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印刷行业在建立完善现代企业制试面得了较大的成绩,出现了许多不同类型的成功典型上。上海出版印刷界推行现代企业制度后,从全行业亏损到盈利;上海中华印刷有公司固定资产净值从重组前的3955万元(1997年末)急速扩张到9692万元(1999年末),彩印产量从42.2万对开色令(1997年)增加到96万对开色令(1999年),可谓成效显著;北京2207厂1996年改制成凌奇印刷有限责任公司,利税总额从444万元增加到1998年的608万元,固定资产三年增加1692万元;一个县级国有小印刷厂经过1998年第二次股份制改造为河北丰润印刷有限公司,改制时固定资产不足100万元,年销售收入280万元,产量2万令纸,2000年上述各项数值分别达到1200万元、1054万元、10万令纸,分别增长了10倍或4倍左右,成效不凡;从家族式企业改制成股份制企业的浙江曙光印业有限公司,资产从改制前的几十万元增加到5000万元,发展很快。在一片荒草地上建成的乡镇企业与丹麦、德国、香港的的外资公司合资建成的大连新世纪印刷信息产业有限公司,1996年产值为2651万元,1999年增加到6000万元,一跃成为全国包装印刷综合经济效益名列前十位的企业。成功例子不胜枚举,他们的经验值得总结、推广。
现代企业制度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企业发展的基础。国有印刷企业改制和科学管理是改革的重要内容。但是,长期按计划经济办事的企业,改制中难免会有一些问题,现就普遍的问题探讨如下:
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按企业发展规律办事。
有的认为,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改造是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是跟风,所以认识不足,主动性不够,行动缓慢。这是错误的。当今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经济,企业实行公司制是合乎发展规律的,在市场经济的企业形态中公司制是最先进的。因此,要求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制改造,其他经济性质的企业在可能的条件下也应改造成公司制企业。如果错失良机,吃亏的是企业和职工。
二、公司制不等于全的现代企业制度。
许多人认为公司制就是现代企业制度,这种看法不利于全面理解现代企业制度。公司制只是现代企业制度的一种有效组织形式,也就是说,“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只是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打下了组织基础,并没解决“管理科学”的问题。我们许多公司还没有完全采用国际上行之有效的现代管理方法。有的是转了产权制度,还没完全转机制。有的连“政企公开”都没做到,如重庆有一个县级国有印刷厂,转制后完全由职工持股,县政府还分4个官员在公司拿工资,交换条件是把印刷业务给该公司做。
三、搞公司制不是稿私有制。
有的人认为搞公司制就是搞股份制,股份制就是把国有资产量化到个人,就是私有制。其实,现在搞的自然人持股实际上是集体所有,是公共所有,是公有制的一种形式,与以前资本家一个人独有资本不同。前者有利于缓解劳资矛盾,调动企业广大员工的积极性,解决了单纯“为老板干”的问题,这是现代企业发展的一种进步;而后者解决不了“为老板干”的问题,劳资矛盾突出,一些高层员工、特别掌握了企业高科技和经营要害部门的骨干员工容易跳槽,对公司持续发展不利。
四、搞股份制不是圈线运动。
有的人把稿股份制看成是圈钱,“自己钱不够,拿别人的钱来用,不用白不用”。这是一种投机心理在作怪。在这一思想影响下,领导者不对股东高度负责,不在管理上下功夫,不强调经济效益,造成公司亏损,造成持股职工对公司领导不信任而出现信用危机,影响股份制的健康发展。
五、董事长与总经理不能一肩挑。
现在一些公司董事长和总经理一肩挑,这违背了公司“决策层与执行层分开”的基本原则。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公司制的核心。要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和经理层的职责,形成各负其责、协调运转、有效制衡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董事长的职责是代表决策层,主要负责总经理的任命、考核和领导,企业的重大决策、战略发展等工作。而总经理是代表执行层把董事会的决策变成现实,具体负责公司的日常管理工作。如果董事长与总经理一肩挑,违背了决策层与执行层分离,监督层与决策层、执行层与分离的“二分离”原则,领导与被领导不分,各自职责不分,“有效制衡”的效果被削弱,监事会的作用也将大打折扣。“一肩挑”后,决策者作公司的决策时,就会为自己的执行留有余地,不能充分发挥应有作用,而且决策层与执行层的职责混淆,管理责任书不好下达,也不好考核。从时间和精力看,总经理忙公司事务都忙不过来,研究公司战略就更顾不过来了。这势必给公司的发展造成极大的障碍。
六、不要认为“一股就灵”,要不断改革、不断创新。
工厂改成股份制后,许多企业管理好转,效益增加,变化很大,于是给人造成“一股就灵”的印象,在“管理科学”上不继续下功夫。国内外上市公司亏损,甚至破产,这已司空见惯,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是市场经济不断发展的主动力。因此,每个企业都要不断改革,不断创新才能不断发展。
改制后的公司推行员工持股分红,员工有福利、社会保险,提倡企业是自己的家,这大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生产积极性。但单靠积极性,忽视科学的管理和创新的经营,企业根本就无法生存,更谈不上发展了。
七、股权多元化比股权单一、集中好。
印刷行业经营也出现这样一些问题:一是“近亲繁殖”,不利于提高法人治理结构的素质,乡镇企业、家族企业的“三子集团”现象(老子、儿子、妻子进董事会)严重;二是企业文化相同,很难打破封闭意识,按受外界先进的管理思想;三是不能借助强有力的“外力作用”,有“效制衡”不够,职工的信任感差,不少企业职工主动持股的积极性不高,新公司的凝聚力不强。四是董事长、总经理持大股,职工少持股,这样公司依然由少数人说了算,没有约束和反对机制。公司的重大决策,最好是通过讨论,统一思想,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失误。上下统一了思想,阻力少,执行起来快,效果更好。所以不要以集中持股而忽略决策的科学性。当然,董事长、总经理、管理层持股多一点,以增加其责任心和报酬是应该的,但这与绝对控股、个人说了算是不同的。总之,我们只有正确认识,掌握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原则,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向国内外印刷同行学习,我国的印刷企业才可以在现代企业制度。
[时间:2001-10-08 作者:周道胜 来源:印刷人20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