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雕版印刷在纸币、报纸、地图等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经过长达四五百年的应用和发展,到了宋朝,雕版印刷的应用已扩及纸币、报纸、地图等领域,应用范围相当广泛。
1.纸币印刷的应用和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纸币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早印刷纸币的国家。作为价值符号的纸币,它既是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上的必然产物,又是印刷术应用的一个独特领域。它之所以诞生于北宋初期,原因是此时中国商业发达、经济繁荣,亟需一种既能大量复制,又携带方便、便于流通的新型货币,以替代流通已久的、质重值微的金属铸币。而此时的印刷工艺成熟、应用广泛,恰能满足人们在商业交易中对货币既携带方便又能迅速复制这一基本要求,纸币印刷便应运而生了。
中国最早出现的纸币是“交子”。交子诞生于十世纪初,比欧洲最早出现的纸币—瑞典纸币要早六百多年。关于交子的起源,历史上有各种不同的说法。有一种说法认为:在唐朝,商人在交易中深感使用金属铸币不便,便将钱交给当时的柜房,由柜房开具收据作为存款凭证。后来,商人们用能从柜房兑换货币的收据在市场交易中互相转让。久而久之,票据便演变成“交子”,柜房则成了“交子铺”。
交子出自民间,产于四川。早期的交子由商人自由发行。商人们为便于携带和交易,便印制了一种两面印着花纹图案的纸券。纸券上盖有印记,但无币值数额。金额由商人在交易中根据需要临时填写。这就是纸币的初期形式——“交子”。
纸币的发行,关系国计民生,在任何一个国度里都不会听任其长期地在民间自由发行。四川开始使用的“交子”,既无统一的规格式样,又无币值金额,只凭商号加盖的图章印记为凭。实质上这是一种民间通行的信用券。开始一段时间信誉较好,后来逐渐衰败,诉讼四起,政府不得不下令禁止。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政府将纸币发行权收归国有,由国家统一发行。这段历史在马端临著《文献通考·钱币考》里有如下一段记载:
“初蜀人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人十六户主之。其后富人赀稍衰,不能偿所负,争讼诉起。寇咸(王咸)尝守蜀,乞禁交子。薛田为转运使,议废交子则贸易不便,请官为置务,禁民私造。诏从其请,置交子务于益州。”
宋仁宗天圣二年(1024年),诏令于四川设“益州交子务”,正式发行“交子”,世称“官交子”。官交子按规定3年为一界,分界发行。第一界印发120多万贯。界满可以旧换新。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由国家统一印发纸币之始。
图1 最早的纸币——交子
宋代的纸币印刷,自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收归官办起,前后250多年,先后发行了交子、钱引、小钞、关子、公据、会子,以及地区性的两淮交子、湖北会子等多种。其中流通时间最长的是交子,发行量最大的是会子;交子、钱引、小钞发行于北宋,关子、公据和会子发行于南宋。现存最早的一块纸币印版(图1),版材为铜质,版面为竖长方形,长16厘米,宽9.1厘米,上半部刻有“除四川外许于诸路州县公私从便主管并同见钱七百七十陌流转行使”29个字。下半部刻有房屋、人物和成袋的包装物,以及3个人正在房屋外面空地上背运货物等图形。票面虽没刻有货币名称,但依据票面图案古朴、出自四川和无货币名称等情况,基本可以认定其为早期的交子印版。
