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斌杰:与时俱进的中国新闻出版业

  新闻,由封闭变为开放;出版,由“书荒”变成“书海”;传媒,由单一变得多样,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新闻出版业所发生的举世公认的三大变化。30年来,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引下,我国新闻出版战线不仅率先 解放思想,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提供强大的舆论支持和精神动力,而且不断深化自身改革,坚持开拓创新,推进了思想观念、体制机制、增长方式、管理模式的转变,解放了生产力,使我国新闻出版产业更加壮大,新闻出版事业更加繁荣,新闻出版制度更加完善,新闻出版工作更有成效。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我国新闻出版业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阶段,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显著成就。

  (一)开辟了中国特色新闻出版业发展之路。我国的新闻出版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组成部分,既不能固守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传统模式,也不能照搬西方发达国家的现成模式,必须实事求是、与时俱进,走中国特色的发展之路。经过30年的改革创新,在管理上,我们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企业自主经营的新体系;在行政上,形成了宏观调控、政策调节、依法行政、市场监管的新模式;在宏观体制上,我们实行经营性单位和公益性单位两分开,支持经营性单位转企改制、面向市场、竞争发展,扶持公益性单位创新机制、增强活力、搞好服务;在微观运行上,机制灵活,形式多样,各具特色。总体而言,我国新闻领域,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实施舆论监督,贯彻“三贴近”原则,更加关注民生,已经做到准确及时、公开透明、有序开放、有效管理;我国的出版坚持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为人民群众提供了多样化、多层次的精神产品。同时,我国也在积极发展多媒体,使之成为全面覆盖、快捷传输的现代传媒生力军。整个新闻出版领域迈上了产业化、市场化、集团化、国际化的发展轨道。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闻出版法律制度逐步完善。坚持中国特色新闻出版发展道路,必须有相应的法律制度来保证。30年来,我国已经形成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印刷业管理条例》、《出版管理条例》、《音像制品管理条例》、《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外国记者在华采访条例》为主的法制框架。围绕这“一法七条例”颁布实施的相关配套法规、规章,如《新闻采访规定》、《出版物市场管理规定》、《图书出版管理规定》、《报纸出版管理规定》、《期刊出版管理规定》、《互联网出版管理暂行规定》等共有30多件,基本做到了有法可依、依法管理,受到国际相关组织高度评价。

  (三)新闻出版体制改革不断深化,解放了新闻出版生产力。30年来为适应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新闻出版进行了多方面的改革探索。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后,新闻出版改革加大了力度,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启动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在所确定的35个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单位中,新闻出版单位就有21家,占了近2/3。新闻出版总署坚持从体制创新入手,总体设计,分类指导,全面完成了出版、发行、报业改革试点任务,为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提供了宝贵经验。2005年,新闻出版总署进一步明确出版发行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重点抓了转企改制、企事分开、职能转变、上市融资等难点的突破。一批地方出版社、中央部委出版社、高校出版社和一批经营性报刊社转企改制。转制后的企业,赢利水平大幅提高。49家党报党刊集团实现了宣传编辑和经营业务两分开,报刊的发行、印刷、广告等经营活力大为增强。各级新闻出版行政部门完全实现了政事分开、政企分开、政资分开、管办分离,政府的职能发生了根本转变。融资渠道不断扩大、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初步形成。全国性民营连锁经营企业8家,民营发行网点达10万个,中外合资、合作或外商投资书报刊发行企业和印刷企业达2500多家;一批民营网络出版发行企业快速成长;出版、发行、报业上市公司已达11家,市值2000多亿元,净融资达240多亿元,大大解放了出版生产力。

