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岛传真:转变中的台湾印刷新版图

  台湾经济和国际市场关联密切,因为台湾本身市场小,各行各业多开拓海外业务,以扩大市场图生存,当欧美市场受次级房贷影响导致景气紧缩,主要以外销为主的台湾经济也将陷入了几十年以来第一次的「入超」。这几年以来,原本台湾印刷业差不多就要习惯了景气不振的微利生意,这一次入超大转变的恐惧可能更让台湾印刷业喘不过气来。

转型图生存

  印刷产业在台湾已经相当成熟,大部份较有规模的印刷厂或制版厂差不多都已经安装了CTP,今年不景气还是增加了20台几台新的CTP,大部份都是安装在印刷厂,这和前几年的情况有些不同,今年的改变实在是因为印刷的价格,一年不如一年,印刷厂连制版的生意都得一起接,多样化的微利,总胜过单项的微利。另一方面原来合作的制版厂已经投资印刷机摇身一变成另一家印刷厂,印刷厂也可能改变生意模式变成印刷服务公司,他去承包印刷业务,需要制版就自己处理,印刷或装订需求就找别人代工;甚至有制版厂关门大吉,因此改变了印刷厂找制版代工的旧模式。

CTP供货商减少

  供过于求,印刷利润缩水,台湾印刷业的气氛如是,大家不确定投资回收的效益,一台CTP约台币四百多万,印前部门在这时机1~2年能否回收毫无把握。CTP供货商叫苦连天根本不需要想象,许多CTP厂牌已经在台湾消失了,因为市场太小,只剩下几家CTP老字号还有所作为。因为印刷机的销售量骤减,大牌印刷机供货商连CTP也没有什么成绩了。CTP的安装数量减少,投资数字印刷机的印刷厂却增加了,像Oce’奥西的代理就没有参加台北印刷展,其业务员表示因为德鲁巴以后签的订单,到年底也装不完。这也说明了大部份较有实力的印刷企业,经过两三年的思考,投资CTP或印刷机都不符合印刷厂发展的需要。

印刷市场的发展

  其实竞争无日无之,台湾印刷产业已经有了业务集中的现象,也就是说原来生意好的制版厂或印刷厂,在长期不景气时期业务多增长,即使单项利润减少,总体利润还成长。

  这可能出乎一般人的想象,经过和几家业务增长的印刷老板谈过以后,可以整理出这样奇怪的公司的成长模式。

1.原来就以效率和质量为标榜,是最早投资数字化流程的厂家。

2.最早利用新技术提供新服务,永远在新技术成熟以前或最多的利益。

3.较早赚到应付不景气的资本,不景气时需要资本来降低成本。

不景气需要生心养息

  业务艰苦的公司有可能越来越艰苦。

  以中和的明越制版公司的例子来看,明越应该是投资崭新印通流程最早的制版厂,别家制版厂以人工赚拼大版的钱,明越用计算机拼大版没有固定成本。别人还在怀疑数码打样的质量时,明越提出了数码打样可以免费修改。别人以为CTP到底有没有节省到制版成本的时候,明越无条件将适合CTP制版的书版客户,一律采用CTP制版。

  等到大家因为无法提供免费的拼大版和数码打样服务,非得投资了CTP和流程时,投资的目的便成了应付市场的要求,和明越早起的鸟儿投资都能赚钱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这几年来,大家因为供过于求而苦撑时,明越有余力提高采购量来争取较好的成本,大家都有了相似的软硬件时,固定成本也变成了最重要的制胜因素。加上不景气开始以后,明越投资新技术的额度和步调减缓,这三年来每年平均比往年少了约800万元的设备投资,加上其它的优势,自然让明越业务优势条件下持续增加,每单项利润固然下降,整体营收直线攀升,成为不景气中的异数。

  这算是印刷企业经营的艺术了,如果台湾印刷流程数字化始于约1998年,到2008超过十年的过程中,有实力的印刷企业在发展中成长或衰退,和其投资流程数字化的时间点是有绝对关系的。

数字化影响印刷市场的发展

  大环境不乐观,但是整体台湾经济还是成长的,虽然幅度小,印刷产业生产总额也一样反应在整体经济规模,也就是说台湾印刷业不景气全然是因为供过于求,当然变成买方市场,买方强势价格自然守不住。其实市场规模没有变化,整体的竞争力取决于价格、印刷质量和交货效益。明越的营收和利润都能在长期不景气中成长,足见景气好有人赔钱,景气坏有人赚钱,不只是顺口溜而已。

  外表上看来,今天台湾大部分的印刷企业只想守住既有的客户,没有能力争取新的客源,其实还有一些低调却日益壮大的同行。当然,这些有能力在恶劣环境中成长的公司并不是只有一家,就要成为业务集中的中心点。

  这应该是一个产业经过数字化的洗礼以后,自然形成的现象。大部分印刷同行都一直在供过于求的产业中竞争,市场渐渐地集中到某些较有竞争力的企业,却是逐渐形成的趋势。



[时间:2009-03-05  来源:大中华印艺网]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