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知识

第一章 基本知识


第一节 发展简史


一、印刷发展简史



  我们中华民族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是世界文明古国。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是我们祖先对人类文明与社会进步做出的卓越贡献。

  自古以来,印刷一向被人们誉为“文明之母”。

  从汉字的产生和发展,到笔、墨、纸的出现,以及印章、拓石的出现和盛行,为印刷术的发明提供了物质基础和技术条件。大约在一千三百年以前,我国发明了雕版印刷术,九百年前又发明了活字版印刷术。对传播知识,普及教育,推动社会文化、经济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科学技术的进步,印刷术已从古代的手工作业,发展到近代的机械化生产和现代的自动化生产,并采用了电子、激光等先进技术。现在我们已进入信息时代,新的技术和方法在不断出现。印刷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装订技术的发展



  印刷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书籍装订技术的起源比印刷术产生的时间大约早两千年。我国现存的最古老的文字是“甲骨文”,从考古发现的甲骨文证明,早在三千三百多年前,我国的文字就有了完善的基础。随着象形文字、形声文字的进化,最原始的书籍形式也开始问世,即“龟册”。后来由于经济、科学、文化的发展,经过一系列不断地改革,由龟册、简策、卷轴、蝴蝶装等,到今天的平、精、骑马订装等共经过了三千多年的历史,改变了十多种订和装的方法,基本上实现了书籍装订技术的完整化。

  书籍制作装法的发展是从萌芽阶段的扎结穿联龟册形式开始的,到现在共有14种。

  1.龟册装。龟册装我国最早的装订形式。产生于公元前1500-前1100年的殷商时代,持续到西周初年,使用有约七百多年的时间。制作龟册的材料是甲和骨,即用乌龟壳(称“甲”,以腹甲为主,背甲为辅)和牛羊的肩胛骨(极少数的胁骨和其他动物骨类),经刻写上文字(即象形文字)后联排扎缀成册的。

  2.简策装。随着社会发展和人类的进步,人们逐渐地感到用龟甲、兽骨记录文字,材料缺少且制作困难,使用也不方便。在公元前770-前221年的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生产有了很大发展,人们逐渐把竹子或木头削成(或直接使用)狭长条(或片状),书写文字。写在竹条(或竹片)上的称为简,写在木条(或木片)上的称为札或牍,统称为“简”,如同现在“页”的称呼。把文字写在较宽大的木板或木块上称之为木牍。

  将简或牍(特别是简)用皮条或藤、丝编排扎联起来称为“韦编”和“丝编”(即订联方法的意思)。简和牍经编联之后,成为一篇文章,称之为“策”。简和牍在当时以用简为多(尺寸规格一般有长6、8、12寸,宽约1寸左右,厚因竹子的粗、细而定),每支简条上可写一至两行字,扎联时可用二或三道皮、藤、丝均匀分道编排;阅读时摊平,阅毕可将简策卷起扎捆后保存(图1-1)。



图1-1 简策装

a-捆竹简 b-阅读时的竹简


  3.卷轴装。由于简策装使用笨重,占地面积大,到了公元前5世纪与简策装盛行的同时,由于社会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又发明了把文字写在缣帛等丝绸织品上的办法。缣帛性质柔软轻便,把文字写在上面,可以折叠或卷起来,根据文章的长短,图画的大小任意剪裁成不同的幅面尺小任意剪裁成不同的幅面尺寸,每当写完一段或一章,节卷起来叫作一卷,现在的“卷”就来源于此。用缣帛写书也称“帛书”,但价值昂贵,不易广泛使用。

  2世纪东汉和帝时,宦官蔡伦改革发明了新的造纸方法以后,纸的生产量扩大和使用普遍起来,因而推动了书籍装订技术的发展。公元3世纪纸张代替竹简,成为写书的主要材料。卷轴装所用的材料有纸和缣两种,一可将纸裱糊在缣上称为“缣帛”,其规格可依书长短,随事裁之,装订成卷;二也可先将文章书写在纸上,然后再裱糊装成卷。

  卷轴装在卷的两端或一端,当作卷的轴心支撑纸张(或缣),使其平整、挺括、便于阅读,轴的材料有竹、木两种。轴的两头露在卷外,配以珊瑚、牙料、紫檀等珍贵质材镶饰,以区别书籍的内容和品级。还有的在轴的两头用质地较好的丝织品,将木(或竹)轴头粘包住,称“漂”,漂根上系有丝织物,称“带”,总称为漂带,起书籍的装饰作用(图1-2)。



