11~12张页上升一次,并与限位开关相互配合,使纸堆保持正常的工作高度。

  操作的要求:

  伸进纸堆的距离S以个踩坏表面页张为宜,一般情况下,伸进纸堆的距离S=8~12mm(图3-16)。



图3-16 压脚吹嘴伸进纸堆的距离

1-纸堆 2-压脚吹嘴 3-分纸吸嘴


  ⑥侧松纸吹嘴。为了解决纸堆上页张不平和两角低下的问题,弥补机器在高速运转时压脚风量的不足,在纸堆前沿边的两侧装有侧松纸吹嘴。

  操作的要求:

  一般风量和与纸张的距离以吹松纸堆表面8~10纸张为宜;折对开或平整页张可将吹嘴关闭。

  ⑦压纸块和齐纸块。在输纸机上还有压纸块和齐纸块(也称挡纸块或过桥)。齐纸块作用是纠正纸堆的倾斜,使纸堆表面纸张在输纸过程中整齐;在输纸过程中齐纸块在堆纸台面与递纸辊之间起过桥的作用将纸张顺利送入折页部分。

  压纸块操作的要求:

  a.当纸张规格改变时,必须将压纸块作必要的调整。

  b.调整时可将分离头后端的压纸块与纸堆接触距离进行调定。一般情况下,分离头后面的压纸块距离纸堆后纸边S处约1mm,即留有一点空隙即可(见图3-17)。



图3-17 压纸块与纸张相距位置


  齐纸块操作的要求:

  a.摆动的时间要正确。当齐纸块开始向前摆动倾斜时,应是分纸吸嘴即将开始放纸,递纸辊处于即将开始递送纸张的位置。

  ②纸堆前面的高度h不超过齐纸块顶端的4~6mm,即齐纸块顶端要高出纸堆表面距离的4~6mm(见图3-12所示。)

