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行ISO9000的作用


1. 强化质量管理,提高企业效益;增强客户信心,扩大市场份额
  负责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认证机构都是经过国家认可机构认可的权威机构,对企业的质量体系的审核是非常严格的。这样,对于企业内部来说,可按照经过严格审核的国际标准化的质量体系进行质量管理,真正达到法治化、科学化的要求,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产品合格率,迅速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于企业外部来说,当顾客得知供方按照国际标准实行管理,拿到了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证书,并且有认证机构的严格审核和定期监督,就可以确信该企业是能够稳定地生产合格产品乃至优秀产品的信得过的企业,从而放心地与企业订立供销合同,扩大了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可以说,在这两方面都收到了立竿见影的功效。

2. 获得了国际贸易“通行证”,消除了国际贸易壁垒
  许多国家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设置了种种贸易壁垒,包括关税壁垒和非关税壁垒。其中非关税壁垒主要是技术壁垒,技术壁垒中,又主要是产品质量认证和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的壁垒。特别是,在“世界贸易组织”内,各成员国之间相互排除了关税壁垒,只能设置技术壁垒,所以,获得认证是消除贸易壁垒的主要途径。(在我国“入世”以后,失去了区分国内贸易和国际贸易的严格界限,所有贸易都有可能遭遇上述技术壁垒,应该引起企业界的高度重视,及早防范。)

3. 节省了第二方审核的精力和费用
  在现代贸易实践中,第二方审核早就成为惯例,又逐渐发现其存在很大的弊端:一个供方通常要为许多需方供货,第二方审核无疑会给供方带来沉重的负担;另一方面,需方也需支付相当的费用,同时还要考虑派出或雇佣人员的经验和水平问题,否则,花了费用也达不到预期的目的。唯有ISO9000认证可以排除这样的弊端。因为作为第一方的生产企业申请了第三方的ISO9000认证并获得了认证证书以后,众多第二方就不必要再对第一方进行审核,这样,不管是对第一方还是对第二方都可以节省很多精力或费用。还有,如果企业在获得了ISO9000认证之后,再申请UL、CE等产品质量认证,还可以免除认证机构对企业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重复认证的开支。

4. 在产品质量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国际贸易竞争的手段主要是价格竞争和质量竞争。由于低价销售的方法不仅使利润锐减,如果构成倾销,还会受到贸易制裁,所以,价格竞争的手段越来越不可取。70年代以来,质量竞争已成为国际贸易竞争的主要手段,不少国家把提高进口商品的质量要求作为限入奖出的贸易保护主义的重要措施。实行ISO9000国际标准化的质量管理,可以稳定地提高产品质量,使企业在产品质量竞争中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5. 有效地避免产品责任
  各国在执行产品质量法的实践中,由于对产品质量的投诉越来越频繁,事故原因越来越复杂,追究责任也就越来越严格。尤其是近几年,发达国家都在把原有的“过失责任”转变为“严格责任”法理,对制造商的安全要求提高很多。例如,工人在操作一台机床时受到伤害,按“严格责任”法理,法院不仅要看该机床机件故障之类的质量问题,还要看其有没有安全装置,有没有向操作者发出警告的装置等。法院可以根据上述任何一个问题判定该机床存在缺陷,厂方便要对其后果负责赔偿。但是,按照各国产品责任法,如果厂方能够提供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证书,便可免赔,否则,要败诉且要受到重罚。(随着我国法治的完善,企业界应该对“产品责任法”高度重视,尽早防范。)

6. 有利于国际间的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
  按照国际间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的惯例,合作双方必须在产品(包括服务)质量方面有共同的语言、统一的认识和共守的规范,方能进行合作与交流。ISO9000质量体系认证正好提供了这样的信任,有利于双方迅速达成协议。

ISO9000质量认证——通向世界的钥匙!
  产品质量认证制度司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随着商品经济的不断扩大和日益国际化,为提高产品信誉,减少重复检验,削弱和消除贸易技术壁垒,维护生产者、经销者、用户和消费者名方权益,产生了第三方认证,这种认证不受产销双方经济利益支配,以公正、科学的工作逐步树立了权威和信誉,现以成为各国对产品和企业进行质量评价和监督的通行做法。