图1-2 卷轴装

a-卷轴书籍存放形式 b-横幅卷轴书籍 c-竖幅卷轴书籍


  将卷的两头或一头粘裹上一支圆轴(即轴心),阅读时将卷轴平摊在桌子上,也可将卷轴的一头(坚挂时用)或两头(横挂时用)扎绳挂在墙或房屋的柱子上,阅读后摘下卷好成为一卷用带绳扎上保存起来。

  4.旋风装。纸张的出现和使用,促进了社会文化的进步,书籍形式在卷轴装使用的同时,旋风装随之问世。这种装法外形似卷轴装,打开卷轴后,里面是一张张顺序排列并重叠(错开)地粘连起来的书页。阅读时将卷轴一张张地掀阅,阅后卷好成一卷(图1-3)。用这种装法打开后书页掀口部分呈龙鳞(或鱼鳞)状,故又得名龙鳞装。



图1-3 旋风装


  5.经折装。经折装也称“折子装”、“梵夹装”,盛行于9世纪的唐朝。这种装法是将大幅面的卷轴,改革成可以随意携带的重叠起来成为小幅面的书籍形式(图1-4)。其方法是按一定规格裁切成长条形状的纸张,然后按版面标准要求、向左、右来回反复折叠整齐(一般折数10~12折),成为长方形的册。册子的前后面可裱上硬纸板,纸板上面粘包一层纸张或织品作为书衣(即封面、封底),阅读时将册子拉开或翻开即可。另有一种形式是封面和封底在加工时联在一起,如同现在平装封面,但不粘其折口,只粘封面和封底的表面部分,书册不能拉开、只能翻阅。



图1-4 经折装

a-面与底联接形式 b-面与底分开形式


  6.蝴蝶装。蝴蝶装简称蝶装,盛行于12世纪末的宋代(至元代)。蝶装是我国书籍制作史上第一次把分散的带有折缝的页张集中在一边,形成订口而装订成册的方法(图1-5)。

  蝶装的书页是(单面印刷)面对面地对折成筒子页书帖,折口按顺序相连,用浆糊粘牢书背,装上硬纸面书皮(软面也可以)。还可在面上裱一层绢、绫等较薄的织物,这样,其书籍外观不仅漂亮而且也很牢固。蝶装的优点是折口与版心向里不易损坏,翻开书册可以看到书页的全貌。现在一些精致的整张画册、军事地图或海洋图等最适用这种装订形式。这是因为折缝中间没有订痕和针眼,不影响图面的内容,阅读时摊得开,便于保存和收藏。



图1-5 蝴蝶装


  7.和合装。和合装是在蝴蝶装以后一种少量而简单且书芯和书封可以随时分开更换的装订形式(图1-6)。加工时可按一定规格和尺寸先制作书封及封里,而后再制作书芯。制作书封时先在书封里层(封里)的两个接缝处,各粘一条供穿线绳(或丝带)联订用的挂订衬板条(形状如耳朵,也称书封耳),与书芯眼孔订口宽度尺寸相协调,眼孔一般是2~3个(也可配以气眼牢固眼孔)。制作书芯时,将配完或裁切好的书芯,在订口上按一定规格(与书耳相同)打上订眼孔,然后将书芯放入书封的两个书耳中间和对齐眼孔,用绳条或丝带穿扎起来后成为一本和合装书籍。



图1-6 和合装


  和合装的方法由于工艺简单、使用方便,书芯可以随意取下调换,很适于现代的账册、账卡、户口簿、活页本册等使用。

  8.包背装。随着蝴蝶装的盛行以及和合装的出现,包背装也于13世纪问世,盛行于明朝中期。包背装的折法与蝴蝶装完全相反,是把印好的书页(单面印刷)白面朝里,图文朝外对折成筒子页的书帖,配页后将书帖折缝边撞齐压平,再把折口对面的(前口边)纸边做为后背粘牢粘好、包上封面成为一本完整的包背装书籍。包背装的封面有“软面”和“硬面”两种,可按其要求采用其中一种(图1-7)。



图1-7 包背装


  9.线装。线装也称古线装,出现在包背装盛行的14世纪(明朝中叶)。是我国装订技术发展史上第一次将零散页张集中后用订线方式穿联成册的。线装的折法与色背装相同,所不同的是不用粘接剂粘连,而是用棉或丝线联结;封面也不用整张纸包粘,而是在书的前后面各放一张纸,也可粘裱一层纸或较薄的织品当封皮面;折口为前口,全部露在外面,折口的对面为订口,穿上各种式样的订线,配以各种式样的书函,显得格外庄重大方(图1-8)。



