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印刷基础知识
一、印刷的定义、过程及基本要素
1.印刷的定义。印刷是使用印版或其他方式将原稿上的图文信息转移到承印物上的工艺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图文信息的储存与传播发生了重大变化,印刷技术也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印刷有了传统印刷与现代印刷之分。
传统的印刷在广义上是印前(依照原稿使用各种技术方法制成印版的工艺过程)、印刷(印版上的图文信息被转移到承印物表面)、印后加工(将印刷产品按照所要求的形状和使用性能进行加工)的总称。而狭义上的印刷仅仅是指将印版上的图文信息所粘附的色料转移到承印物表面的工艺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激光技术和计算机技术在印刷中的广泛应用,现在的印刷与过去相比已经发生了显著变化。根据印刷工艺技术的发展现状,印刷的概念也与以往不同。因此,其定义可以概括为:使用各种印版和其他方法,将原槁或载体上的文字、图像信息,借助于油墨或色料,批量地转移到纸张或其他承印物表面,使文字或图像信息再现的工艺技术。
2.印刷的过程。广义上的印刷过程是制版、印刷、印后加工三大工艺的全过程。
狭义上印刷过程除制版与印后加工外,仅指印刷机的印刷过程,即包括给纸、印刷和收纸的全过程。
由于印刷工艺不尽相同,不同的印刷工艺就有各自的印刷过程。
3.印刷的要素。常规的印刷必须具备原稿、印版、承印物、印刷油墨、印刷机械五大要素,才能进行印刷。
(1)原稿。在印刷领域中,制版所依据的实物或载体上的图文信息叫原稿。因为原稿是印刷的依据,因此,原稿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印刷成品的质量。
原稿分为文字原稿、图像原稿。实物原稿。
①文字原稿:又分为手写稿、打印稿、复制稿等。原稿上的字形要正确,字迹要清楚、醒目、浓黑。
②图像原稿:又分为绘画原槁和照相原稿等。
绘画原稿中有线条原稿和连续调原稿。由黑白或彩色线条组成图文,没有色调深浅感觉的原稿叫线条原稿。这一类的原稿有手书文字、美术字、图表、钢笔画、木刻画、版画、地图等。画面上从高光到暗调部分的浓淡层次是连续渐变形式的原稿,叫做连续调原稿。这一类原稿有水彩画、水粉画、油画、国画、年画、素描、铅笔画等。
照相原稿中有透射原稿和反射原稿,其中又都有黑白稿与彩色稿之分。
③实物原稿:以实物作为制版依据,现今一般均将实物拍摄成照相原稿再进行制版。
(2)印版。印版是用于传递油墨至承印物上的印刷图文载体。将原稿上的图文信息制作在印版上,印版上便有图文部分和非图文部分。印版上的图文部分是着墨的部分,所以又叫做印刷部分,非图文部分在印刷过程中不吸附油墨,所以又叫做空白部分。
印版面上的印刷部分和空白部分相对位置依高低不同或作用不同,可分为凸版、平版、凹版和孔版。它们的制作方法、使用的版材和印刷方活各不相同。
(3)承印物。承印物是接受印刷油墨或吸附色料并呈现图文的各种物质。传统的印刷,是转印在纸上,所以承印物即为纸张。印刷用的纸张有多种多样,如:新闻纸、凸版纸、胶版纸、画报纸、字典纸、书皮纸、书写纸、白卡纸等等。
随着印刷承印物不断扩大,现在远不仅是纸张,而包括各种材料。如纤维织物、塑料、木材、金属、玻璃、陶瓷等等。
(4)印刷油墨。印刷油墨是在印刷过程中被转移到承印物上的成像物质。承印物从印版上转印图文,图文的显示是由色料形成,并能固着于承印物表面,成为印刷痕迹。
