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报纸版式走上新世纪“T”型台


  编者按 一切艺术,都是通过“形”的表现去显示“神”的光彩的。读者是在阅读的流动过程中才接受信息,不仅是读内容,同时也在看形式,往是版是版面所具有的形式美感,才引导读者去深入地探究其内容的意蕴。因此,设计,应该有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找到了美的法则,就有利于形式美的创造,从而达到传神的目的。为了使读者对现代报纸版式有更深的理解,也为了使业内人士更注重版式设计,我们特约《北京广播电视周刊》的张光、《北京青年报》的焦尚意、《人民日报》的许林对国内数百份报纸的版式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进行了较为系统的分析,也希望能和更多的同行共同探讨,让中国报纸的版式与时俱进,与大众更加帖近,真正走上新世纪的“T”型台。

报纸版式设计的接力区


张光

  中国报人对报纸版面形式的认知往往落在对报纸了语言认知的后面。

  这是我们多年来形成的思维习惯,这种习惯使我们多年来约定俗成了这样一种规律:报纸版式设计只是对版面的装饰,它从不介入选题的策划,甚至不与版面的文章前期组成结构发生关系。然而,凡是这种规律被打破的进修,凡是将版式语言调高到与文字语言同样音量的时候,我们就会听到一种混合声响,它像交响乐般带给你完美的享受,带给读者一种阅读感和视觉感综合在一起的感染力。新闻出版报曾在90年代初期举办的中国报纸版式研讨会,实际上已将这首交响乐的前奏传播到中国报人的耳边,因他们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报纸版式的发展,必须与选题的立体式开发和版面编辑艺术紧紧柔和在一起,必须依靠团队整体运作的合力。

  如果我们将90年代初《中华工商时报》讲秩序感、讲设计韵味,《北京青年报》讲视觉冲击力、讲形式对比,《新闻出版报》讲均衡、讲分割美感这几种明显的特色,比喻为中国报纸版式在改革开放后掀起的第一次浪潮,那么到了90年代末的时候,这样几种特色得到了更辊极至的发挥和更加广泛的传播,特别是在多家报纸的周末版和专题报道版中,报纸版式体现出特有的形式功能。在有关“香港回归”的专题报道上,以《共民日报》领军的几家大报都在版式设计上作了新的尝试。在悉尼奥运会的报道上,更多的大、小报纸都拿出胆量进行了许多有创造性的版面编排运作。进入新世纪以来,受众与媒体的关系更加紧密,同时媒体之间的竞争愈演愈烈。商家更多的介入,读者更高的要求,市场更明确的分割,新闻更快的传播速度等等成堆的新问题,将报人推向了一条新的叉路口。报纸版式如何发展,在这个路口面前同样面临新的选择。

  “国家队”的阵型是否需要变

  将中央级的机关报此喻为“国家队”,是根据报纸性质类推的一种称呼,“国家队”报纸从来都要拿出自己的身份,这不是炫耀,是必然的定位。因此,不管市面上的报纸如何花哨,如何有冲击力,“国家队”有阵型基本上不变,或者说以不变应万变。

  其实,仅就“身份”二字来说,也同样具备质量演变的过程,同样有可以追求更高质量的可能。《人民日报》在坚定地保持了东方报纸传统版式特色的基础上,也在变。变得更加清爽、明快。横竖相间的宋体字标题,少量的花线,清晰的图片,在高质量的纸张材料和高水平的印刷条件保证下呈现出稳重、大方的独家特色。有位读者说“看人民是报的版面,就如同看电视新闻联播中罗京的神态:平和、端正,从不失态”。《光明日报》基本也是这样一种风格,只不过因文章字量和标题的形态上更加“文气”了许多。《解放军报》近年来在版式上向更硬朗、更坚实的方面变化,黑体字的标题和文章块的分割虽然没有《人民日报》那样精巧,但却以更强一些的黑白对比和规整文字排列增加了军报应该有的形式力度。我们还看到《经济日报》以大信息量和一个个图表组合出来的密排性版面形式变化,看到《工人日报》在版面横向分割上的努力,看到《中国青年报》逐渐调整了几年前惯用的整版黑体字标题,从过硬的版型走向轻松。在大报的版式变化中,最为明显的当属《科技日报》,该报几乎将如今流行的报版形式一骨脑都收进手中:格式化的竖通条,文气十足的大号宋体字标题,很讲究的色彩设置,以及节奏明确的版块分割。充分体现了科技的时代性和专业感。由此感到,大报“国家队”的身份是一种品牌,是一种与生俱来的个性特征。大报的版式就应该有大报的架势,因此,大报的基本“阵型”用不着做大的调整。然而,从自身定位来追求更加完美的形式语言,我们就会发现“国家队”同样也需要从几个方面重新表达增加些“火力”;用更多些的横题加快新闻传递的速度;用稍大一点的字号加强肩题的力度;用一些格式化的分割达到合并同类新闻的目的等等。还是那句话:“阵型”虽然不用大变,但个性却应该走向完美。