二、折页机的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1.输纸出现双张或多张。

  ①原因:挡纸毛刷过低或伸进纸堆过多,使得纸张不能被充分吹松。

  排除方法:依操作和定位要求,将毛刷调到正确位置,并使纸张吹松。

  ②原因:分纸吸嘴风力不足,松纸吹嘴高低不适当。

  排除方法:可将吸风力(量)依纸张性质及要求适当加大;松纸吹嘴依定位要求,将纸堆表面6张左右纸吹松即可。

  ③原因:纸张较薄而吸风量过大,将第一张下面的纸张带起。

  排除方法:适当减小吸风量或将橡皮吸嘴调换成适合薄纸张需要的吸力较小的皮圈吸嘴。

  ④原因:纸张吹不松或纸边有粘连现象。

  排除方法:依纸质将吹嘴风量调到使纸张吹松的标准程度;纸堆高度与工作正常要求要适当,其相隔时间不易过长;检查纸堆四边是否有粘物存在并排除使其松散正常工作。

  ⑤原因:纸堆前边过高。

  排除方法:降低纸堆前边的高度或用加木楔方法,使纸堆后边的低位部分加高与前边高度一致。

  2.输纸歪斜或断张(即漏张)。

  ①原因:分纸吸嘴及递纸辊吸风量不足,造成漏张。

  排除方法:依纸质适当加大分纸吸嘴及递纸辊的风量或更换风量较大的大圈橡皮吸嘴。

  ②原因:分纸吸嘴和递纸辊吸嘴与纸张接触不好,吸嘴吸纸面与纸面不平行。

  排除方法:对纸张的表面平整程度和分纸、递纸吸嘴的协调配合进行正确调整。

  ③原因:橡皮吸嘴沾有墨块或磨损漏气;吸嘴或气路被纸屑或油垢阻塞,造成纸张在输送中时而歪斜时而漏张。

  排除方法:经常检查和保持橡皮吸嘴及气路的清洁,随时清洗以保证气路的畅通;橡皮吸嘴若磨损漏气要及时更换。

  ④原因:纸堆不平整,造成吸纸困难,使纸张送出后歪斜。

  排除方法:装纸要平整。

  ⑤原因:纸堆前边风量不足,使纸张前进有困难或送不出而造成纸张歪斜。

  排除方法:依纸质适当加大压脚吹嘴风量和增加前排吹嘴。

  ⑥原因:压纸辊压力轻重不一致,传送带松紧不当,某些压纸球(或轮)压力不等所造成的纸张进入送纸轴后歪斜现象。

  排除方法:根据纸质,依操作定位要求正确调定其位置。

  3.页张码不齐整。

  ①原因:压纸球(或压纸轮)压力不一致或压力不得当。

  排除方法:适当调节压力,使得压力一致。

  ②原因:打孔刀不锋利或刀片与刀环安装得不当。

  排除方法:更换打孔刀刀片,并按正确间距调定刀片与刀环之间的距离。

  ③原因:折刀上定位针(即刀针)长短不适当。

  排除方法:适当调节定位针,使其长短一致。

  ④原因:折刀与折页辊不平行,有与折页辊摩擦的声音。

  排除方法:调节折刀刀刃使其对准两折页辊的缝隙,并保证与折页辊的轴心线平行。

  ⑤原因:传送线带松紧不一致,有拉坏或破口等。

  排除方法:将每一根传送线带松紧调节一致,并对破损的线带进行更换。

  4.书帖纸边长短不一致或歪斜不齐。

  ①原因:折刀两端高低不一致,即与折页辊不平行。

  排除方法:调节折刀与折页辊的轴心线平行,使页张压入折页辊的缝隙时两端的高度一致。

  ②原因:折页辊两端松紧不一致,即一对折页辊的间距不等。

  排除方法:调节一对折页辊的轴心线使之平行。

  ③原因:某一折的规矩调整不得当。

  排除方法:依次检查每一折的规矩,并进行调整。

  ④原因:打孔刀安装不当。

  排除方法:调节打孔刀,使其划破口的位置与折缝一致。

  ⑤原因:定位针长短不一致。毛刷压力或距离不适当。

  排除方法:适当调节定位针,使其长短一致。依要求正确调定毛刷位置。

  5.拉规拉纸不到位或纸张皱褶。

  ①原因:拉规拉力不当。

  排除方法:以拉规拉齐页张为标准,调定拉规拉力。

  ②原因:拉规压纸板高低不适当。

  排除方法:根据拉规拉纸的时间和纸张的厚度,适当调压纸板的高度。

  ③原因:输纸位置不得当。

  排除方法:检查纸张在输送过程的各个环节,依要求正确调节,以保证输纸到位。

  ④原因:页张翘角或有折角。

  排除方法:撞纸后要认真检查,装纸时要平整。

  6.页张输送中受阻或撕页。

  ①原因:输纸歪斜。

  排除方法:检查纸张在输送过程的各个环节,依要求正确调节,以保证输纸到位。

  ②原因:页张有折角或破口、粘连等。

  排除方法:检查撞纸和装纸的情况,剔除破损的纸张。

  ③原因:输纸机送纸有双张或多张。

  排除方法:见1.输纸出现双张或多张中各项。

  ④原因:压杆、压轮过低、页张传送不通畅。

  排除方法:适当调高压杆和压轮的距离。

  ⑤原因:传送线带有破口或断裂。

  排除方法:更换传送线带。

  7.打孔刀歪斜与折缝有误差。

  ①原因:折刀与折页辊位置不得当,歪斜或不平行。

  排除方法:调节折刀刀刃使其对准两折页辊的缝隙,并保证与折页辊的轴心线平行。

  ②原因:输纸时歪斜或有障碍。

  排除方法:检查纸张在输送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依要求正确调节。

三、折页加工的质量标准



  1.折页辅助加工的质量标准。

  (1)开料的质量标准。

  ①开大张版书及插图料误差不超过2mm。

  ②开封面料误差不超过1mm,±0.5mm。

  ③开双联误差为±1mm,最多不超过1.5mm。

  ④开精装纸板料误差不超过1mm。

  ⑤开图表尺寸天头空白要大于地脚空白,一般比例4/5~4/6之间,掌握上大下小的版面形式。

  (2)粘、套、插页质量要求。

  ①操作前核对样书及页码或图表的位置是否正确,检查页帖有无串版等,并划出操作者的标记。

  ②粘页的粘剂要适度,所粘书帖无联粘、漏粘或开口、粘双张、粘反、倒头等差错,并要粘齐粘牢。

  ③平装铁丝订、缝纫订粘口的宽度不超过5mm;锁线订、无线订粘口宽度不超过3mm;粘锁线订或无线订的衬纸(包括环衬)距离书帖折缝缩进1~1.5mm;粘平订衬纸的粘口以盖住订锔或线痕为标准。

  ④插、套页前要将单或双页划上检查的标记,按页码版面顺序插套准确。所插、套好的书帖无双张、无漏张、无套插错。套插齐整后数字核实清楚,整齐地码放在纸台上。

  2.折页加工的质量标准。书帖一般折叠次数最多为四折,即最多为16张页厚。

  (1)所折书帖应无折反页、颠倒页、双张、套帖、白版、折角和大跑版等。

  (1)书帖页码误差最多不超过3mm。折口齐边误差最多不超过2mm。

  (3)折完的书帖外折缝中黑色折标要居中一致,全部整齐地露在书帖最后一折的外折缝处。

  (4)打孔刀(或划口刀)要正确地划在折缝中间,折好一帖后,划口在后背上重叠整齐平服,无皱褶、破口,以划透、划破、不掉落页张为宜。

  (5)折锁线订的书帖的前口毛边要比前口折齐边大4mm,以配合锁线机的自动搭页工作的顺利进行。

  (6)折完的书帖要保持反面的整齐、清洁、无油脏、无撕页、无死折或八字水浪皱褶,保持书帖平整。

  (7)书帖折完后要求每捆数字准确,打捆结实,每捆大小一致,码台齐整,不串号、错号。

四、配页工序



  1.配页工作及要求。将折叠好及根据需要经过粘单页的书帖按页码的顺序组成书册的工艺过程称为配页。各种书刊,除单帖成本之外,都要经过配页工序加工才能成本。因此,配页是书刊装订工作的主要工序之一。

  在配页加工中,为保证所配书册的质量和便于下工序的工作,在配前要进行上蜡,配页后进行捆书、浆背的加工。

  (1)上蜡。上蜡,即在配页前,将所配书册的首帖或尾帖的订缝边处刷上一层蜡液。其作用是使配后的书册经浆背后可以一本本地自动分开,便于下工序的订联。凡经配页后的平装书如铁丝订、缝纫订和三眼订等的书册都要进行上蜡。

  ①蜡液的调制和使用。蜡液的原料大多数是石蜡(白色蜡)和废机油,经加热溶解后冷却凝固再进行使用。蜡液的调制与天气的变化、温度的高低有直接关系。因此,在调制时配料的多少必须根据天气和温度的变化来决定。一般情况下,天气热或温度高时要求蜡液凝固性要强些;天气冷或温度低时凝固性要低些,因为天气热温度高蜡液若过软,不易凝固,着蜡后的书帖容易出现溢蜡或弄脏书帖等现象。而天气冷温度低若蜡液过硬,使书帖粘不上蜡而起不到上蜡作用。同时还要求调制后的蜡液不宜存放过多,随时使用,随时调制。一般的调配用量是以温度为基本标准的,温度高时可少放废机油;温度低时可增加些废机油。一般蜡液的调制见表3-1。

  
表3-1 蜡液调制




摄氏度℃ 石蜡用量(kg) 废机油用量(kg)
12~16 1左右 1.5左右
19~22 1左右 1左右
25~30 1左右 0.75左右


  ②手工上蜡。手工上蜡前,先准备好一把短毛毛刷和一盆经调制好的蜡液,然后将一沓书帖(首帖最小号在上面,尾帖最大号在下面)撞齐错口摊开,露出订缝边2.5mm左右,用毛刷着蜡后,擦抹在书帖订缝边上,操作时应注意毛刷要从上而下地刷,切忌横刷或从下往上刷,或从上而下地斜着刷,要刷均匀,将刷完蜡的书帖轻轻捏住撞齐(要撞前口以避免蜡液溢出〕后码叠成摞。

  ③机器上蜡。机器上蜡,是把整摞的书帖,倒放在上蜡机的进帖台板上,排列错口均匀地摊开,在输帖轮和传送带的配合下,将书帖送进着蜡的圆辊毛刷下面,随着书帖的传送与着蜡液刷辊的转动,书帖自动地从刷蜡液辊下经过,将其订口边2mm左右处刷上一层薄薄的蜡液。着蜡后的书帖继续被传送到收帖部分,由操作者收起并撞齐(撞前口),码叠成摞。

  (2)手工配页。

  ①套配法。套配法的手工操作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将书帖从里向外插套,一种是从外向里包套。

