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课本插图制印质量的控制


  近几年以来,中小学课本的制印质量随着印前处理、印刷、印后加工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发展,以及印刷材料的改善,有了显著的提高,部分企业的产品质量达到了较高的水准。但是,就中小学课本(包括美术课本)的插图质量而言,确实还存在许多问题,有些问题甚至较为严重,直接影响着学生的使用。因此,需要从编校、印前处理、印刷和印后加工等方面全面加强质量管理,才能使课本的总体质量水平进一步提高。
通过对课本的质量监督抽查以及军优、部优产品的检测认定工作,笔者发现有相当数量的插图画面存在着阶调层次丢失,图像模糊以及图像画面不完整等缺陷,尤其是画面中存在接版痕迹和套印不准,严重地影响了学生的阅读效果与视力。

  经过对课本插图的质量问题进行分析可以看出,造成插图制印质量低劣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主要原因是忽略了对原稿的精心选择和对版面的精心设计。在印前工艺管理和印刷质量控制中,缺乏对印刷适性的具体分析研究,没有一套完整的编审规范和工艺措施,也是造成课本插图质量低劣的重要原因。

  笔者认为,当前课本插图在编审、印前处理和印刷等方面存在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一、原稿质量差。

  在正常情况下,使用高质量的原稿并在复制中选用最佳工艺,运用好印刷适性,严格按照标准化、规范化、数据化进行操作,完全可以获得高质量的产品。但是,课本插图所用原稿远非都是适合印刷的原稿,甚至还有相当数量质量低劣的原稿被采用,故难以获得高质量的产品。课本采用的原稿大致有四种类型:㈠摄影原稿(彩色反转片、彩色照片等);㈡绘画作品(国画、油画、水彩画等);㈢二次原稿(用照片、绘画作品、印刷品等翻拍的彩色反转片或彩色照片等);㈣印刷品原稿(不同工艺、不同纸张的印刷品等),此种原稿所占比例相当大,是造成课本插图制印质量低劣的重要原因之一。例如,一本美术课本中有一幅《江山如此多娇》现代名画,原稿是用接版印刷品翻制的(是多次翻印的印刷品),而且接版两部分的阶调、颜色又相差甚大,在接版处还存在着相当明显的接版痕迹,直接影响了画面的艺术感染力及欣赏效果。又如,一课本中有一幅《北京立交桥》,同样是用印刷品复制的,在接版处有约2mm宽的接版痕迹,把一个完整的桥分为很明显的两部分,好像是“两个桥”拼接在一块似的,严重地影响了画面的完整性,很容易给中小学生造成误解。还有的插图深浅悬殊,画面粗糙,图像模糊、虚晕等,都与原稿质量不高有密切关系。

  二、网目线数不规模。

  使用高质量原稿,高精度制印设备和高质量原辅材料,并在理想印刷适性的条件下,进行规范化、数据化操作,就可能获得高质量的印刷产品。因此,在印前处理时选择适合课本插图的网目线数,是稳定提高课本插图质量的重要环节之一。但是,我们从受检课本中发现,网目线数的应用很不规范,从80线~175线均有采用。这反映出在印前处理中应用网目线数的随意性很大,没有按照印刷适性及用纸条件来选用网线。这是使图像阶调层次丢失,缺乏质感、立体感和清晰度,造成画面发花、秃、糊、不完整等的重要原因。

  三、阶调失调。

  图像的阶调层次,清晰度,立体感,质感以及画面的韵味是靠亮调、中间调、暗调三大主阶调的平衡来实现的。在检测中我们发现,有一些产品存在着过深、过浅、过平、过崭、亮调秃、暗调糊等质量问题。

  阶调过深的画面昏暗、陈旧;过浅的画面缺乏层次感和立体感;过平的画面平淡,死板;过崭的画面层次脱节;亮调秃的画面失去完整;暗调糊的画面没有层次感觉。对感观影响最突出的是亮调秀和暗调糊,亮调秃的画面网点不足5%,甚至绝网;暗调糊的画面网点叠加率高达290%(当然也有不足210%的,显然又太浅)。所以说课本插图画面阶调的不平衡,严重影响了画面的阶调层次、立体感和质感的再现。

