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订工艺基本知识

第五章 装订工艺基本知识

 

  一本精美完整可以阅读的书籍(或本册),在印刷业的加工中,主要通过印前处理(即制版)、印刷加工(平、凸、凹印等)和印后加工三大工序完成。其中印后加工又分书籍本册等的装订加工和物品的装潢加工。这里印后加工只讲书籍本册的装订加工。装订的加工是一本(或一部)书制作过程的最后一道工序,也是书籍的包装装帧工序,这个工序的加工效果,关系到印品的优劣和一本书的整体效果。因此说装订工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加工工序。

  装订工序工种多、机器类、型多、加工变化多,装和订的方法就有20余种。由于装订是印品的装帧工序,因此,它双是一种印品的艺术加工的操作工序。长期以来,装订工艺技术一直落后于印前和印刷的发展速度,在许多地区出现印装不平衡的状况,且装订的质量时常出现问题而造成书籍加工的不合格,在社会上影响极不好。随着印刷工业的不断改革与发展和市场经济的变化,印后加的的装订工序已由一个落后的手工操作工序逐步形成一个机械化、联动化、自动化的操作工序。因此,要求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要努力学习、掌握新的技术理论知识,以适应代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发展与需要,以加工出优质的书籍本册,发挥出自己应有作用,为印后加工多作贡献。

第一节 书籍装订含义与作用


一、装订含义



  书籍(或本册)制作的最后加工称装订。通常有两种解释:其一,将印刷好的一批批分散的印张(包括图表衬页等),根据不同规格和要求,采用不同的订和装的方法,加工成便于阅读使用和保存的印刷品的工艺过程。其二,装订实际上是先订后装的,因以装为主故习惯地称为装订。订联的过程称为书芯加工将订好的书芯包上外封的加工称书封加工,也称书籍的装帧加工。经过订和装的全部加工过程,印品就成为可以阅读和保存的书籍了。

  书籍的装订加工主要分为书芯和书封两大工序,书芯加工中的订联方法多种多样,主要要求订联牢固、平整,书封加工代表印品的外观效果,因此要求的更为严格。有些书籍要经过各种造型加工,其工艺复杂、技术性要求很高。一般地说,不同品级、档次的书籍,是采用不同的订、装方式和选用不同质地的材料和不同的设备进行加工完成的。

二、装订的作用



  出版印刷业的盛衰,直接关系到我国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的发展。书籍制作的优劣、工艺加工的式样,又往往反映我国印刷工业的水平和民族的特色。作为印后加工的装订工序——书籍(或本册)制作的完成工序尤其重要,其作用有以下三点:

  1.书籍装订的优劣关系到书籍的阅读效果和使用寿命。这一点主要讲书籍(或本册)装订加工的质量。装订质量主要看:

  ①书籍内文页码、版面排列的是否正确、整齐,图表联接的是否恰当,订、锁、粘联的是否牢固、平整不变形等。

  ②装帧的封面是否牢固、干净、平整,翻阅时是否平服、摊得开,外表美观不变形等。

  随着市场经济的变化和文化科学不断发展,读者对书籍质量的要求逐渐提高,不但需要各种装法的书籍,还要求有较高的质量。因此,装订加工出现页码、版面排列颠倒,订粘不牢或装帧不佳等,都会影响读者的使用效果和书籍的保存期限。

  2.书籍装帧造型对印前、印刷加工效果的影响。这里主要讲书籍加工的装帧设计及加工造型对上两工序的影响。装帧造型加工,是通过书籍的外观去反映一本书的内容、品级、质量和水平的,装帧加工的设计式样、造型得当,质量又好,就深受读者欢迎,就能体现印品的效果和弥补上两工序的不足。如果上两工序的加工是精心细作,质量达到高水平,而最后一道半夜订出现问题就无法表达印品的真实性,那么再好的印前和印刷技术也无法反映出来。因此,在书籍制作整个过程中,不但要求好的印前、印刷技术,还要有优质的装帧外观质量,才能体现出一本书的整体效果。

  3.加快装订速度,保证出版周期。这一点讲装订加工速度对整个出版周期的影响。装订工序不仅要保证质量,还要配合上两个工序共同完成生产任务,保证周期的准确与稳定。印刷品中有很大一部分书籍、刊物的时间性要求很强,如学生课本、期刊等是不允许误期的。从根本上讲制书的三大工序,都应各自保证其加工时间的准确性和流水程序,但实际上往往不能达到预想结果,而最后压力于装订这个最后一道工序,造成装订工序加班加点过多。为了顾全大局装订工序又必须去弥补和克服上两工序造成的各种不利因素,加快装订速度、消灭尾数,保证出版周期的准确和稳定性。

