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二十八字技术发展方针,完成国家经贸委委托的战略研究课题任务


  改革开放20年,我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取得了很大成绩,可以说是旧貌换新颜。但总体来看,与国外工业发达国家比还有很大差距,为推动我国印刷工业的持续健康发展,1998年3月受国家经贸委技改司的委托,要求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组织完成了印刷专项调整产品结构6个课题的论证材料,同时提出了我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1996年8月30日,受国家经贸委投资与规划司的委托,要求中国印工协组织完成印刷行业“十五”规划发展战略研究的5个课题报告,目前正在组织实施中,完成这项任务,对制定“十五”规划,推动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的产品结构调整,推进印刷工业的技术进步有重大意义。

  由范慕韩同志主持制定的16字技术进步方针的实质是采用计算机技术和电子技术改造传统的印刷技术,是以“激光照排”为龙头,实现汉字进入计算机的重大突破,为计算机技术在我国印刷业的应用创造了先决条件,启动了我国印刷技术的一次革命,从而使彩图制版由没用了上百年的照相制版全部变成电子分色制版,进而发展到胶印印刷。同时改变了装订的落后面貌,由传统的手工装订或单机装订发展到机械化、联动化装订。16字方针使我国印刷技术由“铅与火”的时代步入“光与电”的新时代。现在16字方针的任务已基本完成。国际上工业发达国家目前已进入数字化的印刷时代。

  在新形势下,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组织专家论证,提出了28字技术发展方针,即:印前数字、网化;印刷多色、高效化;印后多样、自动化;器材高质、系列化。28字方针的实质是推进高新技术的产业化,也是以“印前数字、网络化”为龙头;以此带动“印刷多色、高效化;印后多样、自动化;器材高质、系列化”。28字方针既反映了国外印刷及设备器材技术的主要发展趋势,也反映了我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的现状和发展要求。28字方针包含了许多高技术,即把现代化高科技用在印刷领域。新的印刷高技术必将会全面改造我国的传统印刷业。目前,28字技术发展方针已成为国内印刷界的共识,大家一致认为,该方针的方向是正确的,是经得起历史考验的,对推动我国印刷工业技术进步和发展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北京市已制定出实施28字方针的十年规划,广东省及其他省市也正在制定规划。

  2000年Drupa印刷展上,由来自49个国家及地区的1957家参展商,在18个展厅,近16万平米的展位上,展出了印刷工业的最新技术和产品。展览会充分显示了印刷技术的巨大变革,印刷过程的数字化管理已完全成熟,数字化技术带动了印后加工、装订、分切的联动发展。

  几乎每一届德鲁巴大展都会推出两项引人注目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新技术,如Drupa90最引人8注目的是彩色桌面出版系统(DTP),Drupa95为数字印刷与直接制版技术(CTP)Drupa2000则是与Internet相结合的跨企业的数字化工作流程(Digital workflow)和跨媒体出版技术(Cross Media publishing),代表了印刷工业的发展与未来,它使人们明显地感受到印刷工业的数字化和网络化时代已经到来。

  从这次大展看,印刷技术进步,可归结为3点:一是直接制版技术、数字化印刷;二是自动化技术;三是数字化工作流程。

  这次大展从技术发展趋势的角度看,有3个方面:一是彩色印刷的普及,特别是彩色报纸的印刷;二是客户化、个性化印刷品的发展;三是对效率和经济性的要求。

  以当前最热门的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Computer to Plate)为例,CTP系统是一套综合性多学科技术产业,是当代印刷工业的又一次技术革命。CTP技术的推广应用将会带起许多相关技术和产品的开发与生产。在Drupa2000大展上,全世界有90多家直接制版系统及材料生产厂家展出了近100种新产品。充分说明直接制版技术已在许多发达国家的商业印刷和报纸印刷领域内广泛推广,进入实际应用的成熟阶段。据美国印刷技术权威机构GATF的调查统计,美国100家大型企业中,有55%已采用了直接制版系统,全世界已安装使用了6200套直接制版系统。2000年估计达12150台。在曝光系统方面,有平台式、外鼓式、内鼓式3种,在版材品种方面有银盐版、热敏版、感光树脂版、聚酯版,其中热敏版已成为主流,并出现了可用于传统PS版的直接制版样机,这必将会推动CTP技术更为广泛应用于短版彩色印刷领域,其中海德堡公司的快霸系列胶印机装机量已达1000多台。