  向里套是按顺序排列好各书帖后,一手先拿起书册中最里面(中间)的一帖,另一手掀起相邻的一帖中间,向里依次插套,套完一本的各帖后,再套上封面,成为一本书册,套完一本放在书帖旁,待所排列的书帖配完后,成沓撞齐码摞。

  向外套是按顺序排列好各书帖后,一只手捏起最外一帖(一般是封面)交给另一只手,依次捏起重叠数帖后,配完最后一帖,即最中间一帖,成为一本书册,撞齐后码摞。

  ②叠配法——拣配。拣配是一种常用的配帖方式,不分纸质的好坏、开数的大小、书册的薄厚等,均可采用,特别适用于帖数多较厚的书册。

  操作的要求:

  a.将各帖一摞排列好书帖的上下折口齐边朝(靠身)里面,最后一折折缝边朝右,每沓书帖的小号码朝上(大号码朝下)。

  b.书册各帖排列正确后,开始配页。即右手先从大号码书帖的下齐边捏起一帖立即交给左手,左手接过书帖后书背朝下,卡在“虎口”上,右手再捏另一帖,重叠在左手中,经左手指和“虎口”配合,将配后的书帖碰齐,依次一帖帖地捏完备帖,配成书册,待左手的书帖堆满后截成一整本,放在排列书帖的左面工作台板上并码叠成摞,进行撞齐。

  c.配完的书册要检查有无错帖,多帖、少帖等配页差错,无误后送到下一工序。

  拣配如遇书册厚,帖数多时,可采用双行(或三行)的排列方法进行配负。这种配页方式的特点是操作方便,产量高,质量好,所配好的书帖整齐易撞,并可配较多书帖的厚书册。

  ③叠配法——打配。打配的方法,适合配帖数较少,纸质较厚、软的书册。

  操作的要求:

  a.按顺序先将一沓书帖前口朝上摊开成长扇形,竖铺在工作台板上,再拿另一号码的一沓重铺在第一沓的上面,露出第一沓第一张书帖的多半面,依次铺好各帖,铺帖的顺序应最大或最小页码在下面。

  b.书帖按顺序摆铺完毕,右手从最下一层的第一帖开始向上打配,左手立即接过并用手指和“虎口”处拦齐,依次从下往上反复操作,直到配完所有的书册为止。

  c.配完的书册要撞齐,仔细检查无误后码放成摞。

  打配的特点是速度快,但配出的书帖较乱,不易撞理,不如拣配方便。

  ④叠配法——撒配。撒配是一种较少见的古老配页方法,适合配纸质柔软单双页较薄的书册。

  操作的要求:

  a.将各版凑齐,拿最大页码(或最小)一沓(一般为30张左右),前口在左,折口齐边在后,稍许捻开,左手拿住用拇指一张张地摊出,右手接过后向下撒放。

  b.将书帖摆成梯形(每一梯阶约60mm左右),一次准备配多少本就放多少张,再拿相邻页码的第二版书帖,按第一版页码书帖所放位置重叠堆起,依次重叠堆放完书册的各版书帖。书帖摆放得整齐,梯形间隔要整齐一致,不得有宽有窄。

  c.待配完所堆积的书帖后,顺着阶梯,左手按着最上面页张(按在最底的第二、三阶梯上),右手捏住最下(底)一阶梯的一本(或一沓),轻轻地向外抽出,抽出的一沓就是所配的一本(或数本),依次抽完所有阶梯的书帖,撞齐检查后再进行下一沓的配帖,反复撒配、抽出,完成所订书册的配帖过程。

  撒配方法早在线装出现时就有了,是最早的配页方法之一。其特点是配帖整齐易捡理,适用于较柔软的薄书帖。但在抽本时容易错乱,因此要求操作时要特别注意,以保证所配书册的质量。

  ⑤叠配法——双手拉配。双手拉配法是由于出现双联书帖后,开始使用的一种配帖方法。主要是用双手同时进行配帖,适用于6帖之内的单、双联书帖的配页;特别是操作方便简单,效率高,不论书帖大小、薄厚均可采用。

  双手拉配的操作是:

  先将所配书帖按双手交替配页的顺序,将各帖横放在工作合板上,折口齐边朝靠身,最多码3行,每行放2帖,最多为6帖(再多则不好配)。操作时,左、右手按页码顺序从上到下交叉拉配,拉配下的书帖放在靠身前,待堆满后,撞齐检查再继续配。依次堆放排列配帖,完成所有书册的配帖工作。

  手工配页的各种方法,是根据所配书册装法,排版、印张、开数等各种条件所决定的。

  (2)机器配页。套配法和叠配法在机器上操作的形式差别不大,均是一帖帖地依次重叠配成册,只有分帖与不分帖之分。

  根据配页机叼页时所采用的结构及其运动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钳式配页机(又称咬纸式配页机)和辊式配页机两种。辊式配页机可分为单层配页机和双层配页机。辊式配页机还有单叼配页机和双叼配页机之分。此外,国外还有的配页机是用点轮靠摩擦力将书帖拉出来的。

  钳式配页机叼页机构采用叼页钳往复移动进行叼页和放页。辊式配页机叼页机构利用叼页轮与其上的叼牙配合叼页和放页。钳式配页机和辊式配负机的主要区别在于叼页装置的结构及运动方式不同,其余装置基本相同。辊式配页机与错式配页机相比,结构紧凑、运转平稳、控制灵敏、生产效率高。钳式配页机在我国已不再生产。

  2.配页设备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配页机的工作过程如图3-18,配页机贮页台1上装着挡板2,将要配的书帖3按页码顺序分别放在挡板内。挡板下面还装有吸页装置和叼页装置。当机器运行时,吸页装置将挡板内最下面的一个书帖向下吸一个角度(约30°)配页机的叼页装置将此书帖叼出并放到传送链条4的隔页板上,再由传送链条上装着的拨书棍5将书帖带走,一本书配齐之后由收书装置7运走。



图3-18 配页机的工作过程

1-贮页台 2-挡板 3-书帖 4-传送链条5-拨书棍 6-机架 7-收书装置


  如果配页过程中发生多帖、缺帖等故障时,配页机的书帖检测装置就发出信号,由抛废书机构将废书抛出或者全机自动停车,由操作人员进行处理。当传送链条上发生乱页现象,堵塞运输线路时,乱页控制装置也使机器停止配负,并且指示出发生乱页的部位。