印刷用的油墨,是一种由色料微粒均匀地分散在连结料中,掺有填充料与助剂,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和粘性的物质。但有些印刷在未广泛采用油墨之前,用水墨印刷,如炭黑、原红、靛青、藤黄等各种色墨。如木版水印就是采用水墨印刷。
油墨按印刷版型分类有:凸版油墨、平版油墨、凹版油墨、网孔版油墨、专用油墨、特种油墨。它们按不同的印刷方式,各种印刷方式中又按不同用途分成许多类型。
专用油墨中有:软管油墨、印铁油墨、制版墨、玻璃油墨、标记油墨,盖销油墨、喷涂油墨、复印油墨、号码机油墨等。
特种印刷油墨中就包括:发泡油墨、香料油墨、磁性油墨、荧光油墨、珠光油墨、导电油墨、金属粉油墨、防伪油墨等及其他供特殊用途的品种。
各种油墨中又有黑墨以及各种色相的彩色油墨。
(5)印刷机械。印刷机械是用于生产印刷品的机器。设备的总称。它是现代印刷中不可缺少的设备。
因印版的结构不同,印刷过程的要求也不同,印刷机也按印版类型的不同分为:凸版印刷机、平版印刷机、凹版印刷机、孔版印刷机、特种印刷机等。每种印刷机又按印刷幅面、机械结构、印刷色数等生产有各种不同型号的设备,供不同用途的印刷使用。
在这些印刷机中,除平版印刷机有输水装置外,它们都由输纸、输墨、压印和收纸等主要装置组成。
二、印刷的分类及特点
1.印刷的分类。
(1)无压力的印刷。
①静电印刷:利用静电技术吸附墨粉转移到纸或其他承印物上熔固成像。
②热敏印刷:在热敏纸上利用热力使胶囊中的色料渗出导色。
③喷墨印刷:利用喷嘴将微小墨滴喷射在承印物上。分连续与按需喷墨印刷。
④磁性印刷:利用磁力吸附墨粉再转移到承印物上熔固成像。
⑤离子沉积印刷:利用离子沉积吸附墨粉再转移到承印物上熔固成像。
(2)有压力的印刷。
①凸版印刷:印版的图文部分是凸起的,高于空白部分。当给印版涂覆油墨,经复纸,施加压力后,印版图文上的油墨就转印到纸张上。
②平版印刷:印版的图文部分与空白部分处于同一平面上。利用油墨、水相斥的原理,印版图文先印在胶皮滚筒上,再转印到纸上。
③凹版印刷:印版的图文部分是凹进的,低于空白部分。当给印版涂覆油墨,经复纸,施加压力后,印版图文上的油墨就吸附到纸张上。
④孔版印刷:印版图文是由大小不同孔洞组成。印刷时,在压力的作用下,油墨通过孔洞,印到承印物上。
2.印刷的特点。印刷是传播和储存信息的重要手段,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都离不开印刷。印刷工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之一,它的发展状况,往往是一个国家工业技术水平的综合反映,又体现出精神文明水准和教育普及程度。印刷具有以下特点:
(1)工艺性。印刷是使用各种印版和其他方法,将原稿或载体上的文字、图像信息,借助于油墨成色料,批量地转移到纸张或其他承印物表面,使文字或图像信息再现的工艺技术。因而印制必须具备五大要素即原稿、印版、承印物、印刷油墨、印刷机械,以及印刷还必须具备制版、印刷、印后加工等一个完整的印刷工艺过程。
印刷是集机械、电子、光学、化工材料、计算机技术、编辑出版及印刷工艺等多门学科为一体的综合性较强工艺技术。印刷工艺从排版、制版、印刷、装订等各个工序,技术性很强,工艺繁多。当今印刷与古老的印刷不同,由于原稿要求不同,加之现有的印版、承印物、印刷油墨及印刷机械各有差异,就会形成不同的印刷工艺。主要有凸版印刷、平版印刷、凹版印刷、孔版印刷等印刷工艺,各自的印刷工艺具有不同的印刷特点。因此,从工艺上说,由于印刷的五大要素,可以形成各种各样的印刷工艺。这是现代印刷中最突出的一个特点。