  在Drupa展览会上,几乎世界上所有印刷生产厂家推出了新型的数字印刷机,大致有5种方式,说明数字印刷技术已完全成熟并广泛应用。目前数字印刷在全球的装机量已达到2000多台。

  随着市场的变化,客户对交货期的要求也越来越短,对印刷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能进行个性化印刷及可变信息印刷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因此,数字印刷机一出现,就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

  海德堡公司对全球印刷媒体和电子媒体的市场份额进行了统计,到2010年,印刷媒体将占市场份额的48%,而电子媒体则占52%。有专家预测,电子出版物的发展速度虽然会超过传统印刷品出版物的发展速度,但在近几十年内,印刷品出版物不但不会消失,而且还会发展。

  信息数字化、网络化使传统印刷出版业受到强有力的冲击,对现代印刷出版的作业方式、观念和市场将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也给印刷出版业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从Drupa大展的情况可以充分肯定,28字方针是完全符合国际印刷技术的发展方向的,更加增强了我们努力实施28字方针的信心和决心。

  组织实施28字技术发展方针,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印刷行业的一件大事。可以预言,经过10年的努力,28字方针提出的奋斗目标将基本得以实现,我国的印刷业将跨入一个数字化印刷的新时代。

  最近,受国家经贸委投资与规划司关于抓好制定印刷行业“十五”规划发展战略研究的课题的委托,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成立了以李守仁同志为首的十人课题研究领导小组,并组成了以下5个专题工作小组,5个专题分别是:

  专题一:印刷行业“九五”期间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问题。

  该专题对“九五”期间的成绩要实事求是进行总结,对存在的问题要简明扼要,切中要害。

  专题二:印刷及设备器材国内外市场需求情况,国外先进印刷及设备器材发展趋势。

  该专题对国内外市场需求力求准确,尽量用数字表明,对国外发展趋势,要尽量全面、明确。

  专题三:我国印刷及设备器材行业与国外的主要差距(包括近3年及2000年进出口情况及预测,主要进出口设备的种类等)。我国加入WTO对印刷及设备器材的总体影响。

  专题对主要差距,尽可能用数字说明,加入WTO的影响要全面、明确。

  专题四:我国印刷及设备器材行业发展目标、结构调整内容。

  该专题要求明确发展目标和调整结构的内容,重点突出,要提出列入“十五”规划、“双高一优”和技术开发项目的建议。

  专题五:政策措施建议。

  专题对每项措施建议要充分说明理由,要有可操作性。

  完成上述委托课题的指导思想有以下5点,即:要围绕一个主题,抓住一条主线,依靠一个动力,依托一个支撑,达到两个服务。

  一、以推动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的技术进步和发展为主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印刷工业成绩辉煌,取得了很大发展。首先从企业规模来看,1999年以来,通过新闻出版署对印刷企业的清理整顿,目前,全国印刷企业从原有的185103家压缩为151955家,从业人员300万人,其中包括各类印刷企业82189家,复印、影印、打印企业69766家。在8万余家印刷企业中,出版物印刷企业8152家(含出版物排版、制版、装订专项企业2843家),包装装潢印刷企业20409家,其他印刷品生产企业53628家。在8万余家印刷企业中,国有企业7880家,占9.6%;集体企业30219家,占36.8%;“三资”印刷企业2295家,占2.8%;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7045家,占8.6%;个体、私营企业32988家,占40.1%;其他企业1752家,占2.1%。我国印刷业已初步形成了不同类型、不同层次,国有、集体、股份制、民营、私营、外资等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存的企业格局。

  其次,从印刷能力和质量看,书刊、报纸、包装、商业、快速、特种印刷等都有很大发展。三是印刷机械和器材的技术水平和质量也有较大提高,可以说,我国已成为一个印刷大国。

  实践证明,发展才是硬道理,制定“十五”规划,必须以发展为主题。主要理由有以下几点:

  1.我国印刷行业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只有发展才能得以缓解。

  一是加入世贸组织后,外资印刷企业进入我国印刷市场已成为大势所趋,跨国印刷集团的进军,外资印刷企业的进入,外国资本的渗入,国外印刷机械和器材的输入,会对我国的印刷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构成很大威胁,产生强有力的冲击。前面讲到,我国现有8千多家出版物印刷企业中,“三资”企业只占2.8%,但他们以雄厚的资金、一流的装备、科学的管理及灵活的经营手段,已在出版物印刷市场中占据了一定份额。入世以后,这种冲击必然会更大更猛,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和充分准备。

  二是高新技术的发展和信息数字化进程的推进,将对传统的印刷产业形成新的挑战,使传统印刷市场份额也会相对缩小,如网上出版、多媒体出版、电子出版等市场的不断扩大,已给传统出版物印刷业带来了冲击。入世以后,这种冲击将便更直接、更残酷,只有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才是惟一出路。

  三是印刷行业“十五”期间,将进入新的增长调整期,必然要求出版物印刷企业地体制和产品结构等方面作相应的调整,通过资产重组,一批有实力的印刷集团、报业集团、出版印刷基地、包装印刷基地有望形成,这对出版物印刷企业也将是一个新的挑战。

  2.印刷企业中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只有发展才能得到解决。

  一是书刊印刷市场供大于需。据近3年统计情况表明:国家和省级两级定点1500家企业,完成的书刊印刷量就基本上接近或超过当年本地区实际出版物的总量。新闻出版署1999年派人走访了370家印刷企业中,10%的企业开双班,90%的企业仅开单班,许多企业甚至单班都不能保证,生产任务严重不足,企业经济下降。印刷行业内部有个俗成的规律,叫“单班亏损、双班保本、三班盈利”,我们到广东看到,凡经济效益好的企业,都是开三班。

  据1999年对1228家两级定点书刊印刷企业的统计表明:盈利单位774家,亏损单位454家,占37%,盈亏相 抵共实现利润4.05亿元,定点企业尚且如此,一般企业更可想而知。

  二是印刷企业技术装备水平也工业发达国家和“三资”企业相比相对落后,在所调查的370余家的国有、集体、股份制、民营、个体、私营企业中,90%的企业仍处于单台、件的生产方式,没有形成规模化、专业化生产,有的国家定点企业还在使用铅排铅印的旧工艺,明显缺乏竞争力,技术装备水平低,必然影响产品的质量和效益。

  三是管理手段相对落后,包括管理的软硬件水平都落后。

  3.我国印刷业的地区发展很不平衡,只有坚持发展才能逐步解决。

  我国印刷业在沿海省市和大城市比较发达,但西部和北部地区相对落后。

  最近,印刷技术委员会部分成员到广东省进行考察,与该省新闻出版局的同志进行了座谈,发现广东省是我国印刷业发展最快,实力最强的省,全省现有10837家印刷企业,居全国首位,固定资产净值超过180亿元,工业总产值约400亿元,占全国总产值的近1/3,从业人员约40万人,“九五”期间,有相当部分印刷企业先后引进了罗兰、海德堡、高斯、三菱、小森等世界驰名品牌的先进印刷设备数百台、套,进行了大规模的技术改造。使广东省成为全国印刷大省、强省。

  广东省印刷“三资”企业有798家,占全国“三资”印刷企业的28%。其中,中外合资企业369家,中外合作企业197家,外商独资企业232家。按经营类别划分,有出版物印刷企业80家,出版物专项印刷企业19家,包装装潢印刷企业654家,其他印刷企业45家。据统计,“三资”印刷企业的总投资超过200亿元,固定资产净值200亿元,工业销售产值达225亿元,从业人员11万人,“三资”印刷企业的主要特点是:起点高、规模大(投资额3000万元以上的企业有300多家,投资额上亿元的就有40多家),技术设备先进、产品质量好,管理严格,制度规范,熟悉国际印刷市场行情,经济信息快而广,自主权大,产品以外销为主,注重员工业务培训,全员劳动生产率高,利税在千万元以上的不在少数,有的高达上亿元。

  作为首都的北京市有各种印刷企业1749家,其中国有企业489家,占27.6%,集体企业972家,占54.9%,三资企业122家,占6.9%,个体企业86家,占4.9%,其他企业100家,占5.7%;1998年的印刷工业总产值45.2亿元,固定资产净值50.3亿元,投资额在2500万元以上的印刷企业只有35家,占印刷企业总数的2%,可见与广东省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北京尚且如此,其他地区和城市的差距就更大了。