  钳式配页机和辊式配页机的主要区别在于叼页装置的结构及运动方式不同,其余装置基本相同。

  (1)钳式配页机。钳式配页机叼页机构采用叼页钳往复移动进行叼页和放页:如图3-19a所示叼页工作是由往复移动的叼页钳3进行的。叼页钳每往复运动一次,叼下一个书帖。当叼页钳向斜上方运动时,张开的钳口准备叼页,咬住书帖之后,叼页钳向斜下方返回,把书帖放到下面的传送链条上,书脊向外。叼页钳的张合是由凸轮机构控制的。配页机一般都由机架、贮页台、传送链条、气泵、传动装置、吸页机构、叼页机构、检测装置及收书装置等构成。



图3-19 配页机的叼页原理

1-书帖 2-吸嘴 3-叼页钳 4-拨书辊5-叼牙 6-叼页轮 7-配页机主轴


  (2)辊式配页机。辊式配页机叼页机构利用叼页轮与其上的叼牙配合叼页和放页,叼页轮的运动为转动(如图3-19b所示)。辊式配页机的叼页部分是利用转动的叼页轮与叼页轮上的叼牙配合完成叼页的。叼页轮带动叼牙旋转,当叼牙转到上面时叼住书帖,转到下方时放开,使书帖反着落到传送链条的隔页板一,书脊向里。叼牙的张合由叼页凸轮控制,叼页轮每转动一周,完成一帖(双叼配页机为两帖)的叼页工作。

  国内生产的配页机有单叼辊式配页机和双叼辊式配页机。双叼辊式配页机在叼页机构上,它综合应用了粘单页机和搭页机的结构,叼页可靠,主轴每转一周叼两次书帖,结构对称,因而运动平稳,提高了叼页速度,在检测控制系统上采用了杠杆测帖信号装置,提高了控制的灵敏度和可靠性。

  ①调定挡规、装贮书帖、核对样书。配页机每一帖页码均有一个贮帖斗,贮帖斗内有四个挡规,即一个前挡规(固定式)、两个侧挡规(左右各一个,可移动),另一个是前口顶规,也称后顶规,配页前可根据书册幅面大小进行调定。贮帖挡规调定正确后,依页码顺序排列贮上所配的书帖。贮帖后,由第一帖开始每一书帖斗拿一帖,配成一本检查顺序正确与否,进行核对,内容包括书册、卷、页码、字头、版面、开数等。

  操作的要求:

  a.两侧规位置应以下面吸嘴为中心,依书帖的长度进行调定,不可过紧或过松。过紧书帖无法吸下,过松书帖不稳,易出双张。其程度要依书帖长度留3mm左右的缝隙。

  b.后顶规要依书帖宽度、厚度、平整度及吸帖情况做适当的松紧调整,以能使吸帖正常。

  c.在摆放书帖时要注意左右开本和天头地脚规矩位置,避免装反书帖。

  ②贮帖,也称续页、上帖等。即依页码顺序将书帖正确地贮在书斗内的操作。配页机开始正常运转配页时,贮帖人员要及时供应,不可空帖。

  操作的要求:

  a.每贮一沓书帖都要检查有无上工序造成的白版、折角、套帖、双帖及串号等差错,并要求每沓书帖要撞齐,准确对号贮整齐。

  b.贮帖的高度要适当,不可过高,过高后增加贮帖压力,影响吸帖的顺利进行,一般情况贮帖高度应不超过贮帖挡规板高的15cm左右。

  ③吸帖。配页机开动后,吸帖嘴吸帖。当吸嘴接触贮帖斗最下面一帖的订口边位置时,吸嘴吸住书帖向下摆动30°左右,与上面书帖分开,分页爪伸进托住上面未吸下书帖,这时叼帖轮做间歇转动,叼爪张开将吸下书帖叼住,吸气嘴风路中断,完成吸帖操作。

  操作的要求:

  a.吸帖时间和角度要正确,并与叼帖、分帖相配合。

  b.吸嘴风路要保持通畅无阻,风量适当,一般情况以能顺利将书帖正确吸下为标准。

  ④叼帖。吸嘴将书帖吸下到一定程度,叼嘴叼住书帖,将其拉出贮帖台,送至集帖链板上。当叼爪叼住书帖后,向下旋转180°左右,叼爪张开,书帖落到集帖链托板上完成叼帖。

  操作的要求:

  a.叼帖时间与吸帖角度应配合协调。当叼爪接触书帖时应正是吸嘴将书帖吸下30°左右的位置,当叼爪闭合将要向下旋转时应正是吸嘴中断风路时,分爪托住上面书帖的位置。

  b.叼帖辊上的两个叼爪夹紧程度要适当,两爪夹紧力要相同,不可过紧或过松,或一松一紧。叼爪过松起不到叼帖作用,造成堆积撕页;过紧书帖夹坏;叼爪一松一紧时书帖易歪斜而造成输送不顺利出现乱车等故障。叼爪叼下的书帖,应能正确平稳地放在集帖链板上。

  ⑤集帖。书帖被叼帖轮叼嘴(或钳嘴)叼下,旋转180°后放在集帖链托板上,再由集帖链上的挡规(即链条挡棍)将书帖带走共同重叠在下面(或上面)的书帖一起传送至收书部分。

  集帖链上的挡规的移动与所叼书帖放落是相配合的。当叼爪每放下一张书帖时,集帖链挡现就前进一个,即增加一个页码的书帖,集帖链将重叠后的数帖全部送入收书本台时,就完成了一本(或多本)书的配页过程。由于配页机的连续运动,每转一转就完成一本(或数本),依次配完所有书册。集帖链挡规一来可与链条配合输送书册,又可将书帖挡碰平齐,使其顺利前进。

  操作的要求:

  a.集帖链传送位置应与叼爪放帖时间相配合。当叼爪放下书帖时,应正是集帖链两挡棍的中间(或稍靠前些)的位置。

  b.集帖传送时,应保持输送通道的通畅无阻。

  ⑥收书。当重叠配成书册的书帖被送至收书台后,由收书台将书册自动推出,完成配页机工作全过程。

  收书的方法大致有以下三种。

  第一种,手工抽本收书。操作时,先将收书挡板按其书册长度调定合适。配出的书册,按操作手拿的容量,一沓几本地抽出。

  第二种,自动翻摞收书。这种方法是利用气动和电动控制,将集帖链传送来的书册按一定本数有规律地做45°翻身后,一摞摞自动推出收书台的。

  第三种,是一种与平订捆浆或无线胶订联动起来的收书方法。

  与平订捆浆联接的方法是:由集帖链将书帖(或册)带到机头部分,分册由平放状态逐步地转入直立状态(后背朝下)并堆积在两侧挡板的中间,震齐或推齐后继续被传送到浆背位置。在该位置由挡板上压杆及推板把书册压紧压实,通过刷胶辊随书册的向前移动,将书册后背扩缝处着胶浆背,再经烘干后被推出至收书台,完成配、浆、烘干收书的工作过程。

