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用最具代表性的生产工具来代表一个历史时期,如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蒸汽时代。用这种思维模式来回顾20世纪,我们会发现,在近100年里,人类从电气时代走向了信息时代。
这场以电子信息业的突破与迅猛发展为标志的科技革命改变了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出版印刷行业也受到了这场革命的洗礼,发生了彻底的变化。
一. 信息技术改进了现代印刷业的生产工具,引发了印刷业的技术革命
11世纪毕昇发明的胶泥活字印刷术以及400年后古登堡发明的金属活字印刷术,引发了印刷史上的一次技术革命,在后续的近千年时间里为文化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20世纪70年代,一项由国家支持的科技攻关项目“汉字信息处理工程”开始启动,成为了汉字激光照排的诞生之始。这项由王选教授发明的系统,将复杂的汉字笔划信息通过独特的压缩技术进行高倍率压缩并存入计算机、用计算机进行组版、用计算机控制激光照排设备进行输出制版,淘汰了铅排铅印的传统工艺,引发了中国印刷业的又一次技术革命,推动了我国报业和出版业的跨越式发展,并首先从报业开始应用,引领中国印刷业迈入了数字化的大门。
从激光照排技术开始,方正就延续着王选教授“发展计算技术不但是国际潮流,也是国家的需要”的思路,与其他技术厂商一同利用信息技术不断催生新的生产工具,在新工具替代旧工具的过程中,使印刷行业生产力得到极大提高。
在中国印刷业的数字化进程中,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卫星远程传版替代了报纸传真机,采用统一的页面描述语言通过卫星传输版面,信息量只有传统传真方式的1/50,迅速在报业得到应用,报纸发行量迅速扩大;
彩色电子出版系统淘汰了电子分色机,采用数字加网和彩色管理技术,用计算机实现图文合一的整版输出,效率大大提高,在报纸、画刊、杂志等领域迅速应用;
新闻采编系统使报社告别了纸与笔,从记者采访、写稿、编辑修改、传送、审定、签发直到组版、发排,全部实现了计算机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出了以数据库管理为核心的数字资产管理系统,使新闻生产流程化、自动化,使新闻内容成为可以增值的数字资产;
数字化工作流程与直接制版技术,正在逐步替代照排机,采用JDF、工作流等技术,自动连接不同厂家的印前、印刷和印后系统,组成从订单到发货的自动化生产流程;
信息技术的采用提高了生产效率,可以说,现代印刷业技术进步的历史,就是信息技术的不断得到采用、不断地朝着数字化方向前进的历史。
二. 信息技术正在改变出版印刷的业务形态
信息技术的发展不仅仅是改进了出版印刷业的生产工具,而更重要的是它正在改变行业的业务形态。
互联网尤其是Web2.0的发展改变了读者只是被动地接受信息的模式,博客、播客的大量涌现,使普通人既是信息的接受者,也是发布者,互动成为这一时期信息传播的主要特征之一。以前的依靠编辑去选取内容,然后大规模复制分发的信息传递模式,越来越不能满足人们个性化信息的需求,而众多的个性化导致了信息需求的多元化。因此,报纸的阅读量下降并导致发行量、广告收入的降低,人们转而更多地从网络上去寻找自己感兴趣的信息。以电子纸为代表的新的信息呈现技术也对图书的出版印刷造成了冲击。
数据库技术的发展,使得信息可以形成结构化、片段化、知识化的内容库,并通过互联网提供按需的信息服务,这样的业务形态已经在一些专业领域,尤其是学术期刊领域已经成为成功的业务模式。
有几个业务形态的改变尤其值得重视:
(1) 数字印刷
信息时代信息需求的主要特点是多元化、个性化、高效化,这种特点在印刷业务已上也得到反映,印刷活件从大批量的复制向小批量、多品种、个性化方向发展,数字印刷应运而生并得到迅速发展。数字印刷使图书从从先印刷、再库存、再销售的模式,向零库存的先销售再按需印刷的业务模式转变。数字印刷在应用市场上不仅服务于以政府文件、企业文档、商业快印为典型代表的短版印刷,而且在金融、电信、保险、证券、直邮等行业的可变数据印刷中独领风骚。近年来结合帐单与广告的TransPromo业务在发达国家的发展极为迅速,成为印刷业总体平稳甚至衰减大环境下的一个难得的增长点。而个性化印刷,例如个性化日历、影集等,成为数字印刷的潜力方向。在技术发展上喷墨技术因为速度、幅面与质量的优势逐渐成为了数字印刷设备中的主流技术。方正所推出的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喷印系统更是使我国数字印刷系统技术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也为我国高端数码印刷设备的产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网络印刷
网络印刷(Web-to-Print/W2P)的出现是信息技术与印刷技术一种最直观的结合。它不是一种印刷技术,也不只是通过网络来交换印刷作业文件,它的核心是一种通过互联网实现的电子商务模式,一种允许用户通过网络来处理事务的在线系统,所处理的事务包括创建个性化模版,对文件进行查看和软打样,定购印品,付款,确定订单以及监控物流过程。
网络印刷改变了市场人员与印刷文档之间的相互作用,带来的最大的不同是改变了商业与营销模式。随着时间的推移,网络印刷会彻底影响营销方式,促使印刷服务商向市场服务商的角色变化。这种情况在欧美市场已经出现,印刷厂在提供印刷服务的同时,利用数字印刷和其他信息技术产品开展数据管理服务,多媒体出版,数字资产管理,直邮和一对一营销服务,使自己的业务得到扩展,成为了市场服务商。
(3) 供应商也向服务商转变