  西部地区的10个省市,国土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57%,人口占全国人口的23%,该地区地广人稀,是我国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能源基地、原材料工业基地和重工业基地,在国民经济建设中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是,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相对落后。1999年,西部10省市书刊定点企业的产值(18.6亿元),还不及温州苍南县龙港镇的印刷产值(20亿元)。西部印刷企业大致可分为三类:国有大中型企业、合资印刷企业及私营印刷企业。国有大中型印刷企业大多是一些劳动密集型的企业,设备陈旧,技术落后,生产效率低,经济效益微弱;合资印刷企业设备、效益较好,但数量太少;私营印刷企业几乎设备落后,主要从事零散活件的印刷,一般质量较差。西部印刷企业分布失调,印刷市场很大,但有的地区有印刷厂,可能力有限,有的地区根本没有印刷厂,以陕西省为例,西安市大大小小的印刷厂有数百家,而其他地区几乎没有印刷能力。西部地区发展也很不平衡,四川、陕西两省的印刷业产值相当于其他8省的产值。

  目前西部地区的许多印刷产品都由沿海发达地区的印刷企业承印,这本身就反映了西部印刷业的落后面貌。因此,一定要以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为契机,加速发展。

  二、以印刷业的产品结构和印刷企业的结构调整为主线

  印刷业的产品结构调整,目标是要解决产品结构的不合理,一方面低水平印刷能力过剩,重复建设严重,造成大批企业活源不饱,开工不足,经济效益下降;另一方面,高档、精美、彩色印刷能力严重不足,造成大量印刷精品活源外流,流向境外,流向三资企业,实施28字方针的根本目的也正在于此。

  1.书刊印刷企业要严格审批,一律不准建新厂,不允许再扩大生产能力,国家要重点扶持两级定点企业。要提高技术装备水平,印前技术要全面普及彩色桌面系统,采用高质量的数字照相机,彩色扫描仪,激光照排机以及智能化应用软件,形成高档彩色图像处理、图文整页拼版、高精度输出等为一体的集成化开放式体系,以满足高档、精美、彩色制版的要求。有条件的在中型印刷企业,逐步采用直接制版技术,配备数字打样设备,实现印前数字化;印刷技术两级定点企业要普及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多色单张胶印机。印后加工要尽量普及高质量、高自动化的无线胶订联动生产线、骑马订联动生产线和精装联动生产线。到2010年,全国书刊印刷生产能力比2000年提高50%,多色胶印生产能力比2000年翻一番,印刷成品抽查批质量合格率由95%提高到98%,产品优质品率由20%提高到30%。

  在广东,中国印工协印刷技术委员会部分成员参观了中华商务联合印刷(广东)有限公司。该公司确立了“以客为尊,以质取胜”的质量方针,追求第一流的品质、服务、管理和效益,公司有各种先进的分色制版及印刷设备20多台,其中有2台最新引进的海德堡M600(A24,B24)八色商业轮转机(每台约4000万人民币),主要用于印杂志和商业印刷品,是当今世界最先进的设备,也是全国引进这种机型的第一台,该公司的主要产品是书刊画册,挂历贺卡,商品目录等,都达到了高档精美彩色的要求,预计今年的营业额可达3亿元。经济效益非常可观,从该公司可以看到书刊和商业印刷企业的发展方向。

  2.报纸印刷的调整目标是改革制版工艺,采用直接制版,增加版面,扩大彩印能力。

  目前报业拥有的各种激光照排机约1300台,PS版晒版、显影系统约1800套,200年估计耗用PS版1200万平米。

  预计今后报纸每年增加印刷量在100亿对开张以上,到2005年,天天能印彩报的报社由80家增加到250家左右,2010年达到500家左右。

  2000年末,报业拥有时口直接制版机10台(包括已定货未到的),由于目前进口版材太贵,又要加40%的关税和增值税,成为发展的极大联碍。因此要求:一是加速版材及设备的国产体;二是减免及进口CTP设备及版材的关税。

  鉴于上述情况,预测今后5年的发展,至2005年可能有3种结果:

  1)全进口:只有少数印刷量大、彩报多、经济实力较强的报[社进口,约计20家左右,设备进口估计为50-60台,进口版材只用于急活和高质量彩活,年用量约为20-30万平米;