  英国是开展质量认证最早的国家,早在1903年英国工程标准委员会用一 种"风筝标志",即“BS”标志来表示符合尺寸标准的铁道钢轨,1919年英国政府制定了商标法,规定要对商品执行检验,合格产品也佩以“风筝标志”,从此,这种标志开始具有“认证”的含义、沿用至今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

  受英国的影响,世界各发达工业国家也争先采用质量认证制度,并给予了极大的注意力,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为此于1980年成立专业技术委员会

  ISO/TC176, 该委员会经过7年的艰苦努力,于1987年正式发布了第一部管理标准 ---ISO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第列标准,它适用于不同的企业,包括制造业、服务性业商业、建筑业等,因而,它的出现极大的促进了各国质量认证的发展,目前国 际标准化组织的104个成员国中有70多个国家包括欧共体、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日本等几乎所有工业发达国家均等同采用ISO9000系列标准作为本国国家标准,各国企业也纷纷依据这种标准,调整作业运行机制,并且获得认证资格,迄全球已颁布认证证书近10万多张。

  近年来,由于ISO9000系列标准的作用及其重要性被愈来愈多的人所认识。

  ISO9000系列标准的应用范围随之日益扩大,ISO/TC176在总结了国际上众多大型 公司、集团优秀的质量管理基础上,于1991年8月发布了ISO90004-2:《质量 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第二部分:服务指南》,谋求促进各单位和公司以更为有效的方法管理其各项服务活动的质量,以确保顾客规定或隐含的需要得到理解和满足。

  所有这些表明,在国际贸易中,要求提供按ISO900系列标准通过质量体系认证的证明,作为签订合同的一个条件,这已是一个趋势,各企业应顺应国际 贸易的趋势。积极主动的开展以GB/TI9000系列标准为依据的质量体系认证,以提高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竞争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实行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国内市场和国际贸易都得到迅速发展,但由于我国没有建军立符合国际惯例的认证制度,我们自己搞得一些产品监督形式得不到国际上的承认。在国际贸易中面临着在经济上蒙受损失和受到设置技术壁垒的限制,我国的工业企业,由于不了解各国认证制度的要求,许多出口商品打不进国际市场,即使进入,其价格也远远低于所在国通过认证的产品。一些了解认证的企业每年也不得不花费大量外汇去申请国外认证和由国外认证机构出具检验报告。所以,建立我国的认证制度,开展产品质量认证和体系认证工作,是我国质量认证工作的当务之急,是最终消除我国与其他国家之间存在的技术壁垒的根本途径。

  我国从1991年起正式开展认证工作.1991年5月,国务院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认证管理条例》,标志着我国产品质量认证工作走入法制轨道。

  1993年 1月1日,我国正式由等效采用改为等同采用ISO900系列标准,建立了符合国际惯例的认证制度。我质量认证工作取得常足的发展。

  对我国企业而言,通过公正独立的第三方认证获得质量认证证书,是产品质量信得过的证明,是产品、服务进入国际市场的通行证,企业获得认证证书后,将向国内外公告。

  质量认证证书可以带来以下益处:

  可以稳定地提供满足顾客要求的产品,增强顾客满意。

  提供满足顾客一般或特定需要的产品或服务,开拓占领市场,充分利用非价格因素提高竞争力。

  扩大销售渠道和销售量,实现优质优价,获得更大利润。

  有助于树立全球经济意识,提高企业事业单位发展战略的基点,抓住机遇,赢得未来,这符合时代的选择、民族的利益。

  促进建立体系化的、严谨的经营管理模式,优化组织结构,完善经营管理,建立减少、消除,特别是预防质量缺陷的机制。

  职责进一步明确、作业流程更加清晰,真正做到各负其责,避免了踢皮球现象的发生。

  带动服务和产品的结构调整,推动技术改造,增强自身实力。

  表明尊重消费者和对社会责任,提高企业、产品和服务的信誉、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打破国际贸易中的技术壁垒,进入国际市场,扩大出口。

  有助于形成名牌,同时,部分企事业单位的合法权益。

  避免重复抽查和检验,节省用于检验的时间、人力、物力合理财力。

  可以使企业业绩得到持续改进。

[时间:2001-09-28  作者:必胜网  来源:必胜网]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