(2)广泛性。印刷工业是国民经济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社会中印刷已经渗透到社会活动和生活的一切领域。如果没有印刷工业,社会的存在和人类的生活将是难以想像的事情。
印刷技术除了作为人类主要的信息传播媒介被广泛应用以外,也作为一种工业生产手段被许多行业广泛使用。印刷市场总体来说主要涉及三个方面:一是为人类的社会活动服务,包括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文化、教育、外交等各个领域;二是为人类的生活服务,包括人们的衣、食、住、行和精神生活领域;三是为产业服务,印刷作为工业生产的手段,直接生产印刷品以外的许多工业产品。如塑料、金属、玻璃、陶瓷、木材、皮革、橡胶、织物以及各种不同结构的成型制品等,印刷产品已经从传统的书籍、报纸、杂志、文献资料、政府文件、地图、图片画册、商业广告、商标、包装装潢、有价证券、日历、文教用品和发票账册等,扩大到建筑及装饰材料、饮料及复合包装、服装、玩具、印刷电路、磁卡、微细雕刻、液晶显示等等。
(3)特殊性。作为人类信息传播的主要手段,印刷需要为人类社会服务和生活服务,涉及面广。因此,对印刷工业就有一些特殊要求,加工的印刷产品不能有反政府、破坏经济、泄露军事机密、宣传伪科学和封建迷信、误导人们的衣食住行、低级黄色等内容出现。因而国家对印刷企业就有一些特殊管理要求。另外,不同的印刷品对印刷企业还有特殊的要求,如政府文件、票证、试卷等特殊印刷就要对印刷企业要有保密性和安全性的要求。
三、印前处理、印刷、印后加工的关系及印后加工的重要性
书刊的装订质量,不但与书刊印后加工有关,而且还与书刊的印前处理、印刷有很大的关系。为了保证书籍装订的质量高,必须使印好页张符合下列要求:
①同一书刊所有印张的空白部分(版心与版心间的中缝、拉规边、叼口边等)应当大小一致。如果印张的空白部分宽度不等,这就会给折页、订书、裁切造成很大的麻烦,也难以保证装订的质量。
②印刷时,应在印张的拉规边上加印标记(印标),以适于切纸机和折页机的工作要求和迅速检查印张的质量。
③印刷时,要按照折页方法和方式进行装版,并保证页码一致,以避免在进行印刷、折页和裁切时发生混乱。
④在双面印刷时,不能有压凸的印迹,以保证闯页和折页机自动给纸工作的顺利进行。
⑤要印刷折标。可防止书帖的串号、漏帖、乱帖,以检查印刷、配页的质量。
装订工序是书刊制作的最后一道工序。装订的质量,直接关系到书刊的艺术效果和阅读效果,装订周期的长短,又直接影响到出书的速度。
四、书刊印刷产品按印后加工形式分类
书刊印刷产品按印后加工形成可分为现代装订和古装;现代装订又分为平装、精装和活页装。




五、书籍开本尺寸
开本尺寸指书刊本册切去三面毛边后的实际尺寸。常用开本尺寸有以下几种:
A3:420×297mm A4: 297×210mm
A5:210×148(147)mm A6:148(144)×105mm
A7:105×74mm
习惯用开本尺寸:
大8开本:374×262mm,小8开本:368×260mm;
大16开本:262×187mm,小16开本:260×184mm;
大32开本:203×140mm,小32开本:184×130mm;
大64开本:131×101mm或130×99mm,
小64开本:127×95mm或125×92mm。
以上各开本尺寸,还可根据出版者要求可大可小,一般情况为±1mm。
[时间:2001-10-12 作者:王淮珠 张海燕 来源:《平装混合工精装混合工》·第一章 基本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