图1-8 线装

a-线装书册 b-书函及套合后的线装书


  线装书的加工,根据书籍的品级及保存价值,在订和装的方式方法上多种多样,是传统装订技术史上最进步的、典型的、带有民族特色的一种书籍装订形式。现在一些历史经典或有价值的书籍仍采用这种装订法。

  10.平装。18世纪以后,我国开始通用平装书籍。平装书籍的特点是:工艺简单、使用方便,书册厚度可订装30mm左右(相当于52g/m2凸版纸280张左右)。平装也称平面装,是根据现代印刷的特点,将大幅面页张先折叠成书帖再配成册,包上封面后切去三面毛边成为一本可以阅读的书籍。平装书籍在装帧时封面可分勒口、不勒口和复口等几种形式。封面的用料一般为80~200g/m2的胶版纸,也有用塑料压膜纸作为封面的。这种装法的书籍在我国极为普及,深受欢迎,生产量比任何一种装法的书籍都多。

  11.骑马订装。骑马订装加工更为简便。由于工艺简单,出书快,适合装订一些要求出书时间较短的期刊杂志书籍;加工时封面与书芯一起配套成为一份,订联、切成后即可,装订后的骑马订书册,其订锔外露在书刊的订口(后背折缝上)上。这种装订形式是沿折缝配好骑在机器上订书的,形成骑马式样,故称骑马订装。

  12.精装。精装,指书籍的一种精致制作方法。精装书籍主要在书的封面和书芯的脊背、书角上进行了各种造型加工。加工的方法和形式多种多样,书芯加工有圆背、方背、方角和圆角等之分。封面加工有全面、半面(布腰纸面或皮腰布面),在封壳面上再给以烫印字迹花纹图案的装饰,使书籍显得格外大方,富有艺术感。

  精装书籍的工艺加工,主要分为封、书芯、套合加工三个工序。采用精装工艺加工制作的书籍精致美观、牢固耐用,易翻阅好保存,一般较厚的经典书籍或常用工具书均用这种装订形式进行加工。



图1-9 特装

a-特装书籍 b-特装书盒


  13.特装。特装也称艺术装或豪华装,主要指精装中一种特殊加工的装帧方法(图1-9)。这种装法比精装书更为考究、华丽,工艺过程复杂,技术性强,操作难度大,大部分加工都需手工操作完成。

  特装工艺加工与精装加工的最大不同点是在书芯上加工书封壳,最后才烫印(精装是先制好封壳和书芯以后套合即可)。特装书籍的加工除精装应有的造型以外,还有将书芯的切口面滚烫一层金口或蘸粘一层花口及皮封面上进行镶嵌等艺术加工的过程。另外,还有一种从外型上看是一本非常漂亮讲究的书籍,打开后是一个精致的书籍装饰盒,可以容纳一些用具,成为一种工艺装饰品,可当做礼物赠送亲友。

  14.活页裱头装。活页裱头装主要指一些单据、发票、本册、账卡、集册、信笺等的装订加工(图1-10)。装法简单、容易加工,由于所加工的式样、规格无一定规律,工艺复杂不统一,因此,目前大部分加工均用手工进行。



图1-10 活页裱头装

a-发票本 b-信笺本

三、装订材料的发展



  装订材料的发展约在公元1世纪以后,历经了十几个朝代。书籍装订材料由笨重的竹木、石头等,改为丝织品的缣帛,后又用纸张或缣裱纸作为书籍材料。

  1.丝织品书。丝织品书的制书材料称“缣帛”,帛质地柔软轻便,把文字写在上面可以折叠或制成卷卷起来。根据文章的长短和图画的大小,可任意裁剪成不同幅面尺寸。一般是把一篇文章截成一块(或一段),把一块块缣帛叠起来成一沓,或把一篇文章写后卷起来成为一“卷”。用缣帛写书方便,优点很多。但丝织品的产量低、价格昂贵、成本过高。

  2.缣帛与纸的书。纸的出现和发展,为制书材料和装订工艺技术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天地。装订形式增加了四五种,比较典型的书籍装订形式有卷轴装、经折装、蝴蝶装等。

  隋唐以后,造纸原料除麻、楮、藤外,进一步发展为麦杆、稻草、桑皮、竹等。造纸技术也逐渐提高,出现了如加矾、加胶、涂粉等多种造纸工艺。纸张幅面也逐渐增多,不但有小幅面,也有大幅面,装订书籍开始以纸为主要材料。

