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极推进我国印刷业的跨世纪发展


  印刷术的发明,促进了人类文明的传播,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人类社会发展做出的重大贡献。然而,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经济长期落后,印刷业发展缓慢。进入80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我国印刷业获得了长足的发展,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一支重要力量。尤其是在“九五”期间,我国印刷业遵循“加强管理、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的发展方针,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尽管如此,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印刷业的整体发展水平还很落后,无论从印刷技术和装备水平上,还是从企业的管理水平上,都仍有很大的差距,而代表印刷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数字化、网络化生产在我国才刚刚起步。

  一、我国印刷业面临的一般环境

  一般环境是指行业所处的国内外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学技术和自然地理等外部环境。这些环境因素对行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并且这种影响是比较长期的。

  (一)我国正处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攻坚时期,国有印刷企业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全国性统一巾场体系的建立和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将为我国印刷企业走向规范的市场竞争扫除障碍。

  (二)我国政治局面将保持持续稳定,宏观经济环境将不断改善,国民经济将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这为印刷业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更为宽松的政治经济环境。

  (三)知识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概念的提出,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的蓬勃开展,将带来社会发展模式的更新,并深刻地影响到未来印刷企业的发展。其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非纸媒体的蓬勃发展,必将对以纸为媒介的传统媒体造成严重冲击。

  (四)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和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一方面,国内印刷市场将逐步放开,这将对我国民族印刷工业的发展带来新的挑战;另一方面,国外的先进设备技术和管理经验也将更快地被介绍到中国,这为我国民族印刷工业的发展和走出国门积极参与国际市场分工与竞争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五)《出版管理条例》、《印刷业管理条例》、《出版物印刷管理规定》等的颁布,标志着印刷业行业管理法规体系的初步建立。这些法规、规章的进一步完善和有效实施,将有力保证印刷业市场的公平竞争。

  (六)我国国民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需求结构的逐步变化,一方面,将增加国民对印刷产品的数量需求,另一方面,也对印刷产品的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新兴的按需印刷、个性化印刷市场正在形成,印刷品生产将趋向短版(Short Run-length)化。

  二、我国印刷业的现状及前景

  行业现状及前景是指行业当前及未来的规模、竞争状况、技术水平和经济结构等内容。通过对行业现状及前景的了解,就可以对行业的发展水平和发展趋势有一个较为清醒的认识。

  (一)印刷业经济规模将进一步壮大。在全国印刷业清理整顿工作结束后,全国现有各类印刷企业151 955家(包括复印、打字、影印企业69000多家),从业人员300万人,工业总产值初步估计已经在1000亿元人民币以上,成为国家经济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行业部门。可以预料,随着国民经济的继续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我国印刷业必将进一步繁荣。其中:从出版物印刷看,目前我国每年平均每人消费只有6册图书,2本杂志,20余份报纸,出版物印刷仍有相当可观的发展潜力,如近三年来全国报纸印刷总量年均增长幅度就超过了17%;从包装装潢印刷着,近十年来,以平均每年近20%的速度快速增长,今后仍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的态势。

  (二)印刷业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长期以来,我国印刷业一直存在低水平生产能力总量严重过剩的问题,虽然清理整顿工作进行了大幅度压缩,印刷企业从清理整顿前的185103家减少为151955家,数量减少了17.9%,但这一问题并未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在这种情况下,印刷市场必定出现严重的供过于求,从而导致印刷企业之间的竞争更加激烈,并有可能出现恶性化竞争趋势。

  (三)印刷业结构性矛盾将进一步突出。伴随生产力总量过剩,我国印刷业另一个长期的问题是,印刷业的经济结构,包括生产力布局、所有制结构、企业组织结构、产品结构,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和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不相适应。这种不适应,集中表现在:国有印刷企业冗员过多,劳动生产率低下;印刷业中低档单色生产能力过剩,高档多色生产能力不足;部分印刷企业现代经营观念淡薄,管理不规范。事实上,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结构性矛盾已经成为印刷业发展的严重桎梏。

  (四)非纸媒体带来的竞争威胁明显增强。以信息数字化为特征的网络革命,带来了信息传播方式的重大变革,给传统媒体带来了巨大冲击。应该指出,在非纸媒体发展迅速的今天。作为一种信息生产和传播的方式,印刷的作用将相对逐步减弱,但从绝对总量上看,以纸为媒介的印刷品将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因此,非纸媒体与传统的纸质印刷媒体将会同时并存,互为补充,实现多种媒体的大联合。