三、装订的工艺管理



  装订工序是个非常复杂的加工工序,其工艺管理必须实行科学化,首先要建立和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以使加工有条不紊的顺利进行。

  1.加工方案制。加工方案,指装订厂的“生产通知单”或“生产命令单”上所明确的工艺方案(见图5-1、5-2)。加工方案填写一般是一式三份,留档一份、留用一份、送往车间加工用一份。

  装订工序接到加工方案后,根据要求制定加工秩序:①工艺加工顺序;②确定工艺加工方式方法;③估计工时;④代算所用材料种类、数量等。然后召开生产会将任务安排下去。

  按照所安排的任务与要求,从第一工序开始依据加工方案进行正常生产,直至最后成品工序加工完毕。完成加工后应将加工通知单备案保存。

  加工方案制定的规范要准确无误;制定人必须了解和掌握全部加工过程、人员技术和设备情况,并应具备一定的技术管理能力。

  2.工人生产日报制。装订工人参加生产操作,必须有当日生产记录,并应有月或年产量汇总。通过工人生产日报表,一可了解工人生产情况;二有利管理生产,是保证按期完成生产任务的有力措施之一。在实际运作中要注意水分,杜绝虚报数量而破坏生产进度的不良现象。

  3.调度工作制。在正常生产中,调度(包括车间、工段的调度人员)工作是主要环节,调度工作的水平如何是生产能否正常进行的关键。调度工作人员(特别是车间的)不仅业务要全面精通,且要有一整套的组织和管理能力。一方面要掌握正常的生产,另一方面还要有应付可能发生特殊情况的能力。因此,做好调度工作是十分重要的,车间调度工作一般由车间生产主任担当。

  调度工作四要素:

  ①根据下达任务,分析现有设备使用情况、人员及技术水平,出勤、效率等情况,做出周密的生产计划。

  ②要定时或不定时开好调度会。调度会要开的简单扼要,不要扯皮,因为一般参加调度会的人员大部分是直接生产或管理生产的人员,会议开的过长影响生产正常进行。因此要掌握好调度会的四个拍节:A.提出生产计划方案与要求;B.听取参会人员意见,特别是建设性意见;C.根据任务要求有提出的意见当即修改(或不修改)或充实生产计划方案;D.确定后布置和安排各工序生产任务,确保按时完成。

  ③经常下工段、班组、生产线了解生产进度与情况,以随时掌握任务完成情况。发现生产中有脱节、积压窝工等现象,要及时采取措施补救与解决。

  ④抓好统计工作,做好班、组、生产线、单机的生产进度记录(可用表格形式),以随时掌握任务完成情况。抓此项工作要注意进度的实际情况,杜绝或避免生产计划方案的流产。

  4.定额管理制。定额管理制是提高生产效率和完成生产任务的保证之一,是合理使用人力、物力、设备的主要措施。

  装订工序的定额制定,分设备和手工操作两种。

  使用设备定额,应根据设备的新旧情况和每分钟正常转数的实际效率(效率=实际生产的数量与能力),制定出可行性定额标准。装订所用的设备一般按实际转数的回收率为70%-85%。设备定额根据情况制定,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新进设备试用阶段,时间约为3个月左右;第二阶段为高产阶段,时间约为1-15年(或20年);第三阶段为下滑阶段,下滑一般在3%-5%。下滑后设备要中、大修,修后设备仍有三个阶段的出现,依次设备老化淘汰。

  手工操作定额一般无下滑,应以历史最高和最低产量相加后除2得出平均数量;再将近几年最高和最低产量相加后除2得出平均数量,两个平均数量再相加后除2,就可得出现在手工操作的定额标准。但要掌握产量一般不下滑,因为手工操作随进都有新的方法改进操作,并熟能生巧、越做越快。

  定额制定应以多数人越额,少数人通过努力能完成为准,制定时要经过多数人讨论通过认可(采取民主集中)方宜执行,在执行中还应随时或定期修改逐步完善。

  5.质量检验制。质量是企业的生命,产品质量的好坏是企业生存的保证。在质量检验中应设立固定或不固定、脱产与不脱产的质量检查员。运作中要做到①自检,即生产者自行对所生产的产品进行检验;②互检,互检是一条生产线、一条联动线或单机之间,对所生产的成品或半成品进行的相互检查;③下工序对上工序的检查,即下工序对上工序生产的半成品进行的检查,即通常所说的层层把关;④抽查,即质量检查员定时或不定时的抽查操作者所生产的半成品或成品,抽查要有记录,优质的要表扬或奖励,劣质的要批评或惩罚。质量检验工作要好坏分明,才能促使质量的提高。