  典型的卷轴装书,也由缣帛一种材料改为缣帛与纸裱用,并在制书时增加了各种装帧材料。如开始时卷轴书只用缣帛或缣帛裱纸将木轴包上,以便于支撑书卷和利于卷卷贮存;后来发展为装订时增加了装饰材料,分卷、轴、漂、带等,其材料各不相同。书籍的装订加工开始注意到装帧的讲究和加工的精致。

  9世纪后,我国出现了以纸为主要材料的各种装法的书籍,如缣帛包轴的旋风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等。18世纪以后,我国书籍主要为古线装本,同时精装加工形式开始由欧洲引进。装订材料的品种也增加了许多,其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四、装订工艺的发展



  书籍装订的联结法,是从最古老的甲骨扎结法和编排法开始。逐步演变到现代的无线胶订粘和塑线烫订的书籍联结法,其中经过几千年的历史,改革了9种方法。

  1.扎结订。扎结订的联结法有两种:一种是甲骨的联结;用藤树上的藤条和动物皮(牛、羊皮)条等将龟甲或牛、羊肩胛(胁)骨扎结缀联成册。这些联结料可不作任何加工处理,剪开或折断直接使用;另一种是简策的编排扎结,所用材料是藤条皮剪成皮条及用丝结绳后将竹、木条(简)编排扎结联缀成策(册)。这种方法的材料较前一种有了改进,即作一些加工处理。

  2.粘联订。粘联订,即用粘剂将书页(帖)联结成册的形式。胶粘剂的材料在当时大部分以面粉浆糊为主,以鳔胶为辅。如卷轴装、蝴蝶装、包背装等均采用这些胶粘剂联结成册的。

  3.古线订。古线订就是线装本的联结订法。所用材料开始以丝为主和以棉为辅,之后以棉为主以丝为辅,搓纺成线进行联结成册。古线订联结的书册,翻阅平整,牢固性强。

  4.三眼线订。三眼线订的书籍联结方法,是平装最初的线订方式。主要是将配好书册的折缝处距离订口5~7mm处均匀地打穿三个眼孔,用棉线(一般用上蜡线)或丝线,穿入孔内扎结订联成册。三眼线订与古线订比较不但操作方便、速度快,还可以订零散页张、插图和较厚的书册。三眼线订均用手工操作,消耗体力、效率低,较厚书册订联后不易翻阅。

  5.铁丝订。铁丝订是用金属铁丝联结书册的方法。这种方法已成为我国书刊加工的主要方法之一,常用的平装本和骑马订装本均采用铁丝订,但较厚书册订后不易翻阅,如地区潮湿铁丝易生锈后缩短书刊牢固程度。

  6.缝纫订。缝纫订是采用工业缝纫机将书册订联的方法。主要是在书册的订口处用缝纫机进行穿联,针距最大为10mm,最小为1.5mm。采用缝纫订方法,订联牢固,不怕潮湿,但装订速度慢,不易搞联动化及高速生产,只能单机操作。目前用在南方一些潮湿地区及一些零散证件等的工作物加工。

  7.锁线订。锁线订联结法是一种用棉或丝线经上蜡加工后,在书帖的最后一折缝线上,按照号码和版面的顺序逐帖穿联起来的方法,主要形式分平锁和交叉锁两种。这种订联法用途很广,适合精装、平装、合订本等所用。可订联特厚书籍,机器手工均可操作,订联后的书籍翻阅平整,经久耐用。

  8.无线胶粘订。无线胶粘订是一种用胶粘剂代替金属或棉线等将散页帖的书芯联结成册的方法。是一种较先进的工艺,使用范围广,省工节料,提高效率,无论书籍薄厚、幅面大小或精、平装均可采用,并能配套进行联动和高速生产作业。

  9.塑料线烫订。塑料线烫订的联结方法,是在折页机进行最后一折之前,类似骑马订形成穿线的原理,将每一书帖最后一折的折缝上从里向外穿出一根特制塑料线,穿进的塑料线被切断后,两端(两订脚头)向外而形成书帖外订脚,然后在订脚处加热,使塑料线熔化并与书帖折缝粘合。再经配页、包封面、烫背压紧成型后,各帖之间的塑料线订脚相互粘牢在书背上,达到联结成册的目的。

  塑料线烫订是比无线胶订更为先进,使用方法更为广泛的一种书册联结方法。它综合了骑马订、锁线订、平订(铁丝订),无线胶粘订三种联结方法的特点而形成的新工艺。

[时间:2001-10-12  作者:王淮珠 张海燕  来源:《平装混合工精装混合工》·第一章 基本知识]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