中国的纸币印刷,从交子发展到“钱引”,纸币的票面图案设计和印刷工艺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元朝费著的《楮币谱》对此作了较为详细的记载。彭威信先生在《中国货币史》中更加具体地介绍说:
“每张钱引用六颗印来印制,分三种颜色,这是多色印刷术的开始。第一颗印是敕字,第二是大料例,第三是年限,第四是背印,这四种印都是用黑色。第五是青面,用蓝色。第六是红团,用红色。六颗印都饰以花纹……”。
可见,钱引较之交子,不仅有了较强的防伪性能,而且票面图案设计和印刷工艺也复杂得多,尤其是在多色套印方面,尽管还很简陋,但已有了较大的发展,在印钞史和印刷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20世纪80年代初,安徽省东至县出土了一套宋景定五年(1264年)开始发行的“金银见钱关子”印版,引起学术界的广泛重视和关注。这套印版为铅质,票面版高22.5厘米,宽15厘米,面额为“壹贯文省”。版首饰有花鸟图案,尾部为金、银、铜三种货币图形,额下横书“行在榷货务对椿金银见钱关子”13个字。再下正中竖书“壹贯文省”四个大字。大字左右各竖书3行端楷小字,内容是“金银见钱关子”的行使范围和条例。另外七块版分别是准敕版、颁行版、花纹版和关子库印、监造检查印、富富印、国用见钱关子印等四个印鉴。版刻均为阳刻反体字(图2)。这套印版是迄今所能见到的最完整的一套印版,而且与下述文献记载基本相符。
图2 现存关子印版印样
《宋季三朝政要》载:
“景定五年,冬,十月,……造金银见钱关子,以一准十八界会之三,出奉宸库珍货收弊楮,废十七界不用”。
《资治通鉴》载:
“(贾)似道又以物贵由于楮贱,楮贱由于楮多,乃更造‘银关’。每一准十八界会之三,出奉宸库珍货,收弊会于官,废十七界不用。”
《宋季三朝政要》谈到金钱见钱关子的式样和颜色时,说:
“其关子之制,上黑印,如西字;中红印,三相连;下两旁各一长黑印,宛如一‘贾’字也”(图3)。
图3 关子票面结构示意图
宋代和北方与宋对峙的金朝,纸币印刷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印数之巨,足可与书籍印刷相比拟,而涉及千家万户,则比书籍印刷有过之而无不及,为尔后各朝纸币印刷的进一步发展和普及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尤其是纸币系国家之经济命脉,历朝统治者都注意加强防伪措施,故均采用当时最为先进的工艺技术,这是套版印刷较早用来印刷纸币的主要原因。纸币印刷的发展对印刷工艺技术的进步发挥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2.报纸印刷的应用和发展
前已述及,孙毓修著《中国雕板源流考》云:
“近有江陵杨氏藏开元杂报七叶,云是唐人雕本。叶十三行,每行十五字,字大如钱,有边线界栏而无中缝,犹唐人写本款式。作蝴蝶装。墨影漫漶,不甚可辨”。
据此,一般认为报纸印刷始于唐开元年间。然此后二百多年再无有关报纸印刷之记载。到了宋代,报纸印刷逐渐多了起来。
宋代的报纸,名目繁多,有《朝报》、《内探》、《省探》、《衙探》等多种。其中,除由宋门下后省每日编定、报行天下的《朝报》外,其它多为“小报”。对于宋代的“小报”,宋人周麟之著《海陵集》中《论禁小报》文中说:
“小报者,出于进奏院,盖邸吏辈为之。比年事有疑似,中外不知,邸吏必竞以小报书之,飞报远近,谓之小报。如曰:‘今日某人被召,某人罢去,某人迁除’。往往以虚为实,以无为有。朝士闻之,则曰:‘已有小报矣!’州郡间得之,则曰:‘小报到矣!’他日验之,其说或然或不然。使其然耶,则事涉不密;其不密耶,则何以取信?此于害治,虽若甚微,其实不可不察。臣愚欲望陛下深诏有司,严立罪赏,痛行禁止。使朝廷命令,可得而闻,不可得而测;可得而信,不可得而诈;则国体尊而民听一。”