  6.工艺档案制。工艺档案指对不同工艺手段制出的产品样本的保存。工艺档案工作是工艺管理不可缺少的,工艺档案可以保存企业产品,使之与历史产品相比较,推动工艺技术和产品质量的提高。

  7.设备档案制。设备档案指当设备——进厂就建立记录,如同病人进医院建立病历。其内容有:①设备名称、厂家、日期;②设备来源;③新(或二手旧设备)设备运转情况;④使用后维修次数与时间;⑤零件磨损与更换情况;⑥常见故障与所出现事故的情况等。以上几种都要有记载,以了解设备的使用情况与使用寿命。

  8.设备擦检维修制。设备擦检,即在擦机时应顺便检查所用设备情况和常见易损零件的更换。装订用设备擦检的时间一般可以掌握开一个班(动转8-12h)应每两周擦检一次;开两班或三班(即6-24h的运转),每一周擦检一次。每次的擦检应擦净、检查周到,避免擦检后出现问题影响正常生产。

  装订所用的设备,包括单机、联动生产线等,一般擦检时间为2-4h(特殊情况例外)。

  设备维修包括设备保养。如开机前的上润滑油、检验设备有无异常现象,合闸试车等,无误后方可正常运转。当设备运转5-10年可能出现有中修阶段(指正常运转情况下);15年左右出现大修阶段(特殊事故除外)。进口设备可延缓中、大修时间。

  设备维修与设备擦检情况都要有详细记载,以随时掌握设备使用情况,延长机器使用寿命。

  9.安全文明生产制。工厂要有安全文明生产制,以防事故发生和保证工厂规范化的生产秩序。

  ①建立或健全安全操作规程、厂规、厂纪;

  ②工厂车间内布局合理,应以工艺流程顺序和操作方便合理安排;

  ③贮放半成品和成品的位置要合理,不得紧靠墙壁或暖气,也不可露天放置,以避免纸张的合理水分被破坏,使书籍加工后皱折不平;

  ④设备放置合理,如照明度好(最好用直接光)、运输方便等,以利生产的正常进行;

  ⑤工人应有安全工作服,女工一律戴工作帽,不许穿裙子开机器;

  ⑥车间场地整洁、干净,无废页、纸毛、油渍等脏物。

四、装订加工准备工作



  为了保证书刊装订加工的顺利进行,必须做好加工前的准备和安排,以便进行各工序之间的一系列生产活动。加工前的安排也是装订加工管理中的重要工作之一,是为把各项工作(包括技术、人员、设备等)能科学地、合理地组织和协调起来。为此,就需要根据生产任务的轻重(即加工的繁简程度及完成期限)、实际生产的能力(或效率)及历史资料,制定出科学的符合客观实际情况的计划。一般的顺序过程如图5-1所示,其内容有以下几个部分。

  1.承接和下达任务。当接到某项印装加工任务时,要根据本单位技术、设备能力和可否完成情况进行承接。承接后,首首由生产管理部门按照出版单位提出的规格和要求(如幅面、开本、订装方式等),进行科学地综合性地加工设计,以便正确无误地完成书籍制作的任务。在制版和印刷半成品时,又必须根据出版物的规格、页数、订装方式的具体情况和要求,制定和建立正确、合理的加工方案,然后才可进行正常加工。加工方案要周密、准确,既要保证出版物的规格要求,又要符合工艺加工的合理性,使二者统一才能按质、按量和按期完成任务。



图5-1 承接和下达任务过程


  2.具体加工前工作。装订车间(或工序)在进行某一种工作物的加工前,先要看懂和弄清加工方案的内容,科学合理地计划和安排好加工工艺所涉及到的各项工作内容。

  (1)确定加工工艺方式方法。加工前,根据加工方案的特点、要求和现有技术条件,采取合理的加工工艺。在确定加工工艺时,依加工方案上的顺序逐个工序地进行安排。如按所加工书刊的装法、开数,确定用手工或机器进行操作;按其页数和帖数决定是否需要散页零件的加工;按其订联方法,确定需要何材料和订联形式:无线还是有线,精装还是平装,怎样加工才可互相街接好等,以便加工的顺利进行。