  与无线胶订联接的方法是:将配完的书册一本一本地由平放状态转为直立状态,再经传送链爬坡输送至无线胶订主机部分的轨道。

  操作时要求:

  配页机所收的书册都要进行检查,检查时可根据折标的规律,将双帖、漏张、倒头、串号等差错及时剔出。

五、配页机的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1.不吸帖。不吸帖也称不下帖。

  原因:吸嘴无风,吸管被封闭或堵塞;吸嘴摆动角度不对,吸风时间不准。

  排除方法:可检查风路及风嘴,排除堵塞物,并调整好吸嘴摆动的角度及给风时间,使吸嘴接触书帖时正是给风时间。

  2.漏帖。漏帖,即缺帖,属下帖不正常。

  原因:橡皮吸嘴有破口和软管被磨破及风路被纸毛、油泥堵塞,造成漏气或风量不均匀;贮帖不整齐或书帖四边有粘连现象。

  排除方法:可调换新的橡皮吸嘴,冲洗软管风路;续帖人员将粘连部分的书帖分开。

  3.不叼帖。不叼帖,即叼爪接触不到书帖或叼帖时间不对。

  原因:叼爪张开和闭合时间与吸嘴摆动位置不吻合,使叼爪叼不着或叼不住书帖。

  排除方法:可将叼帖时间调好,并使吸嘴下摆(吸风时间与叼帖位置相吻合),使之正确叼帖进行配页。

  4.撕帖。撕帖,也称撕页,造成撕坏书帖。

  原因:书帖纸质薄软,而风量又过大;书帖与书帖之间有粘连;叼爪夹得过紧将书帖夹破等。

  排除方法:可换小橡皮吸嘴或将风量调小等;贮帖时将书帖仔细检查,有粘连的书帖及时分开;叼爪过紧可适当调松些,但不要过松。

  5.多帖。多帖,即双帖(或双张)。

  原因:贮帖问题,如书边纸边有粘连,续帖不整齐有卷帖、折角、页子不平和贮帖过高等;其次因书帖纸质过于薄软,风嘴吸风量过大所造成。

  排除方法:贮帖人员要积极配合,按操作要求贮好帖;如纸质过于薄软时可适当减小吸嘴风量。

  6.乱车。乱车,也称乱帖。

  原因:由于叼帖爪叼帖时间过晚或过早,与集帖链传送节奏不一致;书帖不平有大折角或集帖通道有障碍物,使书帖在集帖链通道内横竖不稳无法正常工作。

  排除方法:先将乱帖整理干净,再检查乱帖的原因,确定后再进行调整。

六、配页加工的质量标准



  1.配页辅助工序上蜡的质量标准。

  (1)上蜡要正确,不上错蜡,不上反蜡。着蜡要均匀,并保证着蜡宽度要不低于2mm。

  (2)不溢蜡,上蜡后的书帖不易存放过多,以避免因时间相隔过长,失去上蜡作用或被粘印在书帖反面,造成散帖过多而影响下工序加工。

  2.配页的质量标准。

  (1)配页前要核对样书或施工单,保证所配书册的正确。

  (2)机器配负时,贮帖台和机前看车人员要互相配合,各负其责。

七、订联工序



  1.订联工序的工作和要来。订联工序是将配好的散帖书册。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联结,使之成为一本完整书芯的加工过程。订联工序的订联方法有铁丝订、锁线订、缝纫订、三眼订、无线胶订。

  订联工序除了各种订联方法的操作以外,还包括撞书、捆书、浆背、分本、割本、压书等辅助工序的操作。

  (1)订联的辅助工序。

  ①撞、捆、浆。撞是指配后捆前的撞齐操作;捆是指将撞齐的书帖(册),捆扎固定起来;浆是指将捆扎好的书捆在书背折缝部分刷上一层薄粘剂,使书册各帖之间联结起来的操作。或再粘上一层纱布或卡纸,烘干后供订书或做手工割本用。操作形式以手工为主兼用捆书机捆书。

  配好的散帖书册,在捆前要先将其撞理整齐。撞书帖时,两手拿起一叠数本配好的书册,将其后背和地脚(或天头)的规矩面,通过工作台的平板来回撞碰,将其书帖(册)齐整、平直。每叠书册撞碰齐整后要互相重叠对齐,码直成一定的高度,供捆书所用。

  捆书是利用捆书机进行的。捆书机有气动、电动和手动式多种,其操作方法都相同。捆书时,将撞齐且码成摞的书册,按照所捆书册的一定数量,一摞摞地倒放(书背朝下)在捆书机支架内。并预先放好捆书板和捆书绳,待书册放到一定数量后,按动夹书板电钮(或人工手搬),使书册夹紧到所需的程度,将预先放进的捆绳扎紧,打结后捆车,再按动放书电钮(或放气阀),使其夹紧板复位放松,把捆好的书捆从捆书机支架内取出,完成捆书的工作过程。

  为了将散粘书册粘联固定和使书册规矩平整,以便干燥后的书捆打(解)捆后易分本、订书,所以要有浆背。

  浆背,也称刷粘剂。即将撞捆好的一捆书册,在其书背处涂上一层薄薄的粘剂,再进行烘干。

  ②割本。割本为手工割分本,即将无线本或锁线本,经捆书、粘纱卡干燥后的整捆书册,用手工解捆后,用特制割本刀逐本将其割断分开为单本书册的工作过程。

  割本时将捆好粘牢完全干燥后的一捆书册,上下的齐边部分朝靠身,后背朝右竖立起打开结扎绳。拿出上面垫板,左手按压住书的左下角表面,使其不易倒下。右手持割本刀并找准一本书册的首或尾帖后拉平掀开,这时左手即要按住书捆表面,又要将被掀开的上一本书册托住,使之与下面书捆本册分开准备进刀;接着右手将割本刀从下(靠身一边)至上伸进后向前沿书脊背缝推出,将上面一本割断分开。割后的书册逐本整齐地堆放在紧靠书捆的旁边,以便挡齐不散乱,依次反复割完。当一捆书册割完后稍加理齐分成两摞码台堆放,完成手工割本全过程。

