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凹版印刷、柔性版印刷和丝网印刷的油墨转移
第一节 凹版印刷的油墨转移用
原稿上的浓淡层次,在凹版印刷品上是依靠墨层的厚薄得到再现的。这是凹版印刷不同于平版、凸版、孔版印刷的最突出的特点。凹版印刷品的墨色厚实、层次丰富、立体感强,是公认的高质量的印刷品。
凹版印刷使用耐印力很高的手工雕刻凹版、电子雕刻凹版、影写版(照相凹版)等,线条细腻、花纹多变,具有很高的防伪能力。凹版印刷已成为钞票、邮票以及其它有价证券印刷的主要方法。
凹版印刷,直接在印版滚筒上雕刻印刷图文,可以方便地进行无接缝印刷,特别适合建筑材料、壁纸的印刷。
凹版印刷机采用短墨路输墨系统供墨、卷筒纸印刷,机器结构简单,自动化程度很高,使用的是溶剂挥发性油墨,墨层能够迅速干燥。因此,一般凹版印刷机的印刷速度都较高,大多数在150m/min以上,许多凹版印刷机的后端还配置了滚动模切装置,可进行模切、压痕,有利于包装装满印刷品的印制。
凹版印刷和平版印刷、柔性版印刷、丝网印刷相比较,不足之处表现为制版周期较长、制版费用昂贵,制版、印刷中对环境的污染较严重。随着凹版印刷技术的不断完善,上述的问题将会逐步得到解决。总括起来说,凹版印刷是颇具生命力的一种印刷方法。
一、凹版的印刷特性能
凹版是图文部分低于空白部分的印版,印刷时,油墨先填入印版的网穴之中,网穴中的油墨在压力的作用下,转移到承印物表面。
常用的凹版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影写版,也叫照相凹版;另一类是雕刻凹版,其中用手工或机械雕刻的凹版,以线条组成印刷图案,这种凹版主要用于印刷钞券(本章不作阐述)。用电子雕刻机雕刻的凹版称电子雕刻凹版。无论是哪一类印版,版面的表面结构,网穴的深度、形状对凹版印刷的质量至关重要。
1.影写版。影写版,因早先使用由照相机拍摄的阳图底片晒版而得名。这种印版首先要在敏化处理过的炭素纸上晒网线,再晒连续调阳图。然后把炭素纸上的胶膜转移到镀铜的滚筒表面,通过显影和腐蚀而制成。
晒网线的目的是为了在印版表面形成支撑刮墨刀的“网墙”,防止网穴中的部分油墨被刮墨刀刮去,印张上得不到足够的墨量。晒网线时必须使用凹版网屏。凹版网屏由透明的白线和不透明的黑地组成,其网格形状有方格、砖形格、菱形格及不规则形状,如图6-1所示。通常使用较多的是方格状网屏,白线与黑块宽度之比一般为1∶3~1∶2.5(即网墙宽度与网穴宽度之比)。比值小则网墙窄,网穴大,图像再现性好,但网墙易被刮墨刀损坏,耐印量降低。反之,比值大则网墙宽,网穴小,网墙耐磨,耐印量大,但亮调和中间调图像的阶调再现性差。

图6-1 凹版网屏

图6-2 网穴腐蚀深度和阳图片密度关系
影写版网穴腐蚀的深度和晒版阳图片的密度有关,凹版用的阳图片密度范围大多在0.3~1.7之间,从网穴腐蚀深度和阳图密度关系曲线(见图6-2)可知,网穴深度一般在2~40μm(有的印刷品因特殊需要,深度可达60μm),网穴太深,印刷品暗调的层次也无法区别。
影写版的腐蚀操作,主要依靠操作者熟练的技能,利用不同浓度的Fecl3(氯化铁)溶液进行分步腐蚀,因而得到大小相同深浅不一的盆状网穴,参看图6-3(a)。
2.电子雕刻凹版。90年代以来,由于电子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凹版印刷主要使用电子雕刻凹版。这种印版是利用自动化程度高的精密电子雕刻机,在镀铜的滚筒表面雕刻出网穴,雕刻出的网穴形状受到雕刻刀的限制为倒锥形,参看图6-3(b),其大小和深浅都在变化。暗调网穴最深可达55~60μm。版面上的网穴以交错排列的方式,形成连续的网墙支撑刮墨刀。

图6-3 网穴形状
在多色印刷中,平版、凸版、丝网印刷品为了避免“龟纹”的产生,利用不同网线角度的黄、品红、青和黑四块印版叠印再现原稿的阶调和颜色。电子雕刻的四色凹版如果用同一种网穴角度,叠印时,印版位置稍有偏移,也会出现龟纹和偏色。因此,电子雕刻凹版采用图6-4所示的几种网穴角度进行彩色印刷,以消除龟纹。
为了改善文字质量和消除偏色,电子雕刻凹版的网穴角度常常和网屏线数进行组合。例如,复制带有文字的彩色图像原稿时,黄版选用1号网穴角度、品红版选用2号网穴角度,青版和黑版分别选用3号和4号网穴角度(参看图6-5),各块色版可以和表6-1中所对应的网屏线数相组合。由于黑版选择了细网屏线数,文字边缘雕刻的锯齿形不太明显,改善了文字质量。

图6-4 电子雕刻的凹版的网穴角度

图6-5 网穴角度和印版的颜色
表6-1 网穴角度与网屏线数的组合