  (2)估工、计料。每批需加工的书册,都要有计划地计算出所用工数(或工时)、材料的多少,做到有计划地进行生产。

  估工,就是计算工数的使用,即根据承接任务(一批)的大小,加工形式的繁简及完成的期限,对所用工数(即每1人工作8h为一个工)做出的周密计算。估工时要有科学的依据,如现有技术力量、人员的多少、设备的利用及实际效率、历史资料等。估工不可不足,也不可冒进,还要考虑到可能发生的人员、设备、质量(指制、印等所造成的)等意外事故和问题。负责估工人员对各工序的度划定额、各机种运转情况都要了如指掌握,要使所用工数与完成的进度和期限协调一致,保证任务按期顺利完成。

  计料指计算一批加工物所用材料的数量,即根据一批工作物的订装方式方法、工艺加工要求,计算出所用加工材料的数量。如书脊材料、书封材料、包装材料、各种联结料等的计算。计算时要依书籍的品级、开本大小、书册厚度等进行。计料工作要与加工时实际操作相结合,做到计料周密,用最精确的数字和科学方法进行计算,避免领取材料的不足或过多而造成的浪费现象。

  3.正常进行加工。各加工过程安排好后,便可进行正常的加工生产。一般情况下,从装订的第一个工序开始以加工方案为依据(或附带有事先折、配、订好的一本样书)按工艺流程,逐工序加工。每个工序加工完一个品种时,都要有明确的数字记载,如加工总数量、所用工时、工数、材料、尾料及是否亏损等,层层有数。待书册加工完毕,品种数字齐全准确后,加工方案则完成。加工方案确定后,不论工艺有多复杂,要一李照方案办事(特殊情况例外)。加工方案备案作为加工依据,一个品种加工完毕,需加工其它另一品种时应另订方案,依次加工各批工作物,表5-1为印刷生产通知单。

  在正常生产中,车间生产调度工作是主要环节。见本章第一节中的3.调度工作制。

  4.尾数工作。尾数,指一个品种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品种不够数而剩下不成册的最后数字。尾数工作是书刊加工的辅助工作,它的任务是将各工序的不合格品或因故遗留下极少部分不齐全书册(书芯或书帖)进行修理拼凑使之成为合格成册的产品,以减少浪费。这样,不仅可降低成本,还可避免拖期欠尾的出现。尾数工作的好坏,不仅关系到每一品种数字的齐全,任务的完成,出书周期的准确,而且影响到本单位的信誉和资金周转。因此,做好尾数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它要求做尾数工作者的技术要全面,责任心强,要尽力修补和拼凑能够成册的一切关成品。尾数中需要补版的书帖(或页张)要准确无误地审核批准后及时给以补版随其大批产品完成。

  5.完成任务的计算。装订工序(或车间)完成任务的多少均以令为核算单位(每500全张纸为一令)计算完成的数量,即通常所说日产(或月、周)完成多少令纸。计算时根据工种、机种将一帖或一册、一沓(一刀)等的页张折合成全张纸再折合成令数。即用所装订一品种的总册数乘一本书的总页数,得出总页数,用总页数除以开数,得总张数(全张),总张数除以500张(1令)得出的就是总令数,即加工这一批(或这一品种)所用纸张的总令数。求书芯、封面及总共所用的纸张令数计算公式如下:

  总令数=装订总册数×每本书瘿的页数/开数×500

  封面令数=装订总册数×2(每本封面页数)/开数×500

  书芯令数=装订总册数×(每本书册页数-2)/开数×500

  各机种完成任务的计算公式:

  折页日产令数=效率×速度×480(工时)/500

  骑马联动、单头订书机、胶订机、包本机、配页机、节书机:

  日产令数=效率×速度×一本的页数×480(工时)/开数×500

  其中各机种的效率应以机器的实际回收能力计算,一般在正常情况下在致是:

  折页机应回收70%-80%;

  配页机应回收70%-80%;

  单头订书机应回收70%-75%;

  锁线机(自动的)应回收70%-80%;

  骑马联动机应回收70%-80%;

  无线胶粘订联动机应回收70%-80%;

  精装生产线70%-80%;

  长条式包本机应回收70%-80%;

  圆盘式包本机应回收70%-80%;

  三面切书机应回收70%-80%;

  以上常用机种的回收率还可依机器的实际情况酌情进行计算。在计算中除去应有规定的辅助时间外(如换规矩等),一般情况如小修、更换易损零件等均不再减去实际工时,应算在生产计划内。

[时间:2001-09-29  作者:王淮珠  来源:《精、平装工艺及材料》第五章 装订工艺基本知识]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