  各路诸候争雄为哪般

  几年前还很难想象得出“小报”之争,如今不但搅得我们眼花缭乱,而且已经达到了竞争白热化的程度。在这种竞争中,版式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我们甚至可以将版式设计看作是各种兵马用来打头阵的先锋。《北京晨报》清新淡雅的色彩,《石狮日报》宽栏空、韵味统一的文章排列,《南方都市报》五分之一窄横通的硬朗风格,《北京娱乐信报》三比一版面节奏格式化的应用,《中国证券报》周末版提要式导读的处理,《足球报》每个版楣下的妙语提示……数不胜数的新形式风格风起云涌,给走入新世纪的中国报业增添了光彩。倘若从表面上看,这些光彩在设计上有更加合理之处,达到了与时代审美标准的变化发展同步。然而,从更深的层次里探索,我们会发现这些形式上的变化实质上都围绕着一个目的:让报纸更好读,更好看。

  10年前,中国的报纸常常在选用什么灰度的网底,那么粗的分割线,什么样的字体上煞费苦心。因为那个时候的报人还停留在将版式设计看作是纯粹装饰的阶段。10年后,我们看到的变化不再仅仅是美术编辑“描龙绣凤”的修饰,而是实实在在的团队运作。报纸要在视觉感上更加符合人们的阅读重理规律,达到“好读”。要在审美功能上达到与报纸个性一致,变得“好看”。好么多家报纸采用整版横题,如同枕木似的排文方式,无非是追求新闻的传递速度,因为在这样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在这样一个工作高效率,生活节奏加快的时代,新闻速度(包括阅读速度)焉能不快?这里,印证了两条哲理“物体的形状越复杂,在知觉中将它们分离出来越困难”,说明了新闻版的设计应该简单。同时,“当某种特定的刺激一次又一次出现时,动物,甚至是那些低级动物,都会停止它们的反应”,说明过于概念化的简单又会使人乏味。因此,中国报业在世纪之初掀起的版式大战,实际上背靠着快捷的新闻采集,丰富的信息容量,以最高的速度打响,所以,如何使形式“简单”又“好看”就成了各家报纸争先的手段。

  传统“旗袍”能否靓丽依旧

  能称得上老品牌的产品必然有值得自豪的家底。而能被他人识为自家家底的东西,不会轻易丢弃了他的本来面目。《新民晚报》是国内目前不多的几家能继续扛着传统版式大旗的报纸之一。既然能扛到今天,就说明地域性的阅读习惯、品牌感召力和他们依然如往的新闻采编模式能够拥有这么一片天。其实,《新民晚报》也不是一点不变,特别是他们的一版,比以往的视感强了许多,传统的镶嵌式排文在现代黑、白、灰关系的作用下显得精巧了许多。各地省级报纸也在基本保留了传统版式风格的基础上,慢慢地进行调整。应该看到,在这万象更新的变化中,发扬传统是一种必然。东方文化的积淀在与东方人的现代生活方式有密切相关的联系,报纸版式中诸多设计元素离不开民族文化特征,比如汉字字型的图案化功能,中文排列方式以及图文镶嵌组合的多变性和易操作性等等。应该看到,参考国外报纸先进的版式风格,会对我国报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盲目照搬国外报纸版式却并不能使我们对自己的平面设计语言有更进一步的开发。旗袍虽然是延续了多少年的老服装品种,但改进这一品种,仍然会被大众所接受,因为中国人的体态穿旗袍更合身。

  从宏观上看,尽管中国报纸版式的发展呈现出了较明显的多元性。但归纳起来基本上有这样三条主线:一是追求新闻的形式感。我们看到时下流行的在每个版上头条都被格式化排列的窄横通的形式,就是让新闻主体不加修饰直面读者的体现,各地都市类报纸在这种形式上使用率最高。二是追求服务功能。近年来常见的四分之一竖通形式,正是起到了方便读者检索式阅读的作用,因此各地生活服务类报纸在这方面已经有了不少实践经验。三是追求版面的清爽和洁净。前些年我们常见到的那些大面积设置黑底色的报版已经越来越少,人们的阅读习惯已经从单纯的接受视觉刺激,向审美和实用性转变。