从《海陵集·论禁小报》这段记载不难看出,宋代的报纸,于官办的《朝报》之外,民间小报已相当流行,达到了需由政府严令禁止的程度。遗憾的是,由于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的独裁专制,以新闻为主的报纸印刷难以发展。宋代之后,历经元明二朝的停滞,到了清朝才有所转机,出现了类似于宋代《朝报》、《内探》、《省探》和《衙探》的报纸《京报》(图4)、《宫门钞》、《塘报》、《辕门钞》等。其中,《京报》于清代已改用活字版印刷,为我国用活字版印报之始。
图4 京报
中国的报纸印刷,起源虽早,但发展迟缓。宋代初步发展之后,元、明二朝又停滞不前,到清朝虽有所复苏,但仍处在较低的发展水平上。到了近代,随着中华民众波澜壮阔、汹涌澎湃的反帝反封斗争,封建王朝对思想文化禁锢的堤霸才被摧毁,各派势力通过报刊展开激烈角逐,加之有西方传入的机械印刷的迅速发展,中国的报纸印刷才迎来它发展史上的新纪元。
3.地图印刷的应用和发展
地图印刷的起步较晚。原因是地图不仅幅面大,而且包含内容多种多样,譬如山、河、湖、海、城市、地域的划分等,都要采用不同的方式予以表示。尤其是古代的地图早已采用多种颜色绘制,譬如马王堆三号墓出土的西汉文物中,有三幅彩绘地图,分朱、青、黑、田青、淡棕等多种颜色。将这些画面复杂、多姿多彩的地图刻版印刷,较之文字刻印要困难得多。
现知最早的版刻地图是南宋杨甲编绘的《六经图》中的《十五国风地理之图》(图5)。该图刻印于南宋绍兴二十五年(1155年),现藏北京图书馆。图中河流用单线条表示,山脉用三角形表示,地名用阳文,长城用双线加间隔的凸字形表示。版面图纹虽简陋粗糙,但它是现存世界上最早的印刷地图,比德国奥格斯堡发行的版印地图早了317年,弥足珍贵。
另一幅版刻地图《禹贡说断》,比《十五国风地理之图》仅仅晚出五年(1160年),刻印质量却有了较大提高。图中河流改用双线表示,过渡自然;山脉改用象形图案,形象逼真。
图5 最早印刷的地图——《十五国风地理之图》
如何用单色雕版复制彩绘地图,是早期地图印刷探索的重要课题。在现存南宋淳熙八年(1181年)由彭椿年刻印的彩绘《禹贡山川地理图》中,“凡所画之图,以青为水者,今以黑色水波别之;以黄为河者,今以黑双线别之;古今州道郡县疆界,皆画以红者,今以黑单线别之;旧说未妥,今皆识之雌黄者,今以双路断线别之。”此外,图中还以不同文字符号区别古今或不同内容。譬如:《禹贡》九州用阴文,宋代建置用阳文;地名套墨圈,山河名加一个文框等。可见,宋人在研究如何用单色版印刷彩色地图方面已颇巨匠心。
宋代刻印地图很多,但皆为单色版印。有的附于地方志等书籍之中,有的成集。日本东洋文库收藏的宋刻本《历代地理指掌图》,就是一本收图44幅的地图集,反映出宋代地图印刷的规模和水平。
用套版印刷术印刷地图,工艺复杂,难度较大。首先要在编绘好的原稿上覆上一张极薄的白纸,再在白纸上描绘图框和同一色的线条、符号和文字作稿纸。用几种颜色套印,便描绘几张稿纸,然后按雕版印刷工艺将各色稿纸分别反贴在预制的木板上进行雕刻,制成分色印版。最后用刻好的分色印版以图框为准逐版套印。现存最早的套印地图是明代的《古今舆地图》,为明朝崇祯十一年(1638年)刻本。该图集收图58幅,为朱墨套印本。朱墨双色套印图集的出现,为套印术在地图印刷领域的应用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宋代雕版印刷在纸币、报纸、地图领域的应用和发展,为雕版印刷工艺技术、尤其是套印术的应用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雕版印刷技艺最为精美、完善的 版印刷即将诞生之先声。
(下期预告:七、套版印刷的起源和发展)
·责任编辑 李 丹·
[时间:2001-09-05 作者:张树栋 来源:中国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