  (2)铁丝订。铁丝订是用铁丝将散帖联结成书册的,在书刊装订中是一种常见的订联形式,使用广泛,操作方便,易加工。但铁丝受潮易生锈,导致书籍损坏,在南方潮湿的气候中不太适用。完成订书操作的机器为订书机。

  铁丝订书分骑马订和平面订两种。订书机又分单头订、双头订、半自动订和骑马联动订等多种。

  单头钉书单机,指机器每运动(或旋转一周)一次钉一个锔钉;双头指两个机头每次同时订两个锔钉。订书单机操作简单,使用方便,可订联各种纸质和薄厚的平订、骑马订的书册。是订联加工的主要设备之一。

  订骑马订时,可将订书工作台板上的挡规卸掉,并将工作台板推下成斜三角状(见图3-20),书册搭在上面成骑马式的订书形状。操作时,先将套配好的书册,从书芯最中间分开,沿着最后一折订缝线,搭骑在订书机工作台板的三角形支架上。由操作者将书册逐本地推进订书机头下面进行订书。订完后将分开搭骑着的书册闭合,放在收书台上。



图3-20 订骑马订

1-订书机头 2-书册 3-工作台板 4-活动螺丝


  操作的要求:

  订前分本要正确,不得有掉帖或齐口歪斜现象;订书时锔钉要骑书册(一本书帖的)的最后一折缝线上,不歪斜,不扭帖;书册订完闭合后,上或下的齐边要规矩,不可参差不齐,锔钉上下距离均匀一致,无环锔、歪锔;订完的书册按规定本数,码成摆供切书工序加工。

  订平面订时,将工作台板放平直,并放上挡规板(见图3-21)即可。工作时,先将分好本的书册,码放在订书机左或右边的工作台板上,操作者将书册逐本地送入订书机机头下订书,订完再将书册放入收书斗内,由收书人员将其检查过数堆放整齐。



图3-21 订平面订

1-订书机头 2-规矩挡板3-书册 4-工作台板5-活动螺丝


  操作的要求:

  订书拿本时要将书册放平顶住挡规板不移动;订完书册的书背,放平后四角应垂直,不歪斜;无漏订、坏订等,订锯上下应一致,与书背间距要适当。

  铁丝使用是根据书册的薄厚和纸质的好坏来决定的。书册越厚,纸质又好,所使用的铁丝直径就应大些或质硬些,相反铁丝直径就可小些或质软些,一般情况见表3-2。

  
表3-2




书刊页数 铁丝号数 铁丝直径(mm)
40页以下 25~24 0.50~0.55
40页~70页 24~23 0.55~0.61
70页~120页 23~22 0.61~0.71
120页以广 22~21 0.71~0.84


  (3)锁线订。经配页后的书帖,用手工或锁线机按书帖页码顺序一帖一帖地用纱线沿订缝穿联起来,并使各帖之间互相锁紧成册,即成为半成品书芯的过程称锁线订。锁线装订分平订和交叉订两种。平订又可分为普通平订和交错平订。

  锁线订是用线沿各帖订口折缝处连结成书册的,因此各页均能摊平,阅读方便,牢固度高,使用寿命长。锁线后的书芯可以制成平装书册,也可制成精装书册。要求高质量和耐用的书籍多采用锁线装订。

  锁线订有手工锁线和机器锁线。有些书册使用锁线机以后,仍需要手工加工,如小批量或特殊工作物及返修品等。因此,在掌握机器锁线的同时,也要掌握好手工锁线的技能,两者缺一不可。

  ①手工锁线。手工锁线是用一般缝针穿线后进行锁订书帖,使之联结成册的。其方式一般分平锁、跳锁两种,这两种方式中还可采用加布带、丝带、皮条带,挂吊线等。装订时可根据工艺要求及装订方法的需要,采用其中某一种进行订锁成册的加工。

  在进行手工锁线操作前,要根据所加工书册幅面的大小,先确定针数和针眼位置。针数,指书册订缝的针眼数。一般为4~8个,书册幅面越大针眼数就越多,书册幅面小针眼数就少。特大幅面书册(4开、对开)或特小幅面书册(100开、128开),还可将针数适当地增减。针距,指书册订缝的针眼与针眼之间的距离。靠近天头地脚的针位,一般情况以针眼位置到切口边大约20~30mm。针眼与针眼之间距离,可按书册幅面大小均匀相等地分布在书册折缝的订口上。

  ②机器锁线。机器锁线是由锁线机上的底针(打孔针)、穿线针、钩线针和牵线钩爪来完成。在普通平订中,每一根穿线外、一个牵线钩爪和一根钩线针构成一组进行锁线。

  (4)缝纫订。缝纫订是将配好的书册,经撞齐、捆浆、分本,用工业缝纫机沿书脊距订口约8mm处或沿最后一折缝线订缝一条联线,将散帖联结成书册的过程。这种方法联结的书册,牢固耐用,订线不怕潮湿,但出书速度慢,不适用于联动化的大量生产而且费工费料。因此,仅适用于证、册和特殊工作物的装订。

  缝纫订可以订缝各种开数的单、双联书册和32开以下的平订和骑马订方式的本册,最薄可订三四页张,最厚可订150页左右。使用缝纫机订缝书册,是以手工和机器相互配合的半自动操作方法。

  (5)三眼订。将配后撞齐、捆浆、分本后的书芯,离书脊背5~7mm,打穿三个眼孔,用双股粗纱线穿订,打结牢固后成为一本书册的联结方法称三眼线订。这种方法可以订联各种特厚书册,但只能用手工操作,效率太低,而且书册过厚,翻阅不方便。

  采用三眼订联结书册,主要以手工操作为主。

  操作时,先将书芯平放在打孔机内,按一定规格的距离在订口上打3个1mm左右直径的穿线孔。将双股纱蜡线穿入针孔内,从书册上面中间的孔眼进针,留出10mm左右的线结头,再穿入左孔由左孔上出针进入右孔,再从右孔下进入中间孔;从中间孔上出针与上面所留出的线头打成双结勒紧后将针穿入中间孔内,线头均留在书册眼孔内并剪断,剪断后的线头各留7mm左右即可。

  操作的要求:

  打孔时每孔的距离分布要均匀,孔眼要扎正、扎直、扎透;纱线要拉紧,打结牢固不松套。订缝后的书册表面打结平整,表面无线结头,松紧一致(图3-22)。



图3-22 三眼订的操作过程


  采用三眼订方法加工书册,不需用复杂设备,并可以订联各种特厚书册,但由于只能用手工操作,效率太低,而且书册过厚,翻阅不方便。

  (6)无线胶订。无线胶订是一种用胶粘剂代替金属或棉线等将散页帖的书芯联结成册的方法。书帖与书页完全靠胶粘剂粘合的装订方式。这种方法不用铁丝,不用棉纱,只用各种胶粘材料将书帖与书页沿订口相互粘结在一起。生产效率高,出书速度快,阅读方便,适合于机械化、联动化、自动化的生产。用无线胶订装订的书芯,即能用于平装,也能用于精装。

  加工时有以下三种形式:第一种是在折页机折最后一折缝线上,打成有规律的刀孔,以备成册后灌进胶液粘联用;第二种是利用无线胶粘订机的铣刀,将书背铣掉1.5mm或铣成毛散状后着胶灌进粘联成册;第三种用手工在书背上锯口进胶粘联成册。无线胶订是一种较先进的工艺,使用范围广,省工节料,提高效率,无论书籍薄厚、幅面大小或精、平装均可采用,并能配套进行联动和高速生产作业。

  2.订联设备的工作原理及操作方法。

  (1)订书机。铁丝订书,主要是订书机头的作用。目前常用的订书机头有两种输料形式,一种是利用输丝轮(或麻轮)与输丝滑板的摆动摩擦进行输送铁丝(图3-23)。一种是利用单向滑轮与送丝轮的旋转进行送料(图3-24)。这两种输料形式虽有所区别,但工作过程基本相同。



图3-23 输丝轮与输丝滑板送料过程

1-铁丝 2-输丝滑板 3-输丝轮


  ①送料。送料即输送铁丝,订书机头开始订书时,铁丝被输料轮输送至导丝孔(即切料刃轴或切刀眼),直达成形钩内(成形钩的宽度,就是书册订锔的长度)。输料轮将铁丝送到预定位置后,复位进行下一次的输送。



图3-24 单向滑轮与送丝轮送料过程

1-穿丝嘴 2-铁丝 3-单向滑轮4-送丝轮 5-导丝管


  操作的要求:

  送料长短要一致;输送铁丝的长度,应正是订书所需订锔的长度。

  ②切料。铁丝穿过成形钩达到合适位置时,夹料柱将铁丝夹压住固定,同时切刀下压与导丝孔的端面形成剪刀形式将铁丝切断。然后切刀上升复位,完成切料过程。

  操作的要求:

  切丝刀和导丝孔要保持锋利;切丝刀与导丝之间在切刀下降时与导丝孔不得有任何间隙;切刀下压程度以超过导丝孔眼为标准;铁丝要切断,切后的铁丝端无出钩现象。

  ③成形。铁丝按预定规格被切断后,压料板立即将铁丝夹住并送入成形滑板内。这时左右两个成形滑板沿成形钩两边压下,将铁丝由“——”直形状挤压后弯成“ ”形90°垂直锔钉。

  操作的要求:

  成形滑板钉槽(铁丝沟槽)与铁丝直径号数要适应,不得过宽或过窄。钉槽宽度大于铁丝直径,铁丝在槽内来回游动影响订书质量,若钉槽宽度小于铁丝直径,铁丝不能进槽无法成形订书;成形后的钉锔弯角必须保证90°,不得有任何歪斜,以避免铁丝不进沟槽无法订书或订后锔子扎歪造成次品坏钉。

  ④订书。铁丝成形后,压钉滑板随之下压,与此同时,弹性舌形板与压钉滑板配合,托着被压下的钉锔,将钉铜扎入下面的书册内,完成订书过程。

  操作的要求:

  压钉滑板钉槽的宽度要与铁丝的直径号数相适应;订书机头下压时与书册薄厚的压力要适当,压力不得过大或过小。压力过大,书册受力过重,表面页张出现压痕,翘背或将铁丝压断裂造成坏锔次品。

  ⑤托平。钉锔被压钉滑板压下扎钉在下面的书册后,推板顶着紧钩爪上升,通过上面压钉滑板与下面紧爪钩的挤压作用,将扎穿过书册的两个铁丝钉脚向里弯折并托平压实。

  操作的要求:

  推板的高度要得当,不可过高或过低。过高时使紧钩爪顶劲过重,造成订锔出尖或铁丝断裂,影响订书质量。过低时则钉脚托不平,两钉脚翘起易扎破下本书册表面,造成撕页、撕封面或影响下工序的加工。

  ⑥复位。经机头下压,紧钩爪上升将书册订完后。各部位复位,再继续下一订书过程。整个订书过程见图3-25。

  (2)锁线机。在锁线机上锁线工作由底针(打孔钉)、穿线



图3-25 订书机的工作过程

1-铁丝 2-压料柱 3-夹料柱板 4-导丝孔 5-切丝刀 6-成形钩

7-成形双面滑板 8-书芯 9-压钉单滑板 10-紧钩爪 11-推板


  针、钩线外和牵线钩爪来完成。在普通平订中,每一根穿线针、一个牵线钩爪和一根钩线针构成一组(如图3-26)。工作时书帖沿着订书架进入锁线位置后,底针3向上运动,从书帖的中间沿折缝从里向外将所有订书孔打好(如图3-26a),然后安装在升降架上的穿线外4和钩线针5一起向下移动,使穿线外和钩线针(此时钩槽向外)从相应的订孔中将线穿入书帖内,同时底针退回(如图3-26b)。钩线针在伸入书帖的同时逆时针旋转180°(从针钩方向看)使钩线针5的钩糟向里,准备钩线。当穿线针将线引入书帖后,穿线针和钩线针随升降架回升一定距离,使引入的纱线形成线套,便于钩爪1牵线。钩爪牵线是从左向右移动,将纱线套拉成双股;当钩爪越过钩线针时,钩爪向外稍微抬头并将纱线送入钩线针的钩线槽中(如图3-26c、d),接着,钩爪开始退回原位(如图3-26e)。钩线针接住线后,钩线针和穿线针被升降架带动回升,此时钩线针又反向(顺时针向)旋转180°,将钩出的纱线在书帖外面绕成一个活扣(如图3-26f)。同时,钩爪向里低头并退回到原始位置。至此完成了一帖书的锁线过程。