  有了上述这三条主线给我们的提示,就应该承认这样一个现实,报纸真正的魅力是文字语言要用最合适的口气传到读者身边。你没有鲜活的新闻,就不要追求什么新闻的形式感。你没有服务的实际内容,也根本犯不上在版上开辟什么竖通。你没有大量的市井信息,也就不用搞什么镶嵌式百文,让读者跟着你钻“胡同”。中国报业在走上新世纪的“T”型台时,展现的应该是与时代相符,与大众贴近,更加合身合体的装束。

简洁,报纸版式的灵魂


焦尚意

  不管业界及读者如何见仁见智,报纸的版面形式早已成为各方的关注点之一,简洁都应是驾驭版式设计的灵魂。

  简洁精练优于眼花缭乱

  首先,报纸首要功能是向受众传递新闻信息,不论其载体是文字还是图片,基余则都属附属因素,所以所有的设计都不应干扰这种信息的传递。如果只是为了好看而好看,为了设计而设计,疏忽了新闻信息的传达,则是没有价值的舍本求末。在这里时效的概念对于文字内容和版式设计同样有意义,为了快捷地传达文字所承载的新闻信息,就要求其版式形式越简洁越好,这样才能给读者的阅读提供最大的方便。这一点也是评判报纸版式优劣的关键所在。

  即使有人喜欢怀旧、复古情调,也绝非是全面重复以前的东西,也是否定之否定的发展。即便是你认为版式变化不大的报纸,拿他现在的版面和10年前同一报纸的版面比较,你也会发现,不管是文章区的结构划分,还是黑白灰的对比设计,都有不小的变化。这种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活跃的版式也要设计简洁

  报纸的新闻是分类的。比较严肃的有各报的要闻、时政新闻、财经新闻、国际、国内、本市的政治、经济、社会新闻,以及各类焦点报道与专题报道等;比较活跃的有文化娱乐新闻、足球体育新闻和报道各专门领域的产经新闻,以及相关的各类副刊。当然这个副刊也应是以相关新闻内容取胜的新闻化的副刊,只不过和纯新闻的表现形式不同罢了,而绝不是十年前或十年后都可以登的风花雪月之类。

  新闻的体裁不同,反映在其外在形式上自然各不相同。但结构紧凑的要闻版与结构疏有副刊版同样需要设计简洁,即便是强调动感与视觉冲击力的文娱内容与赛事报道,在众多图片的安置排列与大小对比中,在有些大图片、主打形象去掉背景后,不规则的外轮廓与周围文字的组合中,同样是以方便阅读为第一原则。因为报纸毕竟不是画报,不是纯装饰性的平面设计。就是画报、海报,也有一个信息传达的秩序问题,即人们接受其信息也要有一个循环渐进的累积叠加的过程。

  谁都知道,读报纸和看文件不同,除了内容,其编排格式是至关重要的。文件的排法倒是单一,但那种行文无变化的重复,使人阅读极易疲劳。就像修高速路,笔直地修最节约,但为了调节人的神经,减少事故的发生,还要人为地搞些弯道,所以报纸版面既要高度洗练,又要通过阅读节奏的调节,诸如适当的空白、图片的穿插、栏线的分割、标题字体轻重的对比等方式的运用来达到提高读者阅读兴趣的作用。比如财经证券类版面,没有什么好图片可用,同时这个版的内容又决定了版式要严谨、精致、秩序井然,以增强其一丝不苟的可信感。所以优艉的设计者就把这个版的有限的人物头像或胸像与资料统计表以及K线图等内素揉到一起,各自可板的内容经有机结合,即达到了贴切生动又不妨碍整版风格的效果,化平凡为巧妙,避免了这类版面常见的枯燥。

  设计简洁首重制做标题与处理图片

  设计版式时比较麻烦的是除了文字外的东西少得可怜,抑或是图片图表等多得要命,无中生有地创造或去粗取精地处理都要十分用心,都要恰如其分地运用电脑手段,就像演员,最好的表演是看不出是表演的表演。不能像时下有的书籍封面,满版是电脑制作的效果,特技处理多得都不知道怎么现往上堆好了,其本质恰恰是忘记了这种效果、手段从本质上讲都是为实现你的设计意图服务的,而不是相反。