  四、反差失调。

  画面的立体感、透视感是由图像亮调到暗调的适当反差再现的,一个页面中若干图像的反差和谐一致要靠调整某些图像的反差来实现。但是,受检课本插图的反差确实很不规范,甚至相差甚远,严重影响了图像复制质量的提高。例如,当页面中存在反差过大或过小的图像时,总感觉到页面中图像处于不平衡状态、严重影响着负面的完整性。总体反差过小的插图呈现出淡、浮、灰,缺乏立体感和透视感乏力的效果;反差过大的插图则呈现出秃、崭、糊,阶调脱节生硬的效果。另外,还有一些插图呈现平、深、闷的效果,损失了大量阶调层次,这些都会直接影响到图像复制的总体质量。

  五、印刷质量悬殊。

  由于课本用量大,从事印刷的企业多,难以把产品质量控制在一个稳定的水平之上。企业的管理水平、印刷设备、原辅材料、技术能力以及全员的质量意识的差异,是造成课本插图印刷质量不稳定的重要原因。

  对课本的印刷质量检查中还发现,有相当数量的课本存在套印不准,网点成型差,亮调秃,暗调糊等质量问题。

  套印不准产生的质量问题是:画面虚晕模糊,颜色失真,失去整个画面的质感,甚至会影响读者的视力。

  网点成型差产生的质量问题是:画面着墨饱和度差,颜色无光泽,暗调糊,清晰度差,缺乏质感等。

  亮调秀产生的质量问题是:图像画面不完整,亮调网点不齐全或绝网,画面出现花斑和不均匀。

  暗调糊产生的质量问题是:画面中间调至暗调部位损失大量层次,图像画面失去墨色光泽、立体感和质感。

  从上述与课本插图制印质量有关的问题中不难了解,对课本插图的编审和制印工艺管理不严格是造成产品质量不稳定,甚至质量低劣的重要因素。因此,很有必要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有效控制,才能达到稳定并提高课本插图质量的目的。

  一、重视原稿质量。

  在图像复制中,原稿(传统性原稿)是产品质量的基础和依据。因此,编审在选择原稿时不但要重视原稿的内容,同时也应重视原稿的印刷适性。具体来讲应注意以下几点:

  1.对摄影作品原稿的具体要求是:清晰度高,颜色基本饱和、真实(与自然界景物相比较),画面完整,总体反差适中(彩色照片反差在1.00~1.70;彩色反转片在1.30~3.50),无其他严重缺陷等。

  2.对绘画作品(国画、油画、水彩画等)的具体要求是:画面完整平服,无严重损坏,不陈旧(指现代作品),无花斑等。

  3.对二次原稿(用绘画作品和印刷品翻拍的彩色反转片或负片扩印的彩色照片等)的具体要求是:具有较好的清晰度(印刷品套印准确),颜色基本真实,画面完整(印刷品无折印,接版准确),画面无反光点等。

  二次原稿的常见问题是清晰度差、局部有“反光点”,接版印刷不准等。遇到有此类缺陷的原稿时,应预先提出改进意见和要求,以使在印前处理中加以解决(艺术再创造)。

  4.对印刷品原稿(不同承印物的印刷品)的具体要求是:画面套印准确,层次清晰,颜色基本真实,画面完整。

  印刷品原稿(二次原稿)中常有接版印刷品存在,在选用时应以接版准确和两部分颜色基本一致为标准。接版不准,颜色失真,版面发花,以及严重折印、破损的印刷品不能作为复制原稿。

  二、规范选用网目线数。

  网点是印刷品再现精美图像的基础,因此,规范选用网目线是制印精良印刷品的重要环节。笔者认为,可以根据企业承印课本插图的能力(管理水平、设备条件、技术能力等)以及纸张等原辅材料的情况把印刷企业划分为两类:一类企业设备和技术条件较为优越,可选用稍细的网目制版(150线~175线);第二类企业与一类企业相比,设备、技术等方面(待续)

[时间:2001-07-19  作者:郭雄  来源:丝网印刷2001-2]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