  2)版材国产化:全国各大、中城市及印刷量较大的报社印刷厂,均可能配备直接制版机,约需300-400台,版材年需500-600万平米;

  3)全部国产化:设备进口及国产共约需1000台左右,版材年需1200万平米。

  委员们在广东还参观了《羊城晚报》和《深圳特区报》,这2个报社的技术装备在全国都是第一流的,《羊城晚报》的日发行量高达152万份,日印刷量720万对开张,其中一半是彩色的。在全国报纸中阅读率名列第三;价值上亿元的新设备引进,大大提高了报纸印刷的能力和质量。他们引进了2套直接制版系统,每天都在印报,截稿时间可推迟40分钟,大大提高了时效性,而且套印非常准确。他们还打算再引进4套直接制版系统,正在进行国际招标,目前最大问题是版材要全部进口,报社全年用量约18万张,每张要120元,他们希望尽快解决版材国产化,直接制版机也应加快研制进程。估计在报社推广直接制版系统的前景是很好的。《深圳特区报》从诞生的铁皮房到现在成为深圳市标志性建筑之一的50层高的报业大厦,其综合实力已连续多年位居中国报业前4强。该报已计划引进直接制版系统,从2家报社看到了我国报业印刷的发展方向。

  南阳第二胶片厂、中科院感光所、北京师范大学化学系研究开发的直接制版版材已有可喜成果,可望在一二年内生产出国产的版材;北大华通集团与东方通信集团合作研制的直接制版机已通过了技术成果鉴定。

  3.商业印刷及包装印刷的调整目标是,印前技术普及推广应用彩色旧顶系统,部分大中型印刷企业采用直接制版系统,实现印前数字化、网络化;印刷技术采用平版胶印所占比例达45%,凹版印刷为20%以下,柔性版印刷达35%,其他印刷为5%,印刷产品要积极向中、高档、多样、多色化方向发展,要积极发符合环保要求,无污染的绿色包装印刷,纸制品印刷重点发展低克重、高强度、轻量化的高档纸箱、纸盒,推广应用包装纸盒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辅助制造(CAD/CAM)系统,使纸盒要向礼品化、高档化、彩色化发展。

  委员们参观了中山市的张家边企业集团有限公司,该公司为乡镇企业(部分合资单位),形成了包装、电子、玩具、皮革四大支柱产业。下属90家企业,年产值达75亿元,其中有包装印刷企业25家,年产值达25亿元,是全国第一家包装生产基地。

  为了解广东的包装印刷发展状况,委员们参观了红星印刷包装有限公司等4个包装印刷厂,看到几乎所有设备都是从国外进口的名牌机,如海德堡多色高效胶印机、罗兰900六色加上光全开电脑印刷机、BOBST模切机、POLAR切纸机、亚洲第二台12色凹印机等,还有4条软包装生产线。他们承担着许多国内外的名牌产品包装印刷,如高露洁牙膏、舒肤佳肥皂、宝洁公司的洗头水等,美国PG公司的“飘柔”、“潘婷”,中英联合利华的“奥妙”等,出口产品达60%,从张家边集团看到了我国包装印刷的发展方向。

  4.印刷机械要适应印刷向多色、高效发展,大力发展一次印刷过程即可印出多色印品的工艺及设备,今后10年内,尽管电子出版物发展较快,但传统以纸基为主的胶印仍占主导地位,并将继续发展。因此,重点是发展多色机。

  国产印刷机械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精度不高,可靠性差。特别是多色胶印机是薄弱环节,近3年来,我国每年进口胶印机用汇达5亿美元,仅1999年就进口100多台,创历史最高水平,其中报业印刷所需轮转胶印机,每年就用汇1亿多美元。有的同志说,北人集团、上包集团的胶印机水平永远也赶不上海德堡、罗兰的水平,只能把国产胶印机的水平定位在中档水平,只要质量可靠,一定能取得相应的市场份额。当然还是要努力赶上海德堡水平,否则连中档水平可能也保不住。

  针对今后5年报业扩版及出彩报情况,预计每年需增加高速彩色自动化的印刷机,120-150台,5年共需新增700-800台。其中,每小时印14万张以上的占10%,计80台左右。每小时印6-7万张以上的占55%,约需400台。每小时印4-4.5万张以上的占35%,约需300台左右。建议能将第三部分设备全部立足国内供应,同时争取6-7万印的胶印机也能部分由国内供应。另外要适当发展符合国情的中、高档柔印机和凹印机,要积极创造条件,研究开发数字印刷机。