  最普遍的问题是如何做标题。文字编辑作题或着眼于统驭全局,或倾向于引起兴趣,总之是标题为正文服务,与正文合拍才行。美术编辑所做的标题处理同样要与正文合拍才行。最简练的方式是不做任何加工,直截了当,就靠最简练的字体的字型本身来让人理解题义,因为汉字里80%是以形声法构成的,大可望文知义。如果在形色版面上则需100%的黑再加上20%左右的蓝,以使其更饱满厚重,如仅仅是黑则会显得薄而灰。这时的设计主要体现在其位置的经营上。黑颜色适于与所有的颜色搭配,不像别的色彩搭配,弄不好就有损于效果。如果是多行题的话,且字体字号相同,多数情况下又要在各行题之间用线加以区分以引导阅读。如果非要修饰一下标题,也要注意到与其内容的一致性,比如表现火山的标题,就取所配火山图片上的某一局部填在标题的字型中,诸如此类。千万不要立体字、金属字、错影、勾边地乱整,一定要把握好题与文的协调、恰当,要有整体感。

  现在电脑可以为你能想像出的任何可能的设计提供技术支持,为使一行标题中某一个关键的字更为突出而改变其外型、夸张某一笔划,以引起人们的注意。关键的是要适度,要尽可能地简洁,以不干扰读者的视线移动为准。这里最常见的谬误是一行标题没几个字反而左右上下乱排,线一个字或两三个字就改个字体,换个处理方法。

  现在的报纸很少有不登广告的,所以版式设计还要考虑与广告的协调。如果下半个版的广告已是莺红柳绿了,上半版再搞得姹紫嫣红,那这版就没法看了。要是上半版除了图片有颜色外,其余标题等设计元素全处理为黑色或其余同一颜色,可能与下边广告互相衬托,看起来就不会有乱的感觉。当然还包括上边的图片如何处理才能与下边的图片形成对比反差,使整版更均衡等一系列问题。针对有些报纸版面眼花缭乱的状况,有专家说:欧美的艺术设计水平与电脑软硬件水平不能说低吧?而为什么他们的主流报纸的版面反而很朴素、很清洁呢?显然不其设计不出来或设备跟不上,而是有意为之。结论是报纸的版面就应该简洁、简洁、再简洁。

图片,报纸版式的新单元


许林

  随着社会的发展,一切都发生着变化,图片在报纸版式中的变化,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在80年代中后期以前报纸的版式是以文字为主体,图片在版式设计中只起到一个配合及点缀的作用。到了八十年代中后期,它才真正发生变化,而到了90年代,各大报纸在重大活动中都把图作为一个独立的单元,让版式通过图来引导读者。报纸把图片从个体变成了报纸版式单来使用,这样图片就成为报纸版式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从此开始了报纸版式的新纪元。

  2001年8月23日,在新疆乌鲁木齐,召开了第五次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从1990年8月在宁夏银川召开第一次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至今的11年里,全国报纸总编辑新闻摄影研讨会已经开了五次,报纸在新闻摄影报道方面已经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其标志表现为:11年前会上提出的“图文并重,两翼齐飞”的办报方针,已为绝大多数报纸的总编辑接受并付诸实践,落实在报纸版上;当代报纸为争夺读者的“眼球”,厚题薄文,注重使用图片,用图片激活版面,已经呈现出标题和图片引领新闻走的新局面,这是当代报纸一个最显著的特征。大幅度刊登图片新闻,已经使报纸产生了预期的综合效益。在邮局和报摊上,刊登新闻性强、有冲击力大照片的报纸最先引起读者注意,最受读者欢迎,发行最上升最快;同时,也赢得了厂家、商家的青睐,广告效益大增。《北京青年报》、《华商报》、《南方都市报》等就是这方面的佼佼者。面对这种形势,已有一些媒体声称:现在进入了“读图时代”。

  大、多、彩的趋势

  大——2001年7月14日,《北京晨报》、《中国青年报》、《经济日报》、《环球时报》、《新民晚报》、《新快报》、《深圳特区报》等报纸均在一版刊登了4栏、5栏和通栏大幅新闻照片,突出报道北京申奥成功的重大消息。1999年10月2日,《天津日报》头版用3幅大照片、一个竖标题和一小段文字报道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的庆祝盛典,其中江泽民主席的特写照片占5栏宽、大半个版高。而当天的《文汇报》则更是把一四版打能,刊登了7幅大照片报道国庆庆典的恢弘场面,其中江泽民主席的特写照片和他检阅三军的照片各占一版和四版的半个版。

  多——现在报纸使用图片不仅注意大,而且着意多,以量取胜。仅以7月14日的部分报纸刊登的有关北京申奥成功的图片为例(其他方面的图片不计在内),《北京青年报》发表47张;《北京晨报》登载38张;《羊城晚报》刊登56张;《新民晚报》刊登36幅;《新快报》使用50张;就连版面异常紧张的《人民日报》,也用了庆祝照片达10张之多。