图3-26 普通平订的锁线工作

1-牵线钩爪 2-纱线 3-底针 4-穿线针 5-钩线针


  第一帖锁完线后,就开始锁第二帖,其锁线过程与第一帖基本相同,不同的是钩线针从第二帖钩出的活扣被套在第一帖的活结之中,如此一个套一个形成一串锁链状,直至一本书芯锁线完毕。

  当一本书芯锁线完毕后,让机器空运转一次,不送书帖,这时最后一帖钩出的线圈也被打成活扣留在书帖外面,将线割断就是一本书芯。图3-27所示为普通平订锁线后的书芯形状。一般32开书刊常采用三组;64开采用两组,其他开本则可作相应的增加或减少。



图3-27 普通平订


  交错平订是平订的一种特殊的锁线方式,当纸张较薄或纱线较粗时,为了避免书背锁线部位突出或过高的鼓起,就要求采用交错平订。交错平订的书芯如图3-28所示在每组锁线时,对各帖书页跳间互锁,纱线在各书帖间相互错开,因而,装订线分布均匀,装订成册的书脊就比较平整。其工作原理和普通平订基本相同,只是由两根穿线针,两个牵线钩爪和一根钩线针构成一组。



图3-28 交错平计


  交叉订和交错平订的工作原理基本相同,其区别在于两根固定穿线针之间,设有一根活动穿线针,活动穿线外可以作左右往复运动,将纱线跳间穿入各帖书页间,从而互锁书册。这种锁线方式不仅可使装订线分布均匀,还可串以纱布带,使书籍牢固美观。

  (3)缝纫机。缝纫机订书主要由以下几个工作过程来完成。

  ①调定规矩。操纵缝纫机订书前,首先要依据书刊幅面的大小、薄厚及订法,将侧规和厚度规矩调定合适。

  平订操作的要求:

  平计形式调定时,应以针头为标准,将侧规订或粘在针头右面的适当位置,使书册经订缝后,书脊与订线的间距为7mm左右。侧规位置调定正确后要紧固,操作中不得移动,书册经订缝完毕,线条保持平直不歪斜。

  骑马订操作的要求:

  骑马订形式调定,侧规可根据操作的习惯将侧规定位在针头位置的左或右均可,以书册中间的骑订折缝为标准,调定平值,使骑订形式的缝纫订线沿侧规垂直订缝。调定厚度规矩,可根据书册的厚度进行,以线条平直能拉紧无松套,书册订口又无订头压痕或压撕裂为标准。

  ②续本订缝。规矩定好后,先试订无误后再进行订缝。操作时,将一摞书册,放在缝纫机工作台板上的左或右边,逐本地顶齐侧规,沿订缝口放好应订位置,脚踏闸板一本顶一本地连续进行订联,在两本之间可留10mm线距以便割线用。

  操作的要求:

  根据书册厚度选定缝针号数和纱线的粗细。在一般情况下,书册越厚缝针号数应越大,纱线越粗,反之则应针号越小,纱线越细;针距最大应为10mm,最小为3mm;订缝推本时,推力要均匀一致,不可过快和过慢,以避免针距不均;进本要放平后再订缝。订出的书册,后背要平直,不得有歪斜现象。订骑马订方式的书册,线条要平直,订缝折合后的齐纸边误差不得超2mm。

  (3)割线检查。书册经订缝后,本与本之间的纱线是联结着的,需要进行剪断,使其分开。然后再检查有无订缝、错帖等不合格品,检查无误后一定数量码叠堆积,完成缝纫订操作过程。

八、订联工序的质量标准



  1.订联工序辅助加工的质量标准。撞、捆、浆(粘)质量标准:

  (1)每捆书册要撞齐,捆平直(无马蹄状),本数一致,每捆的长度相同,其误差一般不超过10mm。

  (2)无线和平锁本所粘纱布和卡纸,要粘齐、粘牢,上或下齐纸边规矩不得涨出1mm以外,也不得缩进3mm以内(即留有4mm的游动量)。干燥后割本时要保证不掉纱卡,不断捆。

  (3)平订本所粘面浆粘剂调制均匀,无浆疙瘩,不连浆或溢出,能顺利分本。

  (4)所有经撞、捆、浆的书册分本或割本后要保持书册后背四角垂直,无歪斜等现象。

  2.铁丝订书的质量标准。

  (1)骑马订的质量标准。

  ①订骑马订书册时,各帖要齐整(或撞齐整),无多帖、少帖,无串帖倒头,无漏锔(空锔)或坏锔,无油脏等不合格品。

  ②锔钉要均匀正确地订在折缝线上,钉脚要扣平压实,距离要适当,订出的书册无歪斜现象,数字准确,扎捆平服牢固。

  (2)平订的质量标准。

  ①平订的锔钉与脊背距离要适当,一般情况下,90页以下的书册其距离为3~4mm,90页以上的书册距离为4~5mm,书册上下两锔钉之间要均匀合适,不可居中或偏上偏下,切忌订在切口上,以避免切纸刀刃崩坏。一般情况下,32开本的锔订,在版心内约10mm左右,16开本在版心内约20mm左右。

  ②订完的书册锔钉要平直,弯角处不出尖刺或断裂现象,并且无漏锔或钉重锔、钉透等现象。钉脚长短要一致均匀平服地扣在书册的后面。

  ③订好的书册无缺头少尾、油脏或多帖、少帖及串帖等现象,并随时清除废锔,防止夹在书芯里将切刀损坏。

  3.锁线的质量标准。

  (1)锁线订针距与针数符合表3-3中要求。针位应均匀分布在书帖的最后一折缝线上。

  (2)锁线后的书芯排列正确、整齐、无破损、掉页和油脏。

  
表3-3




开本上 下针位与上下切口的距离 针数 针组
8开 20~30mm 8~10 4~5
16开 20~30mm 6~8 3~4
32开 15~25mm 4~6 2~3
64开及以下 10~15mm 4 2


  (3)锁线针眼的眼孔光滑,不扎裂书帖。

  (4)锁线松紧适当,锁完的书帖厚度基本一致,平服整齐。无大卷帖和歪页,缩帖不超过2.5mm,无漏针、折角、断线和线圈。

  (5)锁线后的书芯不扎破环衬。

[时间:2001-10-12  作者:王淮珠 张海燕  来源:《平装混合工精装混合工》·第三章 专业知识]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