  (四)新闻出版阵地得到巩固和加强。改革开放以来,新闻出版业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经典著作、研究性著作以及普及读物的出版工作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经典理论读物、重点出版物也由单一向丰富多样转变,并通过坚持“三贴近”增强了吸引力。以《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美术全集》、《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辞海》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基础性工具书,深受读者欢迎。主题出版年年出彩,新品力作不断涌现,大批主旋律作品在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新闻出版产品丰富多彩,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方面、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30年的改革发展,使“书荒”变成了“书海”。据统计,我国图书品种已由1977年的12886种增长到2007年的248283种,总印数达62.9亿册。期刊由1977年的600余种、5.6亿册发展到2007年的9363种、29亿册。报纸由1977年的200种、123.7亿份发展到2007年的2081种、438亿多份。音像制品从1978年的398种发展到2007年的3.37万种,传统出版产品增加了10倍到100倍。我国电子出版业起步于1993年,到2006年出版电子出版物7207种,发行量达1.6亿张,电子图书已达160多万种,其中有50多万种上了市。通过数字化和互联网传输的报刊已有3万多种,自主研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民族网络游戏产品已有300多种上市,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新闻出版业真正实现了新闻出版产品从供应不足到“市场过剩”的历史性转变,在促进我国文化积累和传播、促进国民文化消费、促进经济和社会信息交流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六)新闻出版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稳步推进。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的本质要求。针对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仍然很大的实际,政府组织实施了把书屋建到村上、让农民有书读的农家书屋工程。目前已建成各类农家书屋2万余家,同时与民政部等共建“社区书屋”6万多家,这些书屋惠及2亿多城乡人口。国家计划用10年时间使农家书屋覆盖到70多万个行政村和社区,彻底解决村民居民看书难、读报难等问题。进入新世纪后,面对全球性的阅读新趋势,我们实施了全民阅读工程,倡导阅读风尚,引导阅读方向,运用报刊、图书、音像、网络等载体,向大众提供喜闻乐见的优秀读物,帮助他们读好书、看好报、上好网。为了解决好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看书难、读报难的问题,中央和地方财政按照“增加投入、转换机制、增强活力、改善服务”的方针,加大了资金投入,组织实施了200多项民族文字出版工程,进一步推动了我国少数民族文字出版事业发展。

  (七)高新技术的广泛使用深刻改变着新闻出版业。随着信息技术、数字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以数字网络出版、数字印刷业为主体的新型出版业态呈现高速发展态势,成为我国新闻出版产业改革开放以来传播手段变革的重要标志。30年来,我们始终把加快新闻出版业的技术进步作为重要战略之一,通过制定科技规划和重点科技项目等措施,鼓励和支持新闻出版企业大力使用互联网、数字化等新技术,推动新闻出版业实现从传统向现代的转变。截至2006年,我国数字出版产业整体规模已经达到了200亿元;计算机显示器、阅读器有1.3亿。网上书店越来越多,电子书的规模稳居全球第一,33家报业集团推出了数字报纸,手机阅读已成为新时尚。为了培育和推动新的出版业态,我们正在着手实施“中华字库”、“国家知识资源数据库”、“国家数字复合出版系统”、“国家动漫振兴工程”等一批国家重点工程,大力推进电子书、手机报刊、数字出版等新兴业态的发展。

  (八)“走出去”战略成效初显,全新的出版业对外开放格局日渐形成。1986年第一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的举办,标志着中国出版业正式向世界敞开大门。经过20多年的不懈努力,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的规模和层次逐年提高,已经成为国际上最重要的图书博览会之一。近几年来,我国坚持参与4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书展、书市,宣传、展示和推介中国图书产品,开展版权贸易。在法兰克福、巴黎、纽约、莫斯科等地举办的大型书展上,中国都成为最大的亮点之一。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们兑现承诺,整个书报刊分销市场都已经向世界开放,在出版、印刷、发行等各个环节,不断加大引进外资的力度,中外合资、合作的印刷、发行、出版企业达2500多家,期刊版权合作50多家,图书合作年均600多种;对外版权贸易的成交量由1990年的几百种发展到2007年的1.4万多种。引进输出比例由10年前的15∶1缩小到2007年的5∶1;图书出口达730多万册,是进口的两倍;报刊出口达到400多万份,发行到了80多个国家和地区;一大批中国自主研发的网络游戏产品,进入了国外的主流市场。“中国图书对外推广计划”已经推出1400多种中国精品图书,由40多个国家和地区翻译出版,在西方主流社会产生了一定影响。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在新闻出版改革、发展和管理的实践中,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概括起来,就是要处理好几个关系:必须处理好新闻出版意识形态与产业形态双重属性的关系;必须处理好坚持中国特色与遵循一般新闻出版规律的关系;必须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必须处理好经营性产业与公益性事业的关系;必须处理好有序开放与有效管理的关系;必须处理好继承传统与改革创新的关系;必须处理好弘扬主旋律和坚持多样化的关系,始终保持科学发展的态势。

  回顾30年,我们更加坚定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新闻出版强国的信心。今后,我们将坚决贯彻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改革创新”的总方针,继续解放思想,不断深化改革,推动新闻出版业发展方式、体制机制、政府职能三大转变;建设农家书屋工程、重大出版工程、少数民族文字出版工程、全民阅读工程、文化环境保护工程等五大服务工程;实施精品战略、集约化经营战略、科技兴业战略、人才战略、“走出去”战略等五大战略;尽快形成以国有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新闻出版产业格局,以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世界先进文化的开放格局;构建面向基层、服务人民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覆盖全面、传输快捷的传媒体系,实现中国新闻出版业的大发展大繁荣。



[时间:2009-02-17  来源:中国新闻出版报(北京)]

黄品青微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