  5.防伪印刷的调整目标是提高综合防伪印制技术

  高档包装商标与激光全息防伪烫印技术相结合,增加防伪功能与美观效果;采用专用激光全息纸,印刷高档包装商标,提高防伪功能,增加美观提高档次;包装印刷与现代网络密码技术相结合,增加产品适用于网络流通与防伪功能;采用防伪水印纸,印刷商标,提高商标的防伪安全性;采用防伪技术可增加企业承揽业务的能力,提高产品新的增长点。以烟草为例,全国烟草每年生产3800万大箱,如有万分之五精品烟采用防伪技术,包装产值为2.8亿元,增加产值1.4亿元。另外,全国酒类、药品、化妆品的包装印刷总产值,远远大于烟草行业。因此防伪印刷是包装印刷的一个发展方向。

  企业结构的调整目标是深化改革,资产重组,增强企业的活力。实践证明,实行股份制、混合所有制经济和组建集团公司是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的有效途径。如在包装印刷企业中形成了武汉长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天津环球磁卡股份有限公司为代表的股份制企业;以上海界龙集团公司、上海紫光集团、上海紫明集团为代表的混合所有制经济。在印刷机械方面,如营口冠华胶印机有限公司、威海胶印机厂、潍坊华光精密机械有限公司、景德镇印刷包装机械有限公司都进行了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改革,取得了很大成功,大大增强了企业的活力。报业方面先后成立了经济日报、南方日报、羊城晚报、文汇新民报等大型报业集团,是我国报业印刷的排头兵。

  北京成立了中国印刷物资总公司,上海成立了上海电气印刷包装机械有限公司,原上海印包公司所属的企业上海高斯、申威达、紫光、亚华、上海三印机、上海纸箱厂等均进入电气集团印包公司。从而使该公司成为国内目前最大的印刷包装机械生产、经营出口企业之一。

  三、以科技进步为动力

  发展是主体,但必须以科技进步这个强大动力来推动。回顾我国的印刷发展史,从活字版到铅排铅印,从铅排铅印到胶印印刷、数字印刷,从照相制版、电子分色、激光照排到直接制版,无不是依靠了科技进步16字方针来完成,也是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印刷产业的结果。十多年来,印刷业发展最快,其根本原因,就在于计算机、光、电等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结果。近几年兴起的网络技术,数字化技术更使我们对科技未来的前景充满信心,可以断言,21世纪全世界数字化、网络化技术必将发生革命性突破。我们必须抓住这个新科技革命的机遇,大力推动我国印刷业的科技进步和创新。

  实施28字技术发展方针,本身就是一个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业的过程,是一个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过程,是一个不断优化产品结构的过程。28字方针包含许多高科技项目,就以印前的数字化、网络化而言,包括了许多软件和硬件的高科技。要搞数字印刷,必须要有全数字化工作流程,我国目前正处于彩色桌面系统和电分机并存的局面。由数字化流程到全数字化工作流程,还要做许多工作。

  软件方面,要开发和完善适应高档、精美、彩色印刷需的全数字化工作流程软件,组版、排版软件(进一步向自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跨媒体出版软件,彩色管理系统软件,开放式的新闻综合采编系统软件,印刷厂的自动化管理软件等等,以北大方正为代表的软件开发企业完全有能力开发出有中国特色的自主产权软件。

  硬件方面,适应高档、精美、彩色印刷的输入、输出设备,我国基本上依靠进口,今后10年,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和不追求百分之百国产化的原则,在硬件的开发研制上我们应该有所取舍,如高精度数码相机,由于CCD芯片这一关键技术国内没有掌握,国外也不能转让(全世界只有科达、XONY和NEC公司掌握),“十五”期间很难发展。高档数字化打样设备,喷墨打印机涉及微压电技术,难度很大,也不能引进,“十五”期间国内也不可能发展。当然,对这些技术,我们要积极跟踪,积极探索,寻求合作和引进的可能性,以缩小国内外的差距。

