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许多中小型装订企业受场地和资金所限,还没有使用胶黏订联动生产线,仍采用单机操作,如使用产品调换便捷,维修方便,占地面积小的圆盘包本机。在生产过程中,其经常会遇到一些质量问题,如脱胶,封面歪斜,背字不居中、书背棱角不清晰、书背起空等,直接影响到书本的牢固程度和外观质量。
1.杠线
(1)托实板位置太高,压力太大,可将第二落书板升高。
(2)铜板夹紧力太大,应适当减小。
2.书背厚度不均
(1)第一上胶轮太高,渗入书页的胶液过多,可降低第一上胶轮的位置。
(2)书背没有铣光,有纸屑残留。首先应检查铣背刀是否锋利,再检查铣刀盘左边是否低于右边0.05mm。
(3)侧胶胶层太厚,应调整挡片,控制上胶轮的上胶量。
(4)铣背刀与书夹底平面距离太大,应调整至0.7~0.9mm。
3.书背部位封面与胶层间有空隙
(1)上胶不均匀或上胶量太少,检查上胶轮与刮板的间隙。
(2)匀胶不均匀或匀胶棒上的胶液没刮净,检查匀胶棒里外高低是否一致;检查刮胶板与匀胶棒的接触情况。
(3)匀胶棒同轴度不符合要求,应及时调整。
(4)匀胶棒及胶液温度低,检查加热管,调高胶液温度。
4.书背尺寸不一致
连接托实架与滑杆的2个M12内六角螺丝钉松动,造成铜夹紧板与大圆盘上书夹夹紧板不平行。可拆开连接托实平台与机器的万向连轴节,调整锥齿轮啮合时间,注意拆前应做记号。此外,也可重新调整托实平台位置。
5.书背成圆角
书本在书夹中的位置偏高,造成托实机构中托实板位置太低,托实力太小,应降低第二落书机构中的托板位置。
6.书背有皱褶
(1)书本在书夹子中位置偏高,应降低第二落书托板的位置。
(2)铜夹紧板夹紧力太大,应适当减小。
(3)胶液温度低,流动性差,应调节温控器限温值,提高胶液温度。
7.书背裂口或受挤压
(1)托实板太高造成托实力过大,可提高第二落书机构中托板的位置。
(2)第一上胶轮上的胶液太多,应将第一上胶轮与刮板的间隙调小。
(3)第一上胶轮位置高,对书背压力太大,可调整第一上胶轮的位置。
8.书芯、书背靠书板外边缘粗糙
(1)铣背刀盘位置低,应提高铣刀盘位置。
(2)铣刀太钝,磨刀或更换铣刀。
9.书背天头地脚劈开或翻边
(1)铣刀太钝,应使其锋利。
(2)铣刀与书夹子底面距离太大,应提高铣刀盘位置。
(3)铜夹紧板间隙太小,应调为书厚度减2mm,厚本书可适量放松。
(4)侧胶轮开口太小,两滚轮间距应比书芯小2~3mm。
10.封面歪斜,背字不居中
(1)封面开料规格不准,应按标准操作。
(2)上封面机构调节不当,可调整两压痕轮间距离,使之与书芯的厚度一致,并使上下压痕轮的痕线对齐,防止损坏封面;调整后挡规,使封面与前规接触;调整左右挡板距离,使封面中心处于里外压痕轮中心。
(3)调整托实机构,将上胶后的书芯送至与封面尚未完全接触的位置;调整左右挡杆,使书芯与封面的2条压痕线对齐。
(4)调整封面输送器左右两侧的滚花螺钉,保证两组滚轮与橡胶轮压力一致,封面输送速度一致;用推杆将封面推到托实平台的前挡规,后挡规保证封面左右一致,压痕线与包本位置一致。
11.书背棱角不清晰
(1)调整压痕轮位置,使压痕线位于书背与封面和封底订口部位相交的直线上;保证压痕圆刀锋利,并调整其高度,使痕线清晰。
(2)调整铜夹板夹力,防止封面弓皱。
(3)托实机构中下底板调得过高或过低,会出现背披和“钢线”,或封面与书背托合不实。
(4)保证铣背刀锋利,订口反面不能有残余纸屑。
[时间:2009-07-01 来源:中国印刷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