  彩——20世纪90年代末期以来,全国报纸日趋呈现彩色化。在这之前,全国已有许多报纸如《人民日报》、《解放军报》等不定期出版的一些彩报,但是,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没有出版过彩色日报。1997、1998年以来,先是《北京青年报》、《中国青年报》出版彩色试刊,接着就正式出版彩色日报;尔后,《北京晚报》、《北京日报》、《北京晨报》、《科技日报》以及外地的《今晚报》、《解放日报》、《新民晚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深圳特区报》等等,大步跟进,陆续出版了彩色日报。发展到现在,全国绝大多数省、市、自治区一级的报纸都已经出版了彩报,有些地市州盟报,有条件的也上了彩色版。可以说,报业的彩色大潮已经到来,而图片正是彩色大潮的弄潮儿。

  专题摄影报道东风强劲

  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新闻专题摄影报道在报纸版面上占有越来越多的比重,读者对专题摄影报道的需求与期盼也越来越大,这一报道形式正呈现出势头强劲的势态,空间广阔,大有可为。《申城空气怎么了?》、《丢丢的故事》、《98生命面对洪水》、《备战高考》、《与生命对视——16岁少女张穆然生命倒记时》、《“传销客”梦碎江城》、《感人的捐献》、《张朝阳,一个大孩子的终极游戏》、《陆幼青死亡日记》、《天桥》、《皇城一片黄煞煞》、《我们的家园》等等优秀的专题摄影报道,经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感和频频出现在报纸版面上,吸引着读者的眼球,震撼着读者的心灵,净化着读者的思想。

  打国际图片牌展开眼球争压战

  许多报纸都增加了国际新闻图片的报道量。1998年以来,《北京青年报》开辟的“图片报道”和“图说话”版发表了许多世界大通讯社如法新社、路透社等播发的国际新闻照片;《人民摄影》报在“摄影报道”版开辟了《海外新华社传真》专版,每个月精选十来幅通过新华社播发的国外大通讯社、图片社的精彩的国际新闻照片,奉献给读者;2000年,《环球时报》增加了“直观天下”彩色摄影版,用图片报道世界上发生的新闻事件,而且每幅照片都有新闻标题和新闻说明,每块版七八张照片;就连过去从不刊登或极少登载图片的《参考消息《,再也挡不住读者对新闻图片极大需求的诱惑,不但早已打破常规登起照片来,而且往往一登就是七八幅,甚至10多幅,2001年8月6日,它在当天16块版中刊登了48张国际新闻照片,平均每版3张,大打国际新闻图片的牌,借以争夺读者的眼球,扩大自己的市场发行份额。

  注重图片报道的策划

  现在报纸的图片报道特别是重大新闻报道已经不仅仅是摄影记者单方面的事,而是一个有总编辑、责任编辑、图片编辑、摄影记者和技术保障部门积极配合的系统工程。它要求有事前的新闻策划,有摄影记者深入新闻现场的即时采访拍摄,有在技术部门或在通讯技术设备保证下的及时传输,有图片编辑对前方图片稿件采摄实事求是的宏观指导和调整,以及落实新闻策划的微观实施,以确保重大新闻图片报道的成功。例如1999年10月1日《北京青年报》国庆50周年的50年版面、《南方日报》1999年12月1日至15日《澳门回归篇——澳门故事》图片专版的连续报道、《北京晚报》2000年的报道版面、《广州日报》2000年的200个版面、《羊城晚报》1999年12月27日-2000年1月2日的“赤、橙、黄、绿、青、蓝、紫”的232个版面等等,都以在图片为主打新闻内容,以多图、彩图、厚题薄文为重点,吸引读者的视线,图文并重地进行了主题性报道,充分展示了当代报人的策划天才。

  强调图片的新闻性、时效性

  为保持报纸的鲜活气息,全国各报都在新闻图片的新闻性和时效性上抢占制高点,在网络媒体和电视新闻的强烈冲击面前尤其是这样。就拿刚刚结束的北京申奥新闻宣传大战来说,各家报纸都加强了新闻图片的报道力度,他们不仅尽一切努力往莫斯科派摄影记者,而且留够了充足的版面准备报道北京申奥成功的重大新闻。

  这里还以7月14日的报纸为例,《北京青年报》、《中国青年报》、《经济日报》、《环球时报》、《文汇报》、《新民晚报》(一、四版连版)等报纸都在一版刊登了北京申奥代表团为申奥成功吹呼的照片。这些新闻照片恰到好处地捕捉到了第一瞬间,它的新闻性、时效性都是无可挑剔的。

[时间:2001-09-13  作者:中国新闻出版报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2001-8-31 第2681期]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