  有些硬件,印刷专业级的高档滚筒扫描仪、平台扫描仪、高精度全自动激光照排机、直接制版印版照排机、彩色激光打样机,国内有关单位已作了很多工作,有了一定的技术基础,建议在“十五”期间列入开发研制项目计划,下大力组织联合攻关,拿出成果。

  印刷机械和器材方面也有许多高新技术,也要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列出一些开发攻关项目,争取国家的支持。

  江泽民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一味靠技术引进,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我国印刷企业的科技开发能力总的看是比较薄弱的,最发达的广东省一些三资企业,也急需提高自主开发的能力。

  要以科技进步为动力,必须大力加强印刷企业的科技开和创新能力,建立健全印刷企业的技术创新体系,大力组织新技术、新产品的开发和推广应用,不断孕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技术创新是科技进步的核心,是市场经济新形势下对企业科技进步工作提出的更高要求。开发技术创新工作要树立一个意识-以企业为主的意识;增强两个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坚持三个结合-与企业改革相结合,与技术改造、技术引进相结合,与产品结构调整相结合。

  印刷企业的人才培训和素质提高是一个重要问题,印刷企业一定要加强科技队伍的建设,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建立人才激励机制。

  四、以国家和政府的积极支持为依托

  中央和国务院领导对印刷工业的发展非常重视,国家经贸委从“六五”至“九五”始终把印刷专项的技术改项目列入了国家重点技改项目计划中,给了很大的支持,取得了很大成绩,“十五”计划中,国家经贸委又明确把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列为“双高一优”项目,将继续给予支持,这是印刷工业的发展的重要依托。

  国家经贸委委托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组织完成的战略研究课题中有一个就是政策措施建议,课题工作小组正在进行调研。我认为有3个问题必须强调:

  一是建议国家把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作为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给以扶持。

  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是,经济越发达的国家和地区,信息产业中占重要地位的印刷及图像传播产业(The Printing&Graphic Communication Industry)已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印刷及图像传播工业的发展普遍受到各国的重视和政策支持,根据美国图像技术基金会(GATF)的最新解释,由于计算机通迅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技术在传统印刷出版行业的广泛深入应用,印刷及图像传播业是包含了与图像再生产过程相关的所有工业的总称。图像可以是照片、图片或光盘等,通过不同的输入输出设备输到不同介质上,以便使图像所携带的信息被人们感觉到,这个信息再产生的过程最常见的就是以印刷的方式来完成的。印刷及图像传播业不仅包括印刷业,还涵盖了出版、包装、造纸、油墨、设备制造、中小图像设计中心以及政府、企业、银行、商业等部门内部的印刷企业;印刷及图像传播业不仅是由印刷者组成,而且也包含了与此相关的其他众多领域的员工。印刷及图像传播已成为各国国民经济和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美国已成为其最大的支柱产业之一。1998年印刷及图像传播工业总产值高达2280亿美元(相当于我国当年GDP的1/4),产业规模(从业人员和机构数)仅次于美国餐饮业。图像传播工业中的印刷工业是美国最大的制造业之一,1999年销售额超过1557亿美元,(其中仅书刊印刷业为240亿美元,折合1992亿人民币),员工总数已超过117.3万人,企业数目约5万个。

  香港的印刷业,1999年已经升至香港制造业的首位,企业机构数4900多个,从业人数4.47万人。

  我国的印刷业还远远未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还没有被视为信息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据初步统计,1999年我国印刷业的总产值约为1500亿元,占全世界印刷业总产值7500亿美元的3.6%,占全国当年GDP(82729.8亿)的1.85%,占全国当年工业总产值(35336.5亿)的4.24%,其中:印前约100亿元,书刊印刷约130亿元,报纸印刷约120亿元,包装印刷约500亿元,印刷机械约50亿元,印刷器材约594.9亿元(其中纸张527亿元、油墨44亿元、PS版15亿元、感光胶片2.2亿元、电化铝约3.7亿元、像皮布约1.8亿元、印刷胶辊约1.2亿元)。我国已确定将信息产业列为“十五”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扶植行业,印刷业也一所当然地作为信息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给予大力扶植,预计到2010年,印刷业的总产值翻一番,达到3000至4000亿元是完全可能的。

  二是建议对国内尚不能生产的印刷设备和器材列入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中,并给予免征进口关税和增值税的优惠。