  (五)印刷技术和装备领域将出现一场新革命。从“六五”开始,我国印刷业推行“激光照排,电子分色,胶印印刷,装订联动”的16字技术发展方向,现在,正向数字网络化印刷方向发展。数字化和网络化作为未来印刷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将贯穿整个发展过程。当前,与网络相结合的数字化工作流程(Digital Workflow)和跨媒体出版技术(Cross-Media Publishing)已经开始应用;计算机直接制版技术已被大量采用;数字化印刷质量日益接近传统胶印,并在向高速、宽幅方向发展,所有这些必将引起印刷业一场全新的技术革命。

  (六)我国印刷业将继续实行特种行业管理。因为印刷业在我国两个文明建设中的独特地位,建国以来,我国对印刷业一直实行特种行业管理,今后这一管理体制将继续坚持和完善,尤其是对出版物印刷,将继续实行严格的监督管理。

  三、积极推进我国印刷业的跨世纪发展

  通过对印刷业一般环境和行业现状及前景的分析,了解印刷业发展的外部环境、潜在竞争对手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才能对我国印刷业的跨世纪发展提出切合实际的思路。

  (一)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印刷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但与此同时,印刷业的发展盲目性趋势也很明显,印刷市场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混乱,这说明,我国印刷市场发育仍不成熟。因此,今后我国印刷业发展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通过进一步净化印刷市场,促使我国印刷市场逐步走向成熟、完善,建立起一个公平竞争、经营规范、健康有序的印刷市场。

  (二)加快印刷业的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适应全球性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趋势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必须积极推进印刷业的体制创新和科技创新,努力走出一条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为支撑的跨越式发展新路子。因此,要积极采用先进适用技术来改造传统印刷业,把改造传统印刷业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紧密结合起来:要采用必要的行政手段,依法关闭产品质量低劣、违法违规的印刷企业,淘汰落后设备和工艺,继续压缩低水平生产能力;要按照专业化分工协作和规模经济原则,积极推动印刷企业的改制、改组、改造,加快国有印刷企业的组织结构调整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的步伐。只有这样,才能适应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和扩大对外开放的要求,促进印刷业从外延式扩张到内涵式集约经营,从而推动我国印刷业实现更高层次上质的飞跃。

  (三)迎接信息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挑战。信息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数字化工作流程和跨媒体出版技术的出现,实现了印刷技术与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结合,标志着印刷业数字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直接制版技术(CTP)、数字化工作流程、跨媒体出版技术的迅猛发展,必将给传统印刷业带来极大冲击。从我国的情况看,数字化印刷刚刚起步,与世界印刷业发展水平相差很远,印刷业的数字化、网络化程度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因此,为了紧跟世界印刷业的发展进程,我国印刷业必须奋起直追,实现数字印刷领域的跨越式发展。

  (四)未来印刷企业应向多业务的综合性信息生产工厂方向发展,成为数据处理公司和数字印刷公司。在信息数字化时代,网络和电子阅读器将成为广泛的信息传播工具,传统印刷品也会大量存在,因此,适应时代发展需要,印刷企业今后要积极利用信息资源,开发多种媒体制作,成为多业务的综合性信息生产工厂。当然,提出这一发展方向,只是为印刷企业的未来走向做一前瞻性的预测,事实上,从我国实际国情出发,传统印刷的发展空间应该仍很乐观。

  (五)印刷企业要深化改革,加强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当前,我国印刷企业通过技术和设备引进,硬件设备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但据有关统计,我国印刷企业的劳动生产率仍很低下,一般只达到日本及我国港台地区的1/5左右,有的仅达到1/10。因此,当前印刷企业效率低下的主要原因已经不是技术装备问题,而是企业管理水平落后的问题。今后,印刷企业的发展要更加关注企业的科学管理,向管理要效益,建立规范的现代企业制度,进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六)加强印刷业的人才培养。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当今和未来的国际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必须把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来抓,全面提高我国印刷业队伍的整体素质,要培养一批真正懂得政策、熟悉市场、善于管理,熟练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和技能的复合型人才,造就一大批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印刷业跨世纪的业务骨干和经营专家。

  (七)合理推动我国印刷业的对外开放和合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和我国经济逐步走向世界,我国印刷业与国外的经济合作也将密切起来。尤其是在我国加入WTO之后,我国印刷市场将真正成为国际印刷市场的一部分,民族印刷企业加入国际竞争已成为必然。然而,在充分肯定对外开放和合作大趋势的前提下,也应看到,印刷业不仅是一个经济产业,更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因此,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原则,要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措施,在保证正确的舆论导向的基础上,积极稳妥的推动印刷业的对外开放与合作。

  (本文转载自《中国印刷行业博览》)

  作者单位:新闻出版总署

[时间:2001-07-31  作者:肖时国  来源:印前技术2001-7]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