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水”的印刷行业 前景让人担忧

  我们无法忍受自己的生活被“注水”——“注水肉”、“注水菜”、“注水的房产面积”、“注水的电器指标”、“注水的电视连续剧”、“注水的统计数据”……更有 “注水的奶蛋白”甚至会残害生命。而“三聚氰胺事件”也并非仅“注水”这么简单。当一种“注水”成为某产业中的普遍行为时,每一个“注水者”都将成为这个产业的罪魁!使中国奶业形象遭到恶损,使整个奶业大幅萎缩的“注水者”已经受到应有的惩罚。

  回头细究“注水”,它是一种病,一种传染病。一旦被这种病传染,一种叫做贪婪的细菌便会蔓延,直至吞噬被传染的企业,甚至侵害整个产业。如今,该传染病已经在部分印刷企业中蔓延!

  笔者数年前购一本书,当时见其印刷装订精美,爱不释手。近来偶然随意翻看该书,装订胶全部干硬断裂。断裂的书脊即是使用“注水胶”的结果!又,看到一本杂志,印刷厂号称用60g纸制印,但细勘用纸介于60g与50g之间。通晓内情的人士点拨——此大概即是向纸厂订购的、可以替代“足克重”产品的 “特制纸”了——此为“注水纸”。“注水油墨”笔者没有亲自鉴别过,想来传说中那些将回收的废旧油墨稍加研磨调配便可充正品的,即为“注水油墨”了。

  说“注水”,并非在胶中、纸中、油墨中加水,乃以次充优、偷工减料、以伪冒真之喻。以“注水纸”、“注水胶”、“注水油墨”印制的产品,即可冠名为“注水印品”了。

  据说,蛋白长期被“注水”,其漏洞在于通常使用的质检手段无法辨别“氮源”来自蛋白质还是三聚氰胺。那么,印刷业类似的检验漏洞在于:没有足够详尽的标准可以对纸、胶、墨等耗材详细列举、检测。

  印刷业以上种种病症是如何传播的?

  印刷业长期以来有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悬而无解,那就是低廉的工价。不夸张地说,从1994年至今15年,街头的冰棍从1元人民币5支,涨到2元1支,而街头书刊的印刷工价15 年基本未变,甚至暗中有降!一位老资格的书刊印企老总说,按现在普遍的市场价格,书刊印刷企业有一个算一个都得是亏本赚吆喝!据近期某市印刷协会对工价的调研统计数字来看,该老总之言着实不虚:5家接受调查的企业,2007年单色印刷每令印刷利润分别约为-2元~-17元不等!如此负利润,企业为什么还要接受?专家解释说“接单可以消解固定成本,不接单企业成本更高”。这里面的含义可以有两种理解:一种是,不接单,企业固定成本放空形成浪费;另一种有人私下理解为,这种价格,肯定是大家都能够接受某种程度“注水”的——“耗材二类顶一类,纸张稍轻莫将问”——正是因为有了这种潜规则,印刷企业才能将亏损变 “持平”甚或“微利”,才能继续接受订单并继续如此生产。这也暗合书刊印刷客户所说:“我们也想给一些企业更高的价格,因为我们真的需要更高质量的印制产品,但是他们的印制质量不是这个价格的。”另一个能为此暗箱作注的是,在印企位低的背景下,业内却仍健康地成活着一小批“贵族企业”,“印贵们”并不因为市场价格的低廉而屈尊落草,相反在众多的竞争者中标高独傲,并被众多订单所追捧。按出版者的话说,他们的印刷“物有所值”,此为“优质优价”!

  这些年,低门槛的印刷业涌入了过多的参与者。参与者愈多,竞争愈烈,价格愈低;价格愈低,愈背离产品正常构成要求,而背离的后果必会导致一些企业借质量管理之漏洞行不义之举。价愈廉,则质愈低;质愈低,则价愈廉。价愈廉,则愈多的企业染注水之疾,并愈难有回身余地。如今已有多少企业被旋入这个“注水”的怪圈?

  唯有那些严谨诚信,不媚俗陋,而又家底厚实的企业,不沾“注水”而质量稳有把握。感谢印刷行业里这些撑梁的企业,它们使得印刷业不会成为注水的产业。也期待更多的企业勇于从注水的疾患中解脱出来,堪担产业发展大任。

[时间:2009-04-16  作者:王凌  来源:新闻出版网]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