  2000年8月31日,国家计委、经贸委联合发布了《当前国家重点鼓励发展的产业、产品和技术目录》中,对1997年下达的目录进行了修订,其中有两个问题:

  一是与印刷行业相关的就有5项:1.柔性版印刷关键设备制造;2.全自动商用、多色设备制造;3.数字印刷技术及高清晰度制版系统开发;4.数字照相机制造;5.激光打印机.喷墨打印机制造。

  显然这5个方面是很不完全的,如国内争需的直接制版版材和彩色激光照排片就没有列入,建议由印工协会组织有关方面提出一个补充目录清单,向国家计委和经贸委提出。

  二是重新修订的目录自2000年11月1日起执行,这意味着印刷企业从2000年11月1日后技术改造项目进口的印刷设备不再享受免税的优惠政策(目前进口关税为22%,增值税17%),这对企业的技术进步是十分不利的。建议对国内尚不能生产、或虽然生产但质量和可靠性远不能适应用户要求的印刷设备仍继续给予免税,如全自动15000印/时的多色单张纸胶印机,60000印/时以上卷筒纸胶印机,高精度扫描仪(分辨率3000DPI以上,动态密度范围3.7,最高密度>4),高精度数码相面,高档数字化打样设备,高精度、全自动激光照排机,激光制版机等。

  对书刊印刷企业和报纸印刷企业所需的高速、多色胶印机的进口,建议国家经贸委能组织一下,统一归口,联合对外,坚持技贸结合的原则,将进口系统的优惠给予使用部门,将带来的技术给予制造部门,这样一举两得,对双方都有好处,对提高用户胶印机的技术水平和质量更为有利。

  三是对印刷行业的技术创新,技术开发项目国家在拨款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多年来,国家经贸委对印刷企业的技术改造给予了很大支持,对企业形成固定资产能力,提高产品的质量很有好处。因此,“十五”规划中,除了继续推荐一批双高一优的项目,得到政府支持以外,还要提出一些技术创新、技术开发项目,包括:国家级新产品项目,重点技术开发创新项目,新技术推广项目,企业技术中心项目,高科技产业化项目,中小企业发展项目等,分别向国家计委、国家经贸委和科技部的有关司局推荐。因为这些项目都是技术难度大,高科技含量高的项目,需要比较大的资金投入支持,特别是一些从事科技开发的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更需要国家在资金特别是在拨款上给予支持。

  像国内急需的直接制版版材,南阳二胶、中科院感光所、北师大化学系已研制了3年多,但还没有国家拨款的强有力支持,东方通信集团研制的印版照排机也苦于没有先期投入的资金支持,也进展缓慢,类似情况很多。

  又如许多印刷企业设备很先进,但自身技术开发能力很薄弱,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因此,也要推荐一些需要建立技术中心的企业,以得到国家的扶植。

  五、以服务于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建设为目的

  印刷和图像传播是信息传播的重要手段,与人民的生活息息相关,可以说人们的衣食住行和时时刻刻都离不开印刷图像。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人类的信息交流愈加频繁和快捷,传统的纸张的印刷物正越来越多地被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多媒体出版物所代替,但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印刷出版物与其他多媒体出版物将形成多层面、多元化的共存局面。据统计,中国印刷品的年人均消费量为3-4美元,而日本则为470美元,美国是316美元。另外,中国年人均纸张的消费量为5-7公斤,而日本和美国都分别为240公斤和340公斤,这充分说明,我国人民的生活质量还是不高的,也说明中国的印刷市场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国外专家认为,中国的印刷品销售量将在10年左右,与西方国家看齐,并对中国的印刷市场进行调查研究,对中国目前及今后印刷企业的结构进行了划分,结果是5大类:内部印刷厂(含政府机关、企业附属等)、印前公司、商业印刷厂(含快速商业、基本商业、工业商业)、特种印刷厂(含包装、商标、报纸、书刊及其他)和印后加工厂,说明我国人民的物质文化市场将更加丰富多彩。我们积极发展印刷业,电子出版物、网络出版物等新兴高科技产业,最根本的是不断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为两个精神文明建设服务为目的。

  (本文作者系中国印刷及设备器材工业协会副理事长)责任编辑 李永林

[时间:2001-08-07  作者:杨靖华  来源:中国印刷2001-1]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