印刷行业中的供应商原来所提供的是具体的产品以及针对这项产品应用领域的服务,然而在网络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社会行为因此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客户在面对新的技术和市场机会时会不知所措,供应商开始引导客户应用新的技术开拓新的市场。国外的同行首先进行了尝试,比如奥西为自己的数字印刷设备用户建立了数字报纸网络(DNN),成为了全球范围内,出版,印刷,发行三方的桥梁;惠普尝试MagCloud个性化杂志的自助出版,在国内,方正也与惠普一起引导个性化影像印刷服务。
(4) 电子图书
今年四月的《中国图书商报》发布了2008年我国电子图书的年度报告显示与纸介图书规模的徘徊停滞、增长乏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电子图书在品种、交易册数和销售额三项指标上都保持着高速增长的态势,正在成为我国图书出版业的新宠。
PC机、笔记本、手机、专用手持阅读器以及PSP、MP4等相继成为电子书阅读终端。特别是电子纸技术已经日渐成熟,众多国外和国内公司纷纷推出了新的使用电子纸技术的阅读器产品,这些产品省电、清晰、版面大、阅读体验超过以前的产品,使用者正在迅速增加,对纸质图书的冲击越来越大。
(5) 媒体融合
媒体融合并不是简单地将不同媒介形式进行一般意义上的互动与合作,也不是要用新媒体取代纸质媒体,而是在同一个经营主体内打破不同媒介的界限,将不同形式的全媒体内容组织到同一个平台上去策划、制作、生产,然后再由不同的媒介去发布,在这一过程中既需要全媒体平台的搭建,又需要多种媒介文化的融合,这正是方正所倡导的复合出版模式。
近几年,互动性的产品和需求越来越多,这种功能本身不是为了出版印刷的需求而开发的,但是在应用的过程中却为出版印刷行业所利用与借鉴,带来了新生机。这也正是一直以来信息技术影响出版印刷行业的方式。
比如有小说作者在网络上发表自己小说的部分情节,根据读者的反应来撰写后续部分,甚至与读者一起共同编写小说;图书在网上免费阅读,引起关注后集结成纸书,获得丰厚盈利的例子不在少数,例如《明朝那些事》;时代杂志最近尝试的称为Mine的组合杂志的订阅方式,读者自己从若干本杂志中选取感兴趣的栏目,然后自动集结成新的杂志,可以印刷成纸质,也可以提供电子版;新的人机互动的技术更将为出版印刷带来全新的体验。这种“e纸互动”的模式正是媒体融合的具体表现。
三. 在印刷行业的未来发展中,信息技术是主要推动力量
在对出版印刷行业历史的回顾与现状的描述中,我们能够体会到信息技术对于我们行业的进步所起到的推动作用,它改变了行业的生产方式和业务形态,给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对于行业的未来发展也将带来深刻的影响。
行业泰斗Frank Romano在英国《印刷周刊》中,预测了未来几年印刷业的发展趋势,从印刷方式看:
商业印刷:传统印刷设备生产能力低下,工作流程尚未全面应用,这都阻碍了印企的发展。为了快速提高生产力,有些印厂应考虑是否需要用一台新型全自动化印机代替两台传统印刷机。胶印仍有一定的优势,但数码印刷在短版和可变数据印刷领域将取得很大进展。
书刊印刷:出版商最终会选择按需印刷以削减库存和仓储费用。任何书目都将会有印刷版本,因为数码印刷可以一本起印,所以如果图书印刷厂同时采用胶印和数码印刷方式,他们就能满足从最短版到最长版活件的任何印刷需求。再版图书逐渐转向按需印刷,这就需要长版和短版印刷的混合应用。
票据印刷:随着电子账单递送与支付被越来越多的公司应用,支票使用量下降。随着票据的电子化,商业票据印刷市场正发生变化,票据印企必须进行改变。票据和标签的一体化结合将继续深化,但是我们必须要重视射频识别技术的发展。射频识别通过印刷把电脑芯片和天线连接在一起,制作成电子标签,而后贴在货盘和纸箱上。掌握了这些基本技术因素,票据印企将有重大机遇。
报纸印刷:现代报纸彩色印刷机有了可观的发展。但是当新闻可以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方都能看到时,光有彩色还不够。分类广告越来越网络化,但是印刷广告仍然是有利可图的市场。若想提高广告投放的效益就得扩大送货上门服务和直邮的市场占有率。出版商们还为他们的读者建立了在线社区。
包装印刷:这个市场是有活力的,因为品牌经理人要寻求包装和图案的创新。而产品的多样化、个性化也要求包装印刷的多样化和个性化,要求包装印刷更多地采用数字印刷的方式。
总的来说,各个印刷技术领域都有值得开拓的市场,但是数字印刷,尤其是喷墨数字印刷将是最值得期盼的技术并带来最为广阔的应用市场。
从出版印刷产业来看,随着个性化、互动性需求的增强,报纸、杂志与图书都将提供个性化的产品,跨媒体出版与数字印刷都将得到更广阔的应用。
印刷服务商在不断改善企业设备工艺水平和产品质量的同时,也要注意对自身资源的再开发和对新市场的关注,利用信息技术产品开拓服务领域,丰富自己的角色。
媒体融合的趋势不仅拓展了印刷复制技术研究的内涵,为印刷业信息化建设提供了更广大的平台,同时也为印刷业的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为印刷信息化建设提出了更高的门槛。
科技与社会需求之间的互动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印刷技术的发展推动了人类文化与文明的进程。信息技术一直在为这项古老的技艺增添新的活力,出版印刷业的未来发展,信息技术将成为主要的推动力。
北大方正几十年来,一直致力于信息技术的创新,在中国出版印刷行业的技术进步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未来也将会继续致力于信息技术,为中国乃至世界出版印刷行业的发展做出更大贡献。
[时间:2009-05-19 来源:必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